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康的幸福生活-第12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日后,蒙古大军来到了中都城下。
此时金国朝堂上更加的纷乱,大宗正府吵着要议和,要保住大金国的江山社稷,朝臣们开始责怪皇帝陛下鲁莽行事,隐约把野狐岭失守的责任怪罪到皇帝陛下的身上,鉴于皇帝陛下一直保持着沉默,大宗正府和朝臣们准备联合起来进行逼宫,让皇帝陛下主动让位,他们再立新君。
杨康回到中都城后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大金国还有没有的救?
在对比了蒙古军士和金国军士之后,皇帝陛下觉得即便躲过这一劫,议和成功了,在几年或者十几年后蒙古还是会统一天下的,杨康面临的选择是继续在这个烂摊子上缝缝补补,还是另起炉灶重新开始。
正在这时,他看到了大宗正府和大臣们联名写的奏章,那是让他退位的奏章,在奏章中历数了他的几桩罪名,包括身世问题,先皇之死,野狐岭失守等等,其中竟然还有淫乱后宫的罪名,这是影射他在容妃宫中呆的时间过久么?
这些人还真是文明,没有直接发动政变把我杀掉。
皇帝陛下庆幸着,罪名中提到的都是老问题了,不过是一些借口罢了,看来这些人达成了共识,要让自己退位,然后找一个能够控制的皇帝和蒙古人议和,这也是老办法了,皇帝在有些时候就是替罪羊。
在蒙古人围城的第十天,大金国皇帝陛下完颜康下了一道罪己诏,认为自己不能胜任皇帝的职位,邀请大宗正府的官员和各位王爷以及朝臣们进宫议事,看看谁来当这个新皇帝。
当晚皇宫内大摆筵席,众位官员和王爷一边吃喝一边热切的讨论着,有人觉得应该立小皇子完颜绪为皇帝,有人觉得应该立某位王爷为皇帝,反正是众说纷纭,最终大多数人认为立小皇子完颜绪为皇帝最为合适。
皇帝陛下微笑着看着这一切,直到结果出来,他让宫人去把容妃和小皇子请出来,准备禅位,大臣和王爷不由得放下心来,看来这位皇帝陛下已经决意放手了,无论蒙古人提出什么苛刻的条件,金国皇室算是保住了。
宫人离开,宫门关闭。
一直负责在大殿内服务的六名宫人突然从怀中掏出匕首开始对这些大臣和王爷大肆杀戮起来,惨叫声响彻整个大殿,外边的羽林军想要冲进来,却发现宫门早已上锁,根本无法打开。
大殿内的六名宫人三男三女,他们出手干脆利索,一击必杀,毫不迟疑,在这些大臣和王爷的错愕中取了他们的性命,在短短时间内便杀了上百人,杀戮还在持续着。
这便是杨康培养的后备力量,这六个孩子练了两年的武功,算得上是二流高手,杀这些大臣和王爷毫不费力,这些人进入皇宫是不能携带利器的,连最基本的防护都没有,杀他们如同杀鸡宰牛一样的容易。
皇帝陛下给这次行动起名为“最后的晚餐”,他策划这次行动不能使用羽林军,因为羽林军和王爷大臣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也不能让其他人知道,只告诉了这六个和他差不多大的孩子,这六个人平日里隐藏在赵王府内,没有和外界接触的机会,在忠诚度上绝无问题。
六十年前,海陵王完颜亮召集众大臣入宫,然后便是一场血腥的屠杀,把皇室宗亲和大臣们几乎**一空,从而大权在握,如今皇帝陛下不过是向前辈学习借鉴而已,若不是这些大臣和王爷把他逼上了绝路,杨康还真的不愿意做出这种事情来,因为如此一来,在历史上他很可能会被冠上暴君的名号。
暴君就暴君吧,反正历史都是后人写的,他是看不到了。
下面的杀戮逐渐停止,那六个孩子在逐一检查有没有活口,发现活口就补上一下,等到确定全部死掉了才停了下来,静立在一旁,等着皇帝陛下的下一步指示,此时大殿内尸横遍野,血流满地,血腥之气肆意弥漫,包括众位王爷和大臣总共有二百三十六人,全部死亡,无一幸免。
皇帝陛下看着这些刚刚还鲜活的生命,端起酒杯喝了一口,有些甘甜,他开筵以来第一次品尝了一下桌案上的菜肴,这顿晚餐还不错,很合他的口味。
第十七章 皇城喋血夜
宫殿的大门打开,羽林军看到了大殿内满地的鲜血和皇帝陛下微笑的面容,那张往日看起来俊美的容颜上如今带着邪异的神情,即便羽林军刚刚已经猜到了发生了什么,但他们仍然露出了震惊的神情。
这是大金国立国以来最为惨烈的一次宫廷斗争,这位年仅十二岁的皇帝陛下杀光了皇城内所有反对他的皇室宗亲和朝臣们,这种残酷的手段让羽林军为之胆寒,然而他们心中清楚今夜的杀戮才刚刚开始而已。
皇帝陛下起身,神色从容的从满地的尸体和鲜血上跨过,毫不在意鞋子上沾染的血迹,杨康来到大殿的外边,看着无数的羽林军将士。
“朕不论你们以往效忠于谁,如今你们只能效忠于朕,因为他们都死了。”皇帝陛下淡淡的说道,“今夜羽林军全体出动,去杀个痛快吧!”
随着皇帝陛下的一声令下,值守皇宫的羽林军开始行动起来,杨康并不完全相信这些羽林军,但他此时无人可用,好在侯通海替他解决了不少的麻烦,这几年侯三爷混迹在羽林军中,对军中的各个派系有所耳闻。
最后的晚餐计划分为两个部分,皇帝陛下负责宫内,侯通海和吴青烈负责宫外,候三爷以自己过寿为名邀请了羽林军中各派系的负责人,在宫外皇帝陛下赐给他的宅院内大摆筵席,庆祝生辰。
在蒙古大军围城,皇城戒严之际,也只有浑人侯通海敢这么肆无忌惮的招摇,那些羽林军统领知道侯通海是皇帝陛下的亲信,不能不给他这个面子,便前来替他庆生,侯通海并不知道皇帝陛下的打算,只以为是陛下对他的恩宠。
杨康自然不会把这个计划告诉一个浑人,真正的计划执行人是吴青烈。
从邀请的名单到筵席的安排都是皇帝陛下一手艹控的,吴青烈负责监督执行,在欧阳锋的着重培养下,吴青烈的办事能力不用怀疑,何况他在白驼山庄还学会了用毒,于是在皇宫内刀光四起时,在宫外的一处宅院内五十四名羽林军大小将领全部被毒杀。
经过皇帝陛下的精心调动,今夜在皇宫内值守的羽林军将领大多来自军中,和皇室的关系最远,可以说是最为纯净的禁军,可即便如此,皇帝陛下还是无法放心,因为一旦羽林军哗变,整个皇城便会乱掉。
皇帝陛下派六个孩子跟着羽林军前往,既是协助也是监视。
还没有搞清楚发生了什么事情的侯三爷被师侄吴青烈带到了宫中,吴青烈同样被宫中的杀戮给震惊了,他以为皇上只是要肃清羽林军,没想到连那些王爷和大臣都没有放过,这就是杨康的小心谨慎,他并没有把全部的计划告诉吴青烈,因为这件事一旦被泄露他便会死无葬身之地。
侯通海的好处是忠心,当明白过来之后主动请缨要去杀掉那些敢于反对皇帝陛下的人,有了吴青烈和侯通海的加入,皇帝陛下放心不少。
这个血腥的杀戮之夜就此开始了。
皇帝陛下站在大殿外,望着浓重的夜色,宫人们远远的站着,不敢靠近皇帝陛下的身边,在他们眼中,这位陛下怕是杀人魔王转世,对此杨康只能报以苦笑,若不是被逼到这个地步,他也不想双手沾满血腥,不过既然人都已经杀了,再做这样的辩解未免有些矫情。
在这个世上想要成功,要么让人拥护你,要么让人害怕你,既然你们不拥护我,那便害怕我吧。
此时穆念慈从赵王府赶了过来,看到了正在努力让人害怕的皇帝陛下,这种血腥杀戮的事情杨康并没有告诉穆念慈,不是说女孩会反对这样做,而是没必要让念慈的双手也沾上鲜血,所有的罪恶他一个人背负就够了。
赵王府和其他大臣的府邸相距并不远,周边府院中的惨叫声和哭嚎声传到了穆念慈的耳中,她知道宫里一定是出事了,等她赶到宫内,看到大殿里的尸体和传出来的血腥味便明白了一切。
穆念慈知道这几天朝臣们的逼宫,阿康下了罪己诏,这是要准备离开了,在女孩看来,离开这个皇宫也好,可以到江南和义父义母一起生活,一家人在一起比什么都重要,不过今夜宫内的变故表明阿康正在做最后一搏。
她悄然走到阿康的身边,握住了他的手。
杨康对穆念慈温柔的一笑,拉着女孩一起坐到了大殿前的石阶上,两个人依偎在一起,等待着天明的到来,皇帝陛下虽然安排了诸多手段,却还是没有把握,那些王爷府中都有亲卫,大臣家中也有家丁,这是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若是再有禁军哗变,整个局势就难以控制了。
但他已然尽力,是成是败就看天意了。
杨康对目前的处境并没有太多担心,这总比半年前被囚禁在大宗正府的时光要好得多,最难熬的日子他都熬过来了,今晚对他而言不过是又一场危机,而且还有念慈陪着,若是禁军真的哗变,大不了继续跑路就是了。
想想过些天便是七夕,皇帝陛下抬头看着星空,想要找找牛郎星和织女星,还有那条美丽的银河,或许是因为时间不对,杨康并没有找到,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低声和穆念慈讲牛郎和织女的爱情故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此刻他们身后大殿内的血迹还未干掉,整个皇城内正在进行着一场杀戮,皇城外是数万的蒙古大军,这些都没有影响到皇帝陛下的心情,他在认真的讲着这个老掉牙的故事,想要博取身边女孩的粲然一笑。
终于,天亮了。
皇城内的喊杀声停歇了下来,羽林军统领和那六个孩子回到了宫中,向正坐在石阶上讲故事的皇帝陛下汇报情况,侯通海和吴青烈也回来了,他们浑身浴血,和刚刚升起的朝阳一样鲜红。
皇帝陛下静静的听着,这一夜,中都皇城内死了三千多人,几股意图哗变的羽林军也被杀掉,正在守城的军士没有异样,重要的府衙都有羽林军把守,整个皇城进入了全面戒严的状态。
杨康拉着穆念慈起身,看了看东方的朝阳,他知道,这一次,他赢了。
第十八章 空城计
距离蒙古大军围城已经过了一个月,还是没有任何好消息传过来,或者说中都城对外的联系被彻底切断了,中都皇城成了一座孤城。
自从那恐怖的一夜之后,皇帝陛下终于大权在握了,不过是在羽林军的高压统治下获得的,如今的中都城内人人自危,那些下层官吏被皇帝陛下的残酷手段震慑住了,加上禁军的强势介入,所有反对的声音完全消失。
大金国以武立国,但在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推行汉化,文官一系逐步掌握了大权,儒家学说成为了治国的根本,历朝历代,文官和武官总是争斗不断,不过有一条很明确,那就是军人不得干政,军人干政是祸乱的开端。
杨康的做法无疑是一种极端,他用血淋淋的事实提醒了那些醉心于弄权的文官们,你们的性命在我眼中什么都不是,羽林军作为皇宫的守军参与治国,在儒家看来这是历史的倒退,金国推行了多年的以儒治国在这一刻毁于一旦。
暴君!
那些官吏虽然不敢诉诸于口,但他们在心里给皇帝陛下贴上了这个标签,他们在羽林军的监督下继续让皇城正常运转,不过这种高压统治显然无法持久,杨康站在了儒家的对立面。
皇帝陛下何尝不知道这种恶果,在这个时代名声是很重要的东西,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