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七五]青天侠义传 >

第93章

[七五]青天侠义传-第93章

小说: [七五]青天侠义传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孙策一愣,一时之间竟然觉得语塞。虽然公孙策没说话,包拯却觉得他已经说了千言万语。公孙策的话,他全能听得懂。同生共死,听上去固然令他感动,但是他此时最想做的,却是让公孙策不必死,当然,他自己也不想死。

    想到这里,包拯抬起头看向赵祯,笃定地道:“请皇上再相信我们一次。”

    “你们?”

    “是!我们一定会给皇上一个满意的结果!”

    听了包拯的话,虽然赵祯依然心绪不宁,表情却有所缓和。正当他打算开口答复包拯的时候,突然,偏殿门外有内侍唱诺之声传来:“太后娘娘驾到!”

    殿内三人俱是一惊,尚来不及反应,门已然大开,郭槐开路,太后刘娥步态雍容地走了进来。

    赵祯见到自己的母后走了进来,急忙上前参见。同时向包策二人挥了挥手,示意他们快些起身。

    二人对视一眼,立刻站了起来,垂首站在赵祯的身后。刘娥迈步走进,慢慢来到赵祯的面前,仔仔细细地打量了一下偏殿之中的三个人,目光在包拯的身上停留了一阵子,才淡淡地道:“皇上,这二位似乎是上一次庞太师带进宫的,他们叫什么名字来着?”

    赵祯急忙答道:“包拯,公孙策。”

    “我想起来了。”说着,刘娥忍不住又看了包拯几眼,突然笑道:“跟着太师进宫的时候还跟我装模作样。实际上皇上当日派人去襄阳查证玉辰宫闹鬼一案,派的就是这位包大人,我没记错吧?”

    包拯心中一惊,这还是第一次,刘太后将自己的身份公开挑明。

    听到母亲询问,赵祯不敢怠慢,急忙应道:“母后记得没错,包拯的确是我派到襄阳的钦差。那日,那日太师——那日——”

    “好了好了,我又没怪你们。小孩子不懂事,我就当你是跟母后开了个玩笑,”刘娥的心情似乎很好,她盯着赵祯笑道,“可是我还听说,此番包拯还京,不止查清了玉辰宫闹鬼一案,还带回了一个二十年前发生在皇宫中的秘密。不知道,包拯你能不能跟本宫好好说一说这件事呢?”

    包拯一惊,急忙答道:“不知太后所说的是何事?”

    刘娥微微冷笑,“包爱卿你又何必明知故问?凡是在这宫里发生的事,若想逃出本宫的眼睛,怕是还不容易。”

    刘娥的话让包拯十分紧张。自从昨晚见到赵大的尸体,包拯就知道太后已经开始行动了。而此时太后的出现更加坚定了他的想法。可是就算知道又能如何呢?太后虽然没能杀了李萍,但是只要她今天不出现在文华殿,太后就会立于不败之地。

    包拯满心焦急,刘娥却不打算给他喘息的机会。她高挑的蛾眉微微一蹙,嘴角轻勾,笑道:“京城里的人都在传说,包大人可以日审阳夜断阴,连鬼魂都来找包大人告状申冤。更说你可以让乌盆开口说话,如此神奇的本事,本宫活了这么多年真是闻所未闻。包大人,你何不给本宫分说一番,这宫中的鬼魂跟你告了什么状,告的又是什么人?!”

    说到最后,刘娥的声音透着十分的威严,喝得包拯心中一阵忐忑。他已经猜到了,刘娥此时一定是掌握了全部的情况,她这次来,就是要亲手将想要追查这桩案子的所有可能都扼杀掉。她虽然没能杀了李萍,却知道李萍现在也不在包拯的手中。她今天,就是要先下手为强,让包拯和公孙策的案子审不下去,让自己的对手统统没办法翻身!

    想到这里,包拯抬起头,瞄了一眼外面的天色,看着时间已经将近午时。将昨天发生的事情一件件在脑海中回想一遍,突然,包拯将眼睛微微一眯,遮挡在衣袖下方的拳头微微握紧。

    “太后,你说的没错。京中的谣言,也并不全是谣言。的确有人向我告了状,所告之事,确与玉辰宫闹鬼一事密切相关。可是这件事,我却不能在此时跟太后讲。”

    “哦?”刘娥微微皱眉,颇为意外地打量了包拯几眼,她没想到,包拯竟然敢在这种情况下还不退缩。

    刘娥心中一动,面上却不动声色地道:“为何不能说与本宫听,包拯,你要怎样才肯说?”

    包拯微微一笑,看了皇上一眼,答道:“皇上有命,封包拯为龙图阁大学士,令我今日午时在文华殿正殿审理二十年前玉辰宫起火一案。”

    包拯的声音不大,却吓坏了房中的一个人。只听见一阵乱响,那人歪了歪身子,几乎摔倒。

    包拯眯着眼睛看了那人一眼,冷冷地道:“郭总管,你为何如此惊慌,莫非心虚不成?”

    郭槐微微一怔,平复了脸色,急忙答道:“没有没有,奴婢只是听着这事儿新鲜,一时惊讶,才晃了下神儿。”

    “哦?新鲜?哪里新鲜?”

    郭槐讪笑道:“玉辰宫那场火都过去二十多年了,现在说要追查审理,岂不是新鲜?查什么?莫非查烧了多少东西不成?”

    包拯微微一笑,答道:“皇宫之中的东西自然是名贵的,但是人命却比东西要贵重的多。”

    “人命?”郭槐笑道,“那就更没什么可查的了,玉辰宫里烧死的人是李宫女,当初太后还命人抚恤她的家人,这件事早过去了,现在尸体都化作白骨了,还有什么可审的?”

    包拯盯着郭槐的眼睛,正色道:“玉辰宫里烧死的并不是李宫女,李宫女她还活着。郭总管,我想你应该已经知道这件事了,对吗?”

    “什么?!”郭槐的脸上一片震惊,不知道是真的还是装的,她盯着包拯的眼睛叫道,“这怎么可能!当时我记得清清楚楚,起火的时候只有李宫女一个人留在玉辰宫,不是她还能是谁?她怎么可能还活着,你真是一派胡言!”

    包拯厉声道:“皇上已经下令让包拯审理此案,是不是胡言,怎可听郭总管你的一面之词?!”

    “包拯,你放肆!”郭槐恼羞成怒,狠狠瞪着包拯喝道。

    “住口!”刘娥冷哼一声,挥退了郭槐,对包拯道,“包拯,你说要审一桩二十年前的旧案,而且还是发生在宫里面的事情。本宫身为后宫之主,为何早没听见皇上跟本宫提起?”

    说到这里,刘娥微微冷笑,看了赵祯一眼,“皇上,你查这么大的案子,是不是应该跟我商量商量。虽说你亲政了,可是这孝道二字,难道你都忘了吗?!”

    刘娥的话让赵祯心中一惊,太后多年以来的积威令赵祯不敢面对她的任何愤怒。于是,他非常紧张地看了刘娥一眼,忍不住就要低头认错。

    包拯看到皇上的态度,忍不住心中一惊。心道若是赵祯此时退缩,这件事怕是就要到此为止了。后果,不堪设想啊。

    恰在此时,就听见偏殿之外传来了几声清脆响亮的锣声,紧跟着,内侍尖细的唱诺声传来,在场所有人的脸色统统一变,太后的脸上,表情尤其精彩。

    包拯心中一块大石落了地,忍不住偷偷瞄了公孙策一眼。只见公孙策的脸上一片震惊,吃惊地望着包拯,甚至都忘了笑。显然,公孙策已经从响锣的仪仗中猜到了这人的来历。

    好家伙,他忍不住在心中默念,这包黑炭真是不简单,怎么把这位大佛都请来了。

    只见大门外走来了四位开路的内侍,良久之后,一个须发皆白,锦衣华服的老人家走了进来。一进屋,便微微一笑,对着赵祯道:“皇上一向可好啊?微臣赵延美参见皇上。”

    看着这位大神要给自己行礼,赵祯差点没跪下。急忙紧赶两步把这位颤颤巍巍的老人家扶住,惊道:“叔祖您老人家怎么来了,赶紧上座!”

    宋朝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的四弟,当今皇帝赵祯的四叔祖,涪王赵延美含笑看了看这位自己的孙辈皇帝,笑道:“我这把老骨头虽然不济,但是遇到这种涉及皇室血统的大事,少不得还是要劳动劳动的。”

    赵延美一句话声音不大,却说得刘太后几欲魂飞魄散。

第13章 。拖延(2)() 
涪王赵延美是大宋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的四弟。如今太祖太宗两兄弟都已作古;甚至连太宗之子;三帝真宗都已经过世过年,赵延美在皇族之中无疑辈分最高;如今已经年过八旬,早就是一位专心在家颐养天年的闲散王爷,已经多年未曾在人前露面。

    谁也没想到;今日这位老人家竟然会出现;而且还会说出这样让人胆战心惊的话来。

    对于刘娥来说;赵延美的出现的确是一个大麻烦。若是在朝庭上的影响;刘娥并不惧怕宗室中的任何成员。若论才干;论对朝局的掌控;即使是八贤王都无法完全压制这位不让须眉的刘太后。

    然而赵延美说的事情并不是朝局,而是皇室血统。以赵延美的身份来过问这件事;甚至比八贤王亲自出面还要够分量。刘娥就算再强势,也没办法阻止赵延美参与过问这件事。按照辈分,她还要称赵延美一声皇叔呢。

    赵延美的出现让情势瞬间转变。包拯的脸上神情略松,刘娥经过短暂的紧张之后也很快缓和下来。老爷子上了年纪,赵祯让他上座,他出于对皇帝的尊重自然推辞了一番。后来还是赵祯坐了上座,赵延美才挨着皇帝坐了下来。不过这么一来倒把太后挤到了上垂手的位置上。

    刘娥自然不敢在赵延美面前托大,坐在下座之上陪着笑道:“皇叔今日怎么有雅兴进宫呢?”

    赵延美摸了摸白胡子笑道:“太后啊,我比不得你每天要帮着皇上处理国家大事。每天日子清闲,一把老骨头也不喜欢折腾。这一次要不是这个包小子跟我说有一桩涉及到皇室血脉的大事让我来听审,怕是我也不会舔着长老脸出来讨人嫌呀。”

    刘娥故作一愣,笑道:“哦?莫非皇叔认识包拯?”

    赵延美笑着摇了摇头,“以前不认识,现在不就认识了嘛。我说侄媳妇,我听包小子说,这案子的起因还是发生在后宫呢。不如你先跟我说说,宫里面怎么会闹鬼呢?”

    刘娥眉头一皱,先是看了包拯一眼,心念几转却依然猜不透包拯跟赵延美是怎么搭上线的。不过,刘娥到底不是普通妇人,心中虽然已经有些忐忑,却依然十分坦然地道:“皇叔所说的这件事,不过是一桩无稽之谈。玉辰宫二十年前的确曾经起火,还烧死了一个值守的无辜宫女。不过这闹鬼之事却纯属无稽之谈,更有可能是有心之人故意造谣。这件事从一开始我就明令禁止谣言外传,只是不知为何偏偏被有心人故意传播,竟然传到皇叔耳中,没的污了您老人家的耳朵,实在是可恶的很。”

    说到这里,刘娥微微冷笑,瞥了包拯一眼。

    赵延美微微一愣,抖着胡子也看了看包拯,道:“包小子,你昨天可不是这么跟我说的呀。怎么太后说你造谣呢?”

    包拯急忙道:“王爷明鉴。包拯是皇上亲封的钦差,奉旨查办玉辰宫闹鬼一案,已经将此案的内情查得清清楚楚。若是王爷不放心,可以听包拯一言。”

    “哦?那就说吧。”说着,赵延美含笑看了刘娥一眼,“侄媳妇,咱们一起听听?”

    刘娥眉头一皱,不悦地道:“皇叔,这些神神鬼鬼的东西,说出来未免不成体统。”

    “唉?”赵延美一撇嘴,白胡子翘了几翘,笑道,“既然是皇上让查的,肯定有他的道理。再说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