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空城管-第31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片刻之后,当图拉罕帕夏策马走进镇子的时候,这里已经安静下来。地上横七竖八地躺着几千具残破尸体,鲜血流淌得到处都是,而天空中则盘旋着乌鸦们不祥的黑影。
刺鼻的血腥气、腐臭气混合着炙热的硝烟味,形成一种令人作呕的战场气息。
及时抵达的土耳其骑兵经过一番血战,终于从希腊暴徒们的手中,夺回了这座已经被屠戮一空的城镇。
此刻,一些土耳其骑兵正在清点找到的粮食、箭矢和火药,把一些易携的东西带走。一些人举着铲子在镇外挖掘壕沟,草草埋葬死去的镇民。另一些人在用豆子、干草等搜罗来的精饲料喂着他们的骆驼和战马。还有一些人在安抚刚刚逃出生天的残余土耳其居民,并且用刑拷问刚刚抓获的几个希腊人战俘。
图拉罕帕夏没有在镇内停留,而是径直穿过了镇子,到了镇子的西边,能够远远眺望到布尔萨城巍峨高墙的地方,才跳下了马鞍。沉重的金属马靴踩踏在地上,发出一阵阵清脆的声响来。一阵带着寒意的秋风吹过,让他的斗篷一角高高飞扬起来,显露出里面满是伤疤和胞疮的强壮身躯。
将华美而沉重的头盔,随手挂到一旁的马鞍上,望着四周满目疮痍的景象,还有远处山丘上飘扬的东罗马帝国皇室紫色御旗,图拉罕帕夏叹息一声,久久没有说话,却禁不住被泪水盈湿了面颊。
他知道,那里就是东罗马皇帝驻跸的营帐,也是这场战争之中最高贵的战利品所在之地。
如果他有五万人,此时早已挥师直扑上去,誓要把东罗马皇帝擒获于营地之中。
如果他有两万人,则会有条不紊地扎营列阵,选择会战场地,然后向东罗马皇帝发信挑战,在此地展开一场轰轰烈烈的宿命对决,以此来决定这片土地的归属。
如果他有五千人,也会趁着敌人来不及反应过来的短暂空隙,尝试着突袭那个东罗马皇帝的御帐。
但问题是,此时依然留在他身边的军队,只剩下了区区两千人而已。
——就在从安卡拉城开赴布尔萨的行军途中,一场空前暴烈的复合式瘟疫袭击了图拉罕帕夏的军队,在短短几天内就夺去了成千上万条性命,也让一切军纪和秩序统统都荡然无存。
他麾下的绝大部分士兵,不是在行军途中染病倒毙,就是因为对瘟疫的恐惧而半途脱队,或者在野心家的煽动之下哗变自立了。连他仅有的一个儿子,也不幸染上了伤寒病,在半路上的村子里不幸毙命。
无孔不入的致命瘟疫,对于军队这样高密度的人群来说,简直比任何敌人都要更可怕。
在失去了后嗣和绝大部分的军队之后,悲痛欲绝的图拉罕帕夏已经不再奢望能够成为整个小亚细亚的霸主,而是只想要回到故乡布尔萨,这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发祥地,哪怕是死在这里也无所谓。
所以,在略一沉吟之后,他还是作出了最保守的决断:“忠诚的勇士们,通往布尔萨城的道路已经被打开了!现在,趁着敌人还没有作出反应,就让我们赶快进去,帮助城里的人们坚定信心吧!”
又过了几个小时,君士坦丁十一世在他的紫色御帐里,头疼地得知了土耳其援兵破围入城的坏消息。
——原本已经摇摇欲坠的布尔萨城,在得到这支生力军之后,只怕是又要生出变数了。
第372章、新月旗之殇(中)()
第372章、新月旗之殇(中)
第372章、新月旗之殇(中)
时光如梭,凉爽的秋季转瞬即逝,潮湿阴冷的冬季伴随着黑海北岸的寒风悄然来临。
1453年12月,布尔萨城前线,东罗马帝国军队攻城阵地,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御营大帐
“尊敬的陛下,在万能上帝的保佑之下,我们已经顺利渡过了达达尼尔海峡,在海峡另一端的亚洲土地上登陆。土耳其人的抵抗十分微弱,我军毫不费力地夺取了扼守海峡航道的恰纳卡莱城——由于爆发大规模瘟疫,所以早在我军抵达之前,土耳其驻军就已经自己烧毁了军营和堡垒,逃得不见踪影。
在接下来的扫荡作战之中,大约有一万名土耳其人被我们杀死在港口附近,让整个海滩上都是浸泡在血水里的尸体。此外,还有至少五万土耳其人已经死于瘟疫。我们原本准备将一部分俘虏作为奴隶卖掉,但是根本找不到买家,无论是热那亚人、威尼斯人还是佛罗伦萨人,都没有兴趣在瘟疫时期做人口生意。
虽然战利品的收获数量有些不尽如人意,但是在胜利的鼓舞下,我军还是在马尔马拉海沿岸各地势如破竹,残存的异教徒几乎不堪一击。在上帝的荣光与圣战的旗帜下,他们就像泥沙一般被海浪拍散,然后在各地基督徒的群起讨伐之中,一股接一股地被彻底剿灭。在我军经过的道路两旁的橄榄树上,全都挂满了异教徒的头颅,被士兵们打趣地称之为“土耳其葡萄”。
根据陛下先前的谕令,凡是拿起武器抵抗罗马帝国大军的异教徒,一律全家处死,那些有姿色的年轻妇女,视情况作为奖品犒赏士卒。而主动投降的异教徒,则发给他们口粮,强行把他们向东方驱逐。还有那些死心塌地投靠异教徒,帮助土耳其人对抗帝国军队的基督徒叛逆,将会按照十抽一的办法,抽签处死其中的一批人,剩下的人则贬为农奴,由军队监管着,恢复被土耳其人捣毁的水利设施。
目前,我军已经像篾子一样,彻底扫荡了恰纳卡莱城四周的郊野,剿灭和驱逐了所有遇见的土耳其人,缴获了二十多艘散落在这一地区的土耳其船舰,并且夺取了马尔马拉岛,完全控制了这片海域的所有航线。
只有少量最凶悍的土耳其人还不肯降服,潜伏在山丘之间,零星地袭击我们的后路和辎重队,但这并不是什么严重的问题,本地的希腊基督徒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二十个世纪,远比初来乍到的异教徒更熟悉这片土地。当我们彻底摧毁了他们的部族和村镇,杀光了所有的异教徒之后,新收复的国土自然会稳定下来。
受到鼓舞的各地基督徒起义军,纷纷聚集在我们的双头鹰旗帜之下,目前已经集结起了超过五千人的生力军,此外还有上万名健壮的民夫,可以作为后备的兵源。城市里的犹太人也献出财产来犒赏我们的军队。至于向南方进军的侦察小队,一直突击到爱琴海畔的马尼萨城附近,才遭到土耳其人的有力抵抗。
另外,南方罗德岛上的医院骑士团也派人前来联络,希望跟我军联手攻打士麦那、马尼萨和以弗所等城市。同时,他们还想要从圣索菲亚大教堂得到一批能够防治瘟疫的‘圣物’,并且愿意支付相应的代价。
现在,为了尽早结束今年的亚洲地区战事,我已经设法集结了七千名士兵和民夫,在海军舰队的掩护之下,沿着滨海大道向布尔萨战场缓缓开拔,预计在五天之后抵达,希望能够助您一臂之力。
您最忠诚的伙伴,帝国海军司令卢卡斯”
再次阅读了一遍帝国海军司令卢卡斯大公,从西线的达达尼尔海峡战场送来的奏报,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的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落寞的苦笑,随后便站起身来,走到插满小旗的地图桌前。
此时,分别从达达尼尔海峡和博斯普鲁斯海峡渡海南下的两路东罗马军队,就仿佛螃蟹的两只钳子,分别夹住了马尔马拉海的两端,然后东西对进,步步蚕食,逐一扫荡这附近的土耳其回教徒聚居点,将他们杀死或驱逐。在卢卡斯大公率领的“海军陆战队”,成功封锁住了达达尼尔海峡之后,环绕着马尔马拉海的两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如今绝大部分都已经插上了代表东罗马帝国的双头鹰小旗,只剩下布尔萨城的那一面孤零零的新月旗帜,还在外无援兵,内有瘟疫的绝境之中顽强挣扎。
整体战略形势貌似一片大好,唯一的麻烦在于,土耳其人的旧都布尔萨城,实在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截止到今天为止,激烈的攻城战已经进行了四十多天,但布尔萨城的陷落还是遥遥无期。
因为,城内原本一盘散沙的土耳其人,此时终于有了一根能够组织抗战的主心骨。
过去的四十多天里,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已经尝试着对布尔萨城发动了多次进攻,但都没能见效。
首先,为了尽量争取不战而屈人之兵,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试着派遣使者说服城内的土耳其人投降,并且允诺保护他们安全离开——类似这样试探性的交涉,在图拉罕帕夏率兵进城之前就已经进行过几次,虽然两边开出的价码相差太大,但总归还可以谈得下去,不过是一直在讨价还价罢了。
可是,等到图拉罕帕夏率兵进城之后,负责谈判的东罗马帝国使者就被轰了出来,还给割掉了一只耳朵,再也谈不下去了。更糟糕的是,城内那些原本一盘散沙的土耳其人,也被这家伙给鼓舞起了斗志和士气,颇为有效率地整合起来。虽然瘟疫的折磨尚未退散,但还是把全部资源都投入到了城防作战上。
于是,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不得不开始组织攻城,他先是尝试用巨木撞击城门,同时在铺天盖地的弓弩箭矢掩护之下,于城墙最薄弱的地方搭梯子,但这些最原始的方法,显然无法攻破土耳其人苦心经营的旧都城。经过几番激烈血战,东罗马帝国军队在城墙外丢下了数百具尸体,无可奈何地退回了攻击阵地。
接着,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又集结了全部的火炮——大多数都是从土耳其人手上缴获的,对布尔萨城展开了长时间的轰击,试图一点一点地蚕食城墙。然而,由于随军携带的火炮口径不够大,威力不够强,尽管这些密集的炮弹确实在高大的城墙上凿出了无数坑坑洼洼的伤痕,但却始终无法让它彻底垮塌。而与此同时,土耳其人的火炮也在城头不断还击,炸毁了好几门布置得过于靠前的攻城臼炮。
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眼见着一时不能轰塌城墙,就下令又建造了一座坚固的攻城塔梯。这座攻城塔梯的体型堪称是巨大无比,十几米的高度和几十米的基座足以使上百人同时攀上城墙。塔身外面包着三层厚厚的牛皮,车上藏有炮火和弓箭手,还有一架用滑轮升降的云梯,顶端可以牢牢抓住城头,不至于被推开。
在这座蔚为壮观的攻城塔梯完工之后,东罗马帝国的将士们满以为这下子一定可以出奇制胜了。
但众人万万没有料到的是,城内的土耳其人竟然派出了一支奇袭队,趁着一个夜晚用长长的木杆推倒了云梯,还往上面投掷了许多蘸满松脂的火把,让它熊熊燃烧了起来。
——结果,这一东罗马帝国将士们颇为得意的工程学杰作,还没有派上用场,就被焚毁了。
眼看着强攻是实在不行了,君士坦丁十一世皇帝挠了挠因为很久没洗澡而显得油腻腻的头发,决定学习八路军炸鬼子炮楼的经验,采取挖地道埋炸药,让土耳其人坐土飞机的笨办法。由于冬天的土地被冻得太结实,实在不适合开凿。而这年头的土木工程又全靠人力,东罗马帝国刚刚募集的工兵部队,手艺也比较生疏。所以,这条地道足足挖掘了二十多天才完工不过总算是幸运地一直没有被土耳其人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