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之帝国再起-第38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们是谁?敌军是谁?
他们是华族制式军队,有着完善的建制,有着优秀的军官,有着优良的装备。
敌军不过是一帮还没有脱离蛮荒的野人,战场上无数次说明百越只是人多,与华族列阵而战的军队,百越人只要不是夸张到五倍以上,华族军队依靠优良军备和阵势杀起白越人来不比杀鸡屠狗复杂多少。
麾下军队没有因为意外崩盘,哪怕是意外爆发地点的东面守军也在错愕之后履行军职,那么司马欣就更加不能慌了神,一旦他这个统帅心慌了,数万部队也肯定会跟着心乱,到时候才是真的要面临末日了。
稳下心神的司马欣做出了正确的举动,他故作玄虚地用一套说词稳住了带兵的将领,说着说着自己也觉得似乎就是那么一回事,本来还担忧百越人跑了,可是百越人杀进了城内有夺城的希望应该是不会跑吧,那坏事是不是可以变成好事?
想将因为疏忽酿成的坏事变成好事,光有扭转局面的心态还不足够。需要用实际的行动来稳住局面,先将局面控制下来才有维持战局的可能性。
索性的是罗县守军的构成真的不错,无论是秦军出身的士卒还是其他人。面对变局的时候没有在那么一瞬间崩溃,而是下意识地听从典校的安排。
在列国的军队中并没有典校这个军职的存在,列国中典校属于文官,职责是记录国中发生的大小事,然后归纳给史官让其记录在本国的历史之中。
吕哲并不知道典校是干什么的,他会在军队中设立这个官职也不是出自偶然,最主要的目的是作为心理辅导官而存在。后面他发现士卒经常喜欢找典校唠叨,慢慢就将典校的职责转向类似于政委(中式。非苏式)一般的存在。
典校、军法官、将领,军中的职权分立果然让军队变得更加稳定,若不是条件不允许的话,吕哲连参谋一类的官职都会设立起来。不过那个时候得随潮流,就像政委取了个符合时代的典校名称,参谋按照宋明时期的称呼叫画赞。
司马欣在这一次意外中很明显发现典校的作用,说实话要不是那帮典校,哪怕军队的构造是以老兵为主也不可能那么快就稳定下来。
“东面城墙的三千守军只有千余撤了回来,战死者约有七百,其余是被冲散了。”少艾成功掩护东面城墙守军撤下来后立即禀告军情。
听到战死人数有七百左右,听到的人无一不是脸色变得难看。
他们出城而战,十天也不过才战死三千左右。然而今天百越突然发动攻城,措手不及之下竟是有七百士卒战死,已经是之前十天的差不多三分之一了。
司马欣只是点了点头。他不能表现出愤怒情绪,应该保持那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淡然:“翼伽所部已经挡住东面不断涌入的敌军,西面的百越人多次攻城被打退,正南的敌军数次冲击也被击溃。”说到这,他环视一下在场的将校,“稳定下战线。这场战争现在才刚刚开始!”
进城了的百越人已经不止一次试图向城中进攻,不过他们遭到了翼伽所部在内守军的拦截。
第一波百越人很明显是被攻进城兴奋得昏了头脑。没有保证自己的人数优势分散而击,结果碰上了相等人数的守军,就像是单单一道海浪那般拍在堤坝之上就变得粉碎。
后面陆陆续续自发冲击而来的百越人遭遇到的是更多驰援向东城的守军,两军以东面城墙范围内的三里方圆展开大规模但却是小队形式的厮杀。
事实证明巷战果然是对守军有优势,熟悉地形的守军心理没有崩溃,依然保持着守城的信念,那么不熟悉地形的敌军总会在守军的抵抗下,每前进一步重要付出惨重的伤亡代价。
守军城墙陷落依然抵抗得十分坚决,这点对于研究过华族战史的译吁宋和驺无诸都十分不理解,不过再怎么不理解既然都成功杀进来了,根本就没有重新退出去的可能性。
向城中进击的部队推进得异常不顺利,失去了突然性优势的百越人在与守军厮杀的时候依然占不到便宜,在复杂的地形下百越人无法形成绝对的人数优势。在面对战斗力本来就不弱的守军时,经常是那些以数百人规模推进的百越人在遭遇百来人的守军时,一阵厮杀下来处于兴奋状态的百越人被守军在脑袋上浇下一盆冷水。进攻无法突破,战技和装备都不如人,往往是数百人短时间内被杀掉大部分,剩下的百越人转身想跑的时候又不熟悉地形自己撞进死胡同被全歼。
连续有一个部落为建制的百多人、数百人、近千人在进攻中被吞噬干净,按照道理来说译吁宋和驺无诸应该发觉哪怕是攻进城来想要夺下城池都不是那么容易,可是百越的军队构成又不像华族正规军那样。
百越的军队没有什么伍长、什长、百将之类的官职,他们只有一些精锐部队会有十人长、百人长、千人长这一类粗糙的官职,相当多的部队都是以同一个部落成为一支队伍这种建制,百越人的部落又是茫茫多,在这种情况下哪怕是互通消息都显得复杂。在落后到连建制都没有的状态下,译吁宋和驺无诸想在短时间内察觉有多支队伍不见了十分困难。
当然,失去的队伍多了必然会被察觉,可是战场本来就是多变状态,很多时候早一刻和迟一刻得知战局的变化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两支军队从构成到兵员建制、兵器本来就不在一个等级,也恰恰是因为认清这点司马欣才在城墙被占之后还有信心能守下来,不然光是对“城墙失守不等于城破,巷战才是守军优势”吕哲所说的话理解并不是那么透彻的情况下,司马欣能真正镇定下来才是怪事。
与百越的混乱不同,司马欣这支军队在哪个位置消灭了多少,敌军的调动和己方的调动是个什么情况,等等的消息总是会很快汇集到司马欣所在的位置。
在有足够的情报支撑下,城南城楼上的指挥中枢,他们总是会根据战局的变化在沙盘之上标注出来。
沙盘并不是什么稀奇的东西,也千万不要以为沙盘是吕哲发明,事实上在春秋时期列国就有沙盘的存在,差别不过是吕哲军因为有吕哲的存在沙盘制作更为尽量和准确一些,毕竟尺度比例什么的要是吕哲没传授下去那才是搞笑。
此刻的沙盘,罗县城外依然都是代表百越军的小旗子,代表吕哲军的小旗子依然插在城北、城西、城南,其中以指挥中枢所在的城南小旗子最多,而城东的那块区域代表百越军的小旗子和吕哲军的小旗子基本是混在了一起。
沙盘之上的每一支小旗子颜色都有自己的含义,例如五千人一部的旗子为黑色,一千人建制的旗子为红色,千人以下则都是黄色。同样的,对于百越在哪个地方有多少人也是按照颜色来区分。
可能会有一些出入,不过整个战局的情况能从沙盘的旗子分布看得相对清晰,也正是因为这样司马欣从沙盘旗子的变动发现了一点问题。
“百越人有意在调动城外的军队,他们将人手大规模的调动到已经形成突破的东面,在城外的兵力形成空隙。”司马欣只是道出了实情,但那是译吁宋的疏忽还是刻意为之就有点拿捏不定了。
有空隙,那就代表想要突围比较简单,而是译吁宋刻意为之还是因为疏忽造成就显得很重要了。
“毕竟是百越人,哪怕有点统兵的才能,在统领数十万人的时候造成疏忽没什么奇怪的吧?”少艾认为是这样。
大多数的将领跟少艾的看法一致,毕竟统帅能带多少兵是与能力有关,每一名将军都有自己统兵的上限,例如率领十万人作战会有很强的掌控力,但是超过十万人则会变得乱七八糟,在华夏历史上能够统帅十万人作战的将军不超过双手之数,而通常能统帅十万人以上的将军必然是名将种子,这就是所谓的能力差距。
嗯,是名将种子,能够保持不败既是名将,败了的话……
如果说译吁宋、驺无诸、开明森或者哪个百越人可以统帅数十万人而不乱,那司马欣想都不会想绝对是百越人还没有形成围城立刻率军就跑。而很显然斥候一再探查之下的情报是百越人乱、很乱、乱得不像是一支军队更像是一帮难民,所以哪怕是百越人先是三十多万,后面变成了四十多万,司马欣等吕哲军的将领们也都是心情轻松,毕竟没那个能力又统帅那么多军队,想打赢的难度很大。655
第四百三十九章:搅局者(下)()
一名将军麾下的军队从来都不是越多越好,没有相应的能力人多反而是坏事,这点很多带过兵的军方将领都有自己深刻的体会。
军队是一个什么样的群体,这个群体是用什么来形成一个集体,集体的向心力和对命令的执行度是多少。
其实只要能够分清军队的本质,看清楚所谓的构造,明白军队不过是一个金字塔类型的存在,约束是靠着一层又一层军官向下的军令延续,只要有足够合格的军官,在粮草和器械充足的情况下维持一支军队的集体性并不是那么复杂,真正复杂的是爆发战事的时候能不能根据战局的需要来调动手中能够动弹的部队,还有对情势有深刻的了解做出的判断。
吕哲也不是一开始就能带兵,说起来可能有些荒谬但绝对是事实,他是进入军队后才将脑袋中的知识化为实践,在实践中整理出一套符合自己的指挥模板,依靠这个模板又在屡次的带兵交战中将那些“理解”真的摸透掌握,逐渐有了一个带兵将军才有的素质。
在知识大爆炸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人,接受事物的时候有着很大的优势,接下来依靠的就是自己的悟性。所谓的悟性其实就是掌握了知识,然后灵活的去运用那些知识,不然光是懂但是没有运用的智慧,那也就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货色。
很长一段时间里吕哲其实也能说是一个纸上谈兵的货色。索性的是他前期遭遇的对手,如百越人就是连什么叫纸上谈兵都比不上的家伙,才能让一个半吊子的吕哲有一个熟悉的过程。
吕哲也有自己的带兵上限。这个上限估计是在十五万左右,一旦超过十五万也会出现忽略某支部队的现象。
更深透的来解释所谓带兵的上限,简单的说就是,手里有多少货,哪一样货会有什么作用,到了什么时候什么阶段可以将那一样货提出来。但是说起来总是很容易,真正的做起来不是谁都能时时刻刻记得自己手里有什么筹码。那样的筹码应该在什么时候丢出去。
明白自己能力的上限,吕哲比其他人聪明一点的就是掌握自己所能掌握的。那些掌握不住的就只是单纯的控制大方向,然后委派人选在定下的大方向前提下去发挥。所以在近阶段吕哲又有了新的体悟,那就是他不需要去指挥士卒,只是指挥将军就足够了。
不得不说。身为人主的吕哲有这样的醒悟很及时,所以在二十万部队南下之后,他比之之前的任何时候都要显得轻松,在这种轻松的状态下,南下部队在各部将领的统帅下或许是会出现什么问题,但是整个大局上并没有什么大问题。
从南陵出征,绕道苍梧郡的临沅又进入长沙郡境内,在这一行军阶段吕哲注定是无法及时的了解罗县的战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