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城管-第64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话,你家有多少地方?潮了怎么办?更要命的是,如果嫌弃银元太笨重,完全可以再往银行里存回去,但食盐可是拿了就不能再存的啊!
当然,如果货币投放量实在太大,引发了市面恐慌,那么还是会有成百上千的上海市民在苏维埃银行或者说“盐行”的门口排起长队,每人都把上百公斤的精盐往家里背不过在上海公社刚刚成立的这段时间里,由于旧币和外币不能兑换“沪票”,新货币只是被用于发放薪饷、征购物资和兑换金银,市场投放量非常有限,因此币值还算坚…挺,光靠王秋运来的六百吨精盐“准备金”就已经能够撑得住。
不过,从长远来看,假如想要让人民对这些“红票子”和“红角子”更加信服,乐意接受它们来进行交易,光靠精盐一种等价抵值品是不够的。王秋他们准备等到时机成熟之后,在上海开设一批供销社和福利社,让老百姓可以用塑料“沪票”来这些地方采购现代世界的廉价百货商品,从而进一步建立货币信誉。
而在目前这一阶段,穿越者们还是只能用美元、英镑、法郎和日元钞票,来收购周边老百姓手中的旧古董,旧家具当然,或许这么搞感觉更轻松也说不定,反正穿越者手里的各国钞票是要多少有多少。
另一方面,当上海公社和红十军团正在抓紧时间征兵备战、苦练内功的时候,这个世界的其它很多势力,却因为这个新政权的骤然诞生,而仿佛爆发了十八级大地震,陷入了空前的骚乱和迷茫之中
第765章、招兵买马和造谣唬人(三)()
第765章、招兵买马和造谣唬人(三)
1935年1月9日,贵州省,遵义城
就在前天的拂晓时分,一队红军战士仿佛神兵天降一般,突然攻入了这座贵州省的第二大城市,城内那些只知道抽大烟的黔军“双枪兵”在听到枪声大作之后,立即丢下烟枪望风而逃,几乎未作任何抵抗。
再接下来,顶着连绵的寒冬冷雨,各路红军部队从乌江边陆续进入城内。虽然历经长途跋涉的红军战士们个个满身泥污。衣衫破烂,但精神面貌倒是很不错,进城时还兴奋地高唱着红军纪律歌。
因为,在经历了漫长而又艰苦的三个月辗转跋涉之后,他们终于有了一个落脚之地。
——在之前的三个月时间里,中央红军由于连续退败,士气极为低落,尤其是在过湘江的时候,兵力足足损失了三分之二,有的部队已经溃散解体,而敌人正前堵后追,重兵设围。在此危急关头,李德束手无策,只知道发脾气骂人。博古也一筹莫展,只会唉声叹气。弄得全军上下都是一片灰心丧气。
幸好,当中央红军拼死闯过湘江的时候,红二、六军团在湘西打了几个胜仗,一度威胁湘西重镇常德,牵制了湘军主力和薛岳的两个中央军纵队,为损失惨重的中央红军引开了最紧迫的追兵。
而在中央红军前方布防的贵州军阀王家烈,麾下总兵力不过与中央红军相当,而且全是装备粗陋、纪律涣散、吸鸦片成风的“双枪兵”。面对闯进贵州的中央红军,王家烈既想要保存实力,同时还防备着蒋介石的中央军借口“剿匪”闯进来抢他的地盘,一时也只想避战,不肯出力拦截。故而让中央红军终于暂时摆脱了强敌的围追堵截,走出了荒无人烟的崇山峻岭,来到遵义这座黔北的商业重镇暂时休憩。
对于早已伤痕累累、疲惫不堪的红军战士来说,这次休整真是来得太及时了。
要知道,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后,一路过城不入,直至来到遵义。当时战士们曾私底下议论:到底这个遵义有多大,跟瑞金相比又是哪个更繁华?于是进来一看,大家就都喜欢上了——这是他们心目中的大城市,也是目前远征路上所经过的最好的一个城市。
为了给遵义人民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张闻天还特别要求红军战士和干部在进城前要穿上鞋子。
但事实上,1935年的遵义,这座中央红军心目中的所谓“大城市”,其实只有三万多的人口,全城仅有一个小发电机给几家富豪的宅邸供电,完全没有自来水,军队和老百姓都只能用河水来洗衣做饭。
——跟身在大上海花花世界的红十军团相比,中央红军这些土包子们在眼下的处境实在是有点悲催。
当然,不管怎么样,已经连续长途跋涉三个月的红军指战员,总算在这座城市里得到了休养生息的好机会——后勤人员立即利用遵义这个物资供应丰富的商业重镇补充给养,购买生活和医疗用品,为以后的行军打仗做准备,免得再走到什么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山野岭,就是拿着银元也买不到东西。政工人员则到处招募新战士补充兵员,短短几天就从三万人口的遵义城里募集了上千新兵。并且去遵义的学校进行了革命宣传,还组织红军干部和遵义的学生打篮球比赛,跳舞联欢,很是“小布尔乔亚”了一回。
中央红军的随军被服厂有了落脚地,趁机全力开工,只用短短几天就为全军制作了新军衣,随军医院也突击医治了伤病员,并且设法安置了一部分失去战斗力的残疾人。而兜里有些闲钱的老兵和干部,则趁机在遵义城内逛街买书报、做衣服、下馆子打牙祭,在这里得到了很好的休整。
而党和红军的中央领导,更是搬进了豪华的宅邸,享受了一番多年未有的阔绰生活。
然而,对于当前领导着这三万中央红军的博古来说,虽然在遵义住进了全城最好的西式洋房,又一次用上了很久没看到的电灯,并且睡上了久违的雕花大床,他的心情还是怎么也好不起来。
——作为一个多少还有点节操和责任心的最高领导人,博古深知自己先前的军政策略有多么失败。
当他接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时候,中央苏区刚刚取得前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进入全盛时期,主力红军达到八万多人,苏区控制区域达到八万多平方公里,人口超过四百五十万而时至今日,以瑞金为中心的江西中央苏区几乎全境沦陷,剩下的几万红军犹如无根飘萍,茫然不知该奔向何处。
回想起上个月刚刚落幕的湘江之战,博古更是感到了一阵阵刻骨铭心的痛。
——呼啸的敌机轮番轰炸,大地在炸弹的撞击下颤抖,爆炸声和附近的枪声汇成连续的轰鸣,黑色的气浪弥漫着山谷,成群的骡马和战士倒在血洎之中。巨大的弹坑里冲出一股股热浪,把四周的人象稻草似地冲走。透过慢慢消散的烟尘,随处可见大树倾伏,驮马狂奔,尸骸、枪支、鞋帽和行装一起迸飞
各种焦糊、血腥和辛辣的气味直刺鼻腔。湘江两岸的沙滩几乎被鲜血浸润得发黑。每一处渡口边的沙滩上,都散落着马匹和人的残骸,还有两米多深的弹坑。坑中还冒着黑烟,那是死神的呼吸。弹坑附近倒伏的树枝上挂着带血的布条碎片,记得有一个弹坑四周,竟躺着三十多具尸体。渡江的人群个个脸色发灰发青。许多人疲倦到极点,一登上江岸便倒卧在沙滩上喘气。
但即使在这样的绝境之下,红军战士依然发挥了难以置信的斗志和勇气,他们摸着时饥时饱的肚子,穿着连皮肉都遮不住的破衣烂衫;带着累累的伤痕和病痛,迈着血迹斑斑的蹒跚步伐,怀着不可动摇的意志和信念,面不改色地向着茫茫无际的万水千山,以难以置信的顽强耐力,继续穿梭在莽莽的崇山峻岭之中,百折不挠地跋涉在崎岖坎坷的山路上
即使是在内心中看不起中…国人的德籍顾问李德,也发自内心地赞叹说“这是熔岩的奔流!”
然而,尽管这股“奔流的熔岩”最终还是过了湘江,但付出的代价却几乎惨重到无法承受——人员损失过半,部队从八万多人减少到三万人。即使是剩下的人员中,也是伤者近半。当时的刘伯。承就望着湘江中漂浮的尸体、冲走的文件,长叹道:“这样下去怎么得了!”而不少士兵更是伏地不起、痛哭流涕。
湘江战役是工农红军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惨败,跟没心没肺的外国人李德不同,身为中…国人的博古对此追悔莫及,感到自己罪责深重,几乎痛不欲生,甚至想要自杀以求解脱亏得有人劝他:“越在困难的时候,作为领导人越要冷静,要敢于负责。”这才把他劝了下来。
但尽管如此,红军内部的矛盾也已经发展到了无法化解的程度——面对前所未有的惨败,广大红军战士感到极端不满,纷纷责问领导人和“洋顾问”的瞎指挥。红军“最高三人团”的权威一时间摇摇欲坠。
更要命的是,在渡过湘江之后,因为坚持要跟湘西的红二、六军团会合,博古和李德又差一点把剩下的中央红军跟葬送干净——蒋介石早已命令“老虎仔”薛岳,调动十五万大军在那里布下了口袋阵,只等着红军往里钻而在这种情况下,脑子一根筋的李德居然坚持要部队继续拼死打进湘西,不惜一切代价迅速与二、六军团会合,以求新的发展,还高喊什么“任何的后退和犹豫便是死亡!”
结果,中央红军差一点被逼到哗变的程度,很多战士甚至怀疑李德是资本主义列强派来的奸细,有意要把中…国革命搞垮万般无奈之下,博古只好压下了李德的固执己见,同意红军掉头向贵州进发。
然后,贵州的王家烈确实是不经打,让红军轻而易举地长驱直入,抢占了全省第二大城市遵义。
可问题是,即使暂时摆脱了困境,三万红军眼下仍在敌人的重兵包围之中,形势危如累卵。
——湘军、川军、滇军、桂军、黔军等各路军阀和国民党中央军,拼凑了一百五十多个团,近四十万人的兵力,向中央红军缓缓进逼,企图分进合击,围歼中央红军于黔北地区,其势咄咄逼人。
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张国焘、徐向前部,还有湘西的红军贺龙所部,又都无力或无意来给中央红军解围。尤其是最近这些天里,中央红军一直在大山里打转,天气又是连绵不断地刮风下雨、电闪雷鸣,无线电信号接收不畅,跟这些外围部队之间干脆彻底断了联系。
亏得在最近几天不知是怎么回事,中央红军屁股后面的各路追兵全都不见了踪影,对面的黔军和滇军也是斗志全无、望风而逃,否则早已疲惫至极的红军战士们,眼下能不能打进遵义城都还难说。
此外,还有一个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博古发现自己这个中央最高领导人说的话,已经快要没人听了。
——权威是一种很奇妙的东西,一个总是打败仗的将军,无论他有着多么崇高的地位和尊贵的身份,都是难以赢得军心的。更别提博古还不是腰缠万贯的蒋介石,就是想要用金钱来收买军心都做不到。
因此,在接连几次大败之后,博古和李德这一对“失败二人组”的名声,在红军内外已经差不多被毁了个干净。今天他和李德进入遵义,虽然住所十分奢华,但却一路悄无声息,没有半个人前来欢迎。
或许,我真的是应该退位让贤了?博古不无郁闷地想着。
由于现实遭遇之中的极端不如意,尽管博古此时并没有跋涉在泥泞的山道上,而是坐在洋房子里,烧着白炭,靠在摇椅上,看着刚刚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