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走私1859-第9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依我看,江阴太远,救之不及,无锡已经是一座空城,李秀成走的时候把能带的粮草都拉走了,拉不走也肯定会烧掉,我们去了也只是收拾烂摊子,没多大意义,只有常熟,还是需要派一下兵的。”张言,“常熟不但粮草充足,同时跟苏州一样,也是江南一带的门户,如果放任不管,让他们顺利打下常熟,不但能更添他们的实力,也难保他们不会趁机南下,在我们的后方作乱。”
“但恐怕他们就是要你这么想。”王三武道,“李秀成最擅长虚则实之,实则虚之的把戏,当初打江南大营,他就是这么做的。如今他这么搞,恐怕就是想调动我们的兵力,让我们自己分兵。你看,我们要救援常熟,去少了没用,去多了,苏州就危险,这样一来我们的兵力就被分散了。”
“就算分兵又如何。”周达在旁边笑了笑,“给我一个团,不,一个营就行,我立马就能把打常熟的这支部队给灭了!”
“人家可是有五万人呢。”林春生笑着道。
“五万?我呸!”周达道,“就算真有五万人,也不过是一群强拉起来的民夫,人数再多,又顶什么用?何况有没有五万还另说呢。”
“一个团应该没问题,但如果是一个营的话,就有些危险了。”王三武道,“我们的一个营最多有一千人左右,战兵不过七百来人,而且缺乏火炮,对方如果集中主力打我们的埋伏,一不小心,我们恐怕会吃亏。”
“没错。”张威也点头道,“现在还是雨季,三天两头的下雨,道路湿滑,天气又热,不利于行军,而苏州到常熟这一路呢,到处都是树林跟水塘,有太多地方可以打埋伏了。如果我是李秀成,必然会率领大军在某个地方埋伏下来,看我们人少就吃掉我们,人多就避开。”
“李秀成不是去打江阴了么?”林春生道,“他还敢过来?”
“我们的人又没亲眼看到李秀成,这些消息都是他们自己放出来的,可信度不高。”张威摇摇头,“所以李秀成是否真的带兵去了江阴,真不好说。而相信经过之前的一战,李秀成应该明白到,一旦我们过了一万,组成一团,他来再多兵马也是无用,但如果我们只有一千,那他集中五十倍的兵力过来打埋伏,还是有机会赢的。”
“其实,要我说,李秀成这不是胆子大,而是害怕了。”一直没怎么说话的江海忽然出声道。
“哦?怎么说?”李永吉看了看他。
“我觉得,李秀成这么做,既不是要让我们分兵,找机会重新攻击我们,也不是想趁机抢一把就走,他应该是想分散我们的注意力。”受到鼓励,江海继续指着地图道,“各位大人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我们不管常熟跟江阴,甚至不管苏州城,直接全军出动去打常州,那会怎么样?要是我们打下常州,继续去打丹阳,然后直接去南京,又会如何?”
“你是说……”王三武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没错!”江海点点头,“以我们的实力,如果此刻直接去打南京的话,以李秀成此时的力量,根本就拦不住我们。南京此时也没多少防守力量,如果我们一路压过去,就算一时半会儿打不下来,但重新围困还是做得到的。而且,南京是发匪必救之处,李秀成也不敢放着不管,所以只要我们到了南京城下,就能以逸待劳,逐个击破他们的救援队伍,这样的话,我们就掌握了主动权,李秀成反倒成被动了。”
“所以他怕我们想到这里,就故意分兵攻打江阴与常熟,目的不是为了寻机找我们麻烦,而是为了扰乱我们的视线,让我们没工夫想到这点?他的举动是一种迷惑,是让我们把注意力都放在他身上,不去注意南京?”王三武点点头,“没错,很有可能,很有可能啊。”
“既然如此,我们就不能如他的意。”江海道,“我们精武军只要集结起来,那便是天下无敌,我们不用管李秀成怎么做,只需要摆出直奔南京的态势,一切都会改观。这就叫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甚至是,我们到时候还可以假戏真唱,真的去打南京,到时候,说不定真有机会把南京打下来!”
“打南京!”一听这个,大家都激动起来,毕竟打南京的**太大了。
咸丰皇帝这会儿还没死呢,他可是亲口说了,谁打下南京,就封谁为王的,到时候精武军如果打下南京,李永吉就算不能封王,封侯应该是没问题吧?而李永吉升官发财了,他们这些部下也不会差到哪儿去。
看到大家激动的神色,李永吉暗自摇摇头,他可不想现在就去打南京,那样以后还怎么浑水摸鱼?养贼自重这个词的含义,他可是很明白的。
“打南京还不是时候,就先不要提了。”李永吉摇摇头,“至于目前么……我看这样吧,王三武你带第三步兵团加第一骑兵团去救常熟,之后就呆在那里,守住那里;张威你带第二步兵团外加第二骑兵团留守苏州,至于我呢,亲自带领剩下的兵马,再带上新兵跟五万民夫,押运粮草去无锡。”
“大人,这,这算什么?”张威立刻就对这个决定疑惑起来,“兵分三路?如此分兵,这可是兵家大忌啊!而且无锡必然人多粮少,去了那里,万一有个好歹……就算要去无锡,也应该我去啊,您还是亲自坐镇苏州为好,这万一有个什么闪失可怎么办,再说苏州这边也离不开大人。”
“苏州哪有离不开我的道理。”李永吉摇摇头,对张威道,“我从来就不耐烦官场上的东西,你留在这里,比我更合适。至于我,我有警卫营,第一骑兵团,还有第一步兵团,独立炮兵营这些,再加上新兵跟五万民夫,去无锡是万无一失。”
“可是……”
“别可是了,以我们的实力跟机动力,就算分兵三路也是绝对没问题的。实话说,我这么分兵是为了抢地盘,因此你们要记住,只要是我们精武军占下的地盘,就绝对不能让给别人。”李永吉打断张威的话,“至于说我为什么要亲自去无锡……这个说来话长。这么说吧,我知道无锡现在人多粮少,而且天热雨湿易生疫病,正是最困难的时候,但正因为如此,才需要我带兵带粮草过去,重新稳定那里的秩序。所谓得民心者得天……咳咳,总之,有的时候,打仗不能光看眼前利益,还得看长远,我们不能光盯着杀敌的那点功劳,更得关心老百姓的死活,懂么?所以说,这事儿就这么定了,无需再议!”
第九十一章 银轮部队()
其实李永吉在苏州之战以后,就有分兵的想法,原本的目的不过是为了锻炼各团级部队的独立作战能力以及战略协调能力,考验各自带队将领的领兵能力,抢地盘不过是顺便的事儿。
毕竟精武军以后肯定要继续扩军,军队数目会越来越多,地盘会越来越大,不可能只局限在一地,也不可能全由李永吉自己统领,部队分开是早晚的事儿。
另外,因为李永吉领兵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严重依赖现代产品,特别在指挥方面,严重依赖现代通讯设施。这样的部队的确很超前,作战能力自然也很强,可一旦离开这些,部队会不会打仗就难说了。可是就目前来说,李永吉肯定不能在以后的军队中大规模推广现代通信设备,现代通信设备,只能是只属于李永吉自己指挥的近卫部队使用。
因此,把部队分开,目的很明确,一来是锻炼部队,二来也是为将来的扩军做准备。
在李永吉的计划里,跟随自己去无锡的,以后会继续扩军,继续成为自己的近卫部队,而跟随王三武以及张威的部队,也会就地扩军,但他们这两支部队,扩张以后就会成为普通的近代部队。
也就是说,以后除了李永吉的直属近卫部队,其他部队不会配备那么多现代通信设施,无线电只在团级以上配置,团以下的通信指挥,还是以信号弹,传令兵,令旗等传统方式。
这么做虽然会影响普通部队的指挥效率,但却胜在可靠,而在团级以上规模配置无线电,也能保证部队总体的战略规划不至于出错。
换言之,这次分兵,并非是单纯为了应对李秀成的威胁,主要目的还是为了锻炼部队,并为今后的练兵扩军计划做准备。
实际上,精武军如今的力量已经足够强大,一个野战团如果满编,也就是配置了炮兵跟骑兵之后,基本就可以做到不败,这也是促使李永吉下令分别的最大依仗。
听完李永吉的真实想法,特别是明白以后要以自己所属团的基础上,就地招兵练兵扩新军之后,张威跟王三武都不说话了,毕竟独自领兵的**不是一般的大。
虽然计划是这样,不过具体的分兵动作还是花了三天时间才开始,这里面除了军官之间讲解以后的新规划之外,主要还是要适应李永吉弄来的新玩意儿。
这个新玩意儿不是什么高新武器,而是自行车!
李永吉一向注重军队的机动能力,要不然也不会一开始就费尽心思从现代社会弄马匹过来了。
当初,李永吉是想弄汽车摩托车过来的,不过考虑到这个时代还没有石油化工,缺乏燃油,以后都要全靠现代买,那会严重占用传送吨位,所以就打消了这个念头,改为购买现代马匹。
那个时候,也是李永吉军事思想还不成熟的时候,他虽然看到了机动力的好处,也知道现代车辆暂时无法在晚清使用,并选择了马匹,但却不清楚马匹的真正用法,居然想着用这些高头大马当战略移动工具,搞一个马车化部队。
当然,那时候的张信达也不清楚这点,张信达别看以前是写历史的,但写历史跟写军事是两码事,张信达以前主要是写三国方面的,对军事方面就是个伪军迷,说军盲也差不多,也不清楚在马匹的优势跟劣势,不知道在近代以后的军事战略移动方面,马匹的速度已经不如人的徒步行军了。
别说古代近代,哪怕就算后世二战期间的日军驮马师团,也主要是利用马匹的运力去拉大炮,而不是玩马车拉步兵的把戏,事实上历史上除了特殊情况,就没有真正成建制的马车化步兵。当初李永吉搞马车化步兵去打汪家,看着是挺不错,但那纯粹是距离太近,如果距离一远,问题立刻就会变多。
好在现代社会资讯发达,张信达在搜索资料的时候很快明白到这点,并停止了继续购买马匹这种吃力不讨好的事情,同时也避免了李永吉在以后在关键时候犯大错误。
总之,正是因为明白了马匹的移动能力,加上那个瑞典佬卡尔松的帮忙,李永吉才真正的把马匹的力量用对了地方,但这样一来,部队的机动力就需要有个新东西来帮忙了。
想来想去,特别是经过实地考察后,李永吉决定采购自行车,把部队搞成自行车部队。
其实自行车在1860年就已经出现了,不过受限于设计、材料跟工艺水平,还没有后世自行车那么坚固耐用,价格自然也高的离谱。但是,就算那种简陋价高的自行车,作用也是巨大。
据说在不久之后的普法战争里,德国人就开始把自行车当作传令兵的交通工具,证明了其价值,而在二战当中,不管是德国还是日本,都建立过成建制的自行车部队。
根据张信达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