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动漫电子书 > 立鼎1894 >

第256章

立鼎1894-第256章

小说: 立鼎1894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幼小的革命力量一旦成了公敌,必然无法发展壮大。这样的教训,历史上发生的太多了。

    丁惟汾对杨浩讲课时的强调内容,体会更深,更觉得杨大导师高瞻远瞩,炯炯目光似乎能够贯穿时空,洞见一切。

    他随即想到来之前得知的,已经开始骚乱的其他几个县城,急忙问道:“那么单县曹县几个地方情况如何?”

    许衍灼面露苦笑:“已经彻底乱套了!曹州自古民风彪悍,尚武成风。近年来土地兼并过重,加上种植贩卖鸦片之类的勾当多了,民间动辄火拼已是寻常。知府毓贤心狠手辣逮着就杀,依然压制不住。大大小小的匪贼盗伙能有上千股,这才有了‘大刀会’崛起代替官府维护地方治安的事情。”

    “前一次,袁世凯率领定武军一阵好杀,洗了几千人,吓跑了一大堆。今番咱们起义军刚把旗子举起来,就有人造谣说是回来报仇了。几个县里官府组织不起足够的兵力,只能勉强护住县衙,乡间却有无数人趁机相互倾轧,各类盗伙匪贼蜂起,杀的昏天黑地……。我估计等安排好了眼下的两个县,那边已经成废墟了。”

    “嘶………!如此严重!”

    丁惟汾倒吸一口凉气,心中惊悚不已。这才只是开始,就已经如此乱腾,那要是大面积展开革命的话,岂不是天下大乱?

    许衍灼凝重的道:“以清廷今日军事的败坏程度,我们新军第一师都能把他们全部扫平了。但那之后怎么办?必然是各省自成一体,各府县州厅,乃至一乡一镇,都会变成一个个的独立小王国。到时候就算有百万大军,撒出去挨个儿收拾,都不是一年两年之功。关键没了一个统一政权的维持,各方割据称雄之人必然要寻求外部支持。那时候,列强就有借口趁机插手,麻烦不是一般的大!”

    太平天国就是个例子,他们势力大了之后,列强明面上公开宣称禁制与其售卖鸦片之外的任何物资,可实质上遵守禁令的商人只有十之一二。在上海和香港,数不清的洋商以五倍甚至十倍高价出售军火,最夸张的美国旗昌洋行,甚至连整条船外加军火都往外卖,可谓猖狂之极。

    如今的大清国本就摇摇欲坠了,列强都磨利了刀子等着下手瓜分。一旦没有了清政府统一的旗号,各省自行其是,无数军火和洋货立即就能吞噬掉绝大多数的财富。

    那时候,就算杨浩有通天本事,面对一个四亿人的烂摊子,收拾起来弄不好得耗费一生精力。

    做大事,就是这么难。不管满清多么糟糕差劲,在掌控大局之前,杨浩依然没法直捣黄龙。

    丁惟汾更加体会到,这条革命之路的艰难。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与同来的“华兴会”成员全部投入到实际工作中,亲身体会其中种种。

    在日记本上,他郑重的写下心中感悟:“建立一个富强的国家,容易。只需工商发达军事强大即可。但若想改变一个民族,则无比艰难。从根本上改易亿万同胞之思想,建立公平公正之法规秩序,必须小心谨慎,不可躁进粗疏。”

    两县的土改运动稳步推进之外,丁惟汾和许衍灼搭班子再出谋划,与刘士瑞留下的“大刀会”成员组建多个工作小组,深入曹州各地。打着“大刀会”的名义招兵买马,建立贯彻革命军观念的地方武装力量。在越来越大的混乱之中悄然发展壮大,一步步夯实群众基础,蚕食满清的统治。

    分散各地的“华兴会”成员,纷纷从四面八方涌入此地,轮番亲身体验土地革命运动的种种事务,总结经验,发现不足。偌大的曹州,成了他们的实习基地。

    而顶在青州的六团林永芳所部,则一直按兵不动,牢牢的吸引住山东清军的有生力量。在他们身后,从第一师中抽出的部分骨干正加紧编练更多部队,势力迅即席卷各州县,一条公路一条铁路同步修造,疯狂向前延伸!

    杨浩集团巨大的威胁压力下,清廷的变法进程日新月异,在广开言路之下,以梁启超等人为首的青年维新派迅速形成,并大胆提出“君主立宪制”的建言。

    京城内外,数不清的报纸连篇累牍的讨论,在中国形成两千多年的统治体制,似乎马上就要寿终正寝。(。。)

第三零四章 变法风云() 
如果没有杨浩的掺和,清廷变法的轨迹和速度会完全不同。 从光绪皇帝发布《上谕》,到《明定国是》诏,中间足足三年时间里,守旧派和革新派都在扯皮,并在缓慢的探索推进。光是一个新军编练,就拖沓的让人绝望。

    那之后光绪皇帝在康梁一帮愣头青的蛊惑下铤而走险,居然将支持变法的慈禧太后视作大敌,更硬生生的将守旧派势力一股脑的推到对立面上去,结果百日维新以六颗人头落地为结果,宣布其夭亡。后续的事业,反而是慈禧在两年后继续推动,然而为时已晚。

    现在,历史有了完全不同的变化,日本被打败了,赔款的事情没有发生。国民虽然意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紧迫感,但多数依旧陶醉在天朝上国的自我感觉良好之中。

    朝廷上下,反而把杨浩当成最大的敌人,其危害性,甚至超过日本和列强。无他,谁让杨浩是个汉人,还摆明了不肯服从王化的。

    于是乎种种外因的逼迫下,清廷内外的相互掣肘极大减少,哪怕光绪帝把李鸿章开革回家,慈禧太后也没有说什么………事实上,那老娘们也对李老头子的不作为深深的不满。杨浩的崛起,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李鸿章的纵容。

    没了李鸿章和翁同龢的清廷,剩下的清流稳健派基本说不上话,原先的翁门六子以及新晋少壮派迅速占据上风。

    而没了康有为的青年维新派,却依旧英才辈出,搞得风生水起。其中最出风头的人物。莫过于《国闻报》总编、社长严复。其才名被于天下。仅次于杨浩那个背后有一整个时代当枪手的冒牌货。

    其次比较出挑的。有谭嗣同、梁启超、林旭、刘光第、杨锐、杨深秀,以及康有为的弟弟康广仁。此外,还有老一辈的郑观应、王韬等人从上海遥相呼应,可谓一时熏熏,蔚为大观。

    这些人并不是一条心,也不是另一时空所谓“戊戌六君子”为一伙人的说法。其实算起来,他们起码有七八伙儿人之多。

    其中,谭嗣同是真心想要推翻满清的造反派;梁启超是继承康有为思想的保皇党;康广仁对其兄的言论作为很不以为然;杨锐、刘光第对康有为甚为厌恶;其余人也竭力撇清与康的关系。

    而今。再加上一个强劲崛起的严复,更是独树一帜,将清廷变法的大戏渲染的热闹非凡。

    内外交困之下,光绪帝大胆启用少壮派清流和维新派书生,把一个个刚刚才参加过科举中进士的青年火线提拔起来。甚至为了让他们有资格上朝面君奏事,不惜给他们加上四品顶戴的帽子。

    这么干肯定让绝大多数辛苦熬半辈子才能上台的官员们非常不爽,朝野之间议论纷纷。光绪皇帝乾纲独断,以变法革新的名义,借改革政府机构的时机,对朝廷内外的官员来了一次华丽丽的大清洗!

    三品以上的官员里。六部郎官开革一批,京城里占着茅坑没事可干白吃俸禄的官员。一刷子下去砍掉好几千!

    短短数日间,光绪帝一口气发了一百多份“上谕”,按照之前杨浩从报纸上登载的,或者翻译出版的各种资料中扒出来的内容,大刀阔斧的自上而下发起改革动议。

    这就好比是一个大企业中,董事长突然一天之内下了一百多个通知,要求大家限期学习并照着做事。最要命的是,这里面宣布的条条框框,都需要改变以往的工作方式,更会让原来的许多员工和管理层失业下岗!

    可想而知这么搞下去唯一的结果就是,全部乱套!不但会引起下面人的强烈抵制,被逼急眼了的管理层甚至会放下仇怨联起手来,设法把董事长给搞下去!

    光绪皇帝才二十三四岁,身边又没了翁同龢、李鸿章这种老成持重的大臣辅佐,剩下的人跟他一样急躁而缺乏实践经验,盲目的相信其自身皇权威仪,结果就这么制造出一场近似闹剧一般的变法“大跃…进”!

    各省督抚都是毕生宦海沉浮的老狐狸,一眼就能看出其中的毛病。但他们多数却并不直接拒绝合作,却都有条不紊的自行掌控进度,在本辖区内开工厂、搞学校、练新军。最关键的政体改革,却一点不动。

    没有人是傻瓜,谁不知道这玩意是中国自汉代以来就形成的稳固统治架构,属于谁碰谁死的范畴。改革?没那么容易!

    光绪帝却并没感觉到其中的危险,他陶醉于大权在手一呼百应的极度爽感之中,被慈禧太后压制那么多年,终于有朝一日可以像个皇帝一样的呼风唤雨。

    在发布《上谕》之后这些日子里,他每天睡眠时间都很少,却一直精神抖擞,好似浑身有用不完的精力。

    鲁南的民乱被控制在曹州一地,青州的伤兵请愿团也没有进一步激化的动作,连续多日大清国风平浪静海晏河清,让他和近臣们产生一种错觉………大概麻烦也就到如此程度了?

    1895年8月21日,京津之间风云突变!以严复为首的一帮在野名流忽然公开宣布,要成立“民主社会党”,积极参与国家整体改革大业。在君主立宪之下,谋求夺取执政党的席位。

    紧接着以谭嗣同为首的另一伙人,则宣布成立“共和党”,同样要求参与到变法革新之中,为彻底实现中国之变革强大而做出贡献。

    两党各自在报纸上详尽阐述其纲领原则,积极谋求更多有识之士参与进来,共同推进国家民主进程。

    这一锤子砸出去,一石激起千层浪,登时把热火朝天的变法运动给彻底变了味儿!

    无论民主社会党还是共和党,他们的党章纲领之中,都要求实行平等、自由和民主的基本理念。主张将处于社会最底层的民众地位提高,许给他们建言献策参与国家决策事务之中的权利。

    这首先就得否定了旗人地位高高在上的现状,并将旧有的官僚体制给掀翻,大老爷们必须随时面对来自人民大众的监督,甚至可以对其不法行为发起弹劾乃至投票罢免!

    这玩意能行么?简直要闹翻天的么!

    一时之间,两党顿成众矢之的!保守派们可算逮着发泄怒火的目标了,无数折子雪片一样的堆满朝堂,纷纷要求将此等狂悖之徒逮捕法办,以正视听!

    但无论严复还是谭嗣同,都不是毫无还手之力的孤家寡人。他们的身后已经汇聚起了大群支持者,尤其是全国各地的报纸刊物,几乎都不受清廷的控制,整套的理论文章在一夜之间,占据所有的版面。来自民间的支持呼吁更是甚嚣尘上!

    杨浩这位精神领袖、改革先锋当然不会保持缄默,他不但大力赞扬了两党的建立这一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革新,更肯定了他们的政治诉求,正符合时下中国寻求强大之路的正确潮流。在世界范围内而言,列强各国不都也建立了类似的政体么?

    无论严复还是谭嗣同,都是一代俊才,他们这样的人组成的政府力量,自然要比老朽陈旧的那些顽固不化之辈更有活力。中国要自强,就必须新鲜血液来浇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