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第4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乖谟谀腥四懿荒芗菰Φ昧伺耍�
正是因为如此,李自成和张献忠当着朱由崧的面顶牛,高桂英,李纳,翠玉,这些女人才有插嘴劝架的机会。
打发走了李自成和张献忠之后,兵部尚书刘肇基道:“多尔衮泛兵山海关之事,不知陛下作何打算?”
朱由崧不以为然道:“山海关和一片石有六七万人马,黄闯子的铁鞭不吃素,属下几个总兵官陈献策,张杰,丘钺,黄名,个个骁勇。他们又有险关可守,尽管多尔衮来势汹汹,估计也难逃到什么便宜。”
“陛下圣明,贼人如果绕道喜峰口,或者是承德方向,那里相对来说防守薄弱,陛下是否在这两地增派援兵?”
朱由崧点了点头,喜峰口只有1多万人,承德卫所新成立,只有5000人,以祖克勇之骁勇和马保智勇兼全,短时间内不会有问题,但是,如果多尔衮要孤注一掷,那就得考虑一下增援的问题啦。
朱由松思忖着,陈献策,出班奏报:“陛下无需担忧,承德军所,附近密云总兵可以接应一下。另外,承德所,喜峰口,一片石,山海关,相距都不算太远,多尔衮也没有力量,同时,进攻这几处关口,因此这些关隘之间,彼此还可以相互照应。”
柳春红施礼道:“陛下也不可轻敌,大清的实力今非昔比。只绿营兵少说就有十几万,这些绿营,战斗力也不次于鞑子的八旗,再有汤若望为他们开发了新的火炮,威力更大,陛下还是再做运筹为上。”
朱由崧点头,“朕可以让他后院起火,多尔衮在这折腾不了几天的。”
随后朱由崧传旨,命令在莫西的李定国,对大清派去的济尔哈郎这支军队开战,务必要全歼,然后由漠西蒙古向漠北蒙古移动,以摆出进攻大清之势头。
然后朱由崧又传了一道旨意,命令驻守山东威海的军队,从海上出发,增兵朝鲜,造足声势,故意让大清国知道。
这两道旨意,足以令满朝文武百官,交口称赞,不用怎么增援山海关一带,很快多尔衮就得撤兵。
接下来朱由崧开始加封这次营救汤若望的有功之臣。
这次营救汤若望,堪称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旷世壮举,用多么凶险的词来形容都不为过,也只有朱由崧能成就这样的大手笔。
虽然最后成功了,付出的代价也很惨重,祖海殉身,这是阵亡的锦衣卫最高级别将领,2000锦衣卫,只回来一百多人。
柳春红是这次营救汤若望的功臣之,她和慧英一样,没受什么伤。李全伤势较重,张耐双喜,身上也有了几处伤。朱由崧亲自把他们接近皇城,对于这些伤者已经安排了最好的御医调制伤口。
对这五员大将,赐李全一等侯爵,其余的男女四将都加封为一等侍卫,正三品的武官。幸存下来的一百多名锦衣卫,全都晋级加饷,对祖海以及那些一千多名死难的锦衣卫,进行厚葬,他们大都客死在异国他乡,尸体都找不回来。只有在京城找一片风水之地,供上他们的牌位,修坟立墓,派专人护墓扫墓,以示对死者的敬仰,然后抚恤他们的家属。
柳春红和慧英等跪倒谢恩。
处理完这些朝政之后,朱由崧再次飞马来到军政学堂,这次他直奔军工研究院。
这里现在有三位研究员,宋应星,宋应升和新来的汤若望,他三个人可谓是老相识了,虽然官小职微,也算是曾经同殿称臣了,现在他们又同堂共事。
因此三个人很快就达成了默契,进入忘我的工作状态。
汤若望,这一次从大清回到大明,正如凤凰涅槃,劫后余生。朱由崧在他身上付出了这么多,为了他伤了这么多人。进京之后,朱由崧又亲自迎接,加封军工研究院院士,论官职地位仅次于宋应星和宋应升。如此无上的礼遇,汤若望感激涕零。
朱由崧再次出现在他们的室内,三位研究员受了很大的鼓舞,纷纷停下手中的活计,给朱由崧行大礼。
朱由崧一摆手:“你们忙你们的,朕随便看看,多尔衮现在拉着大炮已经泛兵山海关了。”
朱由崧有意无意的说出了这么一句话,汤若望立即就跪下:“陛下微臣有罪,但是大清的火炮出自微臣之手,微臣敢以项上人头保证,多则三个月,微臣就能造出一款大炮,成为大清火炮的克星。”
“爱卿平身。”朱由崧听完这话高兴了,亲自把他拉起来,“朕真是没有看错你。”
说完又拍了拍他的肩头,然后和宋献策,刘肇基等人,离开了军政学堂。
汤若望当场就跪下了,
(本章完)
第815章 山海关大战(上)(一更)()
多尔衮十几万人马开到了山海关前,现在的山海关跟五年前他门入关时的山海关一样。城头上高高飘扬的都是大明的旗帜,城墙上的明军,跟假人一样,黑洞洞的炮口朝向天空。
但是不一样的是五年前,吴三桂和李自成各投入数万兵马在这里厮杀,吴三桂又投降了他们,使他有机可乘,大败李自成,那次入关,他们简直便宜到家了。
现在并没有一兵一卒在这里混战,再也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眼前蜿蜒的城墙如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跌宕起伏,高大的城楼盘卧城墙上。
山海关的关城大致呈一个长梯形,共有四座城门,分别为东城门,西城门,南城门和北城门。而且每个城的城门都有瓮城。每座城门的城高,连城墙带箭楼,都在20米左右。
城墙的厚度普遍都在七米左右,用条石砌成的城墙,因为年久发出青褐色的光。
因此这四座城门围城的关城,显得雄伟高大,称之为天下第一关名副其实。
多尔衮对这坐关城可谓是故地重游,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五年前轻而易举的从这里面进关,横扫汉人的军队,无论是明军,还是李自成的流贼,在八旗军面前,节节败退。他们以摧枯拉朽之势把李自成赶出了北京。
但是好景不长,他们把顺治帝接到北京,都城从盛京迁也到北京,但是他们的顺治小皇帝在北京也没住够一年,便又匆匆的被朱由崧的人马赶出了北京,像赶牲口一样被赶到了关外。
时光如梭,转眼间已经四五年了,雄伟的关城,见证着他多尔衮人生的辉煌与跌入低谷,可不是他自己的辉煌与阴暗,而是他们整个爱新觉罗家族的来去匆匆。
今天他又卷土重来到了这道关城前,十几万雄师气吞万里如虎,往事历历在目,却已不堪回首。他心潮起伏,热血澎湃,收住思绪之后,手中玉鞭一指,“开炮!”
黄得功坚守险关不战,他们只有用大炮开路。
清军的炮兵早就找好了有利的地形,把新式的火炮推到定的位置,根据地形排成了几排,有的数门排成弧形,有的是直线形。调整好高度和仰角,计算出射程,调试好准星合照门。
开始装填弹药,接到多尔衮的命令之后,清兵们把火把对准了引线,一阵吃吃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便响起来了。
直打的远处的山海关城头上,炮火纷飞,硝烟弥漫,砖石飞溅。
黄得功当然不能等着干挨炮,城头上,明军成的红衣大炮也轰鸣起来,就这样,双方开始了猛烈的炮击。
清军用大炮轰的是明军的城楼和城门,而城头上的明军用大炮轰的则是清军的炮兵阵地。因为现在的清军躲在明军大炮的射程之外。
其实,清兵的炮兵阵地也在明军大炮的射程之外。但是明军的城墙和城头的兵将,却在清军炮火的打击范围之内,这便是清军现在拥有的炮火优势,射程远,威力大。
清军的大炮能够准确的落在城墙上,炸的明军将士血肉横飞,有不少明军的红衣大炮都被炸毁了。
而此时明军的炮弹,大都落在清军炮营阵地的前方炸响,只有个别的炮弹落到清军的炮营阵地上,炸开了花。
这时候,双方的伤亡,明军当然是惨重的。
黄得功得报之后,立即传令把城楼上包括箭楼,敌台,瓮城防守主力量全部撤入城中躲避起来,明军的炮火骤停,硝烟散去,多尔衮透过望远镜,发现城头上,守城明军将士全都不见了,城墙被大炮炸的狼藉一片,血迹斑斑,明军的残旗还帽着火和浓烟。
多尔衮觉得是冲锋的时候了,城城守城的明军将士已经被打没了,不是全都死光了,就是躲在城内。但是不管是哪种情况,肯定不能再放炮轰城了。
因为多尔衮知道这种关城,城高池深,固若金汤,想用炮火把几丈厚的城墙,城楼,瓮城炸塌,太不现实了,距离这么远,跑火的威力对这些石头砌成高大建筑来说太有限了,恐怕把这次拉来的大炮炮弹全都打光也难以达到目的。
因此多尔衮命令停止炮击,命令清军大举攻城。
无数的清兵铺天盖地一般冲过来,他们拿着飞爪绳索等爬城的云梯等各种攻城的工具,向关城扑来。
山海关的关城,与其他的城池不同,它是长城末端的一处险要关隘,长城主要是建在山上,从秦汉时期到明朝,统治者之所以劳民伤财,修这样一座举世罕见的工程,目的就是防止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因此在崇山峻岭之间,建立这么坚固这么高的城墙,清军想过去是不可能的。
此时他们攻击的只是关城这一段儿,约几千米长的范围,只有从这里攻进去,他们才能够入关。至于远处其他的城墙,你们只能望洋兴叹。而关城再往东便是悬崖峭壁,然后是汪洋大海,山海关之险也险在这里。
此时清军攻城的当然不是八旗子弟,而主要是绿营兵。因为绿营兵步兵居多,而鞑子的八旗多是骑兵,野外的冲锋陷阵是他们的强项,但是你让他们骑着战马攻城,无异于赶鸭子上架。
数万名绿营兵铺天盖地,呐喊着向山海关关城铺来,喊声响入云霄,如山呼海啸。
负责指挥的黄德功和他手下的几名总兵在内,这时都躲在关城内的瞭望口密切关注着清军的动向。
一看他们停止了炮击,大批的清兵冲过来了,立即命令守城的兵将,再次冲上城头,很快城头上的箭楼,敌台上,又布满了数不清的明军将士。
这是清军像放羊一样冲过来了,近的,已经越过护城河,远的离城墙还有几百米,几千米不等,漫山遍野都是。
这时城头上明军的大炮又轰鸣起来,远的用大炮轰,近的用弓箭射,用石块砸,这样守城的兵将和攻城的兵将激战起来。
(本章完)
第817章 修养生息(三更)()
多尔衮从山海关撤退的消息,只一天时间便传到了大明京师北京。朱由崧的得报后调侃道:“多尔衮的马真快,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啊。”
远征军训练基地的李自成和张献忠又得到了消息,两个人又闹到了朱由崧的驾前,纷纷跪倒主动请缨。
李自成道:“陛下,多尔衮既然撤了,我们应当抓住时机,一举兵出山海关,战宁远,得锦州,直捣盛京,臣不才愿意打头战。”
“陛下,贼退我进好战机呀。出兵山海关,老张也愿意打头阵,陛下要是实在难以决断,那我们俩都出兵好了,前面两座城宁远宁,锦州,一人一座城,谁先拿下来谁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