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日月-第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么节省,再有一天,就将面临着断粮的危险。
八个委员列队相迎。张国栋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一个挨一个的拥抱着这些凯旋的英雄们,连程依依也没有放过。谭静更是抱着程依依又哭又笑。
“你们在家的人干的也很好啊。”许朗一面说一面打量着换了模样的榆林湾。
仅仅56天的时间,出发时还不到半米的土墙现在已经高达2米多,不过看样子还没有完工,中间是一个用圆木建成的大门,宽达5米。土墙前面一道宽深各接近2米的壕沟彻底阻断了榆林湾和外界的交通,只是在中间留了一条5米宽的通道。壕沟前面还乱七八糟的埋了一些削尖了的木头作为防御。土墙的后面,还起了一座木制的了望楼。一些简易的房屋正在搭建。
“不错啊,这才几天,旧貌换新颜了。”张海感叹道。
吃过午饭,北上小组和留守的委员,还有各组组长坐在了一个四面漏光,只有一半房顶的屋子里,穿越大会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在此召开。每个人都吃的很饱,满意的拍着肚皮。在全体穿越者们的要求下,今天中午不再定额配给,而是管够。
“许朗,张海,还是你们先说说吧,这次出去,有什么收获?”陆天翔第一个说话。
“收获颇多,感触也颇多,当然,也可能惹了些麻烦。”许朗说道,“我们搭上了两条线。一个是黎寨,一个是叫李爽的私盐贩子。”
许朗把这些天发生的事情了一遍,说到动用急救包的时候,与会者不免发生了一些争论,但最后都同意北上小组当时采用投票决议的处理办法。说到2片钙片换了1500斤粮食,大家都指着孙天昊善意的笑骂:“n商,绝对的n商。”说到归途一战,这些与会者连呼太危险太危险。
最后,许朗说道:“关于我们怎么尽最大可能的运用这2个资源,以及今后还要注意哪些问题,我想请其余各位北上小组成员说说,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先来。”孙天昊抢过话头,“我觉得李爽这条线利用价值很大。我们要想发展就必然要交换,交换我们自己需要的东西。但我们现在能换出去的东西不多,船上的东西就那么多,换一次少一些,我们总不能最后把2条船都换出去吧。其实,这次换走6把刺刀我就挺心疼。所以我们必须要生产,生产明朝社会需要的东西。我们这次出去,我感觉那些镜子,玻璃什么的没什么市场,起码在这个地方没什么市场,相反,铁器,香烟,盐需求量很大,在这些东西中,现在香烟不用想,铁器没原料,只有盐是最有可能生产的,大海就是无穷无尽的原料,所以盐肯定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利润。只是我不知道从海水中弄出盐来容易不容易,我感觉应该不难吧。”
程依依奇怪的看了孙天昊一眼:“出门一趟长见识了?你什么时候变得这么会分析问题了,还蛮有道理的。”
“我本如此。”孙天昊一付正经的样子答道。
“我同意孙天昊的意见。”说话的是古云鲲,他的n神状态现在彻底恢复了,“我去田独铁矿看过,要想开采难度很大。我们缺人手,因为田独铁矿埋藏比较深,不可能露天开采,需要打矿井,我对这方面只是略知皮毛,不知道这方面有没有专业人士,就算有专业人士,开发起来没有上千人也办不到。而且从矿场到榆林湾,以我们现在的能力,根本无法运输。所以我同意孙天昊的意见,先弄出盐来。”
“不错,古老师,英雄所见略同。”孙天昊拍了拍古云鲲,又挺了挺胸。
“其实我倒是有个想法,就不是不知道可行不可行,说出来大家讨论一下。”这次说话的是梁城东,“我们这样只靠交换来获取粮食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得自己种地,自己搞农业生产。”
“道理都明白,可我们现在没地啊,就算现开垦,也来不及啊。”史显扬说道。
“我知道。”梁城东继续说道,“我想说的是我们完全可以借地。”
“借地?怎么借地?你说的是租地吧,租谁的?”旁边的人纷纷问道。
“不是租,是借。”梁城东打断了大家的话,“这么说吧,用一个现代的词来说,就是技术入股。我这次在黎寨看了一天,他们的生产水平太低了,一亩很不错的水田,才打几十斤粮食,有的甚至几十斤都不到。当然这里面有很多原因,但我们完全可以靠现代的技术和经验去帮助他们提高产量,然后我们分成。这次我只是给他们盖了一个牛圈,就换到了500斤粮食,要是把他们的亩产提高几倍,你们说我们能分到多少。我想我们可以现在拿那个田独黎寨作为试点,如果成功,完全可以推广出去。再说,如果在田独黎寨设一个点,将来对于开矿也有好处,离得近嘛。就是不知道我这个想法是不是太超前了。”
孙国栋不禁对着梁城东竖起了大拇指:“老梁啊,怪不得你是种粮大户啊,还真有经济头脑,行不行的,试过才知道。”
紧接着,程依依和刘军也说了自己的想法,程依依倒没有什么建设n提议,但刘军提出要开一个培训班,教这些穿越者们学习当地方言,要不然每次外出都让他去做翻译,累也累死了。
最后一个轮到了张海。“既然大家都没别的说的了,那我就说说我们的问题吧。”张海喝了一口水,润了润嗓子,“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我们这些人基本没有什么军事素养,不知道听从指挥,遇到紧急情况就慌乱,极其容易出危险,比如这次。。。。。。”
“我们也没当过兵,当然不能和你们现役军人相比。”孙天昊打断张海的谈话分辩道。
“这也正是我想提议的。”张海说道,“必须把所有穿越者组织起来,无论男女,搞军训。”
“搞军训?你以为上大学呢,还军训,不用干活了?”程依依抗议道。
“大学那也叫军训?走个正步都七扭八歪的。我们要搞就搞严格正式的军训。”林兆龙对自己的副班长的提议甚是满意,暗暗的冲着张海点了下头“况且你们这次打死了那个叫什么贺老六的手下,万一他来报复怎么办?”
“不是有你们现役军人吗?”也不知道是谁小声插了一句。
“好了,大家别争了,我想。。。。。。”
“你不用想。”许朗刚一开口,张海就挥手制止了他,“你可千万别再说投票两个字。”
“我不说,我保证不说。”许朗狡黠的一笑,“我想大家都忘了我们的东海珍珠号公约第二条是怎么说的,任何超过5会员人数的联名提案,必须成为议案,进行表决。张中士,我没说那2个字,我说的是表决。”
“你。”张海彻底无语了,用指头不停的点着许朗。
“是该开一次大会了。”见陆天翔说话,众人都不出声了,“诸位,我们登陆有一个星期了,北上小组这次带回来了很多成绩,也有很多问题和想法。这一个星期,我们委员会也接到不少人的意见和建议,有一些是需要将来解决的,但有一些是迫在眉睫的。中国有句俗话,磨刀不误砍柴工。既然我们已经制订了公约,我想300人的群策群力总比我们这二三十人要强吧。我提议,召开一次穿越大会特别会议。”
第十四章 特别会议()
穿越大会特别会议于第二天的晚上在珍珠号的餐厅里召开了。除了2个机枪阵地和777号上的自愿留守人员,一共293人参加了大会。这其中也有一些酱油众,参加大会的目的不是为了讨论和表决,而是要回到船上去享受一下现代的光明和舒服的床铺。一个星期的岸上劳作让大多数人深切的怀念起了船上的生活。
会议在一片诉苦,指责,谩骂,甚至打斗中进行着。每个工作小组都诉说着自己的困难,倾诉着不满,指责别的小组的不配合。一个星期的劳累似乎都在这一刻肆无顾忌的发泄了出来,最后伐木组和建设组仅仅因为一根圆木的问题而大打出手,777号副艇长曾广贤中尉不得不担任起临时治安官,带着海军士兵强行分隔了2组人。
“这他妈到底是穿越大会还是台湾议会。”看着噪杂的人群,蒋北铭仰天长叹。
“让他们发泄一下吧,习惯了就好了。”许朗说道,“任何的n都是从打架开始的,我们现在多打点,以后就少打点。”
不管怎么吵,怎么闹,怎么打,最后大会还是通过投票决定了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毕竟每个人都知道,现在的情况便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没有人敢停下脚步。
孙天昊的提案几乎全票通过。盐能换回粮食来,这极大的刺激了在场的大部分人,至于怎么提炼海盐,大家纷纷献计献策。
在后世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是“盐田法”,这是一种古老的但仍广泛沿用的方法。使用该法,需要在气候温和,光照充足的地区选择大片平坦的海边滩涂,构建盐田。
盐田一般分成两部分:蒸发池和结晶池。先将海水引入蒸发池,经r晒蒸发水分到一定程度时,再倒入结晶池,继续r晒,海水就会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再晒就会逐渐析出食盐来。这是得到的晶体就是粗盐。剩余的液体称为母液,可从中提取多重化工原料。粗盐再进行溶解,依次加入氯化钡、氢氧化钠、碳酸钠。去除杂质,过滤得到沉淀和滤液,加入稀盐酸溶液,蒸发结晶,得到纯净盐,也就是氯化钠。
“从海水中得到粗盐,这个比较容易,我们只需建几个池子就行,而且三亚这个地方在后世本来就有盐场,就是榆亚盐场,出产的原盐品质也不错,s白质优。产量又高,我记得58年的时候产量就曾高达7000万斤,要是按照两斤盐换一斤粮食,那我们养活几万人是没问题的。”师范大学化学系教师夏天阳说道,因为专业是化学,所以夏天阳被任命为临时成立的盐业小组组长,但目前还属于光杆司令,“但把粗盐变成食用n盐我们现在还做不到,因为我们没有氯化钡那些东西,更没有盐酸。”
“这个应该不难吧,我记得好像初中化学实验中就有粗盐提炼的办法。”古云鲲插话道。
“原理上是不难,但那需要充分溶解,过滤,再加上加热蒸发。费工费时,产量还不大,而且这种方法得到的n盐根本无法和我们本来时空的食用盐相比。”
“不用和原来的时空相比,只需要比大明朝的好就行。”孙天昊担心自己的提议无法实行,赶紧插话道,“产量不大不要紧,我们只要能搞出来,以后慢慢扩大产量就行,况且我们还不知道李爽到底能吃下多少,万一产能过剩也不太好,利润才是最重要的。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多久能得到成品,因为我们和李爽约定的时间也没剩几天了。”
“这个你倒不用担心。”夏天阳回答道,“只要人手够,先建个小池子,太阳好的话,几天就能出盐。很快的。”
最后穿越大会决定除了土墙和必要设施的修建,全体工作全部停下,所有的人都去修建盐田,争取早r拿出样品。盐田的选址就在后世的榆亚盐场。刘军和张海的提案由于不牵扯到什么利益问题,也已比较高的票数得以通过,但是关于梁城东借地的提案,又引发了一场争论。
一半的人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