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走私1859-第6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有一个问题,总统先生。”乔治。戈登。米德皱眉道,“我们现在可不仅仅要对付英国人,我们最大的敌人是南方佬,最强的敌人也是他们。一旦我们抽调大量兵力北上,与英国人死磕,万一南方佬趁机发起反击,我们拿什么来抵抗他们的进攻?只靠半个波托马克河军团么?”
“没错,就靠半个波托马克河军团。”林肯淡淡的笑了笑。
“这这绝对不可能。”乔治。米德摇摇头,“南方佬要是不知道就罢了,一旦知道了我们集中力量跟英国人打这个消息,绝对会大规模的出兵,发动全面进攻的,到了那个时候,我们肯定挡不住他们的全面进攻。”
“他们不会的。”林肯笑了笑,“如果南方佬可以自己做主,或许他们会这么做,但很可惜的是,他们恐怕无法自己做主,别忘了中国人还站在他们的背后呢。
想当初,中*队在节节胜利的情况下,却轻易的就同意了跟我们停战,事后又约束南方佬,要他们跟我们签署停战协议,并且不惜当见证人跟保护者做了这么多,中国人的企图已经相当明显了,那就是要让我们美利坚合众国分裂成两个国家,从而削弱我们的力量,方便他们对北美洲西部地区的殖民行动。
就跟当初中国人不会容许我们打败南方佬,重新恢复统一一样,他们肯定也不会同意让南方佬彻底击败我们,实现从南到北的统一。因为不管从北统一南方,还是从南方统一北方,事实上都是统一了,而统一的美利坚,不是中国人希望看到的事情。
所以说,一旦我们开始跟南方佬展开停战谈判,中国人就会全力以赴的促成这次谈判的成功,这个时候如果我们跟英国人开战,中国人肯定会乐见其成,也肯定会约束南方人,不会同意他们在这个时候趁火打劫的。
要知道,英国在亚洲可还有不少殖民地,一旦英国人跟我们大打出手,在亚洲方向的投入肯定会减少,对中国来说是相当有利的,所以中国跟英国之间也是有很多矛盾的,这从这次干涉战争里面,中国人跟英国人几乎没有配合行动就能看出来了。
反观南方佬,他们虽然在知道我们南部边界空虚之后,很想继续进攻,但毕竟中国的远征军还在新奥尔良没走,一旦他们一意孤行,不听中国人的,中国人从后面发起进攻,南方佬也是受不了的,这种损失他们绝对承担不起。
所以说,正常来说,一旦我们同意跟南方佬展开谈判,并作出允许南方独立的态度之后,中国人肯定会管好南方佬,不会允许他们趁机对我们发起攻击的。”
“但您说的这些都是正常情况,而且都是推测之言。”乔治。米德摇摇头,“但现实未必会那样,万一南方佬不顾反对,非要对我们发起进攻呢?或者说,万一中国人并没有特别强烈的控制**,或者说他们无法彻底控制住南方佬呢?
您要知道,您说的那些都是假设,可一旦有一个闪失,南方佬趁着我们调兵北上的时机发起全面进攻,那我们就全完了。
到时候,我们不但会彻底败给南方佬,甚至北方战场也可能会失败,有可能被英国人击败,失去更多的土地跟权力,这些事情,您都想过么?”
“想过,我当然想过,甚至想到的结果比你说的还可怕。”林肯轻轻摇了摇头,“可是啊,乔治,你想过没有,如果我们不这么做,一旦战争结束之后,我们会变成什么样子呢?我们失去了的东西,还能拿回来么?或者说,你真觉得我们目前能靠军事行动拿回南方的土地么?”
“可这样也太冒险了。”乔治。米德摇摇头。
“这场战争中,我们已经失去了太多太多。”林肯轻轻的抬起头,目光有些迷茫的道,“一旦什么都不做,就这样接受停战,我们不但要丢掉西部跟南部的土地,甚至至关重要的新英格兰地区也要丢给英国人,到时候,我们伟大的美利坚,就彻底被分割成一个个小块,再也没有崛起的希望了。
既然已经到了这个地步,为什么不在最后奋力拼搏一次,成功了固然好,就算失败了,我们无非再多丢掉一点东西而已。
甚至是,某种程度上说,我还希望南方佬能不听中国人的话,趁机对我们发起全面进攻,这样的话,虽然我们会失败,但南北双方也有可能趁机重新统一,这样的结果,对我来说也未尝不能接受。”
听到林肯这么说,乔治。米德终于重重的点了点头:“我明白了,总统先生,我一定会按照您的想法,尽快制定出一个完善的计划,并尽全力去完成他,保证您的意志得到完美的执行!”
第四九二章 白头鹰计划()
不得不说,林肯的新想法的确是一个很大胆,也很激进的想法,居然在战局如此不利的局面下,还要想着主动进攻,还要想着侵略加拿大。
但仔细一想,林肯的这个放弃南方,全力攻击北方的念头,可行性还是很大的,在这方面,林肯之前的解释已经足够多,唯一的问题就在于是否敢冒险。
正常来说,以林肯目前的身份地位,他已经跟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捆绑在了一起,而且是很深的地步,一旦北方政府被南方政府所灭,那么或许其他人,包括乔治。米德也没啥生命问题的话,但林肯就完全不同了。
无他,林肯在美利坚合众国的个人威望太高了,之前又是废奴制的主要负责人,所以可以想象到,一旦北方政府被南方军通过军事行动推翻,那别人至少还可以安稳无忧,但林肯是一定要死的。
西方人,尤其是美国人的政治家看似大度,但那是在对方影响力不够大,不够影响己方利益的前提下,如果有人的个人威望太高,对大家,尤其是新上台的政治家构成太大威胁,那么他们也不介意给对方实行人道毁灭。
古往今来的西方政治中,那种个人威望高的家伙,下场大都不怎么样,凯撒,拿破仑,都是活生生的例子,而很显然,林肯也属于这一类人。
对目前的林肯来说,他已经是能上不能下的状态了,一旦北方政府下台,甚至是他的独裁体系结束,那同时也就意味着林肯个人生命的终结。
因此。正常情况来说,目前的美利坚合众国谁都可能同意南方人打过来,重新统一南北,但唯独林肯是不可能同意的,毕竟付出的代价太大了点。
可谁知道。林肯总统居然真的肯做出这种牺牲,明明知道这样做的风险很大,有可能把自己都赔进去,但他依然选择了这么做。
唯有一个解释,那就是林肯的确是把美利坚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他的所作所为,的确都是在为美利坚的利益而奉献一切。
的确够高尚,也的确值得敬佩。
当然了,提出一个大胆而新颖的想法容易,但要想把这个想法变成更加有可行性的计划。进而变成实实在在的行动,就不是个简单的事情了。
尤其是,这不但是一个大规模的计划,也是一个需要做到绝对隐秘的计划,因为林肯的这个想法要想实现,必须在短时间内把部队运动到位,而且还要在短时间内发起进攻,在各方都反应过来之前。彻底击败英国人,造成既成事实,这才能最大限度的杜绝意外发生。
由此可见。在这个计划当中,大规模的兵力调动倒不是问题,关键是隐蔽性的问题,除此之外,对波士顿地区的进攻行动还必须坚决有效,必须在短时间内决出胜负。一旦陷入拖延拉锯状况,很可能就要满盘皆输。
因此。这次行动可以说是举国之战,虽然不敢说是一战定命运。但也相差不多了。
但或许正因为这个计划的冒险性很大,困难很多,加上有些佩服林肯总统的决断,所以乔治。戈登。米德将军对这个计划十分上心,得到总统的最高授权之后,立刻就投入了工作当中,开始完善这个大规模的反击,或者说侵略计划。
在综合了各方考虑之后,很快的,乔治。米德将军就给出了一个最稳妥的兵分三路的进攻计划。
在乔治。米德的设想之中,这次进攻行动中,虽然波士顿是关键,可以说只要歼灭了波士顿的英军,其他的地方都好办。
但问题是,英军现在并不是都集中在波士顿这一路,而且出于后勤补给的需要,五十万人聚集在一起,对进攻波士顿并无太大的好处,反而会给自己的后勤运输造成绝大的负担。
所以说,最好的办法是兵分三路,一路从底特律开始,直接向空虚的加拿大进兵,夺取土地的同时,也可以动摇加拿大守军的兵心,并提升我军的士气。
为了就近原则,第一路军的任务会交给詹姆斯河军团,这个军团建制完整,战斗力也比较有保障,而且因为曾经是防御西线的部队,得到过一定程度的加强,目前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十万人,以这样的规模从底特律进兵,空虚的加拿大后方肯定抵挡不了。
只要行动坚决迅速,肯定能拿下渥太华,之后的蒙特利尔,魁北克等城市也有很大的把握能够拿下。
无论如何,魁北克可以先放一放,但渥太华跟蒙特利尔是一定要拿下的,这是这一路军最重要的两个目标。
原因很简单,只有拿下蒙特利尔,才能对加拿大产生极大的触动,动摇波士顿地区的加拿大军以及英军的军心,否则如果只是打下一个渥太华,显然是无法起到这种作用的。
第二路军,是从奥尔巴尼开始进攻,目标直指波士顿的外围防线伍斯特市。
奥尔巴尼本来就是雪兰多河军团的驻地,是之前防御波士顿英军的主要防御据点,从这里进攻也算是合情合理。
当然,考虑到奥尔巴尼方向是伍斯特市英军的主要防御方向,所以这个方向的进攻不会是主力,将会是以牵制为主,为第三路军的进攻提供方便。
至于最后的第三路军,则是从纽黑文发起进攻,目标同样指向波士顿。
纽黑文原本是新建的纽约军团的驻地,只有八万人左右,而且战斗力较弱,大部分是临时征召的民兵,因为威胁较小,所以波士顿英军的主要目标也没放在他们的身上,因此这里的部队主要是以防御波士顿方向的英军为主。
一旦从波托马克军团军团抽调的三十万军队抵达纽黑文,就可以出其不意,对波士顿方向发起坚决有效的进攻。一举击破波士顿外围的普罗维登斯防线,拿下普罗维登斯城。
拿下普罗维登斯城之后,按照计划,第三路军不会在这里多做停留,也不会直接进攻波士顿。而是会全军向伍斯特市前进,在那里配合奥尔巴尼方向的雪兰多河军团,一举攻占伍斯特,消除伍斯特这个波士顿英军最大的外围堡垒。
等占领了普罗维登斯跟伍斯特,波士顿城就没有任何障碍可言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集中兵力进攻波士顿,争取早日把波士顿拿下来。
在整个计划当中,第一路军的任务是单独作战,与进攻波士顿看似没有直接关系,目的主要是影响前线英军跟加拿大军的军心士气。占领多少加拿大的土地跟城市倒是不重要,所以最关键的就是要用最快的时间拿下蒙特利尔,打击前线波士顿地区的英军跟加拿大军的军心士气。
原因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