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相公是诱受-第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把神灯偷出来,你和师傅联络好,到时候接应我。”
宋子玉道:“这会不会有危险?”
“不会的,他们既然只当这是个摆设,丢了也不会出多大阵仗。更何况到时候拓拔笑已经出征,也不会注意到这件事了。”
“娘子,神灯不小,你怎么带出去?这里出入都要盘查的,难道你要翻墙?”
袁曦摇摇头,说道:“这将军府四周都有下蛊,我们只能从前门或者后门出去。“
宋子玉沉吟道:“据我所知,怡夫人的棺木也是那天出府,但是是在后门,大概是午时,而灵公子他们送拓拔笑回来应该要更晚。你拿到神灯后藏于陪葬品之中,我和师傅在后门处等。你跟了怡夫人几日,怡夫人口碑极好,你借口送葬,梁伯应该不会反对。到时候在城外墓地他们会打开箱子放陪葬品,我让师傅找个机会下手,我想以师傅的身手,一定能不知鬼不觉拿走神灯。你就站在放有神灯的箱子旁边,得手后借口离开,我们一会和就立刻回天佑宫。”
袁曦点头道:“听起来似乎可行,你明天就告诉师傅。”
这之后两天,拓拔笑的表现总算正常了。
所谓的正常,就是又恢复到一副不正经的模样,也没有再和袁曦说些风月话题,那日荒谬的要求也当作没有提过。在所有丫鬟需要陪侍外间的情况下,他每晚都放袁曦回去,可以说他是正人君子不辱人妻,也可以说他真的是对袁曦的脸毫无性趣。
袁曦自然是松了一口气,去找梁伯说了送葬的请求,滴了两滴泪,梁伯也通情达理地答应了。毕竟她家相公可帮了梁伯不少忙。
去了一趟来怡园,看到眼睛红红的小圆,两人说起怡夫人,又是几滴眼泪。
晚上的离开蓝轩的时候,她又“顺路”拐到洗砚斋,权当踩点了。
拓拔笑出发的那个早上,果然所有受宠中的姬妾男宠都出发了。
灵公子当然不落人后。
袁曦找了个机会把神灯带走,又趁小圆不注意的时候放入陪葬品中,箱子里琳琅满目,小圆倒没发现多了个灯笼。
怡夫人为人宽厚,得宠的时候也不盛气凌人,因此和她接触过的下人都挺喜欢她,安慰了红着眼睛的小圆几句,便放他们出行了。
袁曦知道,那个木棺之中,只有一套衣衫,拓拔笑也算是发了慈悲心,让她魂归故土。
走了一个时辰,终于到了城外的墓地。
众人将棺木停放在早已挖好的土坑中,小圆抽抽搭搭地打开陪葬的箱子。
袁曦一声清咳,眨眼之间,神灯到手。
“我刚刚好像看到一片影子飞了过去。”小圆惊道。
“小圆莫要胡说,想想这是什么地方。”袁曦低声道。
小圆脸色一白,手脚发抖。
袁曦拍了拍她的肩膀,帮忙放置陪葬品。
百日红在坟前摇曳低吟,憔悴不已。
拓拔笑到底对怡夫人还是有一点愧疚吧,陪葬品有好几箱,可是人已经死了,再多又如何。
想起一个笑话,一个人气死了父亲,摆了十几桌酒席,人家便说他是孝子。
人,有时候真是生,不如,死。
回去的时候,袁曦越走越慢,落在队伍后面。
众人只听到身后一声尖叫,眼前闪过一个白影,回头一看,哪里还有人影。
彼时阴风阵阵,人却又凭空消失,不是有鬼是什么!
众人心下发毛,脸色青白,一步快过一步跑回了王府。
“师傅,是不是这个?”袁曦问道。
“不错,应该是了。”岐山老人仔细打量神灯。
袁曦翻身上马。在宋子玉通知了岐山老人之后,岐山老人就准备好了两匹快马,一匹正是“音速”。
为什么是两匹呢?
因为宋子玉只会遛马,骑不了快马,所以袁曦同他一匹……
“我们现在回天佑宫吗?”宋子玉问道。
“不,我们去长安。知秋说他发现了神灯的秘密,要我们得到神灯后立刻去长安!
行进的马车摇摇晃晃,拓拔笑修长的手指轻轻地揉着自己的太阳穴。
没有带侍女出门真是不方便。
“大人!”马车门轻敲,一张白纸递了进来。
拓拔笑接过一看,微笑道:“如我所料。”
右手一震,那张白纸便化为无数碎片。
第四十二章 灯中之谜
三人两马一路直奔长安。
音速不愧良驹之名,其他马跑四日的路程,它不到三日就跑完,其中还包括等岐山老人的功夫。
“木桶理论”,果然有理。
袁曦懒懒地想。
此时她正和宋子玉坐在长安城外的茶寮里休息,宋子玉身体较弱,而音速脚程快,每跑一段路便停下休息,顺便等岐山老人。
远远一阵尘烟,岐山老人终于赶上了。
“臭丫头仗着马好,欺负老人家!”岐山老人翻身下马,不满地嘟囔了一句。“老板,来两斤好酒!”
宋子玉淡淡微笑,脸上仍有些疲倦。
“这一路上都没有追兵,想必这个东西在他们眼里确实无关紧要了。”岐山老人说道,“再说,现在到了长安境内,我们也安全了。”
袁曦心想,这世界上又有哪个地方真正安全呢?
休息了一会儿,三人再次上路,目的地是十二王爷的永乐王府。
三人到达地时候。袁悦和傅知秋正准备出门。
看到迎面而来地三人。袁悦笑道:“知秋猜得真准。说你们马上就到。你们果然到了。”
岐山老人问道:“你们这是要去哪里?”
傅知秋微笑道:“不是‘你们’。是‘我们’。我们要去皇陵。”
长安皇陵里藏着陈国地历代皇帝。重兵把守。一只蚊子都飞不进去。除非皇帝亲临。或者手持皇帝地通行令牌。
在袁悦地带领下。众人得以顺利进入。
传说中皇帝的陵寝都是极尽奢华,宝石为天,水银为河,白玉为阶,黄金为墙。
袁曦满怀期待进去,却不禁有点失望。
或许陈国皇帝比较节俭吧,也或许期望太高,所以失望就比较大。
皇陵虽也可以说壮丽,但和极尽奢华就有一定距离了。
袁悦带着四人走了很长一段路,转得袁曦头晕脑胀,只知道一直在往地底方向走。
“之前我和知秋来过这里几次,知秋在多次查看之后,终于发现一个可能与神灯有关的秘密。”袁悦开启机关,袁曦身子一晃,便发觉众人所站的地方在下沉。
“皇陵里机关重重,你们跟着我走,千万不要碰触任何东西。”袁悦提醒道。
正说着,众人又见一面墙缓缓下降,袁悦率先走入那间石室。
这间石室极大,石室三面墙上皆有火把,只见傅知秋手指连弹,三把火把立时点燃。
好帅!袁曦暗赞一声。傅知秋的手法快、巧、美,柔中带刚,看起来十分养眼。
袁曦并没有注意到,自己对人的观察已经从外表转移到能力了。
火把一点燃,整间石室立刻明亮起来。
众人仔细望去。
只见石室正中有一个高台,看似灯台,但是没有灯芯灯罩,四面的墙上有许多圆形的凹槽,不知是什么用途。
袁悦道:“李匠乃一代巧匠,因缘际会得知宝藏秘密,不愿意宝藏就此埋没地下,因此当初建造皇陵的时候也做了这个机关,希望有缘人得以窥晓其中奥秘。后来不知道是我朝哪位皇帝得知了神灯的秘密,将神灯带出皇陵,却终其一生参不透其中奥妙。后来神灯几经易手,流落江湖,如今才回到原处。谁能想到,真正的机关不在神灯之上,而在这石室之中。”
袁曦问道:“是不是要将着神灯放上灯台?”
袁悦点点头,袁曦足尖一点,飞上高台。只见灯台上有一个圆形的凹槽,袁曦便要将神灯放进去,却遇到了难题。
“我放不下去。”袁曦飞回来,皱眉道。
“交给我。”傅知秋接过神灯,飞上高台,不知怎么摆弄,就把神灯放进了凹槽之中。
“那里面没有灯芯。”袁曦说道。
“神灯无心,光在其外。”袁悦道,“知秋,你来吧。”
傅知秋点点头,上前摆动三支火把,使三支火把首尾相接。
不对,三支火把如何首尾相接?
袁曦皱眉。
却听一阵轰隆声响,身后一面墙缓缓降下。
刚才他们进来之前看到的也是石墙下降,那现在的这面墙就和刚刚那面不一样了!
石墙下落,整间石室便封闭起来了。
落下的那面石墙上也有一个火把,或者说,是火把的印记。加上这个印记,四支火把便首尾相接了。
傅知秋又移步上前,用力在火把的握柄印记处一按,只听一声清脆的响声,四面墙上的圆形凹槽里都落下一面铜镜。而第四把火把的火焰凹槽处却分开,浮出一朵黑色莲花。
傅知秋三指弹熄火把,又点燃黑色莲花。
众人只觉眼前一阵强光,眼睛都眯了起来。
待眼睛睁开,不由都惊呆了。
只见由黑莲上发出的光照到了第一面铜镜,而第一面铜镜又将光发射到第二面,光束在铜镜之间转折,最后投射在神灯之上。
袁曦心里一动,飞身上前。
果然,神灯上的几个光圈都恰好圈住了诗上的几个字。
“碧云渊!”袁曦大声念到。
“应该还有一个字。”傅知秋亦飞身而上。
“不是字,是一个地方。”袁曦指着图上一点,“这里想必是藏宝所在。”
神灯上本是一首诗和一幅水墨江山,如今光点所在之处,正是一个水潭,潭上四面环山,却有一个不甚明显的山洞。
“这里应该是藏宝所在,只是碧云渊到底是什么地方,我们就必须回去再查明了。”傅知秋道。
离开皇陵,袁曦问傅知秋:“那神灯我刚刚明明放不进去,你是怎么做到的?”
傅知秋答道:“神灯上面的金丝盘龙纹理特殊,必须按照它的纹理摆放才可以,也只有如此,光圈才能照在正确的地方。”
“你怎么知道机关在火把上?”
“你忘了我们天佑宫有神工童小小么,小小研究李匠多年,对他制造机关的习性十分了解,我听小小说过几次,便大胆猜测,果然让我猜中。”
袁曦叹道:“不愧为天佑宫宫主。只是这个李匠既然身为前朝遗民,又为何会将机关设置在皇陵之中,如此一来,岂不是非袁家人不得知其奥秘?”
袁悦回道:“李匠虽为前朝移民,却受恩于我大陈高祖。前朝皇帝穷奢极欲,搜刮天下财宝,导致民不聊生,李匠想必心中亦有怨愤。后来李匠造皇陵,便将这秘密藏于皇陵,只看是否有机缘,我大陈能得此宝藏。”
第四十三章 何去何从
夜色深沉,宋子玉看着手中的纸条沉默不语。
袁曦擦着头发进屋,好久没有这么舒服地洗澡了。
“相公,家里出了什么事吗?”袁曦走到宋子玉身边。
“没什么,都是生意上的事。朝廷征税,谭默向我汇报一些事情。”宋子玉收起纸条,微笑地帮袁曦擦干头发。
“征税?很多吧!”袁曦舒服地眯着眼睛,虽说她原先学的是会计专业,可却是全英文教材,让她转述为中文都有难度,更何况是应用到与现代经济环境差别甚著的古代呢?产业经营,有专业人才宋子玉在,没有她担心的余地,不过鉴于宋子玉的就是她的,她偶尔也要过问一下。
“相较于往年,确实多了许多,这两年为了筹备对戗国的战争,朝廷屡次征税,今年尤甚,只怕今年又是个寒冬了。只能庆幸之前与苏烨的合作,一共减少了六十几万两的损失。”
“六十万两!六十几万两是多少?我们宋家一年吃穿用度需要多少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