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至高密令 >

第172章

至高密令-第172章

小说: 至高密令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越大。。。。。。

    非常完美!

    不愧为9527出品,巡天鹰的遥感雷达能够完美的满足孟阳的需求,将地下的地质构造清晰的勾勒出来。

    “直飞西南山区!”

    等第二天一早醒来的时候,巡天鹰早已经开始了探测工作,某县山区的地质结构已经摆在孟阳面前。

    这是位于鄂西北的一个山区,多为岩石山体,地表径流丰富,很多山体都遭受了水流的侵蚀,山中的空洞和地下暗河非常不少。

    孟阳一点点检查过去,发现这些地下空洞体积都不够大,恐怕很难满足要求。

    “探险者一号到哪个位置了?”

    “在黔西南的山区待命。”小不点答道。

    “让巡天鹰去跟探险者汇合。”

    刚吃过早饭的时间,巡天鹰已经出现在黔西南山区的上空,部分探测结果已经出来。

    孟阳本身是学古生物学的,虽然不是搞地质的,但是基本上也要经常跟各种岩层打交道,地质上的基本概念还是有的。不同岩石的反射波是不同的,这些差异透过巡天鹰的探测影像,被清晰的标识出来,看可以清楚辨认出地下岩层的差别。

    孟阳稍稍看了一眼,这里的山区地质情况更复杂,板块构造形成的大量皱褶,地层中含有大量的沉积岩,火成岩含量相对较少。

    从探测影像上能够看出来,这里曾经是海洋,地层中富含的沉积岩层基本上以海相沉积岩为主,这些沉积岩的主要成分是生物碳酸盐岩。

    也正是因为这种独特的地质条件,造就了这里特征明显的喀斯特地貌。碳酸盐岩存在大量侵蚀痕迹,无论地下、地表,都有丰富的水流侵澈痕迹。

    “让巡天鹰以这里为圆心,做螺旋渐开线飞行,把这个地区彻底探测一遍,我估计这片山区下面有可能可以找到我们需要的大型空洞。”

    巡天鹰按照孟阳的指示,围绕着这片山区,开始细致的探测,它发回的数据立刻被小不点处理加工,拼接成完整的地下地质结构的立体图。

    就在巡天鹰展开工作的时候,一架客机从它身边飞过。

    “妈妈!妈妈!那有一只鸟!”一个趴在舷窗上看风景的小孩突然喊道。

    “嗯,天空上有鸟很正常!”妈妈正玩着手机,头也不抬的说道。

    “它好大!”

    “嗯,天空上的鸟大一点很正常!”

    “妈妈,那是不是金翅大鹏鸟啊,就是西游记里那个?”

    “那是神话故事,现实里没有金翅大鹏鸟。”

    “妈妈,那它是什么鸟?”

    “会飞的鸟!”

    “妈妈,妈妈,你看看嘛!看看那是什么鸟!”孩子拉着妈妈的手臂摇啊摇,摇啊摇,把妈妈弄得不胜其烦,只好凑过头来瞅了一眼。

    “可能是老鹰吧?”妈妈不太确定的说道。

    “爸爸!爸爸!你来看看,是什么鸟!”见妈妈不好使,小孩开始骚然爸爸。

    爸爸转头瞅了一眼,“没见过,这鸟长得好奇怪。”

    一边说着,爸爸觉得有些奇怪,“我们现在算是平流层吧,这么高的地方也有鸟能飞上来?”

    说着说着,爸爸掏出手机给那只奇怪的大鸟拍了几张照片,顺手发在朋友圈里。

    ‘在平流层发现奇怪的东西,我们家娃当时就惊呆了!’

    刚刚发完不久,下面就有人留言。

    标题党征服世界,地球已经放不下了!

    经鉴定,这是一只鸟!

    经本人认真论证,这是一只大鸟!带羽毛的,真的有羽毛诶!

    还真是平流层啊!层流云清晰可见,话说万米高空真的有鸟能飞上去?

    楼上孤陋寡闻了吧,那些每年跨越珠穆朗玛峰迁徙的候鸟们算什么?

    确实有能飞上平流层的鸟,这不稀奇,问题这鸟长得好奇怪,话说这照片是在哪个位置拍的?

    见到这个问题,爸爸直接回了一句:目前应该在黔省上空。

    这鸟的特征比较奇怪,没见过这种鸟,建议找专家看看。

    我去转给专家看看

    不大会,一条显得非常专业的留言发了上来:

    找了个鸟类学的专家,人专家看了照片也说没见过这种鸟,需要查下资料仔细辨认一下。专家的分析如下:能飞上平流层的鸟类不少,大多分布在隼科、鹰科、鸭科、信天翁科之内,这只鸟的羽翼形态偏向于鹱形目,不过既然在黔省上空的话,应该不是海鸟,海鸟不会离开海洋那么远;可能是角度的问题吧,总感觉这只鸟的身体形态比较奇怪,如果有分辨率更高的照片就好了。

第308章 落水洞() 
吃晚饭的时候,一张非常清晰的黔西南山区地下遥感图已经摆在孟阳面前。

    这是一张三维地质结构图,就好像一块刚刚出炉的发糕一样,方方正正的地块上,布满了各种空洞和地层。

    “去除地层,将所有空洞和地下河标示出来。”

    随着孟阳的指示,结构图中的底层全部隐去,只留下地层中的各种空洞结构,打眼望去,就好像一个被大群蚯蚓辛勤耕耘过的花盆一样,里面到处都是各种通道和空隙。

    去除那些太过细小的孔隙,去掉那些过于狭长,径宽不够的通道,去除那些过于狭小的溶洞。。。。。。

    很快的,几个大型地下空间出现在孟阳面前。

    “把黔省的国家公园、地质公园之类的景区调出来,看看哪些是已经被发现的。”

    很快,一张地图出现在画面中,那几个挑选出来的大型地下空间与地图进行比对,很快挑出来两个处于景区范围内的,还剩下三个可选目标。

    “把遥感数据传给探险者,让它实体探索下这三个地下空间。”

    接到命令的探险者立刻腾空而起,飞往最近的一个目标,几十分钟以后,探险者在一个青翠的山头降落下来。远处山脚下是一个山区村寨,而探险者需要探索的目标就在这座山的内部。

    根据巡天鹰提供的探测数据,探险者脚下不远处就有一个落水洞,从这个落水洞向下探索,转折经过多个溶洞,就能够抵达那个庞大的地下空间。

    探险者没着急进入地下,它先落在地面上,开始快速的吞噬地表的植被,甭管灌木还是杂草它来者不拒,大口大口的吞食下去。

    随着快速的吞食,探险者的身体缓缓变大,它身后的翅膀慢慢缩进背部,消失在皮肤下面。

    收回翅膀的同时,探险者的身体也在发生巨大变化,原先的大雁身体正在向蜥蜴方向变形,腹部出现六条腿,这六条小短腿上支撑着长宽比已经高达十的长长身体。

    头部向身体靠拢,脖子慢慢融合不见,身上的羽毛彻底融合消失,皮肤开始被细密的鳞片覆盖。

    探险者不仅身体外观上发生着巨大变化,身体内部也在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体的拉长,它的消化道并没有拉长,多出来的空间全部被大量的脂肪细胞和电池细胞占满。

    探险者疯狂吞食的食物,经过消化道的加工,不断生成各种浓缩的营养物质输送到脂肪细胞里储存起来。

    大量的营养被储备起来,大量的水分被储备起来,皮肤随时吸收着阳光,将其转化成电能补充进生物电池中。

    吞噬持续了一整天,等吞噬完成,探险者变成一条长达十五米,海碗粗细的多脚蛇。此时探险者身体两侧密密麻麻排列着近二十对小短腿。

    这些小短腿非常有特点,它们拥有锋利的尖爪,像是老鹰爪子一样,但是在掌心处密布着细密的吸盘,这些腿上明显没有关节,更像是章鱼的腕足。

    此时的探险者像蜈蚣更多过像蛇,这种奇怪的形象如果不小心被人看到,没准就得吓疯几个。

    “boss!探险者一号变形完成!”

    “脂肪细胞准备充足了吗?”

    “准备好了。”

    “电力充满了吗?”

    “还没有,预计还需要两天时间。”

    “那就等充满电力再下去。”

    “是!”

    两天之后,探险者已经做好了所有准备,随时可以进入地下进行探索。孟阳再次打量一下探险者的身体结构,说道。

    “简化身体脏器,只留下最基本的消化道。”

    “是!”

    跟随指令,探险者身体内部再次进行调整,各种脏器不断缩小,消化道缩短并拉直,多余的细胞全部被转化为脂肪细胞。

    “转换能量供应模式,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进入休眠状态,开启电力供应。”

    探险者的心跳平缓下来,呼吸慢慢停止,身体里无用的器官全部进入休眠状态,体内积存的热量被热合细胞快速吞噬掉,变成能量储存起来。

    仅仅十几分钟之后,探险者的体温已经降到只有零上几度的水平,远低于周围环境的体温让它的身体开始吸收着周围的热量,这些热量进入体内会再次被热合细胞转化掉。通过这种方式,探险者可以缓慢汲取周围环境的热量,补充平时的消耗。

    此时的探险者就好像刚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冰棍一样,身体上缓缓散发着凉气,在周围潮湿的空气里凝结出丝丝缕缕的雾气。

    “出发!”

    一声令下,探险者身体两侧的腿同时开始波动,它行走的时候就好像蜈蚣一样,同侧相邻的两条腿交替向前迈动,形成一道腿的波浪。

    探险者贴着地面爬行,很快来到落水洞的洞口,本来幽深黑暗的洞穴,在探险者的视野下变得清晰明亮起来,这是探险者开启了红外视觉。

    探险者像是一条蛇一样蜿蜒而下,它的脚爪牢牢扣住洞壁上的凸起,当遇到光滑的岩壁时,它的脚掌就会贴合上去,用掌心的吸盘固定自己。

    探险者稳稳的向地面深处前进,陡峭得近乎垂直的落水洞在它脚下如履平地。

    落水洞不大,宽的地方有饭桌大小,细的地方才不过水桶大小,有的地方是浑圆的形状,有的地方则沿着岩石裂隙展开,变成不规则的树枝状。好在探险者身体细长,完全可以通过这些地方。

    随着探险者向下探索,小不点开始逐步定位和绘制地形图,巡天鹰提供的毕竟是大尺度上的结构,无法具体到每一块岩石,每一个细小的裂缝。

    随着探险者的深入,周围环境的温度迅速降低,等探险者前进了二十多米的时候,周围环境温度已经降到零上十度左右。

    很明显,这是一个空气流动性比较差的落水洞,说明它下方联动性不好,也没有水体存在,没有形成空腔效应,导致洞**的空气既没有产生对流,也没有形成环流。

    ps:据说今天是个节日,那么就要成为节日里第一个求票的作者,票票!!还要。。。。。。

第309章 溶洞生物() 
落水洞很长,在落水洞里足足前进了几百米,探险者才算进入一个比较宽敞的地方,这里是一个小型溶岩缝隙,地面稍有些湿润,表层一层非常清浅的水在缓缓流动。就这个水量,想要接满一矿泉水瓶估计都得半个小时。

    这明显是地下水渗水,如果外面下雨,估计这里的水流就会变大,从这条缝隙的大小可以估算出这里形成时间并不太长,估计也就几百年的样子。

    在喀斯特地形区,地面上的河流百川东到海,地下还有另一套百川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