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走私1859-第5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果就是。前线士兵急需弹药,可后方的储备却已经不足,只能给原先数目的五分之一,这个数目最多只能打打防守战,要想玩大规模进攻,那是痴心妄想。
至少罗伯特。李来看,在弹药不足的情况下主动进攻,那是有组织的谋杀。是在用士兵的生命来冒险,这种事情他是绝对不会做的。
然而,罗伯特。李也明白。如果就这么放弃这个机会,不能在短期内组织一次大规模进攻,就会让联邦军喘息之机,等于放弃了迂回奇袭的优势。
再加上,现在已经是进入五月份了,天气越来越热。如果继续等下去,而不能尽快进行会战。等进入六七月份,再想打就更难了。
“什么?你想再从调集十万人去巴尔的摩?”罗伯特。李的左膀右臂具伯。尔利满脸吃惊。“你是认真的么?罗伯特?”
“当然。”罗伯特。李点点头,“我想调集我们一半的物资,外加十万人,乘船去巴尔的摩,归杰克逊统领。这样一来,杰克逊手里就有四十万人,之后,让他们分出一半军队,用二十万人再向华盛顿打一下,只要能拿下华盛顿,不但能对联邦军造成极大的士气打击,也能切断波托马克军团的后路,会大大有利于我们的下一步行动。到时候,我们再配合一下,说不定就能吃掉波托马克军团。”
“我不得不提醒你。”具伯。尔利摇摇头,“一旦你调十万人过去,北弗吉尼亚军团就危险了,因为会兵力严重不足,万一对面有所察觉,直接压过来打怎么办?就算罗伯特防线固若金汤,也需要人防守不是?
还有就是,杰克逊那边,如果分二十万去打华盛顿,那么巴尔的摩也只有二十万人,能否挡得住费城的三十万兵马?就算能挡住,万一陷入僵持呢?
别忘了,我们的物资不足,打速攻还可以,如果陷入僵持,我们弹药不足的缺陷就会暴露出来,到时候,北方佬只要跟我们对耗下去,我们就要面临更大的危机。”
“可不这样,那你想让我就眼睁睁的这么看着,继续兵不动么?”罗伯特。李瞪眼道。
“我们还有盟友!”具伯。尔利道,“这个时候,应该让盟友履行以下义务了,不能光看着我们打。”
“没用的。”罗伯特。李摇摇头,“你难道不知道么?中国人已经跟北方佬苟合了,已经单方面停战了,不会再继续与我们一起作战了。
他们的心思很容易猜,无非就是想让我们继续保持南北分裂状态而已,要不然……哼!”
“是的,中国人居心叵测,但还有英国人与法国人啊。”具伯。尔利道,“英国人与法国人未必会乐意见到我们继续分裂下去,我们应该要求他们帮忙,至少给我们提供一部分军用物资。”
“不,英国人与法国人跟中国人是一样的,都想我们继续分裂,他们是不会帮忙的。”罗伯特。李摇摇头。
“不试一试怎么知道呢。”具伯。尔利道,“此一时彼一时,英国人与法国人这次打的很差,除了继续占着波士顿,其他根本没多少实质战果。如果我们肯开出更高条件,比如答应他们,等我们打败了北方佬,就把新英格兰地区划给英国人,你觉得他们还能拒绝么?”
“把新英格兰划给英国人?这不是出卖土地么,我们怎么能做?”罗伯特。李生气道。
“只是那样说而已。”具伯。尔利道,“一旦我们打败了北方佬,重新统一,就不用怕英国人了,到时候反悔就是了,无非是个人名声有损罢了。”
“这样啊……”罗伯特。李皱了皱眉,似乎陷入了沉思。
“罗伯特,别犹豫了。”具伯。尔利道,“不管如何,试一试也好,只要能尽快击败北方佬,尽快统一南北,结束战争,这撕毁协议,出尔反尔的恶人,就让我做吧。”
“不,这种事怎么能让你做,你就算肯做出承诺,英国人也不会信,因为你不够分量。”罗伯特。李叹了口气,“还是让我来吧,你就以我,联盟军总司令的名义向英国人提出交涉吧。
就说,只要支援我们足够的军械物资,我可以跟他们签署协议,答应等重新统一南北之后,就做主把新英格兰送给英国人。不过要快,如果时间超过一个月,那就一切作废!”(未完待续)
第四二五章 我们已经快要破产了()
由于对联盟政府给不够钱而感到失望,罗伯特。李这才打算自己寻找英国人以获得支持,但他不知道的是,联盟政府并非因为猜忌或者其他原因,而是真的真的相当困难,真的真的没钱了。
要不是实在没办法,以戴维斯总统现在对罗伯特。李的信任度,是绝对不会克扣他所在部队的军用物资的。
实际上,罗伯特。李所在的北弗吉尼亚军团,在整个联盟军序列中,已经是超等待遇了,其他所有的部队,都没有这支部队得到的东西多,别说连续一年多没给半点薪水的西部军团了,就连里士满的卫戍部队,在待遇以及物资供应上,也没法跟北弗吉尼亚军团相比。
罗伯特。李只是个将军,他想的只是怎么消灭眼前的敌人,怎么抓住有利战机,至于背后的经济问题,那不是他负责的,所以他也不关心,他只是在需要的时候就问后方要钱,满足是应该的,不满足那就是不称职。
但对戴维斯来说,他需要考虑的事情就多了去了,不说日益严峻的财政问题,还有人口问题,治安问题,外交问题等等等等。
应该说,戴维斯本人的施政能力还是相当不错的,但问题就在于,戴维斯所在的联盟政府结构松散,主要是靠下面的大农场主支持才上台的。
因此,联盟国政府的架构跟美利坚合众国的架构几乎一样,国家大事中真正说了算的是议会。
换言之,戴维斯要做事,先要经过别人同意才行。不同意就只能胎死腹中,不能像林肯那样凌驾于宪法与议会之上,来个独断专行。
这样一来,戴维斯的施政效率就远远不如美利坚合众国,而且他做成一件事的难度也高于联邦政府。
就像武器采购这件事吧。其实在一开始的时候,戴维斯就反对大量采购中国武器,认为那些武器先进归先进,但太过昂贵,尤其维护费更加难办,有那个钱。能多买两倍以上的普通前装枪,就算自己造前装的斯普林菲尔德也划算。
然而,戴维斯虽然是总统,可在军械采购这方面,他却说了不算。他呼吁了再三,还是难以抵挡下面人的私自行动。
原因倒也简单,那就是很多联盟军的高级军官,包括罗伯特。李本人,都喜欢用中国武器,要是自己部队不用中国武器,就感觉特别掉价,所以争相要求采购中国的华1式甚至华2式武器。对于那些老实的前装枪不屑一顾。
联盟军有个特色,那就是前线高级军官的要求,往往就代表军队的要求。而军队的要求往往会左右政府的举措,也就是说军队有需要,政府就必须满足。但反过来说,联盟国政府的很多要求,前线军队却可以听,也可以不听。
这种情况有点像军国主义。那就是政府被军队绑架,但仔细看又有些不同。
归根到底。还是因为联盟国是个松散的联盟,建国之初制定宪法的时候。就强烈要求缩减政府的权限,主张扩大州权,也就是说,在联盟国内部,下面各个州政府的权力其实在很多方面是凌驾于联盟政府之上的,是典型的强枝弱干。
联盟国的总统权威也远小于联邦政府的总统,这里不止是弱于现在的林肯政府,也弱于之前的联邦政府总统。
比如联盟国一开始就规定,联盟国的总统任期是六年,表面看来似乎比合众国总统的任期长,但问题是联盟国的总统不得连任,只能干一届,然后就要滚蛋下台。
还有就是,联盟国的国会如果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就可以否决总统的命令,这一点看起来跟合众国差不多。
但问题在于,合众国现在的议会已经被林肯所把持,根本不敢对林肯的命令说三道四,有跟没有一个样。但联盟国的议会却不同,虽然看似都是从民主党分出来的,可这些议会成员大都代表各自州的利益。
联盟国议会有个特色,那就是每次开会看起来都纷争不断,为了自己的利益互相大打出手,可一旦面临总统议案的时候,他们总是特别团结,一旦有一些损害地方的法案,他们立刻就团结起来,以三分之二多数去否决掉。
就像当初的中国武器采购案吧,本来戴维斯总统是签署了不批准命令的,打算继续从英国跟法国进口廉价步枪与火炮。
按照戴维斯总统说的,英法两国的武器虽然性能不如中国产,但价格低廉,很适合财政并不宽裕的联盟国政府。
可下面的议员不干了,他们以尊重士兵生命为理由,强烈要求采购更先进,但价格更贵,且连弹药也完全靠进口的中国武器。
原因倒也不复杂,那就是联盟国的军队主体,实际上是下面各个州的地方兵,比如罗伯特。李的北弗吉尼亚军团,顾名思义,就是在弗吉尼亚征召的兵团。
这样就意味着,这些军队最看重的是本地本州的利益,就算最后被划成所谓联盟军,成了所谓国家军队,但核心是不变的,他们首先要为本乡本土负责。
从这一点来说,这些所谓联盟军,与其说是国家军队,更像是不同军阀的联军,真正控制那些军队的人,并非是戴维斯,而是下面各州的州长!
为啥戴维斯那么重视罗伯特。李的北弗吉尼亚军团,给这个军团超高的待遇?还不是因为这支部队是弗吉尼亚州的嫡系王牌,而戴维斯的权力基础都在弗吉尼亚州,所以才这么重视这支部队。
这种情况跟中国的军阀混战有些类似,所不同的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还有文化传统,跟东方人都并不相同。体现在政治上,就是更讲求政治妥协,更喜欢用合作的方式达到共赢,而不喜欢自己吃独食。
再加上,联盟国的各州都有共同的敌人。他们彼此也都属于一个党派,那就是民主党,当初也是因为反对立刻的废奴政策,才联合到一起,开启了造反起兵分裂国家这个伟大事业的。
换言之,大家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一个共同的敌人才走在一起,并建设新国,之后,又因为彼此实力相差不大,才共同选举了一个新的总统上台。
可想而知。在这种情况之下,没兵没钱的戴维斯就算被推选成了总统,可实际权力能有多大,那也就不言而喻了。
在另一个时空中,很多外人都不理解,为啥戴维斯不重用威望卓著,能力同样不俗的约瑟夫。约翰斯顿,反而一力提拔罗伯特。李。以及约翰。贝尔。胡德这些人呢?
罗伯特。李还好,虽然更擅长纸上谈兵,多少有些才华。一旦给他配上杰克逊这种能让,还是很能打的。
但约翰。贝尔。胡德这样的鲁莽之辈,那就是彻头彻尾的笨蛋莽夫了,而且这个名声在戴维斯任命之前就广为流传,并非是之后才出现的。
很多人都说,如果戴维斯当初不解除约瑟夫。约翰斯顿的职务。联盟军也不会打的那么惨,就算不让他继续带领北弗吉尼亚军团。继续让他去西部战场,完全放权给他。也不至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