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第88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任太尉是以前的镇南将军。”司马欣笑呵呵地提点道:“其实这也是一个惯例了,太尉是从四镇将军中产生候选人,由将军府进行推荐。最后由陛下任命。”
王贲秒懂了司马欣的暗示,司马欣是在说帝国重视北疆,王贲身为镇南将军其实大有可为,只要能够保证草原派遣军的后勤补给线,有很大的可能将成为下一任太尉。
帝国的职衔从来都不是固定,从吕哲建立起势力以来,从征战军团到地方镇守部队,基本上是三年一次调动。已经过去了那么多年,对于一些不习惯的事情,经由吕哲办了那么多次。其实也应该习惯了。
帝国的太尉没有以前秦国时期那么重要,不过按照品阶来说依然是武官第一人,要是能够当上一任太尉对武将来说不但是荣耀,并且在很多方面其实有着天大的好处。当初司马欣不过是一介降将,吕哲处于一种平衡策略任命司马欣为第一任太尉,此后再也没有人提起司马欣是降将的事情,现在的司马欣不但在军方广受尊重,还是帝国唯二公爵的一员。
司马欣其实也清楚自己能当太尉是一个怎么回事,那个时候帝国还叫汉国,军中的高层将领之中有大概六成是出身于秦军。被称呼为秦系武将集团,吕哲又需要和平兼并秦国,才会选择司马欣当太尉。
事实也证明吕哲的做法很对,司马欣被任命成为太尉之后。军中的秦系将领认同,秦国那边的军方也产生了一种诡异的态度。吕哲能够那么成功的兼并秦国,无非就是利用任命司马欣当了太尉造成的影响,然后对秦**方轻易地进行了分化拉拢的行为,使得扶苏哪怕是想要抵抗也不信任军方。
“现在……比较难了。”王贲苦笑,心中想道:“现在的局势早就不是那个时候的情势。陛下根本不需要出于政治目的来选择人选。再则,第一任是秦地出身的司马欣,第二任是楚地出身的骆摇,接下来哪怕是轮也该轮到中原的将领补位了。”
司马欣听王贲那么一分析倒是愣住了,反应过来之后哑然失笑,说道:“你都明白现在不需要考虑其它因素,那么功劳也就成了决定因素,不是吗?”
“共……侯爵啊,您不要忘记共将军!”王贲一脸的苦恼:“这位是镇西将军,还担任第十七混编军团第二十骑兵军团两个军团的军团长,又是草原派遣军的后将军,同时兼任西北都尉。”
确实,帝国的官职并没有限制不能累加,但是像共尉兼任那么多官职的人是独一份,由此可见帝国皇帝该是多么地信任共尉。
司马欣一阵默然,说到底吧,皇帝在很多事情的做法上确实能够做到利益均沾,可是该照顾夷陵嫡系的时候也没有什么扭扭捏捏。
夷陵出身的那帮人,当时要是能够得到吕哲认可,除非是已经战死或是因伤退出国家舞台的人,不然现在不是身份显赫?共尉身兼数职,季布又被任命为草原派遣军司令,连带徐志卫翰等人也都是率军征战在开拓的第一线,可以想象日后该是什么样的光景。
“蒙氏……”王贲左右看了看,压低了声音:“蒙氏祖上也不知道是烧了什么高香,以前受到重视,加入帝国之后也受到陛下重视。”,他是一脸的搞不懂,纳罕道:“运道真的是太好了吧!”
哦,对!太尉的有力竞争者还有一个蒙恬。蒙恬已经组建起了征西将军幕府,并且率军杀入了西域。帝国在征战草原的同时,针对西域的第一步蚕食已经在进行,可见蒙恬也绝少不了建功立业的机会。
“呵呵。”司马欣以前算是庇护于蒙氏麾下来着,只是现在人事已非。他说:“这不是坏事。”
王氏与蒙氏不对付几乎是天下皆知的事情,王贲听司马欣那么一讲有些不乐意了,只是碍于现在司马欣的身份和影响力不好表现出不满。
“陛下是陇西人。”司马欣说着看向了远处,那里是皇帝在与一些当地的三老寒暄的场景,他比较神秘地笑了笑:“与我们天然上比较亲近,只是碍于……”说到这不得不停下来,因为莫琉斯?雅迪过来转达,说是皇帝让他过去。
“陛下也请镇北将军过去。”莫琉斯?雅迪的帝国话已经说得非常标准,以前怪怪的口音也没有了。
“晓得了。”王贲对莫琉斯?雅迪这个埃及妞倒是很客气,先是行了一礼才迈步,他的脑袋里却是在想:“埃及离帝国的中间还有塞琉古帕提亚巴克特里亚……唔!似乎还有很多乱七八糟的部族和王国?”
莫琉斯?雅迪已经当了差不多三年的皇帝近侍,平时也会教导皇室子弟一些远方的知识,许多皇帝的子嗣对她非常喜欢,特别是皇帝的嫡长子和庶长子时不时会找她聊天,因此她不管是从身份上还是地位上都比较特别,王贲也才会以一名将军的身份向莫琉斯?雅迪行礼。
其实莫琉斯?雅迪也不是在帝国唯一的埃及人了,毕竟可是不断有中亚那边的使节团或是商队来到帝国,也不知道是哪个天杀的家伙传出去的谣言,说是帝国皇帝喜欢埃及女人,结果他们带来了不少……
第九百九十五章:血腥贸易()
埃及托勒密王朝的疆域其实某一段时间很大,横跨了非洲与亚洲,等于是在两个大洲都有疆土。
目前的托勒密法老是托勒密四世与阿尔西诺伊三世。有两名法老很奇怪?不不不,这正是埃及的特色,他们一直都有双法老的传统,偶尔才会出现单法老的体制,不然长久时间里都是维持双法老的惯例。
托勒密王朝在过去有过一阵子的辉煌,不但在非洲扩张到了与迦太基的边界,亚洲也攻下叙利亚和黎巴嫩。差不多是在在公元前二二一年,托勒密三世逝世并把王位传给托勒密四世,托勒密四世是个昏庸且沉迷于享乐的君主,王国因而开始衰弱。
托勒密四世即位之初就杀了母亲和其他王室成员,他轻易就听信那些受他宠爱之人的言语,还让他们把持政府的朝政。在他统治期间,政治衰败而使埃及人发动叛乱,让王国更为衰弱。
托勒密四世的昏聩和轻信宠爱之人带来的后果非常严重,国内叛乱不断,非洲区域的迦太基人与罗马人在四颗,托勒密王朝的非洲疆域只是有一些利比亚人(非现在利比亚)会偶尔侵袭疆土,但是托勒密王朝在亚洲区域就不是那么美妙了。
此时,正是塞琉古大步骤清理国内弊政的时候,塞琉古三世清理了国内《8,。的弊政,然后开始对叙利亚大举用兵,可以说是相对轻易地就击败了埃及托勒密王朝在叙利亚的军队,埃及托勒密王朝因为国内动乱不断也无法向叙利亚增兵,结果叙利亚理所当然地回到了塞琉古帝国的统治之下。
差不多是不远的时间阶段,迦太基人虽然从水路攻上了欧罗帕,并且汉尼拔在西班牙区域重创了罗马共和国的大军,情势上似乎是从迦太基与罗马共和国的僵持阶段转向了对迦太基有利的方向。
托勒密四世在这个时候做了一件看似正确但无比昏招的事情。他听从了宠爱之人的话,派出使者向迦太基的国王给予援助。
埃及托勒密王朝的举动被罗马共和国那边得知,此时的罗马共和罗已经有那么点承受不住战争,打算与迦太基暂时停战歇口气。托勒密四世援助迦太基的事件刚好让罗马共和国的一帮议员找到借口,他们力主暂时与迦太基休战,哪怕是付出一点代价也无妨。应该停止大规模的交战,作为报复埃及托勒密王朝的举动,罗马共和国却是可以联系塞琉古帝国,无论说什么也要让塞琉古帝国急需攻打埃及托勒密王朝,最好是连黎巴嫩也给攻下。
塞琉古帝国本来在攻下叙利亚之后就会继续攻打黎巴嫩,罗马共和国的善意被塞琉古四世接受了,并且塞琉古帝国的大军也在随后进攻黎巴嫩。
因为埃及托勒密王朝的接连战败,他们在亚洲的疆土不断丢失,一直是被积压到以色列区域才算是稳固下来。
埃及托勒密王朝不断战败。军方被俘的不说,一些生活在叙利亚、黎巴嫩,甚至是以色列的埃及人也被塞琉古帝国俘虏。
在这么个时代里,成为军队俘虏的人通常是会成为奴隶,并且非洲、中亚、欧罗巴的奴隶事业正是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候,各国的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是仰仗于奴隶贸易,各个大奴隶主也通常是战争贩子。
若是中亚没有接触到中原皇朝,各地发生战争时产生的奴隶也就是在本地或是欧罗马转运。通常情况下是会被大部分卖到欧罗巴。可是帕提亚、巴克特里亚、阿拉克西亚等国家不是知道了东方帝国的存在了吗?那么一来塞琉古也等于是知道了东方帝国的存在。
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是从塞琉古帝国独~立出去,塞琉古帝国和帕提亚、巴克特里亚也一直是处于战争状态。但是很多时候国家层面的战争状态并不会影响到民间的贸易,特别是作为当今时代最肮脏的奴隶主就更加没有影响,埃及的奴隶也就一部分辗转到了帕提亚和巴克特里亚,然后经由这两个国家再有一部分被押送到东方帝国。
莫琉斯。雅迪如今在帝国并不孤单,她有在南陵的市场上见到不少同袍,无论是出于解救或者是想要有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同伴。她都会出钱购买。
比较奇怪的是,被押运到帝国的埃及奴隶女性占了大多数,只有少数看上去非常强壮的男性。莫琉斯。雅迪购买的数量并不少,哪怕是她的薪水相对丰厚,可是她在南陵并没有产业。甚至住也是住在宫城,众多的同伴也就成了她的拖累。
到最后还是吕议和吕启共同出了点钱帮助,让莫琉斯。雅迪有钱能够在南陵的郊外购买到一块地建房子安置自己那些可怜的同袍,但是实际状况上并不是太过理想。
埃及的历史非常悠久,在一些领域上一度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中就有关于建筑方面的知识。
吕启一直都在研究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他其实是得知莫琉斯。雅迪的一些同袍中有建筑师和星术师的存在,因此才会插手帮忙。
建筑学其实包含了相当多的方面,其中就保包括了工程技术和人文艺术,甚至对于机械学也要有相当的了解,吕启从中找了一些对自己研究有帮助的人,经由莫琉斯。雅迪的同意之后进行了雇佣。
有了一些埃及学者的帮助,吕启在对机械研究中取得了一些进展,想要建设属于当代帝国轨道国道的事业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吕议是清楚吕启在搞什么东西,他也乐意见到帝国在交通建设上有更大的发展,可惜的是自己的知识实在有限也不对口,能够对吕启产生一些帮助的事情从来都不吝啬。其实吧,甚至可以说吕议是非常同意吕启能够倾心到科学领域中去的,毕竟他也担心兄弟们长大之后会在权位上进行倾轧。
现在的皇帝行辕中并不只有莫琉斯。雅迪一个埃及人,除了她之外还有三名女性同袍,另外还有二名在一些领域上有相关知识的男性同袍。
全世界都需要劳力。强大的国家或是族群总会拿弱小的对象开刀,从中获取奴隶成为劳动力,用在本国的建设或是贩卖成为财帛。
帝国因为是新建,且从战乱中走出的时间并不是太久,有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