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妖僧祸国 >

第84章

妖僧祸国-第84章

小说: 妖僧祸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科道言官们的万言书也不是随便上的。

    所以这九千言的试卷算是超标吗?

    从考试的角度上说,绝对是超标有作弊的嫌疑。

    但从老太监来说,不过只是一件貌似好玩的事,仅此而已!

    宣和帝却是笑着指着老太监骂道,“你这老奴,没事看热闹的心思真是太不应该了,算了,传他们进来吧,顺便把那超标的九千言的试卷也带来,我倒是要看看,谁这么胆大!”

    老太监低下头,慢慢的后退,只是嘴角漏出来的笑容宣和帝是看不到了。只是即便是他看到了,也不会知道什么意思,毕竟,只有愣头青才会在殿试上,三千言的策论写九千言的!

    这是明显的作弊!

    所以,似乎老太监的笑只不过是感到好笑而已。

第147章 一份试卷() 
宣和帝等待的时间不长,先头的乃是老太师蔡清领头,沈巽紧随其后,最后是张彦正,三人大踏步的走进来,手里俱都拿着几分试卷,尽管几人都是老狐狸,可宣和帝还是看出来蔡清跟沈巽和张彦正似乎有些不合拍。

    蔡清那一脸的从容和沈巽、张彦正脸上的严肃,对比太过明显。

    “一共只有不到半百之数的策论试卷可是批阅完毕?”

    宣和帝没有直接问那万言书的事,而是问起了制科。要知道这可是他宣和帝第一次的制科考试,正值他要大变革之时,意义非凡。他可不想出什么篓子,想到这里,他把眼神落在了张彦正身上。

    张彦正乃是他的心腹,也是他宣和帝一手提拔起来的大臣,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相对于沈巽和蔡清这种各有所求的大臣来说,无疑张彦正和蔡砚这种官员是他最喜欢的,只是他们的势力还太小。所以,他们对于党羽的拉拢他可以理解。

    尤其是现在的张彦正,他相信张彦正明白自己的意思,所以,这才的制科考试他是真的希望能有一批忠心向君的文人才子脱颖而出,为他所用。

    这个想法,他张彦正是绝对的理解的。

    但看现在这个样子,似乎是三位主阅官内部就已经出了分歧,这不是他宣和帝想要看到的。

    张彦正虽然是低着头,但是也感觉出来宣和帝对他的眼神,但是他问心无愧啊!

    这件事可不单单是他张彦正不认可,没看到沈巽沈伯翦也不认可么?

    只是,蔡清要做的事,有做不成的吗?

    宣和帝的问话也只有资历最浅的张彦正来回答,手里抱着一摞的试卷,上前一步,微微的躬腰施礼说道,“回禀官家,试卷已经全部审阅完毕,一共四十七份试卷,无犯忌用讳之文,义理上佳者五篇,现在俱在沈相公与我之手,还请御览!”

    义理上佳者五篇,俱在他与沈巽的手中,那么蔡清的手中又是什么?

    微微的转身,来到蔡清的面前,笑着把蔡清拉到一旁坐下,然后又让沈巽和张彦正也坐下,并吩咐了老太监把那些试卷给收起来之后,才转头看向蔡清,很是自然的说道,“老太师手里拿的这是什么?这厚厚的一沓,似乎不是奏章啊!难道老太师这是要转行当御史,弹劾文书?”

    蔡清两手把那一沓的文书放到桌子上,一手抚住了自己的胡须,一边笑着说道,“老夫为官家选材,今天发现一个名臣之相,故来贺喜官家!”

    “哦?就是老太师手中的这个么?不过这可不像是一个人的策论试卷啊,难道说这是前三名的……”

    宣和帝没有直接问什么,因为根本就不需要。

    蔡清淡淡的看了一眼沈巽和张彦正,朗声说道,“非也,非也,官家,这是一个人的策论,足足近万言,水平之高,不下于老夫与伯翦!”

    蔡清这话是有些夸张,至少再宣和帝看来是绝对的夸张了,整个大周国要论才干,论能力,能超越沈巽和蔡清的可谓是几乎没有,一个年龄最大也就是他们一半大的学子,不下于蔡清和沈巽,谁信?

    张彦正上前一抱拳的,沉声的说道,“官家,这试卷有作弊嫌疑,足足九千多言,超出其他考试三倍,尽管咱们的考试是实行的糊名制,但是这种方式,臣等以为,应当罢黜!”

    狠狠的瞪了一眼蔡清,张彦正说道作弊的时候甚至瞥了一眼蔡清,那意思就是很明确,蔡清这是假公济私,营私舞弊。这试卷的作者一定是蔡清的门生。

    蔡清只是老神在在的一笑,对于张彦正的指责一言不发。就似乎是没有听到一样。

    他当然知道,这所谓官官相护一团和气的时候,张彦正忽然翻脸这样指责自己,大约也是自己触动了他心中的敏。感点。自己只说自己和沈巽沈伯翦,决口不提他张彦正,那自然是看不上他。

    同为大周的宰相,虽然说副相,可也是相公!

    凭什么他张彦正就不被自己看在眼里!

    怕是张彦正的心里也是愤懑的很!

    蔡清只是淡淡的看了一眼沈巽,而后把那试卷交给老太监,示意了一下,递给宣和帝。

    宣和帝看了一眼蔡清,又看了一眼张彦正,心中很是有些不解的接过那厚厚的一摞试卷,最右侧的顶头上早已经被白纸糊上了姓名和籍贯,开篇的一折子上并无多少字,只有三个大字——一统论!

    这个名字好!

    自秦始皇起,中原王朝莫不是最求的天朝上国,大一统奉行王道。

    又翻开一折,上面清秀的蝇头小楷标准而清逸,“时事易新,古之一法,今未能用之。古之时局,今亦唯有之。然后,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至前朝轶亡,而今以二百年矣,分矣?合矣?……”

    这一段话就立即让宣和帝的心中一揪,这个问题抓住了任何人的心房,大周朝走到今天已经接近二百年,到底算是大一统还算是偏居一安?

    如果说是大一统,那么西有李夏,北有大商,中间更有燕云十六州如鲠在喉!

    如果说偏居一隅,无论是秦汉还是隋唐,中原丰腴之地尽在大周之手,一年税赋数倍于前朝,维持多大数百万的军队,赈灾安置从无差错,更无大规模的造反事变。

    尤其是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那么现在是属于合久必分呢?还是俗语分久必合?

    想到这里,宣和帝便是不由自主继续看下去,字字珠玑,直指利弊,视角独特,可谓是众人皆醉他独醒,一语惊醒梦中人的感觉。

    这一篇策论没有任何的引古喻今,也没有任何的华丽辞藻,有的只是逐条逐项。如果说大周朝比作一个活人的话,这个人便是把大周的浑身衣服全部扒掉,而后从头发尖,往下脑袋,脖子,四肢,躯干,直到脚趾头,都琢磨了一个遍!

    这人不简单啊!

    宣和帝一口气看完,而后又看了一眼最前面的题目,《一统论》,好名字,好策论,好人才!

    这才缓缓的合上试卷,这是这个时候,宣和帝才发现,日头早已经落了西山,不由的有些不好意思的看向蔡清、沈巽和张彦正,讪讪的说道,“一时没注意,倒是忘记了诸位爱卿!只是,这篇策论你们可都看过,怎么看?”

第148章 内定() 
可都看过?

    怎么可能没有看过,制科考试虽然说在大的范围上属于是恩科,但终究还是正途!人数又不多,只有仅仅四十多份,他们三人位阅卷官,代天子而行,怎么可能尸位素餐,不全部看完?

    怎么看?

    能怎么看!

    就如同蔡清说的那样,才华横溢,老成谋国之言,不在他们之下!

    只是他们不信!

    大部分都是二十多岁的学子,没有或者很少经历过官场,甚至连执政一方的经验都没有,这种策论怎么可能是他们写得出来,尤其是在大局观上,可以说已经超越了他们。很多方面上就连他们都是深受启发、深感佩服的。

    这种策论如果说是沈巽和蔡清或者是此时朝堂上一品二品的大员所做,他们或许勉强相信,甚至还有很可能是多人一起商量做出来的。

    仅仅一人,在短短的一日之内做出来,他们是不信的。

    可这里面的才华却又不得不承认!

    沈巽看了一眼张彦正,没有去看蔡清,他当然知道蔡清打的什么主意,只是他并不认可蔡清的做法,只是轻轻的抬起头,淡淡的说道,“才华横溢,当世之孔明,作弊之嫌,污名之作,人非定论!”

    蔡清对于沈巽的话不置可否,只是淡淡的一笑,点了点头,似乎是认可沈巽的话。

    “张相公呢?”

    张彦正一愣,而后沉声说道,“一人之作,难定真伪,虽无舞弊之行,却有显彰之实,臣以为还是要慎重的好!”

    这话说的,可谓是滴水不漏,根本就是避开这策论的本身,而是从作策论的人着手。意思很清楚,这种策论不是一个人能写出来的,这是超天越类之作,虽然没有发现其营私舞弊的行为,但是明明只有三千言的策论,写出来九千言,这本身就是一种作弊!

    至于说结论,他只说慎重,如何慎重,这事还是要看宣和帝!

    蔡清对于张彦正这种圆滑世故的行为,毫无反应,在他看来,这种手段太原始了,太初级了,三十年前他蔡清就已经用惯了这种手段,只是现在,身为一朝宰辅,在想如此行事,却是少了几分担当,凭空为上峰所不喜!

    “官家!”

    “哦,老太师请说!”

    蔡清这才咳嗽了一声清了清嗓子,很是有几分激。情的说道,“敢问官家,这策论可曾规定字数?”

    “凡言三千,不得缺一!”

    宣和帝身为文人皇帝,当年可是真正的参加过科举考试的,这种规定当然是张口就来!

    蔡清微微的一笑,淡淡的说道,“可曾说过超越三千字算是违规?”

    呃——

    张彦正有些目瞪口呆!

    策论规定不得少于三千字,那时因为太少了根本就无法整体彰显一个人的本事。可同样的,在那种时间内,要做一篇义理上佳三千字的策论确实有些难度,要知道无论是恩科开始还是常科或者制科,在策论上,一般都是先写草稿,而后检查有无遗漏错误和避讳,而后誊抄之。

    这么一来三千字便是六千字!

    时间很紧。

    谁会多写?

    一本都是紧贴三千言的标准,不少即可,至于多的也有,但也就是多个数百字而已。

    可这般一多多出两篇策论的情况,却是从来没有见过!

    违规吗?

    策论只规定了最少的字数,至于多少为上限,没有!

    蔡清对于这个自然是门清的很,之所以要问一遍宣和帝自然是为了让张彦正和沈巽明白而已。然后他有淡淡的说道,“正如两位相公所言,足足九千余字,这本身就是作弊!可是官家,您想想,前来参加制科考试的人谁人不知道这种规矩,如果他是真的有舞弊之行,如何敢这般光明正大的所为?这不是掩耳盗铃么?如果说老夫想要门生参加者制科,就是舞弊给他作一篇策论,也会只在三千字多一点,不会这般吐出,有道是露头的椽子先烂,敢为天下先的一般都没有下场,虽然舞弊敢舞的这般光明正大?”

    “所以,老臣断定,此考生绝非等闲之辈,乃是有大才之人,更不是徇私舞弊,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