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帝王 >

第487章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487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钥澳模�

    洪承畴心里想着追悔莫及,悔不该屈膝变节,那么多将士都死了,还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去,焉有今日之辱?但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这时朱由崧语调一变,“洪承畴,你究竟想死想活,朕在最后问你一次。”

    洪承畴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自己如此罪大恶极还能活?这位大明帝王不是在开玩笑吧,但是他身为一国之君,君无戏言。要是能活谁愿意去死呀?蝼蚁尚且贪生,何况人乎?

    “说句实话,朕在见到你之前,恨不得食尔肉喝尔血,但是现在,朕的恨意已经消了大半。你洪承畴跟鞑子毕竟不同,你是汉人,除非万不得已朕是不杀汉人的,归根结底,皆是朕爱才所致。谁让你洪承畴有经天纬地之才呢?只要你能痛改前非,对大明朝,对朕忠心耿耿,永不背叛,朕可以不杀你。”

    朱由崧突然冒出这几句话,在场的文武众将包括太监在内皆感到意外,特别是张献忠瞪大了不可思议的眼睛,陛下难道真打算赦免他,重用户他?有没有搞错,如此恶贯满盈之人也能赦免,那还有什么样的罪人不能赦免呢。

    一时目光都投向了朱由崧,但是众皆不敢言语。

    此时觉得最不可思议的要数洪承畴了。朱由崧难道真的打算赦免自己,重新启用自己?这怎么可能!

    今天实在太累了,坐在哪里几次都想睡着,不能打疲劳战,就给大家弄两更吧,这样写出来的东西,也未必是好的。祝大家晚安,明天再见。

    (本章完)

第872章 洪承畴的忠心(下)(一更)() 
    但是洪承畴又一想,这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能!

    我洪承畴的罪要说大,真的是砍头灭门之罪,但是,比起李自成张献忠之流如何?

    这两个大贼头,跟朝廷作对了这么多年,今天跑到这里,明天又出现在那里,今天投降,明天又造反,这些年大明政府的官员和兵将他们杀了多少?曹变蛟,孙传庭,等等不可胜数。他们把朱家皇室的祖坟都刨了,火焚了凤阳皇陵,把崇祯帝逼的活活活上吊,最大的罪恶就是,他们攻下洛阳之后,竟然把老福王朱常洵给煮吃了。

    老福王朱常洵是谁?那是大明弘光帝朱由崧的亲爹!

    这两个人的罪恶有多大?罪大恶极,恶贯满盈,十恶不赦,死有余辜,恐怕用什么词来形容都不为过,真的是罄竹难书了。

    然而朱由崧竟然赦免他们全都无罪,还封侯封王。相比之下,我洪承畴这点罪算什么呢?不就是误判了形势,为了保全自己,屈膝变节,投降了鞑子。这几年为他们献计献策,让他们顺利入关,仅此而已。

    这简直是毛毛雨!

    朱由崧此人,自己也算了解。老福王和小福王,那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皆是酒色之王,昏聩之君。但是眼前的小福王怎么如此消瘦了?玉树临风的一个翩翩公子,可能是他登基之后,这几年励精图治,他身上的臃肿肥肉全都消去了,当上君王之后,这几年他的确有作为,再也不能用酒色和昏聩来形容了,明显有太祖和成祖的遗风,和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帝王风采。

    他最大的长处就是知人善任,不计前嫌,胸怀如天地,一切的私人恩怨,他都可以束之高阁,只要能够拿来为我所用,中兴大明,像什么黄得功,张献忠,李自成,李定国,郑芝龙,钱谦益,等等,再大的罪恶,他都能够包容。这大概就是他的爱才之道吧。

    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马士英,刘良佐,高杰,刘泽清,孙可望,侯家父子,还有朱聿健,朱以海,等等都掉了脑袋,这只能是他们不识时务,对抗朝廷的必然下场。

    正如弘光大帝所言,自己今后只要忠于大明,忠于他朱由崧,永不背叛,不但能够保住项上的人头,还能迎来自己的第二次春天。因为自己这身本事,论文论武,既不在李自成和张献忠之流之下,只在他们之上。

    洪承畴这么一想,灰暗的心灵又射进了一缕阳光!

    洪承畴赶紧往上叩头,“陛下呀,都是罪臣一时糊涂,走错了路,给鞑子当了奴才。早已是追悔莫及,痛心疾首。承蒙陛下不弃,若能再给臣一条生路,臣一定鞠躬尽瘁,忠心报国,纵肝脑涂地,亦万死不辞。”

    朱由崧微微一笑,冲他点了点头。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既然你愿意痛改前非,回头是岸,朕可以赦免你无罪,但是也不能加封的官职,因此暂时你还不能够称臣。另外,朕怀疑你的忠心,你怎么样才能让朕相信你呢?”

    洪承畴老脸一红,当时没有明白朱由崧什么意思?不相信自己,那为什么还要赦免自己?怀疑自己的忠心,忠于大明,忠于朝廷,永远不当汉奸,这颗心也没法挖出来让陛下看看呢!

    那只有表忠心吧!

    一时间洪承畴把自己表忠心的解数,全都使出来了。磕头带响,痛哭流涕,对天发誓,海枯石烂,沧海桑田,永远不变的是自己那一颗心。如果口不应心,天打雷劈,刀砍斧剁,车轧马踩,短子绝孙……

    在场的人不少,除了大明帝王朱由崧之外,有美妃贺宣娇和慧梅,有宫女有太监。有锦衣卫的头子李全,朱由崧的一等侍卫柳春红,以及禁卫军的统领高桂英,还有远征军的高级将领张献忠,李过,袁宗第,高一功等等。

    这些人有了解洪承畴的,有跟他仇深似海的,还有不太认识洪承畴是何许人的,一时间全都瞪大了眼睛,瞅着这位大名鼎鼎的洪承畴表演。特别是小柳是,从人前跑到人后,像是看戏一样转着圈儿瞅。

    朱由崧也不敢乐,“洪承畴,朕暂时可以相信你有这份忠心,但是,仍然不能够加封你的官职,大概你也听说,朕虽然爱财,但也不是什么才都用的。朕之用人,首推其德,然后才是唯财是举。朕实在没办法做到,像当年朕的皇兄崇祯帝一样信任你,你在盛京那边都已经顶戴花翎了,他还在北京,为你这位忠臣颂祷,你的这份忠心,暂时先放到这里,让时间来检验吧。直到朕把多尔衮,孝庄和顺治解往北京之后,再来廷议你的忠心。这期间朕会留心,看看多尔衮,顺治和孝庄会不会为你亲自举行追悼仪式,你就先委屈几天吧。”

    听朱由崧说出这番话,洪承畴懵逼了:这个奇葩皇帝究竟要怎么样啊!

    不单是洪承畴懵了,在场的文武大员,靓女俊男也全都不解的看着朱聪那张难以捉摸的脸。陛下究竟是什么意思?杀又不杀,放又不放,既让他投降表忠心,又不相信他的忠心。

    不过很快就想明白了,他们的陛下是在耍弄人。

    等洪承畴想明白之后,已经无地自容了。看来自己想的真是太简单了,朱由崧真的不是崇祯,想把自己的顶戴花翎,换成走兽飞鱼服,看来是不大可能啊。

    自己太浅薄了,人前出丑。如果就此掉了脑袋,泉下有知的时候又多了一条罪证,既背叛了大明,又背叛了大清,自己这究竟算个什么人啊!

    容不得他多想,大明武士过来,已经把他拖下去了。

    小柳是道:“陛下,您这样做就对了,对洪承畴这样的人,决不能让他受一刀之苦。就得这样作弄他,折磨他,让他生不如死,看他下辈子还当汉奸?”

    张献忠捋着胡子,哈哈大笑。高桂英,李过,袁宗第,高一功等也都有些啼笑皆非了。

    把洪承畴押下去之后,朱由崧又问了宁远之战的详细情况。

    张献忠据实奏报,宁远一战,歼灭清军六万,俘虏一万六千人,其中俘虏鞑子6000多,汉人清军9000多。所得器械粮草,马匹,甲仗等等战利品无算。

    “传旨,除了洪承畴之外,不管是俘虏的鞑子,还是汉人清军,全部杀掉,一个不留。”

    感谢英雄的月票支持,感谢朋友们的推荐支持。

    (本章完)

第873章 日杀万人(二更)() 
    朱由崧不杀俘虏,但是鞑子和汉奸例外。

    而且,朱由崧对待鞑子和汉奸,向来不心慈手软,绝不会存妇人之仁,就算他们弃械求饶,朱由崧也会拒绝他们投降,这几年朱由崧一直都是这么做的,这次也不例外。

    朱由崧到达宁远的第二天,明军将士就开始上街宣传了,宣传的内容是两日后要公开处决1万多名鞑子的战俘,包括9000名投降鞑子的汉奸兵。

    这绝对是一个爆炸性的新闻!

    只半天时间,宁远的大街小巷就贴满了告示,围观的老百姓越来越多,另外每天还有多股明军敲锣打鼓在大街上巡回吆喝,这场有大明军方主办的堪称旷世奇闻的特大型活动,刑场就定在了最热闹最宽绰最接人气的菜市口。

    宁远本来就是汉人的居住区,自古以来就是大明的固有领土,只是近几年来,被大清奴役。按说屡经战乱,当地的老百姓(大都是辽人)为躲避战乱,应该背井离乡,流离失所,其实则不然。

    为了缓和民族矛盾,清鞑子统治者采纳了对汉人的优抚政策,范文程,宁完我,洪承畴等等汉奸二臣这方面都功不可没,尤其上是鞑子被被朱由崧赶出关外,不得不把刚刚迁到北京的京师再迁回盛京老家,孝庄太后和摄政王多尔衮大肆推行汉化政策,处处学习大明典章制度,减少了对汉文化的排挤,变为接受和学习,对汉人也改变了一味的奴役和打压,维护他们的一些利益,开科取士,让汉人也能做官。

    这样宁远城的人口不减反增,这次宁远之战历时又很短,张献忠的人马只一天便攻破了城池,如果一天分为一昼夜的话,更准确的说不到半天便结束了战斗。

    要把前两天的烟台河战也算上,前后也没经过几天。加上明军军纪严明,拿下城池后及时出榜安民,宣传大明政策,并没有多少老百姓流亡躲避战乱。

    相反,明军完全占领宁远之后,老百姓竟然上街欢庆胜利,这表明他们对大明有很深的感情,对蛮夷的抵触和排斥情绪始终没有消除。

    因此明军得下宁远之后,城中还有十多万老百姓,不愁没有观众。

    每一处告示前都围得里三层外三层的,他们看着告示,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围观的人多,识字的人少。但还是有念过几天书的,一字一句的开始大声念:“……后天……在菜市口……午时三刻……要公开处决1万多名大清俘虏……其中鞑子6000鞑子,还有9000汉奸兵……张敬轩将军亲自监……”

    连念告示的人都惊愕了,听告示的人更是一片哗然,不可思议的唏嘘声此起彼伏。

    “一次要对15000多人砍脑袋?真的假的?”

    “肯定是真的,白纸黑字,还带着大明将军的印戳,年月日什么都有,一定不会错。”

    “对对,我看也不会错,军兵在街里都吆喝几遍了。”

    “鞑子汉奸都该杀,真过瘾,后天一定来看,张兄你怕不怕?”

    “我怕什么?死人我见过的多了,人死如灯灭。管他是鞑子还是汉奸,别看他们以前多么凶,脑袋被砍掉,照样得死。”

    “那好,后天咱们结伴同行,来的早一些,咱们站到最前面,能够看得更清楚。”

    ……

    “张敬轩是谁?”

    “张敬轩你都不知道,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