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汉末苍天 >

第101章

汉末苍天-第101章

小说: 汉末苍天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由赞叹这里的百姓和盐工的智慧,虽然他们不明白盐池之水析出杂质的化学原理,但他们却能在劳动中总结,利用一年四季的温差变化,巧妙的将其中的芒硝、白絮等物质分离出来,着实难得。

    崔钧叹道:“不过此法所产之盐虽好,却需要历经寒暑一载,储存卤水有限,用时颇长,不足以供应四方,故而还有大量的盐,是直接引水入池晒制而来的苦盐。”

    姬平点了点头,这个办法很好,但要借助四季温差,耗时长确实是个问题,对于这个缺点他也没什么太好的办法,他前世的专业又不是化学,对制盐过程中的各种化学反应也不懂。

    他放眼四望,看着一片片分布凌乱、大小不一的盐畦,不由笑了笑。

    虽然无法改进制盐流程,但如果将这些散乱的盐畦整合起来,连成一片,合理划分布局。同时再往远处拓宽,只要能在冬季前扩大第一盐畦的卤水储存量。再统一工序,实行流水作业。那样每年的盐产量也会大大增加。

    正思索着,不远处突然传来一阵歌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

    姬平看向一旁的老盐工,笑道:“没不想这盐工之中,居然还有人能唱出上古虞舜所做之歌,真是文化之乡哪。”

    老盐工呵呵笑道:“将军有所不知,此地盐工。都能唱‘南风歌’,南风起,盐始生,南风实乃天赐之宝哪。”

    姬平失笑道:“长者何出此言?南风虽好,莫非这东风、西风便不济事麽?”

    在他看来,只要是风力,就能加快蒸发,应该不分东南西北风吧。

    没想到那老盐工却点头道:“正是如此,南风最佳。东风尚好,若是在晒盐时,遇到东北风或西南风,卤水就会‘粥发’。像米糊一样,所生之盐比捞采上来的苦盐更要苦涩难吃,因而在我等盐工眼中。这南风实乃苍天所赐,不可不敬之。”

    听到老盐工这么一说。一旁的卢植、崔钧和袁基都是啧啧称奇,对老盐工‘天赐之宝’的说法也颇为认同。

    姬平却摇了摇头。若有所思的道:“南风出盐,必有其故,所谓南风暖,北风寒,东风湿,西风干,想必是这寒、暖、干、湿,对出盐也有影响。”

    他自然知道,温度在很多化学反应中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而东南西北风的不同,多在于寒流和暖流的差别,应该是这个因素造成了盐水中芒硝或其他物质含量提升,导致结晶出来的盐发苦。

    听了姬平的分析,那老盐工身子一颤,喃喃道:“将军此言,倒是有理哪,细细想来,凡东北风和西南风来时,天气多半发冷,恐怕正是如此!……卤水冬出芒硝,夏发模糊,莫非也是因为寒暖不同的缘故?”

    这老盐工世代从事盐业,技艺精湛,经验丰富,听了姬平的话,顿时恍然大悟,想通了很多道理。

    听到老盐工对姬平所说之话的认可,跟随的众人都不由惊异的看向姬平,尤其是那些世家管事,没想到这个凶残暴力、老奸巨猾的少年,居然还有如此睿智的认知。

    素来忠直的卢植也忍不住叹道:“主公能观表而知本,吾不如也。”

    姬平笑了笑,正要说话,老盐工突然又道:“将军,还有一事,草民冒昧请将军明辨!”

    “哦?”姬平看了看满是期待的老盐工,笑道:“说来听听。”

    就在这时,天空突然阴了下来,远远传来一阵轰隆隆的雷声。

    “坏了!下雨了!”

    “痛哉!痛哉!”

    ……

    姬平身后,各大世家的管事唉声叹气,乱成一团,一旁的崔钧也是面色凝重的道:“主公,这晒盐之时最怕暴雨洪灾,一旦四面有洪水入池,今年的晒盐之事便要歉收了。”

    听崔钧这么一说,姬平面色也变得凝重起来。

    这次他从雒阳把近四十万百姓迁居到两河之地和上党郡,纵然现在开始屯田,但从今年秋冬到明天夏季小麦成熟这个期间,缺粮就是个大问题,一个弄不好,就要饿死无数人,引发民乱。

    他本来的计划是占据盐池,以盐换粮,渡过这半年的缺粮期,但若是这盐池也歉收,恐怕他的打算就要落空了。

    这时,他身边那老盐工看了看天上阴云,却不紧不慢的笑起来:“将军不必担心,只要让人取来雨具遮雨便是,这雨不会下长久,也不会毁坏盐畦,倒是下得正好及时。”

    “长者通晓天象气候?”姬平凝重的神色一松。

    老盐工颇有几分自得的道:“种盐者不知天象,是庸人也。”

    众人一听老盐工这么一说,登时放松了许多,有些人面上还露出喜色,喃喃自语:“莫非又是老天赐福……雨水盐……”

    一旁耿忠却是急命手下去为姬平取雨具。

    只是片刻,豆大的雨点便落了下来,雨具还没有取来,盐畦之间也无从躲避,耿忠和一旁的两个亲卫急忙脱下外衣要给姬平披上。

    姬平却摇头阻止。指着身边的老盐工、卢植和袁基,道:“先给他们披上。我年轻力壮何惧区区雷雨,着几个亲卫扶好他们。小心路滑。”

    他身边众人中,老盐工年龄最大,将近六十,卢植年近五十,袁基年过四十,都是过了壮年,他可不想因为个巡看盐田,便让三人淋雨生病。

    至于他自己,本就比牛还壮。当初在雒阳大雨中连番作战,近百里奔袭,全然无事。

    耿忠愣了一下,立时执行了姬平的命令,不过也给姬平披了件衣服,姬平又把肩头的小天涯塞入怀中。

    很快,又有亲卫找来了几件斗笠蓑衣,姬平也命他们先给卢植三人披上。

    这小小的一件事,却让卢植和袁基眼睛湿润。连老盐工也颇是感动,看向姬平的眼神亲近了许多。

    便是后面的众世家管事看到这一幕,也若有所思。

    他们突然发现,这个少年能得到淮南袁氏的家主袁基、名满天下的卢植忠心归附。绝非偶然,也不是单凭什么武力和家世,只眼前这一幕。便让他们不少人隐隐有了期待。

    这时,姬平又看向老盐工。问道:“却不知长者刚才所问何事?”

    老盐工呵呵笑道:“将军有所不知,其实经历四道盐畦晒出的盐。并不是上等的好盐。”

    姬平一怔:“莫非长者还有什么好方法?”

    他刚才便尝过第四畦里晒出的盐,虽是经冬历夏,但仍是有微微的苦涩,比后世食盐的质量还是差了许多。

    老盐工指着天空,道:“要出上等好盐,还要靠这这天上落下的雨,这雨要是下得大,下得久,四面发起洪水,盐畦就会被冲毁,颗粒难收。但这雨要是下得不大不小,落入这第四道盐畦中,与卤水相合,待雨停后卤水晒干,结出的盐就是最上等的好盐,颗颗粒粒,比雪花还要白,没有一点苦涩,我等盐工把这种盐,叫做‘雨水盐’。”

    “雨水盐?”姬平不禁仰起头,经历了雨水淋浇,盐粒苦涩消去,必然是其中的一些杂质再次被分离了。

    看着漫天落下的雨水,姬平思索着这雨水落入卤水,为何能再一次分离开卤水中的其他成分,让结晶出的盐消去最后的那点苦涩。

    这时,老盐工叹了口气:“只是这合适的雨水着实难得,多半不是大得发洪涝,就是太小不济事,所以这上等好盐也要靠老天的恩赐了。”

    随即老盐工期待的看向姬平:“这老天下的雨,为何能结出上等好盐,恐怕也只有将军这样的奇人才能看得透吧。”

    一旁的崔钧、袁基和卢植等人也低眉苦思,只是他们搞经学还行,对于这些天然之理,却没那么精通了。

    他们身后的众世家管事看着姬平,都露出期待的神色。

    这些管事久驻盐池,自然也知道雨水盐,如果这个神秘的少年能破解“雨水盐”的奥秘,那河东盐无论在质地还是产量上,都必然会有一个脱胎换骨的飞跃,到时候他们便是使用盐引,也能获得极大的利益。

    看事物要看本质,姬平此时便在思索着雨水的本质。

    卢植、袁基和崔钧想了一会均不得头绪,便抬起头看向姬平。

    如今的姬平,在他们心中似乎已经是无所不能,因为从雒阳讨伐董卓开始,每一次面临困难,无论如何,姬平总能想到做到他们想不到做不到的事,所以他们才甘愿跟着姬平,对姬平几乎是俯首听命。

    姬平一边走,一边伸出右手,任由冰凉的雨水落在手心,很快手心便积满了一掬水。

    雨水……雨水……也不就是水?

    姬平微拧着眉头,无意识的将右手中那一掬雨水放到嘴边,尝了尝。

    雨水味道清凉,而且冲淡了口中刚才品尝盐粒的苦涩。

    他心中一动,低下身子,伸出左手从盐畦中掬了些卤水,尝了尝。

    卤水稍有些温热,苦咸。

    一个清淡,一个苦咸。

    一个冰凉,一个温热。

    想到化学反应中的一些影响因素,姬平若有所思。

    卢植等人或许认为雨水天降,乃神秘之物,无法勘破其中奥秘,但姬平却知道,雨水就是水而已,这雨水与池中卤水的区别只在于,一个是淡水,一个是咸水,一个温度低,一个温度高。

    这其中或许涉及到溶解度和温度的问题。

    姬平不明白其中的化学反应原理,但他却知道,有东西可以代替雨水。

    同样的条件,一个淡水,一个温度微低,河水、溪水、泉水都行!

    他抬头透过雨幕,看向盐池东北不远处的中条山,眼睛越来越亮。

    从安邑赶来盐池时,他便看到中条山上有不少河流流出,有青龙河、白沙河、刁崖河、王峪河,北部还有河东境内第二大河涑水河,西部解县则有甘泉清溪,而这些无疑都可以替代雨水。

第一百二十七章 齐民编户() 
确如老盐工所说,当天的雨水很快就停了。

    接下来的几天,姬平并没有闲下来,先是蒲津渡方面传来关羽破敌的消息,随后过了两天,河北县风陵渡也传来徐晃和典韦破敌的消息。

    自此,关羽驻守蒲坂县和蒲津渡,徐晃驻守河北县和风陵渡,赶去支援的典韦则率猛虎营退了回来。

    姬平当日灭了临洮董氏和武威胡氏派驻在盐池的管事和士兵,顺手缴获了两个家族储存在这里的四万石粮食、二十万金钱和十万石食盐,这些都是他们四处搜刮而来、准备发运给关中董卓的,却被姬平截获了。

    除了董氏和胡氏外,还有河东本地的两个世家,卫氏和范氏。

    那日姬平命典韦斩杀了卫固和范先,收了他们的家兵,为了防止两个家族反弹,典韦回来后更是攻入两家坞堡,抄了他们的家底。

    卫氏和范氏是河东郡数一数二的豪强大族,尤其是卫氏,世代经营粮食和食盐,是河东郡最为富庶的家族,存粮极多。

    只此四家,姬平便获得了粮食近八十万石,再加上各县的仓储,足可供十万人吃半年之用,缓解了移民后的缺粮危机。

    这让姬平不由松了口气。

    除了八十万石粮食外,还收缴了精铁六千斤、金钱八百万、隐匿的佃农和百姓近两万人口、良田十万亩、耕牛四百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