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第73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时的计数单位还是近期才在吕哲的国度中应用,头曼不会知道“小时”是什么玩意。这一位匈奴现任的王,一个大型部落联盟的单于,他只知道自己昏迷的过程中损失掉了至少二万人,听到这个消息差点又直接昏迷过去。
“埋伏我们的是多少汉军?”
“已经出现的至少有三万,不知道还藏着多少。”
“哪个方向能够突围?”
“我们前方,左侧和右侧都有汉军,他们成扇形姿态一直在迫近射箭。”
“能够压上去打破敌军的阻击线吗?”
“有几个首领试过了。这里的沙地太软,无法让战马奔跑起来,冲锋的勇士全部倒在了路上。”
头曼沉默了。他眼睛发直地看着满天飞的箭矢,耳朵里听着远或近一声又一声的惨叫,感到难以呼吸。
“前方不管有多少汉军,受于地形限制我们哪怕是能突围过去也必定损失惨重。”贺遂隗聂满脸的死灰色:“哪怕是成功在这里突围,汉军也必然会在沙漠之外陈兵待战……”
自遭遇到埋伏,头曼就知道这一次是完了,彻彻底底的完了。因此他才会吐血昏厥。他们的绕路突围不管是因为泄密被汉军知道,或是汉军自己判断出来。没有来得及在汉军形成埋伏之前穿越沙漠,其实就已经完了。
“可以向后退,但是重新退到进入草原之前的那片戈壁,我们要面对的是蒙恬亲率的汉军……”贺遂隗聂绝望了。他揪着自己乱糟糟的头发:“他们根本不可能让我们回到草原,一开始就想着将我们全歼。”
头曼依然沉默着,双手的手掌一会握成拳状一会又松开,就在他沉默的时候,汉军还在不断不断地迫近,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在破空声中被箭镞窜进体内,扑倒在地上成为一具尸体或是一名伤者。
“没可能回到草原了,是吧?”重新开口的头曼像是要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不管是贺遂隗聂,或者是其余围在旁边的人。从他们的表情上来看,没有任何一人觉得有突围的希望,他们太了解汉军了。汉军每一次军事行动在事先都会有明确的目标,根据那个目标进行一系列的部署,既然他们在这里遭遇到汉军的埋伏,那么肯定是会有汉军在某个位置等着他们。他们就算是能够从这里逃走,失去了大部分兵力又筋疲力尽之下再战也是相同的结果。
“我们不应该南下的……”一声悲泣,一个首领像是接受不了这样的结果。直接精神崩溃,不断重复喊着:“不应该南下的……不应该南下的……”
“杀了他。”头曼从深思中回过神来的第一刹那就是下令杀掉那个精神崩溃的家伙。然后环视周边的人一圈,“哈哈哈”一阵大笑,笑得悲戚又像是解脱:“投降,我们投降,向汉军投降!”
那一刻,听到头曼歇斯底里大吼的人,他们全部愣住了。
原本他们走的,哪怕是不了解前路是否坦途,但是他们可以绕道西域走的,那个时候是头曼不愿意走,为了那所谓的王者尊严想要再战,又是为了声望不大跌要挣扎,结果才导致他们停留在黄河源头附近。现在,导致这一切结果的头曼说要投降?
与汉军纠缠一年半,他们对汉军从陌生到熟悉,从一开始的瞧不起到后面的恐惧,但是至少一直以来都是处于军事较量,现在却是要投降?投降与他们纠缠了将近一年半的敌人?有人转不过弯来,有人却是松了口气。
没有人吭声,不管是什么样的心理,还是什么样的表情,他们都是看着惨笑的头曼。
“汉军很强大,一直以来我们都知道他们的强大,屈服于强大的一方对于我们来说并不是丢人的事情。”头曼像是要说服众人,又像是要说服自己:“听闻汉王哲是一个仁慈的强者,投降给汉王哲的人都受到了善待。汉王哲在征讨草原,从河套和雁门那边俘获了不少人,那些人并没有被屠杀,甚至是过得比其他没有被纳入治下的人要好……”
胡扯,汉军出塞之后,前期每走一地都是伴随着血腥,清洗掉路途中所有能够逮住的胡人,到了后期才有了收编为奴隶的动作,成为奴隶的草原人有了成为奴隶兵替汉军卖命,有些成了奴隶的草原人则是成了牧养牲畜的奴隶,状况上虽然不是差得要命,但是也绝对好不到哪去。
“投降吧,汉王哲会需要用到我们。”头曼先是突然间老了十岁,说话也变得有气无力。
吕哲当然会用得上头曼等人,一旦头曼消失,冒顿肯定是会找到壮大自己的机会,那时候吕哲不管是将头曼作为筹码威胁吉脱,还是从舆论上压制冒顿,头曼总会是有些用处。
投降了,头曼是让贺遂隗聂冒着生命危险举着杏黄色的旗子靠近汉军,表达出投降的意愿。
为什么是杏黄色的旗子?一直是到元朝之前,华夏文化中并不是举白旗表示投降,像是梁山伯的巨盗宋江竖立起替天行道的杏黄旗就是为了向大宋朝廷表示出渴望诏安的愿望。忽必烈成为华夏大地的主人,于文化上固有的华夏文明体系基本是被杀得断绝,取而代之的草原文化和西域回纥成为主流,很多事情上和认知上其实已经被改变。
最先察觉到胡人要投降的是韩信,下令避开贺遂隗聂射箭的是钟离昧,接待贺遂隗聂的却是申屠嘉,接受胡人投降的是中郎将军团长卫翰。
超过十数万大军的投降过程当然不是那么简单,卫翰也怀疑头曼是不是有什么阴谋,因此秉承的是一种谨慎的姿态,先让胡人分批交出兵器和马匹,然后紧急派人联系蒙恬,一直是到蒙恬带大军赶过来,整个投降程序才得到加快。
远在西域的冒顿知道头曼率军投降已经是二个多月之后的事情了,他在此之前一直是在做两手准备,显然东向接应头曼所部已经没可能,另一项准备是向西而去。
冒顿很清楚当前条件下没有与汉军抗衡的可能性,向西而去的念头早就出现在心中,只是一些事情牵绊,也是那边有乌孙拦路让他一直没有下定决心。现在头曼所部覆灭,他哪怕是再有什么疑虑也应该早早下决定了。
“我父亲那边还有十来万部众,我们是不是……”呼延石兰用着期盼的目光看着冒顿,期望得到想要的答案。
“将近十五万左右的人投降,蒙恬想要安顿好俘虏需要用至少三个月的时间,”冒顿深吸一口气:“也许蒙恬在安置战俘的同时也会寻求全歼呼延靡所部,我不会率军前去,你可以带着一万人手试着接应看看。”
呼延石兰知道冒顿说的都是事实,恭敬地接受现实。
冒顿当然也希望能够接受头曼遗留下来的遗产,有了呼延靡那边的十来万人,他在面对乌孙的时候也能有更多的本钱。
当前首要的是冒顿必需确定一件事情,面对侵略性和实力都那么强大的汉军,他是应该直接向西而去,还是回到草原与吉脱争夺单于的位置?
第八百五十章 烦恼与迁都议论()
“听说了吗?”
“什么?”
“南下的胡人在西北边一个沙漠边缘地带被全歼了。”
“啊?!这么说,战事要结束了?”
持续了将近一年又八个月的黄河源头附近战事以头曼率军投降作为终结,留给蒙恬的只有一些未完成的小事。那些小事包括追击呼延靡的败兵,安排押解投降的战俘,将头曼等等草原部落首领送往南陵。
为了获得西北疆域的胜利,帝国动用了庞大的人力物力,随着战事的告一段落往来于后勤线提供补给物资的人流必将减少,那对国家或许是减轻了负担的好事,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将会失去讨口饭吃的机会。
秦地的很多人受雇佣于维持西北疆域的后勤线运输,更多的人依赖于军队对民间的采购,针对头曼的战事进入尾声,大多数人是即为战争的获胜感到开心,又不得不迷惑军队不再需要雇佣人手和向民间采购,他们有点不知道该怎么办。
根据不完全统计,秦地的内史郡、上郡、北地郡受雇佣的人数量在八十万以上,军队向秦地采购的物资长期保持在一百二十万贯的平均线。
军队从民间大量雇佣人手带来的是就业岗位出现,受雇佣的人群按次或是按月能够获得工钱,这些工钱在某些方面来说是维持一个家庭生计的来源,长达将近一年的雇佣已经让太多人习惯了没有农忙时有工作的生活。他们十分担心一旦军队不再雇佣应该怎么维持相对富足的生活。
“真是期盼战争能够一直进行下去啊!”
“是啊,本来以为会打个三年五载甚至更久,想着军队会加大对猪仔的采购。我才砸锅卖铁加大了对养猪的投入。现在钱已经砸进去了,却不知道军队还会不会继续采购猪仔,可怎么办才好哟!”
“猪肉总是有人会买了吃,那些扩大作坊规模大批聘请妇女的纺织规模制作战袍的才是真正的倒霉吧,他们做出来的战袍要是军队不购买,那可真的是要跳河了。”
战争取得胜利绝对是一件好事,但是若在秦地走上那么一遭。听着民间的议论,怎么看都不觉得秦地的黔首感到欢欣鼓舞。反而是一片叹气与哀嚎,好像是秦地的人都渴望战争能打到世界末日的那天才好。
秦地会有这样的现象与战时经济有关,是人们在国家行为的雇佣和采购下被国家庞大的消费刺激到了,导致生产上的一种激增。通常战时经济也确实会让某些地区快速发展。因为国家行为的大量雇佣和采购变得富足,但是一旦国家雇佣和采购行为停止,激增的生产就会形成滞销现象,得不到就业机会和物资无法出售就将会是一片哀嚎。
“要寻找途径解决了,不解决刚刚纳入统治的秦地会乱起来啊?”说话的是朝那县的县长张鸣。
秦地纳入吕哲统治之下是近三个月以来的事情,对于刚刚纳入统治的秦地,仅是各郡的郡守人选出现变动,各县、乡之类的行政体系倒是保持不变。
实际上吕哲虽然开办了各类的院校,可是在后备官员上并不充足。造成后备官员不充足有培养跟不上的原因,更大的原因是军队扩张的速度太快,另一个原因是吕哲不想过于急切的大规模官员调动导致出现混乱。
到目前为止。南陵院校那边为国家提供了至少二百名的县令、县长,但是对于整个帝国起码一千六百个县来说,二百个县令、县长实在是太少太少了。院校培养出来的也不全是县令、县长,更多的是类似于吏那种基层的人员,别谈吕哲设立院校并不全然是为了培养“公务员”,更多的院校其实就是培养科技和工业、技术上的人才。
张鸣原本是吃秦国赵氏赢姓的俸禄。秦国被吕哲所合并,他也就顺理成章捧上了吕哲提供的饭碗。不但是他。秦地成为帝国的疆土后,除开极少数的一些人辞官之外,九成以上的官员都选择留在岗位,他们也成了吕哲维持地方稳定的重要力量之一。
朝那县在内史郡并不是一个大县,人口没有超过万人因此张鸣也就是一个县长而不是县令。人口不足万人的朝那分为七个乡,统一之战的时候壮丁大量被抽调,实际上还生活在朝那这边土地上的可能还没有四千人。这四千人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