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言情电子书 > 重生七五军嫂成长记 >

第25章

重生七五军嫂成长记-第25章

小说: 重生七五军嫂成长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里寻出了馅料盆。

    新苏这边的规矩,大年初一早上要吃饺子。饺子馅昨天已经调好,文娟手脚利落的磕了一个生鸡蛋在里面,用筷子顺时针一个方向搅拌。杨母昨天已经把面活好醒在面盆里。现在拿出来,在面案上再次揉了揉,那大擀面杖擀开成薄片,切出来整齐的饺子皮。

    文娟搭把手把饺子皮拾到高粱杆做的锅盖上,饺子馅放在中间,开始动手包饺子。后杨这边的饺子都是猫耳朵饺子,把饺子皮放在手心里,筷子一挑,放入适量的馅料,对折轻压粘贴,双手指头互相配合一个翻转,再交叠一按,一个仿若元宝的猫耳朵饺子就新鲜出炉。

    在手工活这方面,文娟的手还是挺灵巧的,一个有一个的饺子在她手下成型,在锅盖上一溜排的摆放整齐,她的手速不算慢,杨母擀完饺子皮之后,也加入其中,她的手速比文娟还要快,母女俩齐心协力,没多久就把早上要吃的饺子包的差不多了。

    文娟一看剩下的量已经不多,赶紧把灶里的火点着开始烧水。时间把握的比较好,等谁开的时候,杨母也基本上全部包好,一排排的饺子推进了滚开的水里浮浮沉沉,三滚之后,全部漂浮起来,饺子也就熟了。

    饭熟了,杨母才把难得睡个好懒觉的小儿子小闺女叫起来,洗漱完吃上热腾腾的饺子,沾着文娟趁着她们洗漱的空当,用陈醋蒜末盐和一点儿辣椒油调和的蘸酱,那叫一个格外的开胃。饺子又是难得的肉馅,杨文江杨文雨敞开肚皮,一人吃了三碗,一人吃了两碗,连汤带水,原汤化原食,好不痛快。杨母和杨厚朴都是两碗的量,杨文娟也胃口不错,用了一碗多一些。

    上学多年为了省钱,习惯了有些饱的感觉,肚里有些食物就可以的感觉,杨文娟的胃口也就养成了不是太大,吃多了反而伤身,哪怕饺子真的很香,一切都是纯天然的滋味,鲜美的很,她也没有勉强自己。

    “要是每天的日子都能这样,天天吃饺子,睡到自然醒,那该多好啊!”终于舍得放下碗,吃不下的文雨不由感慨的道,一边的杨文江配合的点点头,过年的日子可真没,昨天前天大前天的席面,还让他回味余长。

    杨母没好气的看了他们一眼,一对异想天开的懒货,要不是今天大年初一第一天,她非好好说道说道她们。惯是惯,该骂的时候还是要骂的,不打不成器,小闺女也就算了。小儿子文江她却是要看好的,她还指望着文江日后有机会被推荐多读书,好寻个城里的好工作,找个好媳妇呢!

    “会的,以后说不定会让你吃肉吃到不想吃了呢!”有着后世的记忆,文娟笑着点头赞同,改革开放,土地承包也就两三年后,政策变动,国家实力上升,人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可以说天天鸡鱼肉蛋一切都不再是妄想。不过,在这之前,有些提醒还是必要的:“但是天上不会掉馅饼,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你们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就要看你们自己的付出了。就是未来条件再好,没有能力的人,也会被生活局限的!”

    不过,还好,这俩孩子都还小,都还有很多的机会。小弟文江现在刚上初二,等明年高考的大门一打开,后年作为应届毕业生,他是拥有直升鲤鱼跃龙门改变命运的机会,这两年她盯着点儿,让他更用心学习,考个好学校,就会有一个更高的起点。

    而小妹文雨,虽然不爱学习,到底小学毕了业,有些基础。这两年有机会给她补补,到时候考个中专,学一些服装设计专业对口,符合她爱美爱俏天性,让她将喜爱发扬光大,抓住一定的趋势,未来倒也不会差。

    所以,文娟也就是点到为止,倒是没有说教太多。都从这个年纪走过,这个年纪正是青春洋溢,自我主见空前庞大的时候,别人说多了,只会让她们反感,潜移默化之间的改变,会更妥当一些。

    “你三姐说得对,无论做什么,多学总是没有错的,什么时候都不会浪费!”杨厚朴平日里虽然话不是太多,对于俩孩子的管辖也不是太多,不过,或许是父亲天生的威严,天然的层级,让他的话,更加有效,更让人遵守。

    对于三闺女,杨厚朴也更加的满意,似乎经历了生死,订了婚,三闺女又长大了不少。因为学业事故的愁闷散去,眉目更加的清正有神,心态也更加的积极乐观了,让他也是老怀大慰。

    不是他疼爱偏心三闺女,而是比起其他孩子,三闺女无论是眼界思想,都是几个孩子中数得着的拔尖,更得他看重也不为过。满意了将最后一口汤喝完,不知道是不是他的错觉,总觉得最近家里的水更好喝,孩儿他娘的手艺更好,连他的精神头都觉得比以往更充沛。他只当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三闺女有个好归宿,还是他信任敬重的沈大哥家,他心里高兴地。

    其实不然,杨厚朴有这样的感觉并不是错觉。而是文娟在详细了解了自己拿份福缘中的湖水营养十分丰富,对人体十分有益,就悄悄地置换了些平日里使用的水,再加上人逢喜事的劲头,好心情双向来着。本来这其中并没有什么特别明显的感受,一切的结果,多是潜移默化的改变,只是杨厚朴作为大夫,对于自己的身体把握更加的敏感,才会有一些明显的切身感受,只是被他无意中忽略了。

    到底不会在大年初一说孩子,今天的谈话就是到此截止。大年初一最是自在逍遥,杨厚朴先出门找些老伙计说说话,俩小的也以最快的速度跑出门,生怕被抓着继续说教,杨母和文娟负责收拾,收拾锅碗的水是用专门的桶盛着,初一的水,是财水,不能洒掉,初二才能倒开,这是自古相传的规矩,村里人都是自觉地注意着,没有谁想要一年破财。

第三十四章 观气

    快要晌午的时候,住在宅外的杨文江才带着两个儿女拉着脸,提着两个牛皮纸包裹过来。他结婚的早,娶得是李家庄当时交好的李梅。只是没想到,当时结婚前还算温良可人的性子,结了婚之后居然本性暴露,又懒又馋,好打扮还锱铢必较,不可理喻。

    只是,再怎么恼恨,到底有了两个孩子,只能熬着一家人家。好在,那女人虽然对于他爹娘胡闹了些,但是他还算有些威慑力,这些年宅外宅里互不打扰,倒也基本上相安无事。若不然,爹娘有奶奶和二叔一家的搅缠已经够烦的了,他这个不孝子,还要再给他们添麻烦,那就枉为人子。

    杨文江虽然性子木讷了些,有些眼不见心不烦的性子,但本质上来说,还是一个孝子。

    “怎么拉个脸,大过年的第一天,有什么看不开的,不就是那婆娘又给你脸子看了,惯得她没个样子,你要有那个生气的胆气,好好收拾那婆娘一顿什么事都了结了!”看着长子一脸不顺的踏进门,堂屋里难得清闲围着火盆烤些红薯的杨母,打眼一看就明白怎么一回事,不由没好气的奚落了一通,只是这奚落的背后还是心疼长子怒而不争而已。

    她养大的儿子,可不是让那婆娘折腾逍遥自在的,要不是看在俩孩子都不小的份上,她这当婆婆的不好宠着长子夫妻俩打架,再难听的她也能说得出来。反正他也不指望大儿子养老,和老大媳妇闹僵了就闹僵了!

    “娘,没啥,大过年的,她就那性子,孩子都大了!”杨文江喏喏的解释道,不然他还能打她一顿吗?年轻的时候都没打过什么,更别说现在孩子都大了,多少得留些面子。不过那小气娘们也幸好遇到了阿娘这样有素养的婆婆。不就是几包面果子,就像都拾掇回娘家装阔摆面子,一点儿都没想着他爹他娘也需要孝顺,就是欠收拾。

    索性,杨母不是那计较的人,也知道自己大儿子和老大媳妇是什么样子的,白了儿子一眼也就不再自己寻不开心,转而招呼两个孙子孙女。“大伟,小洁,过来奶这边,刚考好的红薯正香着呢,都是老头迷(一种黄皮黄心的红薯,特别甜软好吃),快吃吧!”

    杨母对大媳妇不感冒,不过,对于老大家的两个孙子孙女辈的,还是挺疼爱的,毕竟大孙子小儿子老人家的命根子,她也是个嘴硬心软刀子嘴豆腐心的性子。虽说俩孩子被他娘拘着少来宅里,也搁不住家里就这两个孙辈,做奶奶的怎么不疼。大闺女家的几个孩子离这里太远,一年来不几次,巴掌都不能数过来。

    好在,三闺女回头嫁的近,想回娘家或者她想去看闺女都是抬步脚的事情。难得有件开心的事,又有孙子孙女的面,杨母也就不计较什么了。

    “奶,好香好甜,我还要吃!”俩孩子在奶奶家倒是不拘束,知道杨母疼他们,对于奶奶也是很亲近。他娘拘着他们不让他们经常来奶奶家,不过小孩子本身就不是说说就能吓着的,倒是经常会偷偷趁着出来玩跑到奶奶家,奶奶总会给他们做好吃的,不是给他们塞个鸡蛋,就是塞几个三姑带回来的糖果甜嘴。

    比起那些动不动打人骂人的奶奶,他们的奶奶好得很,很多小兄弟小姐妹都羡慕他们呢。俩孩子接过杨母用老玉米软叶包着剥了半块皮露出黄的花红诱人品尝的红薯瓤,香甜的气息扑鼻而来,不由让俩孩子吸溜吸溜吹着热气,一边吸溜吸溜止着烫小口小口吃着。

    “慢点儿吃,火盆里还有呢,记得留点儿肚子,上午奶奶给你们做好吃的!”文娟起身摸了摸两个孩子的头,笑颜温柔嘱咐道。兄妹俩大伟是老大,小洁是妹妹,只错了不到两岁,如今一个五岁,一个三岁,都还小着。大哥结婚早,二十出头就成了家,第一年就有了大伟,一胎生男,自觉给老杨家立了功,不然她那好嫂子哪来的底气翘起尾巴露出本性。

    小洁是大哥结婚第三年有了小洁,当时生的不太顺,让大嫂伤了些底子,又是个女孩,倒是不怎么得大嫂的看重,就好比大嫂小气,还喜欢贴补娘家装面子。这过年大伟身上上了新衣服,小洁还穿着大伟的衣服改小的旧衣,袖口衣摆还打着补丁,头发枯黄,有些瘦弱,也不怪乎阿娘看不习惯,一个三岁的孩子,能费多少尺头,不过是大嫂扣了贴补娘家了。

    好在大哥家就这俩孩子,小洁的日子虽然比不上大伟,倒也不算是太难过就是。“大伟小心别烫着,小洁,吃慢点儿,你还小,尝尝味儿就好,一会儿三姑给你们拿糖吃!”用手理了理小洁有些枯黄的头发,目所至,隐约着看不见的金色流光在文娟眸中似乎流转而过,这孩子的身体情况文娟就已经了然于心。

    瘦弱了些,缺了些营养,眉宇间倒是不见病气,根子禀赋没问题不难调理。观气而辨病,这是文娟服用中心金莲子之后所获得的,除了辨药性的第二个能力,如今在结合着文娟打得牢固的基础,慢慢转化为优异的诊断能力。

    顺手到了杯刚才冷在大茶壶里的水,递到俩孩子嘴边让他们能时不时喝上一口。这水是文娟特意烧的金莲空间湖水,本事给爹娘弟妹调理身体用的,这个时候给俩孩子来补补元气也挺好的,水是万物之母,生命之源泉,最是温补不过,不过她这湖水虽是生机营养高过一般水,却也不是那喝上一口就能挽生死生白骨的灵泉,温补是需要一定的过程来循序渐进弥补的。

    所以,她不由在细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