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帝王 >

第301章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301章

小说: 回到明末当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馈�

    城内的4万大军已经做好了一级战斗准备,城头上弓箭,滚木,垒石等守成之物堆积如山,城头上几十门红衣大炮弹药早就装填好了,看到宽宽的护城河和高大厚实的城墙,再看看远处若隐若现的堡垒,李自成心里踏实多了。

    就不算前面的一百座堡磊防线,又宽又深的护城河,加上高大厚实的潼关城墙,明军想强攻潼关,恐怕是比登天,别说10万,就是来100万军队,也休想拿下固若金汤的潼关。

    李自成在城上看完之后,又到城外的堡垒之中进行了查看,然后非常满意的进了潼关。

    第二天,李自成接到报告,朱由崧的人马在潼关东部二十余里处安下了营寨。

    原来离潼关还有几十里地,朱由崧也得报了,潼关大兴土木,挖深的护城河,加固了城墙,城外十里处布满了堡垒。

    “哦,看来闯贼是不死心哪,还要在潼关跟朕斗一斗,那好吧,朕就再陪他玩上一把。”

    离这些堡垒十里左右,朱由崧勘察好地形,10万人马安营下寨。

    然后朱由崧带着宋献策,马金花,贺宣娇,李全等人骑马离开大营开始视察李自成为他摆下的防御工事。

    果然远远看去一座座堡垒,像一头头怪兽一样伏卧着,要想攻取潼关,无疑得先突破些堡垒防线。

    从几个角度看完这些堡垒之后,回到营中,朱由崧和宋献策商议对策。

    宋献策连皱眉带摇头道:“李自成很会用兵,加上牛金星这个家伙诡计多端,眼前无疑给陛下出了一道难题呀。要不出宋某人意料的话,堡垒里肯定布满了弓弩手,堡垒与堡垒之间相互呼应,而且堡垒全是石头墙,四面都能战斗,弓箭对他们无能为力,用大炮代价太大了,而且我们弹药有限,前面还有坚城潼关……”

    宋献策边说边摇头,好像此题无解的样子。

    朱由崧也觉得这事有些棘手,要用威力有限的大炮炸这些堡垒无疑很费事,效果还不一定好。要是强攻,无疑是草菅人命,就算用人来垫强行突破了堡垒这道防线,前面的潼关建成怎么办?想用大炮轰潼关,完全是不可能的,堡垒防线不解决掉,根本无法不跑,射程达不到。他又想到了用水师,渡过黄河,从北面攻城,但是潼关城墙加固加高,这样好像也不能行之有效。

    “以先生之见,潼关就无懈可击了吗?”

    “陛下这事急不得,宋某愚见,潼关只能智取,不宜强攻,还是从长计议。”

    朱由崧听了这话,又气又笑,这还用你说吗?但是如何智取,分明是你没想到招,穷酸文人的臭习性你宋献策也一样有,你的观天象推阴阳,奇门遁甲术呢?

    还是让朕来想想办法吧……朱由崧开动脑子,今生前世,网络小说里面的攻城破寨,一道道一幕幕在他脑海里就放开了电影。

    突然朱由崧眼前一亮,叫道:“朕有办法啦!”

    PS:亲们,第一更又姗姗来迟啦。

    (本章完)

第531章 潼关大战(4)(二更)() 
    朱由崧说出了自己的计策,宋献策立即抚掌称善,“妙哉妙哉,陛下真乃神人耶!”

    朱由崧面上得意,心中暗笑,神个屁,老子喝的墨水远不如你们多,用兵打仗也没有你们见多识广,至于那些兵书战策什么鬼谷子之类的东西,老子通通不知道啥玩意儿,这脑子里这么之所以有这么多弯弯绕,还不都是拜穿越前那些网友和网络作者们所赐?

    在那个网络爆炸的年代,这些奇思妙想要多少有多少,那段经历真是令朕受益终身啊!

    只恨自己穿越之前看的网络小说少了,要不然的话朕就早就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战神了!

    朱由崧心中的得瑟与所想,当然不能与这些老古董说,说了他们也不懂,深究起来自己更是解释不清,清图闲磨水门。

    朱由崧立即将自己的计策付诸实施,旨意传下去。

    一连几天,明营没有任何动静,平静的如一汪死水。朱由崧既不进兵,也不派使者,也不撤退,就这么和李自成的大顺军干耗着。

    堡垒中的一万多名大顺军将士也喜欢就这么耗着,没事他们在里面一呆,风吹不着,雨淋不着,太阳也晒不着,吃喝拉撒睡,也不出堡垒,他们更是乐得清闲。

    倒是城中的李自成,高桂英和牛金星都犯起了嘀咕,明军呼号而来,突然又如此平静,这不像是他们的作风啊,是在运筹什么诡计还是在等辎重、援兵?赶紧聚在一起商议。

    商议来商议去,他们也推敲不透,派人前去打探,也一无所获。继而他们君臣都相似视而笑,认为明军黔驴计穷了,不无戏谑道,都什么计策,你们尽管来使吧,大炮雷轰,小鬼儿进城,或者就这么干耗毅力,我们通通不惧,纵然你们有妙计千条,我只岿然不动,看你们能怎么办,有本事长翅膀飞过去啊!

    其实也不怪他们轻狂和得瑟,只能怪当时红衣大炮的威力太有限了。尽管没有钢筋水泥,只用砖石砌成建筑防线,照样坚不可摧,令威力有限的炮火无能为力。

    君不信请看赵州桥,一千多年了,仍然一桥飞架。而后世的钢筋水泥又如何?不是这个高楼大厦塌了,就是那个大桥刚建成就卧了。恐怕这就只能这样解释吧,前者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后者是奸商作祟。但是这也说明,只要用好了,砖石结构不一定没有后世的钢筋水泥坚固。

    就如眼前的堡垒和潼关城墙一样,朱由崧的大炮虽多,但也是无能为力。用工程兵挖地道,也行不通。因为这一带地形复杂,不是平原,除了丘就是岭,要么就是沟壑纵横,山石混杂,要挖通几里地长的地道势比登天。

    因此这在李自成和牛金星他们看来,他们的防线固若金汤,无懈可击。短时间内筑起这样的防线,他们怎能不得意?

    “陛下,听说前者你在洛阳战场上见到那三个小畜生了?”看到自己的陛下高兴,高桂英仗着胆子道,这话她早就想问了。

    李自成的脸立马晴转阴,微微点了一下头,“只恨没有宰了他们,若非是那个昏君……”下面的话他不想说了。

    高桂英的心稍稍缓了下来,劝道:“陛下不必过于纠结,臣妾说句不该说的话,事从两来莫怪一方,都说儿大不由爷,他们已经大了,本来这件事我们做得也欠妥当。为了他们气坏了身子不值过,保重龙体要紧。”

    李自成无奈地点了点头,身边的牛金星听了高桂英的话,脸上刺疼的不好受,有种想出汗的感觉,但是一句不敢多言。

    “只是可惜了双喜,宋献策,刘芳亮,袁宗第,李来亨,他们恐怕已经凶多吉少,遭到毒手了。”李自成说到这里,痛心不已。

    “陛下,凡事往宽处想,打仗没有不伤人的,生死有命,富贵在天。”高桂英只有劝。

    ……

    就在李自成君臣在城中和堡垒之中自鸣得意的时候,在陕州及洛阳一带的城中及村镇集市上,明军正扯着朝廷的大旗开始大规模的征用牲口。

    这种牲口不是战马,而是笨牛。

    老百姓听说之后,不知道朝廷征用这些东西何意,但全都纷纷响应。家里有耕牛的,都拉了出来给官军送去,有的正在田里犁地的牛也牵过去,交给官军,而且不要任何报酬。

    在这里负责的军官把眼一瞪,“我说老乡,你这是想要陛下砍本官的脑袋吗?陛下有旨,公买公卖,待价而贾,谁也不能坏了规矩!”

    老百姓很是感动,从来没有见过这样公道的官兵,微微诺诺点头哈腰道:“军爷说的是,陛下圣明,圣明……”把银子接到手里,高高兴兴的回家去了。

    那些地主大户人家,特别是田庄比较多的,也趁机把家里的牛都拉出来了,讨好似的交给了官军。

    他们当然不傻,朱由崧现在光复了大明,北驱了鞑子,现在又开始剿贼,连打胜仗,势如破竹。看这意思,不久的将来就能够一统天下,大明帝国必将再现盛世。现在的南北直隶一带,已经开始征收商税了,泥腿子穷棒子都免税了,他们的财产土地能保得了吗?到时候硬生生的给他们分了,那你也只能对天抹泪,还不如现在做个顺水人情,把这些牛拉出去卖给朝廷,还能换些银子,既能能讨好官兵,给个好印象,又能体面挣钱,何乐而不为呢?

    至于没有牛如何耕地的事,当然不是个事。没有了张屠户,未必就吃浑毛猪。没有了牛,驴马骡子甚至人也可以照样种地。

    因此短短的数天,洛阳和陕州就征集了一万头体健膘肥的牤牛。军将们按照旨意,派一支军队昼夜兼程地护送到了几百里外的明军大营。

    朱由崧一见到这一万头大肥牛,立即高兴起来,“哈哈,李自成,这次让你看看朕如何对你用牛兵!”

    PS:第二更送到,再祝大家周末愉快,本书的书友交流群,649497412。欢迎进群。

    (本章完)

第532章 潼关大战(5)(三更)() 
    把猛牛用于战场,并非朱由崧的独创。相传北宋时期的杨六郎抗辽,曾经大摆牤牛阵,打的鞑子们丢盔卸甲落花流水。

    今天朱由崧灵机一动,也用起了牛兵。他这也是受穿越前网友在网络小说中的妙笔生华,既然人冲锋不好办,那就让牛冲峰好了,这也算活学活用啦,不管怎么说,人命要比牛命值钱得多。

    朱由崧命人把这一万头牛分成了三批,一共分三天放出去。手下的军将也不敢乐,心中狐疑不已,这一招难道能行吗?但也不敢不遵旨照办。

    这一天的夜里三更天,三千多头牤牛从军营中牵了出来,它们的尾巴上已经做过处理了,那就是全部抹上了大油和湿蜡。

    点燃之后三千多头猛牛,像发了疯一样向这些堡垒猛冲过来,一支明军在后面摇旗呐喊,击鼓助威,造足冲锋陷阵的声势。

    堡垒之中的大顺军一看,明军终于憋不住开始大规模冲锋了,哈哈哈,早给他们准备好了,不怕死的就来吧!

    每一个堡垒之中有一名百夫长负责,另外还有一名副职,在他们的指挥下号角声起,一百多名大顺军立即行动起来。一百座堡垒就是一万两千名军队,他们行动迅速,随着夜间,很快全部进入了战斗状态。

    他们通过窗口一看远处,铺天盖地的火把晃动,明军呐喊声震天,无数头牲口狂奔而来。

    “放箭!”约莫到了射程之内,大顺军将一声令下,强弓硬弩,万箭齐发。

    一霎时,流矢如雨,布满了夜空。中箭倒地的牤牛到处都是,有的被射成了刺猬。但是牛是四条腿儿,好几百斤,体格又壮,皮糙肉厚,到底比人能挨。

    因此只要没有毙命的牛,继续往前猛冲,无数头牛身上插满了箭支,却仍然往前狂奔不止。

    因为天黑,火把的光芒毕竟有限,堡垒内的大顺军起初看不太清楚,觉得明军来得太猛了,只是一个劲儿的狂射。

    可是等到距离近了,他们才知道中计了。原来和他们对阵冲锋的没有一个明军,而全部是悍不畏死的牛。

    大呼上当之余,大顺军将赶紧传令,停止射箭。他们以为明军是在用这种方式浪费他们的弓箭,竟然想出这种怪招儿。他们当然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