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科幻电子书 > 开个飞机去明朝 >

第194章

开个飞机去明朝-第194章

小说: 开个飞机去明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去年,崇祯、杨嗣昌、陈新甲等人暗中组织了一次与皇太极议和的事情,本来很隐秘,后来不知道被谁泄露了出去,然后整个朝堂上传的沸沸扬扬。

    黄道周反对、刘宗周反对、孙传庭跳起来反对。

    由此,杨嗣昌与孙传庭算是结下了梁子,关键是,杨嗣昌是谁?那是崇祯皇帝的宠臣,是他最信任而且也是唯一信任的臣子。

    所以,今年皇太极寇略京师。虽然洪承畴与孙传庭同时被传召入京勤王,但到了京师以后,洪承畴与朱常渊一样被皇帝弄进宫里。好好款待一番还颇多嘉奖;反观苦逼的孙传庭,别说进宫了,京师都不给他进。

    这货被杨嗣昌坑的只能在京师的外围转悠。

    关键是孙传庭已经放出了狠话,要与兵部尚书杨嗣昌势不两立。

    说实话,崇祯也想用孙传庭,可惜的是,孙传庭已经有了怨言,这就有点不好办了。属下一旦有怨言,谁还能完全信任?

    崇祯也是一样。对于孙传庭这把利剑,他是想用。又不敢用。

    “卿走马辽东,朕心里一百二十个愿意。可是卿走之后,谁人可以接管三边?”崇祯忧心忡忡的问洪承畴。

    洪承畴跪倒在地,磕了个头,说道:“博雅可兼代臣之职!”

    博雅,是孙传庭的字。

    不出所料,洪承畴果然是推荐的孙传庭。

    对于洪承畴来说,他的眼睛雪亮,自然将这其中的道道看的一清二楚,不过,你们斗是你们的事,老夫只是就事论事而已!我之所以推荐孙博雅,是因为他却有其才。

    洪承畴推荐孙传庭,本无可厚非。

    杨嗣昌却冷然一笑,道:“博雅为人,桀骜不驯,洪承畴在陕西之时,尚有掣肘之人,如今彦演(洪承畴字)一走,陕西之地何人可制?”

    杨嗣昌说的很不留面子,因为孙博雅此时也正在朝堂。

    “杨尚书!”孙传庭不是那种能忍住胸口闷气的人,举起手朝崇祯拜了几下,道:“陛下!”又朝杨嗣昌:“杨尚书污蔑微臣,臣性情暴烈、嫉恶如仇,为世人所不喜,既如此,臣请致仕!”

    一言不合马上辞职,果然是孙传庭的性格。

    崇祯想了想,既没有肯定杨嗣昌,也没有顺着孙传庭,思维瞬间转了十万八千里,说道:“这样吧,河南军务繁忙,左良玉颇为吃紧,博雅既然不愿待在陕西,便移兵入河南协助左良玉剿匪。”

    “不!”崇祯站起来,摆了摆手,又朝身边的太监王承恩说道:“拟旨,命博雅带兵入河南,总督河南军务。”

    崇祯一句话,就砍了熊大都督的官衔,原来的时候,熊文灿总督五省军务,包括河南,如此一来,熊文灿这个五省总督算是名存实亡了。

    不过,此时的熊文灿,早就不在乎这些了。

    “至于三边总督人选,诸位再为朕斟酌一二!”崇祯背着手从御座上下来,来到下面的殿堂上,与诸臣站在了一块。

    三边总督,便是总督三边军务,这个位子以前是洪承畴的,现在洪承畴去辽东,算是空缺了出来。

    大明帝国时期,南七北六十三省,陕西还是现在的陕西,不过地盘却要比现代社会大上很多,那个时候的陕西,包括如今的陕西宁夏全部、甘肃大部分,还有青海甚至是新疆的一部分。

    所谓三边,便是明末九边中三个最靠西的军事重镇:宁夏、甘肃、延绥。

    皇帝发话了,那就举荐吧。

    举荐只是一种变相的撕逼大战而已,最终是没有丝毫结果,也没有半个人愿意去干,如果要强压着某一人去干,结果要么逼得人家辞职,要嘛逼得人家自尽。

    为毛自尽都不去,答案很简单:不累家人!

    互相撕了一会,没有结果。

    杨嗣昌道:“既然如此,那我去吧!”明末的这些大臣中,杨嗣昌还算是比较识大体的,朝崇祯拱拱手,说道:“陛下,微臣愿意总督三边,可国家大小军务颇多,臣还需各位同僚鼎力支持,请陛下恩准,百官各抒己见,开言讨论陕西民变的应对之法。”

    “善!”崇祯脸色有些阴沉。

    下面的人没有一个愿意去打李自成,总算等来了一个还是兼职的,这让他颇为不爽。可是,不爽归不爽,他也无计可施。

    “谢陛下!”杨嗣昌叩首谢恩,然后转过身去背对天子面朝诸臣,说道:“陕西连年旱灾,今岁尤甚,自成自商洛山中而起,此时气候已成,旦夕之间恐怕难以彻底消灭,诸位同僚若是有计策或者对陕西有何见解,都可以说出来!”

    杨嗣昌话语说完,朝堂上就不见人言语,颇有些冷场,他自己也有些意兴阑珊的说道:“洪大都督久居陕西之地,与自成交锋数年之久,或有高见,请赐教文弱一二!”

    文弱,是杨嗣昌的字。

    “不敢!”洪承畴拱了拱手说道:“下官在陕西之时,只用一点!”

    洪承畴皱了皱眉头,稍微沉思一会,接着说道:“杀!就一个杀字。”

    “民贼若是怕了,遇见官兵就跑,便是罗汝才、李自成也无计可施!”

    确实,就像洪承畴所言,杀人很有效果。

    农民军厉害吧?

    厉害,人多,稍微上点规模的都数以万计,像李自成和罗汝才、张献忠这样的大贼头子,稍不留意就能聚集起说十万大军。

    可是十万大军有什么用,不过是十万老弱病残而已,当时洪承畴几千精兵就可以追着他们漫山遍野的跑。

    农民虽多,手中没有武器有什么用?毫不夸张的说,这些民兵碰到大明帝国的精兵,十个打不过人家一个。

    打不过就投降,这是张献忠的惯用伎俩,但张献忠绝逼不敢对洪承畴投降。因为洪承畴这货极其心狠手辣,不管你是投降还是不投降,结果都一样:杀死!

    在陕西杀的昏天暗地,农民军听说他的名头就害怕,所以不远千里辗转跑到河南甚至是湖广地区。

    所以,洪承畴在对付农民军上面,是成功的!

    洪承畴开了个好头!

    他的发言完毕,然后就引得一大群人趋炎附势跟着在后面拍马屁,一个个都说杀的好,要是把陕西的农民军全部都杀死完,就再也没有任何可以忧虑的了。

    唯独朱常渊坐在那里一言不发!

    杨嗣昌看在眼中,和蔼的微微一笑,看着朱常渊像是看着自己的子侄一般,问道:“朱将军为何不语,难道是另有高见?”

    他这么一说,周围闹哄哄的人顿时都停住了嘴巴,朝朱常渊看去。

    朱常渊心道我有你大爷的不同意见,老子不过是不想说话而已,还能有什么不同意见。心中这么想着,脸上却苦苦一笑,开口说道:“杨大人去下下官了,下官没去过陕西,自然不敢有什么高见?”

    “那到底是没有,还是不敢?”杨嗣昌眼睛一眯,精光微微一露。(未完待续。)

第80章 元气论() 
朱常渊暗骂自己非要说的文绉绉的装逼,一不小心给人抓到了把柄,苦苦一笑正要辩解,却听后面传来一声“哈哈”大笑。◎,

    “朱将军不用谦虚。”

    说话的是个白大胖子,洪承畴。

    “当初辽东把皇太极弄得灰头土脸,又奇袭日月岛、攻占沈阳卫,尽毁皇太极水师。”洪承畴一边说,一边笑,笑完接着说道:“老夫还当世人以讹传讹,无形中夸大了将军的战功。等将军在襄阳城以区区二百骑兵拿下房县孙小凤,破张献忠十万大军,又却谷城、袭郧县、破竹山、下当阳,一路千里追屠,把张献忠逼得只带了两人顺江逃跑,老夫才知道,将军非常人也!”

    “将军也是当世之英雄,对于陕西之地的民贼有何策略说出来,大家同为大明出力!”洪承畴的脸上露出一个别说你不懂的微笑,又道:“以将军之才华,不可能没有任何见地!”

    我操你大爷。

    朱常渊心里简直是醉了,不过,说实话,他刚刚神游天外,还真的没有半分见地。

    “皇叔!”崇祯也似笑非笑的看着他,道:“莫非皇叔还不愿赐教?”

    我擦!

    朱常渊脑门一万头草泥马飞过,心说这下好了,不说也得说了,不然皇帝会以为自己包藏祸心的,可是,尼玛我说什么呢?

    随大流,说洪承畴的好,说杀人好,把陕西的人杀完更好。

    这么说倒也无可厚非,不过,朱常渊有点不愿意,一是杀这些手无寸铁的良民他有些于心不忍。

    要是是说杀一千两千、一万两万能把事情解决的,杀了也就杀了。但是朱常渊却深知,如果想要彻底平了陕西的叛乱,就要把陕西所有的暴民全部杀光,这尼玛有点太干天和了。

    再则。朱常渊不喜欢洪承畴,也许是先入为主,知道这货迟早要做贰臣投降皇太极,也许是他不喜欢洪承畴的长相。反正看着这货别扭。

    与一个别扭的人讨论政治,如果能尿到一个壶里去才是怪事。

    “陛下!臣不敢!”朱常渊赶紧叩首,然后站起来苦笑着朝洪承畴说道:“敢问洪大都督,按照您的杀人策略,陕西何时可平?”

    洪承畴笑了笑。又想了想,说道:“杀一儆百,便无人附逆,若无人附逆,天下定矣!”

    说的就是杀了一批人,然后后面的人害怕了,就不敢跟着李自成闹ge命了,李自成没有资本,自然就天下太平了。

    听着是不是有礼?

    当然有礼,如果没人跟着李自成。自然天下太平。

    可洪承畴说这话,纯属扯淡。

    陕西年年颗粒无收,老百姓饿的吃观音土,民间易子相食者屡见不鲜。据说陕西十三岁的孩子都不敢离开大人身边,不然,真的就丢了,找不回来了。

    按理说十三岁的孩子怎么可能丢,又怎么离开父母身边就回不来了!

    然而,这是真的,真的丢了。丢了就再也回不来了。

    惨况如此,还指望每人跟着李自成混,那是笑话!

    “大人!”朱常渊微微一笑,朝洪承畴微微拱手。然后道:“据下官所知,陕西之地除渭水、河套地有薄出,其余几乎年年颗粒无收,民不足以温饱,饿殍遍地,可是实情?”

    “恩!”洪承畴脸色忽的一严肃。重重的点了点头,道:“却是实情!”

    这种事情,想隐瞒天子几乎是不可能的,且不说崇祯并非昏庸之人,就大明帝国的那些锦衣卫,天底下有什么大事他们弄不明白的!

    所以,洪承畴并不能糊弄,叹了一口气,说道:“又岂止,便是河套、渭水之地,虽然旱灾可免,蝗灾又如何抵挡?便是这沃野之地,也已数年颗粒无收了。”

    “那敢问大人,现在陕地百姓以何为食?”朱常渊又问道。

    “或是朝廷接济,或是富户存量,或是,或是。”洪承畴咬了咬牙,深吸一口气接着说道:“或是附逆自成、献忠之流,打家劫舍,寻一线生机。”

    说实话,洪承畴知道这么说出来,可能会引得皇帝不高兴,但这是实情,无可隐瞒。

    “百姓无食,便附逆为贼,以洪大人的策略,要杀到什么时候?”

    朱常渊继续反问道。

    “便有一人杀一人!”

    洪承畴的铁腕,毋庸置疑。

    “那洪大都督恐怕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5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