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朝旧事-第14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夫人的另一个哥哥宫廷乐师李延年曾经这样描述他妹妹的容貌,“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
李夫人得宠后,李广利一直没有封赏,但是李夫人的枕边风又吹得紧。
因此,刘彻借此次出征大宛让李广利获取功劳,目的是给他封侯。在刘彻的眼里,像大宛这种国家,兵甲不多,踏平它就如捏死一只蚂蚁而已,李广利去足够了。
况且,李广利不会打仗也不用担心,刘彻给他安排了几个身经百战的将领。李广利只要会骑马会说话就行了。
太初二年(前103年),李广利经过千辛万苦,千里跋涉,到达盐泽。
眼见还有漫长的一段路途要走,李广利动摇了,他原本以为这是个美差,却不想一年来吃尽了苦头。沿途小国闭城躲避,食物和水都没法得到补充,将士们因病死去六成。
“他娘的,这仗还打个屁。”贰师将军李广利终于下定决心,回去。
他又率兵回到了敦煌。上表把困难向刘彻奏明。
刘彻把奏折摔了个稀巴烂,蛮以为他给个捷报,现在却是无功而返。
他毫不留情的下诏,“退入玉门关者,斩!”
贰师将军看着妹夫的诏令,脸上就一个字,苦!
不过,他现在还不想去大漠中送死,于是,以休整为由在敦煌盘桓下来。看他的样子,是希望妹夫能换个将领去征大宛。
这一盘桓,又是一年,刘彻没有换人的意思。
可李广利还是拖着,在这一年里,另一件大事发生了,让李广利看到了换人的希望。
赵破奴领着二万骑兵去浚稽山受降,准备投降的是匈奴的左右都尉。因为匈奴的儿单于年纪小,但脾气不小,喜欢杀人,加上西北地区天灾频繁,匈奴人心思变,匈奴的左右都尉愿以儿单于的脑袋来换取汉朝的援助。
可惜消息走漏,左右都尉被杀,而匈奴严密封锁消息,等约降至日,儿单于准备了八万骑兵,等着赵破奴的骑兵。
结果因寡不敌众,疏于防备,赵破奴成了匈奴人的俘虏。
西北最重要的将领被俘,让朝野大震,群臣都上书,希望刘彻不要再打宛国的主意,应该举全国之力,对付匈奴。
刘彻却不这么认为,他说宛国小,都拿不下来,那夏国,乌孙,轮台等等西域诸国就会更加轻视我国,而我们也得不到宛马。所以宛国一定要打。
他随即下达催征令,并补充伐宛部队的兵员,粮草。刘彻动员天下,将天下犯吏、亡命者及赘婿、贾人、故有市籍、父母大父母有市籍者凡七科,都弄到敦煌去当兵(七科谪)。为了增加西北的防卫,又发兵十八万守酒泉,张掖等地。
他做的这一切,只希望李广利没有后顾之忧,给他带来一场酣畅淋漓的胜利。
李广利总算明白了妹夫的决心,西北的沙子是免不了要多吸几口了。
太初三年(前102年),贰师将军终于再次起兵六万,出征大宛。
贰师将军发现这一次出征与前次出征,待遇有了天壤之别。
沿途各国可谓极其友好,不但主动作东,还倾囊相助,这让贰师将军感慨良久,“早知道,老子就多带点兵油子过来。”
贰师将军领兵到达轮台,轮台却不识抬举,贰师将军连攻数日,遭受到了顽强的抵抗。但轮台毕竟城小力孤,最终被破,破城之后,贰师将军残忍地下令屠城。
贰师将军领着三万人马继续西进,到达宛国都城宛城,宛军只能退入城池中自保。宛城坚固,贰师将军准备先率千人攻汉使团出事的地方郁成城,在移兵之前,他的设想是将宛国都城水源截断,留大部分兵力继续围困。
不过,郁成城也不好攻,贰师将军吃了败绩,逃了回来。贰师将军命令副将上官桀(记住这个人)继续攻打郁成城,最终城破,郁成王逃往康居,上官桀则一路追杀至康居。康居迫于压力,将郁成王亲自交给上官桀。后来郁成王被汉骑士斩首,送往贰师将军大本营。
汉军围了宛城一个多月,外城已被破坏,宛军勇将煎靡被俘,城内已是人心惶惶。宛国的王公大臣们眼见如此下去,不久就要城破被屠,与其如此,不如投降。
投降是要有见面礼的,而这件事的始作俑者是宛王,为了表示诚意,宛国的贵族们只能借宛王的头颅作为见面礼了。
宛使出城见到贰师将军,“请大汉勿要再攻了,你要贰师的宝马,我们全给,如果贵国还要继续攻下去,则我国的盟友康居定然发兵,到时候,贵国里外受夹击,那也讨不到便宜啊。请将军三思!”
这番话里带着威胁,要是遇着别的将领,恐怕早就把使者推出去斩了,但将领是李广利。
李广利本不愿打仗,现在能逼降敌人,又能获得宝马,再好不过。而且他听说康居也是个大国,且城中粮食尚足,虽然截了他们的水源,但他们通过打井还能保证饮水。拖延下去,自己没有必胜的抱握。
况且,这个奇装异服的鬼地方,真让人难受。
所以,他马上换了副笑脸,“这都是你们国主的错。”
于是,两军握手言和,李广利获得了丰厚的战利品,雄赳赳气昂昂的回朝去了。
太初四年(前101年)春,李广利回到长安,带回来无数的战利品,西域诸国更是派出王室子弟来到长安作人质。李广利获封海西侯,副将上官桀升任少府,其余将士各有封赏。
李广利破宛,西域诸国才真正明白汉的强大。
第185章 苏武的气节()
“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这是汉元帝时名将陈汤的一句名言,恰是刘彻一生不遗余力践行的箴言。
大漠流沙,没能挡住他;西南瘴气,也没挡住他;南越沟壑,仍然没挡住他;朝鲜的严寒,大宛的遥远,都没有挡住他。试问一下,这天下,还有谁能挡住他?
刘彻不是个不讲理的人,你和气,他待你更和气。但是你要不知好歹地搞他,他自然要搞你。你再搞他,他就搞死你。
这是刘彻为政的信念,即便战争消耗了国家的财富,加重了百姓的负担,他也在所不惜。
虽然刘彻常常把国内折腾得喘不过气来,不过无可否认的是,他极大地提升了汉人的国际地位,在周围国家中赢得了尊严。
破了大宛,刘彻又可以腾出手来对付老对手…匈奴。
两年前,浞野侯赵破奴被抓一事的老帐,刘彻还记得清清楚楚。为此,刘彻在太初四年(前101年)冬下诏进行舆论准备,他在诏书中历数匈奴对汉犯下的滔天罪行,从匈奴的祖宗冒顿到儿单于,一个不落。
刘彻诏书发出的同时,汉军也厉兵秣马,准备着来年与匈奴的开春大战。
天汉元年(前100年)春,汉军整装待发,这个时候,前些年派去匈奴出使的使团回来了。
刘彻接见了使团团长路充国。
正是路充国的一番话,让刘彻放弃了筹备了伐匈的计划。
据路充国描述,暴虐嗜杀的匈奴儿单于已死于太初三年(前102年),因儿单于年少无子,他的叔叔呴犁湖即位为单于。呴犁湖单于的命不长,在位一年多,太初四年病死。现在在位的是呴犁湖的弟弟且鞮侯单于。这位单于据说比较识趣,他曾公开坦承,“我是儿子,安敢望汉天子。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他随后下令释放路充国等汉使。
且鞮侯单于的话,刘彻听得很舒服。
刘彻传来匈奴国使,细览单于国书,果然谦卑。
“都承认是朕的女婿了,那还打什么仗。”刘彻心里想着,于是下令罢兵,为了表彰女婿的识大体,他决定派使臣将匈奴在汉的使臣护送回去,作为回礼。
而这一次,使臣是一个名叫苏武的人。
自古以来,使臣不计其数,苏武在其中,无疑是最为璀璨夺目的。
苏武,字子卿,陕西人,他的父亲苏建曾是有名的将领,数次跟随卫青伐匈,最后一次全军覆没,被削爵囚禁,后来复出成为代郡太守,卒于任上。
苏武是苏建的次子,也是苏建最为聪慧果敢的儿子。
苏武以父荫为郎,后升至栘中厩监,即汉宫中栘园管马的官。官不大,而且是个闲职,看似没有前途,不过毕竟在宫中,平日里与刘彻打个照面也不难。公卿之中也不乏从养马中走出来的,如文帝时的张释之。
此时此刻,摆在苏武面前的就是一个升迁的好机遇。
只不过,这个机遇充满了危险。
苏武知道,如果能活着回来,他就不用做着养马的小官了。可问题在于,去了匈奴,谁能保证还能活着回来,别看且鞮侯单于口口声声自称女婿,谁又能知道他这是不是缓兵之计?
总而言之,风险远远高于机遇。
但是苏武还是坦然接受了刘彻的任命,他今年已经三十九了,虽然早已褪去了年青时的热血,不过报国立业的心仍在,总不能老死在养马的闲职上。
苏武与家人作了最后的诀别。随后,他便上路了。
为了提高使臣的档次,刘彻给了他中郎将的职务,让他带上丰厚的金银布帛,对他的出使寄予厚望。
一路艰难的跋涉,苏武一行人总算到达了远在漠北的匈奴单于廷。
当苏武一踏入单于廷的时候,他就敏锐地察觉到事情不妙。
苏武按照礼节呈上国书,赠送礼物。
果不其然,且鞮侯单于和他的大臣接受了礼物,却露出了奇怪的表情。他们的表情不是感激,而是倨傲。
苏武为那一车的金银宝贝喂了狼而感到痛心。
且鞮侯单于没有多问,将苏武等人打发到使臣住宿的帐中。
从帐篷破旧的陈设可以看出,苏武断定,且鞮侯之前必定是虚情假意期满皇上,是一个缓兵之计。
虽然待遇不好,但毕竟没有当场撕破脸皮,苏武倒是淡然处之,一心等着回去复命的日子。
然而,一件事情的意外发生,却让苏武归期陷入渺茫。
且鞮侯单于有个重臣卫律,留着胡人的血,自打出生时却是汉国籍,他早年与李延年是好友,李延年未发迹前犯法坐牢,卫律怕被株连,逃至匈奴。因为聪明多智,获得匈奴单于的信任,受封为丁零王。
卫律降胡带去的下属虞常却身在胡营心在汉。只是慑于时局,一直隐忍。
在赵破奴被俘时,同时被俘的还有多年前投降汉朝的匈奴浑邪王的外甥缑王,虞常与缑王一见如故,遂引为知己。
两人暗地里相约趁且鞮侯单于即位不久,谋杀卫律,再劫持单于母亲,一同归汉。
正在他们加紧密谋的同时,苏武恰好带着汉使团来出使。
使团的副使张胜也是虞常的旧相识,他把发动叛乱的想法告诉了张胜,希望张胜能助他一臂之力,趁乱射杀卫律,带功回到汉朝。
张胜点头同意,却向苏武只字不提,张胜的想法很简单,这件事如果成功,他不想把功拿出来分享。
经过虞常与缑王的秘密筹划,召集了七十个同党。
箭在弦上,他们正在等待时机,一蹴而发。
且鞮侯单于出外狩猎了,虞常认为时机已到,准备发动。
但是天公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