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丝路龙船 >

第17章

丝路龙船-第17章

小说: 丝路龙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中感慨万千之际,看着全身沐浴在春日阳光里的赵昰,张世杰仿佛感觉那万丈的阳光都是从赵昰这小小的身躯内发出一般,照的他满眼金光心情澎湃。在这一刻,眼看着大宋国势江河日下整日里劳心费神的张世杰只觉得自己从没有像这一刻那样心中充满了信心和壮志。

    而伴着赵昰和张世杰一同登岛的集贤殿大学士江涛在目睹了龙舟的雄姿后也不禁诗兴大发,学识渊博的当朝大学士心情激荡之下当即就吟诵出了一首绝妙诗词。

    “千里渥洼种,名动帝王家。金銮当日奏草,落笔万龙蛇。带得无边春下,等待江山都老,教看鬓方鸦。莫管钱流地,且拟醉黄花。

    唤双成,歌弄玉,舞绿会。一觞为饮千岁,江海吸流霞。闻道清都帝所,要挽银河仙浪,西北洗胡沙。回首日边去,云里伴天舟。”

    听到江涛的妙词,崇政殿大学士范惟民抚掌击节高声赞叹道:“江学士果然文采飞扬胸有凌云壮志啊。挽银河仙浪,涤宇内胡沙,来年我大宋重靖宇内之时,江大人必定是皇上云里天舟内的中兴能臣啊。

    (本章完)

第19章 欲带王冠,必承其重() 
听到集贤殿大学士江涛当场所做的诗词,限于学识赵昰虽然对词中有些意思还不太清楚,可是词中对于大宋那种发自内心的自豪眷恋之情和靖平蒙元中兴大宋的壮志,还是让赵昰对这位常伴在身边教导自己读书的大学士兼翰林承旨不由的另眼相看。

    所谓文为心声,没有一番真切的情感和志向,江涛也不可能当场做出一首如此佳作。听到了江涛即兴而做这首诗词,就连如今主持军政几乎整日里都是和朝廷武将和军中莽汉们打交道的太傅张世杰也不由的多看了江涛几眼。

    自朝廷南迁福州以来,虽然国势日衰,朝廷内外各种物资都是捉襟见肘难以周全,可是唯独在官员这方面却是比任何时候都更加“富余”。

    儒家开篇宗义就是忠君爱国之道,真正有节气的儒家弟子自不屑于背主投敌,加上大宋自太祖太宗起即优容仕大夫宽免百姓,立国三百二十余年的国朝恩泽下,又岂会缺少忠君报国之辈。哪怕是在蒙古人一路攻城略地几乎将整个大宋国土完全占据之时,仍然有无数官员和儒家仕子宁肯拖家带口的跟随朝廷一路南逃也不愿意投降蒙古人去安享富贵。

    整个大宋在元军攻破襄阳全面攻宋之前,仍有川中四路、荆南荆北两路,广南两路、淮南两路、江南两路和福建路、京西路再加上京城临安所在的两浙路,总计十五路山河国土。

    每一路自制置使、安抚使以下又各有众多的转运使、提点官、招讨使和各路的厢军将领外加众多的知府、同知、通判、知县,虽然因元军一路势如破竹的攻势使的许多官员被杀、被俘,畏敌私逃甚至是主动降元。可是在赵昰福州继统登基之后,仍然有数千位文官武将闻讯后从天下各处不辞艰险赶来福州报效新皇。

    偏安一隅的朝廷如今确实没有合适的官职来安置这些对大宋忠心耽耽的臣子,这才无奈之下除了择其优而少量任用之后,其他官员大都是被暂时闲置起来由朝廷六部分别统管等候叙用。

    赵昰身边的这几位大学士、翰林承旨、知制诰正是张世杰和陈宜中、陆秀夫几位辅政大臣从这些官员之中精挑细选出来的气节名望和官声俱佳,学识渊博之辈。

    依大宋官制,大学士和翰林院这些阁馆清流诸官虽名望尊崇,可是实为皇帝私人,除了在皇帝身边建言献策和为皇帝拟写诏书传达御旨外,在朝廷体制之中却是没有什么实权的。

    他们的权力地位和雄心壮志全部都要靠皇帝的信任才能现得以体现,而一旦受到皇帝宠信转而出任朝廷要职甚至是登坛拜相的在大宋亦不少见。是以在太平年间这些阁馆清流的职位可绝对是所有朝廷官员们最为羡慕的去处,即便是一榜状元若是能列身阁馆那也是极为难得的事,昔日阁馆清流诸官可是还有一个雅号“储相”。

    只是在赵昰年幼离亲政尚早之际,江涛这些人实际上能做的就只有教导赵昰读书写字和眷写廷议后请太后用玺这些轻闲的事情,难免让江涛和范惟中这些正值盛年而且满腹经纶心怀壮志的臣子们颇有怀才不遇、明珠投暗的感觉。

    如今借着赵昰亲临船场的时机,江涛献词为贺,除了确实心情激荡外也未尝没有借机展露才情、心声,以图任用的心思在里面。

    随后,在赵昰兴致勃勃的想要登上龙船亲身感受一番的时候,三位老人却让赵昰失望而归。指着仍然在高高的船身上忙碌不休的数百工匠,王翔老人无奈的说道:“皇上,如今这船虽说已经下水,可是这么大的船想在水上动起来就必须要有数张巨大的船帆。如今工匠们正在最后检修打磨船身、加固桅杆,而岛上的工坊里还有数百人正在赶制船帆,所以真要让这船能入水航行,还是需要再等两天才行的。”

    亲眼看到了龙船之后,无论是赵昰还是太傅张世杰现在都对这艘龙船珍重无比,心忧宁德战事之下,连张世杰素来果决的性子都忍不住对三位老人再三交待了几次,让他们务必不可松懈,一定要以最快的速度让龙船真正的可以入水使用。

    等到一行人准备返回福州城内时,在赵昰和太傅的命令下,江国栋让御龙直在岛上又留下了百名精锐,加上原本就一直在岛上驻守的百名禁军一道守卫龙舟和这些工匠们的安全。

    回城之后,眼看着天色过午,兴奋过后的赵昰这才感到自己的肚子已经饿的咕咕直叫了。和太傅等人一同回到府衙后进的起居院落后,不等赵昰开口,跟在赵昰身边的内侍小林子已经机灵的跑进赵昰居住的一进小院让晴雯准备午膳。

    小林子是太后亲自从跟随朝廷抵达福州的一众内侍中精心挑选出来服侍赵昰的贴身内侍加上太后行前特意留在赵昰身边的晴雯,一个小太监一个小宫女,这两人就是现在身为皇帝的赵昰身边仅剩的两个宫人了。

    虽然人少,可是利落的晴雯和机灵的小林子还是很快就把早就准备好的午膳摆满了一桌,等赵昰在江国栋的陪伴下步入小院时,晴雯已经将碗筷摆好只等赵昰用餐了。

    看着快要摆满一桌的各色精致菜肴,饥肠辘辘的赵昰不禁笑着逗弄晴雯道:“晴雯,朕这才刚进门,你就弄出来这么大一桌的菜肴,朕有赏赐给你。”

    听到赵昰的胡话,性格活泼的晴雯笑着回道:“这都什么时辰了,从早上奴家就开始给皇上准备午膳了,只是这福州府衙比龙台行宫的条件可差的太远,奴家也是费了好大功夫,才让厨房做出了这十二道菜,皇上快来尝尝吧。这是奴家的本分可不敢要皇上的赏赐,再说皇上能有什么东西赏给奴家啊?”

    自己身边有这么一个贴心的美人儿,虽说碍着年岁和身体,赵昰也生不出什么“非份”之想,不过看着笑脸如花的晴雯在身边悉心服侍,偶尔斗几下嘴,赵昰还是感觉心情很愉悦。

    准备入坐时,想起太傅等人也未用餐就随口问了一句:“晴雯,你占着府内厨房给朕张罗了这十几道菜,那太傅和几位大学士们怎么用饭啊?”

    因为担心元军攻势,时刻都准备着从福州撤离的张世杰早就把龙台行宫内的贵重物品全部搬到了福州城内的船队中,而赵昰和几位大学士们这几天也都是集中在福州府衙一同起居,是以赵昰这才顺口这么一问。

    听到赵昰的问话,一心只知道服侍皇上的晴雯呆了一下,这才略有些不情愿的回复道:“回皇上,奴家记得厨房里好像还蒸好了一大锅的香米,不过菜他们恐怕就要再等一会了吧,这里的厨房太小做菜慢死了,亏得奴家准备的早不然皇上这几道菜还不知道要准备到什么时候呢。”

    听到晴雯的回复,赵昰也不忍心责备一心只想着自己的晴雯,只是笑着指着桌上自己喜欢的四道菜让晴雯留在桌上,而余下的八道菜让小林子全部端出去送到太傅张世杰和几位大学士起居的小院。

    然后赵昰这才狼吞虎咽的开始用餐,配着四道精致的菜肴连用了两碗香米后,心满意足的赵昰放下碗筷起身坐到房间里一处文案后休息看书时,晴雯这才满脸委屈的和小林子两人端起赵昰没吃完的菜肴转到旁边的厢房里吃了起来。

    晴雯的委屈倒不是因为要吃赵昰的剩饭,要知道哪怕是皇帝身边的近人,也不是谁都可以享用皇上吃剩下的饭菜。小姑娘是眼看着赵昰自己都只享用了四道菜,却将另外八道菜都赐给了臣下,在一心为主的晴雯眼里,这分明是皇上对臣下过于宽厚而委屈了自己。

    其实晴雯的这些心思赵昰看在眼里又怎么会不知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在皇权至上的时代里,身为天子赵昰无论什么时候都应该享用比臣子高出许多的供奉。可赵昰却很明白,物质上的享受只要够用就行了,再多就成了奢侈和浪费,尤其是在大宋如今的形势下。

    无论何时何处,皇上给臣子赐饭对臣子而言都是一种极大的宠信和荣耀,赵昰这种发自内心的清醒认识和关心臣属的态度,也让太傅和几位大学士们感慨万千。年纪最大的文渊阁大学士钱玉昆数十年间在大宋理宗、度宗、恭宗三朝都曾历任显职,却从来没有享受过皇帝赐膳的荣耀。可是这几天里,在赵昰几乎每天都会把晴雯准备过多的菜肴分给太傅和几位大学士的情形下,这位年近七旬的四朝老臣还是每次都忍不住长吁短叹,一边感慨着国势艰难以致于皇家用度微薄,一边每次用餐前都要郑重无比的隔空向着赵昰所在的地方躬身谢恩,然后才珍而重之的品味着赵昰所赐的菜肴。

    这些事赵昰也是随后才从小林子和江国栋口中得知的,可是出于前世养成的随和性格和成熟的心智,赵昰其实并不是为了装腔做势才这么笼络臣子。而钱玉昆也同样不是在国朝危难之际来故做姿态,一位历经四朝资历声望都极为不凡的忠心老臣,能在国势如此艰险之际不惧生死的追随朝廷,这样的老人也同样不会是阿谀奉迎之辈。在老人心里,赵昰这位天子就是整个大宋的象征,也是他一生所忠诚报效的对象。

    不过在赵昰和大臣们两种完全不同的思想差异下,却是让几位大臣们对赵昰这位年幼的皇帝多了无数的亲近感和归属感,君臣之间无形中都感到对方亲切了许多。

    如果没有内心成熟的灵魂,赵昰恐怕只会理所当然的享受着臣属们的这种贡奉。可是现在,想起这数年来无数为了大宋而鞠躬尽粹甚至是牺牲了的性命的文官武将,无数浴血沙场的英勇军士和惨遭元军屠戮的大宋百姓,身为他们的皇帝,赵昰真的感受到了如山的压力。

    这一世对自己万分呵护美丽温柔的母亲,可爱的弟弟,忠心耽耽的辅政大臣和数千文武官员,数万军卒和数十万的百姓,在大元朝的步步进逼下,他们的前途和命运都压在赵昰心头。如何才能引领着他们不再走向崖山之后那悲壮而惨烈的结局,这种紧迫和焦虑感时刻让赵昰如芒在背。

    既然上天让自己这一世重新有了这样一种活法,赵昰也下定了决心要努力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尽自己最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