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钢铁时代 >

第177章

钢铁时代-第177章

小说: 钢铁时代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风吹草动,都瞒不过他们的眼睛。

    “后面没有跟踪!”进入到大屋的时候,一个负责后卫警戒的人员,对着哈比报告到。

    “去吧,继续警戒!”说完之后的哈比,让马车直接进入到了大院子之中,甚至进入到了一个可以通行马车的房间之中。

    之前的紧急讯息,代表着这一次的事态非常的紧急,而接下来的动作,让杨元钊很清楚,这件事情非同小可,他也不敢怠慢,一直到进入到大屋,最核心的地带,周围布满了警戒之后,哈比依然小心的清退了周围的人员,又仔细的检查了一番,这才坐到了杨元钊的对面。

    “哈比,现在可以告诉我,到底发生了什么!”杨元钊一直都没有多问,直到这个时候,才谨慎的问道。

    “我得到消息,不全面也很隐晦,似乎英法正在牵头,针对中国的一个大动作!”

    听到了哈比的话,一直都比较担心包头被英法等列强发现的杨元钊,稍稍的松了一口气,他仔细的回味历史,似乎从1909年开始,一直到辛亥,整个中国都很平静,没有什么大动作,突然的,他的眼前一亮,问道:“是不是橡胶!”

    哈比摇摇头,说道:“不是橡胶!”

    从1908年开始,哈比环球旅行,从美国和德国获得了大量的机械,从另外一个方向,推动着包头的发展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到了1908年下半年,杨元钊更是直接的命令哈比,在南洋布局,借助着南洋独特的热带环境,大量的购买种植园,到现在,累计投入资金超过了5000万美元,种植园的面积,非常的广大,从原来的兰芳国,逐步的扩展到了印尼的各个地方,累计移民超过30万人,他们正在用辛勤的劳动,来改变着自己,也改变了整个南洋的人口比例和构成。

    杨元钊能够想到的橡胶,也是20世纪初席卷整个世界的一次大危机,就如同当年的郁金香一样,不断的被炒高,整整两年多的时间,一直都在高位运转,最终,整个泡沫被戳破了,整个世界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尤为大的就是整个清国,无数的票号,钱庄,都被引入到了这个危机之中,本就已经捉襟见肘的清政府,又投入了几百万救市,最终是杯水车薪,不但没有任何的效果,反倒是拖垮了清政府的财政,甚至直接引发了四川护路运动的,这个葬身了清政府的运动,铁路收归国有和铁路公司挪用大量的资金抄橡胶,最终血本无归,这中间的矛盾和变故,直接催生了辛亥革命的爆发。

    从去年到今年,整整一年的时间,哈比直接操盘和控制之下的橡胶大盘,逐步的扩大的,在上海这边,已经占据了相当重要的位置,在英国,也成为了仅次于巴西橡胶的大盘,几乎每年,都有一个大型的种植园公司投产,然后成为市场追捧的热点,投入的5000万美元和金融投入的1亿美元,已经翻了数倍了,庞大的财富和控盘,让哈比对于橡胶非常熟悉,所以,对方如果是在橡胶方面出手,根本就瞒不过他。

    哈比的专业,杨元钊也非常认可,稍稍的考虑了一下,然后说道:“现在国际期货市场,有什么动作没有的?”

    以杨元钊对于这段历史的了解,似乎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的战争,英德在欧洲对持,军备竞争已经达到了如火如荼的程度了,无论是英法,还是德国,都不可能在这些年之中,大规模的抽调军力,前往亚洲,至于其他的列强,美国不太可能,刚刚伸手,在夏威夷和菲律宾一线,却浅尝即止,现在美国,还无力对抗英法为首的列强的,至于日本,这个时代的日本,或许陆军和海军有一定的实力,却无法影响到中国的大局,再说了,西北又不是在沿海地区,独特的环境,造成了这个时代的列强,能够对西北产生威胁的,恐怕只有北面那个虎视眈眈的邻居了,其他国家都不可能,英国引以为傲的战列舰,在西北距离所有海边都超过一千公里的情况之下,只是一个摆设,至于英国陆军,杨元钊在内心里面,从来都没有把他放在心上,不说一战时期英国陆军的表现,就说不就之前的英布战争,英国打的极差,也就是英政府腐朽,稍稍的有能力一点,1840年以来的屈辱,就不复存在了。

    如果说英法有什么大动作的话,唯一的选择,就是经济领域,而作为经济领域的晴雨表,期货的现货交易,会让一些大的动作,无所遁形。

    杨元钊对于期货方面的关注,加上橡胶园的计划,面向全球的布局,超过1亿5000万美元的投入,让哈比也重视了起来,在全球的范围之中,寻找了大批的操盘手,用于操作股票和期货市场,这其中,一些情报分析人员也是必不可少。

    接下来的几天时间,就是耐心的等待,哈比借助着带着密码的电报,把命令非常隐晦的发送到了各个市场,然后源源不断的讯息,汇总到了上海。

    这个时代,信息的传递比较困难,不能达到实时和实地,可是有限的几个信息,带入到杨元钊专门绘制出来的几张表格上面,已经足以让杨元钊来判断,世界上几十种的重要原材料的现货交易讯息和期货讯息也在变化,11月份棉花现货期货成交量猛增,数量也在微微的增长,最少有12个跟英法政府密切相关的基金,在疯狂的收购着这些现货棉花,而明年的11月份现货棉花的价格,也被大量的沽空,价格被打压到了一定的程度,各种负面消息层出不穷。

    很显然,有一股力量,而且绝对不能够称之为小的力量,在棉花现货市场之中肆虐,虽然他不太懂得计算,可是保守的估计,最少也在五亿美元以上。

    1909年,20世纪的初期,五亿美元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要知道,20美元可以兑换一盎司黄金的时代,以英国一战时期比较著名的伊丽莎白女王号的造价来说,240万英镑,也不过是1200万美元左右,2400万英镑,五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在期货市场肆虐,只有国家的力量。(未完待续)

第二百九十一章 无奈想法() 
思绪天马行空,杨元钊的心中,始终放在了这个棉花上面,最终落下来,还是要解决实际问题,说白了,就是解决明年可能出现的6000万吨的棉花缺口,还有未来,逐步高涨,甚至是恐怖的棉花需求,就明年的11月份来说,是6000万吨,说不定到了明年,就会再翻一番,中国的市场,已经无法容纳,确切的说,在这个时代,未必能够容纳下这么庞大的需求。

    轻工业就是这样,获利快,有短平快之称,也会出现重复建设,甚至是发展极不均衡的,可也想象,借助着西北的分期付款,越来越多的土地主,大老财,会投身到纺织工业和轻工制造之中,他们之中,最先的一批人会赚到足以让人惊叹的金钱,可是很快,就会因为太多,而造成销量的问题。

    后者而言,以中国庞大的市场,还有世界上旺盛的需求,三五年之内,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毕竟中国如果发展下去,需要慢慢增长的需求,如果原材料市场,产生巨大波动的话,西北这一次面向全国的亮相,本身是要推动整个中国的发展,让棉纺织这个行业,提前数十年,进入到中国人的视野,如果因为这个遭受沉重的打击,对于杨元钊的计划,可就是毁灭性的。

    想了半天,杨元钊勉强想出一个办法,叹息一声,对哈比说道:“哈比,你借助着你跟德国军工界的关系,提点下德国政府,棉花市场可能会产生的波动,就早作准备吧。”

    对于德国的提醒,从某种程度上面,就是一个善意的提醒,对于中国来说,要想崛起,一战是唯一的机会,德国如果在一战之中,能够坚持更长的时间,能够打的更加的激烈,这对于英法等强国,就是一个巨大的削弱,还有一个美国冒头,可是相隔了一个太平洋的情况之下,怎么也好办,中国,只有把亚洲掌握在手,而不是像后世那样,被一环接着一环的岛链所包围,这才是中国发展的根本途径,立足与亚洲,才是最正确的发展。

    哈比点点头,意思是知道了,过去的一年多的时间之中,他已经见识过了杨元钊无数正确的决定,这些决定,看起来很怪诞,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效果,包头在过去的一年时间之中,发生了剧烈的变化,也就是如此。

    棉花的现货估计很难,英法俄等国,可以说拿出了不少硬通货出来,圈一批的明年11月的期货还是可以,其他的就零散的收集吧,这对于德美公司而言,是非常困难的,甚至对于德国而言,也是非常困难的。

    “就这样,就能够缓解危机么?”哈比有些不敢置信的说道。

    杨元钊摇摇头,当然不是这么的简单,毕竟,这个危机时间太紧,从国外跟英法等国抢棉花,一定程度上,还会对价格上涨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德国这个新兴的国家,能够拥有多么大资金,这点上面,杨元钊非常明白,可是这么大的资金,能够从世界期货市场之中,获取多少的棉花,这点非常难说,最多是让德国不受这一次价格波及的威胁的。

    可是德国能够这么做,中国就不行了,毕竟,中国在世界上面毫无地位,从1840年开始,中国受尽了无数的屈辱,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即便是当年的中法战争,也创造了在世界历史上面的奇葩,赢了战争,却输掉了条约,第一次出现了战胜国,在不平等条约上面,处于战败国的地位之上,在过去的几十年之中,正是这么一次次的失败和赔款之中,中国的地位越来越低,从美国方面的排华法案,到欧洲各国对于华裔的一些法案,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甚至在一些少数民族之下。

    这种法理环境之中,即便是定制了货物,也会因为货物的大幅度的增长,而变成一场空,对方违约的话,中国连任何的反制措施都没有,指望国际法庭,还是指望清政府,都无法保护合法的权益,对方一旦违约,反而会得到当地政府的支持,所以,靠什么都不如靠自己。

    马上即将收获的包头棉花,总计达到了2000万亩左右,其中属于包头直接控制的,差不多就是1000万亩左右,这些土地的产量,杨元钊预计下,会超过300斤,去年差不多就是这个数字,今年,伴随着杨元钊在棉花种植上面的投入,产量一定会更加的高涨,甚至会出现一定的提升。

    即便是按照之前,300斤每年,按照一亩地90斤皮棉的情况下,就是9亿斤,也就是45万吨,加上其他的1000万亩,差不多就是七八十万吨,这个数字不少,一定程度上面,足以支撑把包头一定程度的需求,跟之前的中国比起来,绝对可以称之为一个不错的数据了,可是这个跟6000万吨的差额比起来,差别巨大,中国其他的地方,也有传统的棉花种植,可是数字加起来不会超过200万,不到300万的总产量,跟6000万比起来,只有二十分之一,也就是说,要想在棉花上面顶住缺口,需要大幅度的扩张中国的棉花

    也就是说,按照现在的幅度,最少需要把包垦公司扩张130多倍,甚至以上,才能够勉强的保证棉花作为原料的使用,甚至只能够供给明年一年。

    130多倍,包头从无到有,从几万亩,到几百万,甚至是千万亩,走过了一年多的时间,可是接下来,最少要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