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大新宋 >

第117章

大新宋-第117章

小说: 大新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着宦官远去的背影,忽必烈心里暗道:“这样的人豢养起来才有乐趣可言,倘若不是悍马,那就一点意思都没有了。”

    赵昰并不知道,自以为的皇帝身份,竟然在之前并未引起忽必烈的注意,反而这次因为步枪的缘故,才进入了蒙元皇帝的视野之中,若是知道了,不知道该是生气,还该是好笑。

    或者赵昰暂时应该庆幸于忽必烈的轻视,因为现在整个江南,还没有做好承受伯颜战火的准备。

    伯颜,此时正在西北的斡耳寒河,与宗王昔里吉周旋,寻觅着决战的机会,此时绝对不能调回大都,更不要说南下江南了。

    甚至,在忽必烈的内心深处,有些对于江南有些不以为然了,当初只是出于一时的兴趣,无论是忽必烈,还是伯颜,甚至蒙元满军上下,都没有几个人想着真的把宋朝灭掉。

    但是怎么打着打着,就成了灭国之战呢?

    很多蒙古人都不喜欢江南,因为那里并不适合放牧,水道太多,让自幼就在大漠里摸爬滚打的蒙古战士,有些心理暗自讨厌的慌。

    在北方,他们甚至一年都不洗一次澡,但却要留在天气闷热,而且到处是水的江南,那对于他们简直就是一种折磨。

    所以很多人,都视江南为险恶之地,不愿意过来,当然,那些勋贵的子弟除外,他们只是想来江南捞钱而已。

    对于江南,也就是一个为自己贡献粮食财富的地方,但这个地方已经被打烂了,短时间内,不但获得不了收益,而且还要持续的往里面付出,那就是他所不愿意的了。所以,忽必烈并没有很强烈横扫江南的心思。

    他的心思依旧在西北,那些大漠,那些草原,正是他们蒙古人崛起的地方,只有这些地方,才是他们的根本。

    先不论忽必烈怎么想,无论他是什么思路,所有的决定落在纸张之上,然后在传送到江南,那也是至少一个月之后的事情了。

    而此时的赵昰,正在面对着来自朝堂之上的反弹。

    不是由于赵昰改变军制,更不是因为赵昰频繁的派遣兵卒,不断袭扰着张弘范所统御的蒙元大军,更不是,皇上好像正在和蒲寿庚谈判。

    而是大宋的官家,竟然又不通过门下中书省,做了一个大家谁也想不到的决定,这个决定,让已经沉默很久的大臣们,一下子就爆发了。

    皇帝诏曰:

    。。。。。。大宋国土同属于每一个大宋子民,所有大宋子民,皆有收复、守护之责,圣旨下发之日起,但凡各地有志之士,皆可收复本地所属,收复一府可节度之,收复一县可节制之,奉献税赋一成,兵源五十人以上者,皆为朕之臣属。。。。。。

    没有大儒的润色,所以诏书的内容及其简单,而且令人一看就知道其中的意思。

    就是鼓励所有的人站出来造反,当然不是造大宋的反,因为大宋现在也没有多少国土,那就是造蒙元的反。

    你要是能控制住一个府,那就是节度使,要是能控制住一个县,那就是节制使。

    只要每年贡献你们当地税赋的十分之一,还有向朝廷供应五十人的兵源,朝廷就会承认你的地位。

    赵昰的这个决定,在文官集团的眼里,就不像是一个皇帝做出的决定。

    《诗经·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左传·昭公七年》引作“普天之下”,但此时的官家,完全推翻了这个说法,而且还有深意的暗中指出,这个天下,是朕与大宋子民共同拥有的。

    在和平时期,文官集团不在意这么唱几声高调,但是现在是乱世,陛下竟然说出这种话,难道要推翻“与士大夫共天下”的承诺吗?

    ps:书友们,我是无辜的虫子,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205 引起的轰动() 
“请皇上收回成命!”

    六十余名官员,一起发出的声音,虽然没有让人有震耳欲聋的感觉,但赵昰看见文天祥也在低头请求的哪一个队列之中,心里还是一阵的不舒服。

    难道这个官位,真的令你们如此难以割舍吗?

    “你们是在威胁朕吗?”

    年龄虽然还小,但赵昰作为上位者的威严,还是表露无遗,小手紧攥拳头,满面通红,一副心爱的玩具被抢走的模样。

    心里却是叹息一声,还是要靠演技啊!

    “皇上,臣等不敢质疑陛下的英明,但是如此授受官职,与私相授受有什么区别,而且无论是控制一府,还是控制一县,那都需要绝大的武力,难道有武力,就可以得到官职,如此以来,让寒窗苦读十年的读书人,情何以堪呢?”

    第一次听陆秀夫说这么多话,看着一脸激愤的陆秀夫,估计自己再刺激几句,这个老夫子恐怕真的会挥袖离去,赵昰当下问道:

    “朕想知道,现在朕实际控制之州县,有几何?”

    “这个。。。。。。”

    所有的人无言,其实这个答案赵昰心里清楚,无非是琼州之地,还有广州的周边,就算是惠州那边,也算是在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但那里与蒙元相互交错,翌日说不定就易手而守,的确算不上自己的真正管辖所在。

    作为一个皇帝,要不是承泽了大宋三百二十余年对于百姓的熏陶,说不定,现在已经已经没有人记得大宋的存在了。

    这是事实,无论士大夫怎么粉饰,都没有改变的事实。

    “其实朕,就想着河山能够重归我华夏苗裔之手,有何错?与其让蒙元统治,还不如让我真正的大宋男儿来承担。”

    朝臣们,不由狐疑的将目光看向文天祥,在他们的眼里,十二岁的皇上,肯定说不出这些话,这些思想,是有人在教授于皇上而已,而现在最有嫌疑的人,无非是文天祥而已。

    但是文天祥苦笑,他也觉得皇上的这个决定有问题,但是存在什么问题,他也说不上来,看见大家怀疑自己,只有苦笑,什么也做不出来。

    赵昰却是看到了这一幕,他不介意,再加上一把火,彻底的将文天祥拉入自己的阵营之中,只是几百年来形成的习惯而已,要是在和平时期,还真的不好撼动,幸亏有忽必烈帮自己清场了。

    剩下的人不多,正好在自己能够拿捏的范围之内。

    自从袁泰私下觐见自己的那一刻,赵昰就知道,整个文官集团,已经是不团结了,并不是铁板一块,这真的要感谢蒙元,是他们,打断了士大夫阶层最后一根脊椎骨,让他们彻底的软了下来。

    这正是自己重新洗牌的机会,所以赵昰到如今,一步都不退。

    哪怕是失去了朝堂之上所有的大臣,赵昰也决定一步都不退,因为他已经看出了,此时朝堂上的良莠不齐,朝堂之上的死板。

    目前,朝堂之上有着这么几种人,第一种就是君子,陆秀夫和邓光荐等人,就是这种人的代表性人物,因为他们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都不会拉帮结派,也不会有什么私心,他们所有的目标,就是为了国家,为了大宋,唯一没有想到,就是自己。

    所以赵昰称他们为君子,这种人,只要在道理上站住脚,他们就会无偿的站在你身后,为你摇旗呐喊,为你击鼓助威,正所谓君子可以欺之以方,这种人不难对付。

    第二种人,就是像是张世杰这样的人,不是纯粹的武人,更不是纯粹的文人,张世杰、苏刘义等人就是这样的人,在战乱时,没有人去计较这些,但稍微和平一点,这类人,就成了所有人的焦点,被所有人所防备。

    第三种人,就是袁泰这种人,他们原先并没有什么功名,而是靠着所谓的投机,争取了这个身份,说是投机,可能有些委屈了他们。

    但其实就是如此,这类土豪似的人物,他们有钱财,有人脉,更有基础,但是他们待价而沽,只做一些投机生意,甚至,在背后,他们自誉为吕不韦,只想着投机出一个皇帝出来,那么就可以一飞冲天,成就了自己的一番大业。

    可惜,他们遇到的是赵昰。

    赵昰虽然不是历史发烧友,但赵昰有网络可以查询,更有甚者,赵昰的理智和处理事情的能力,远远不是一个十二岁小孩能够做出的。

    所以,大家都将怀疑的目光盯在文天祥的身上,这正是赵昰想要的结果,慢慢的,这样继续下去,就可以将文天祥绑上自己的战车了。

    经过多次的辩论,赵昰的诏书,还是执行了下去,让很多大宋的官员,都觉得心里像是扎了一根刺般的难受。

    。。。。。。大宋国土同属于每一个大宋子民,所有大宋子民,皆有收复、守护之责,圣旨下发之日起,但凡各地有志之士,皆可收复本地所属,收复一府可节度之,收复一县可节制之,奉献税赋一成,兵源五十人以上者,皆为朕之臣属。。。。。。

    这等于说是分封天下,行周武王之事啊,那样以来,还要我们这些读书人做什么,皇上你这等于是分封诸侯了。

    打下一府为节度使,打下一县为节制使,还有人比这更容易升官发财的吗?

    依照这样的一个结果,陈吊眼现在直接可以回到漳州,那里本来就是他的天下,回去之后,就是漳州节度使,每年上缴十分之一的赋税,再给皇上贡献五十个战兵,那么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占山为王。

    不,不是占山为王,而是成了一个地方的土皇帝,这样合适吗?

    皇上这要是做什么,怎么看,官家都不是这样不顾后果的人啊,大家都这样的想着,而在江南,却是掀起了很大的波浪。

    一时间,江南乱了起来,大家都在观望,甚至已经有人,通过皇上的威望,已经开始下手了。

    本来就已经占山为王,准备不接受蒙元的差遣,也不会交给蒙元一文钱的赋税,这算是消极抵抗,皇上说了,不鼓励这样的行为。

    那么就下山吧,占山为王的时间已经很久了,大家就做个节度使,说不定真的有希望呢。

    ps:书友们,我是无辜的虫子,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长按三秒复制)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206 节度使的节制() 
说起节度使,很多人都不会陌生,至少所有的大宋子民,都会想起,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在做皇帝之前,就曾经历任定国军节度使、义成军节度使、忠武军节度使、归德军节度使等等!

    可以说,赵匡胤的皇帝之路,就是由节度使而开始的。

    节度使制度的开端,始于唐开元天宝年间,本来只是地方的军事长官,但是由于安史之乱时期,唐玄宗下令给予各道节度使自调兵食、总管内征发,任免管内官吏等权利。

    节度使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节制,并兼任驻在州之剌史。

    所以后来大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明白这个道理,不断削弱节度使的军、政、财权,以加强中央集权。

    例如:令各地赋税收入除日常军费所需外,全部运送中央,剥夺了节度使擅自处理地方赋税的财权。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