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从泰坦尼克号开始-第4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同时说明南华真的很缺人才,风气也很开放,不然如何允许女人从政呢?
“章先生,南华的政策是唯才是举,只要有本事,我们不管他是男是女,还是什么国籍的人。当然,前提是他认同我们的文化和价值观。
随着社会的进步,女人也在社会生产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地位也会越来越高。现在南华的人口是宝贵的,我们不能让另一半人呆在家里,不然我们的发展就会赶不上来,就会被外国人、土著人的压垮我们。”
林一民解释道。
“哦。是这样啊!”章太炎点点头,面前接受了林一民的解释。虽然他有时候思想有点封建,但不得不承认林一民的话有道理。
“南华的现在是全新的,像一张白纸,正是我们光复会继承和发展祖先的优秀传统的良好的试验田。我们闹了半辈子革命,现在满清没了,也是时候干点真正要干的事情了。”
徐伟继续劝道。
他的理想就是重建热诚大学,把哥哥徐锡麟的思想传播下去。虽然没有踏上那片土地,他已经把心捆在南华了,所以卖力地劝说章太炎下南洋。
章太炎心动了,其实他心里也有南下的心思,但那只是想去看看南华,并没有要留下南华的意思。
没等他开口,林一民又笑道:“章先生,想见识一下《兰亭序》的真迹吗?除了《兰亭序》,我们还收藏不少孤本典籍呢,就算是《永乐大典》也没问题!”
“嗯?”章太炎有些严厉地看着林一民,看对方信心满满的样子,似乎南华真的藏有不少好东西呢。
这些东西估计从国内拿走的吧?他本想说“国之重宝岂可落入外人手里”,话到嘴边又收了回去,脸色也缓和下来。
查看古代典籍,对于现在一心研究国学的他来说这个诱惑太大了。
他点点头,徐徐道:“好吧!我就再下一趟南洋吧!去看看再说。”
“行。能请到你老,我们真是太荣幸了。”林一民笑道。
心道:少爷存在南华的那些古物字画书籍,够你研究十年八载的了。有这个名气大的惊人的章太炎下南洋,南华的招牌就算竖起来了,到时还不会有更多的文人学子苦着喊着要下南洋?
“呵呵。章老,这次我们可以同船了。”徐伟笑道。
“怎么?你们已经计划好了?”章太炎惊讶道。
“徐先生的船期已经订好了,就在这几天。章先生如果方面的话,就跟我们同船吧!不然,就要等下个月了。”林一民笑道。
章太炎寻思着接下来没什么事,就点头答应了。
“不用那么麻烦了。就这几天吧!”他太炎爽快道。
和章太炎约定好时间,林一民还有事就先走了。徐伟和章太炎久别重逢,在章太炎的热情挽留下,留了下来。
看着林一民远去的背影,章太炎叹道:“南华的这帮人野心不小啊,他们不仅在南洋成势了,还和两广有着说不清的关系。”
“你不是主张联省自治吗?”徐伟笑问道。
“就算不联省还不是一样?都是各路诸侯都是一路货色。以前段祺瑞在位时,他主要武力统一,曹吴反对。现在曹吴上台了,他们又要武力统一了。
还有北方的张胡子,我们过两年,他又要卷土重来了。家国多难,干戈不休,跑到南华还真是个不错的选择!”
章太炎讽刺道。现在国内军阀割据,没有一统的力量的情况下,联省不失为一种无奈的主张。
他现在一方面研究学问,一方面又熬不过心里的一丝激愤,忍不住发出几声怒骂。仅仅也是怒骂而已,骂完了又回去潜心研究学问。
徐伟沉默不言,在武夫当国的时代,他们这些文人最多只能发出几声悲鸣而已。想起要到全新的南华,他对故国的留恋又被压缩在心底。
徐家兄弟是光复会的风向标,他们要下南洋,自然也会带领光复会的一众人下南洋。这点南华方面料想得没错。
陈子英、陈燮枢、沈锡庆、王叔梅、许一飞、范文济等徐锡麟的旧部好友不就好也随之南下,他们或从商或从事教育工作,在新的国家里实现他们的年轻时的理想。
吕碧成还为女校的找到了两位颇有名望的女性,分别是秋瑾的学生兼助手 吴惠秋和陶成章的遗孀孙晓云。
她们也同意下南洋,离开为之奋斗的地方,追逐当年的那股热血冲动。(。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143 请问,胡适在吗?()
引起震动的是,上海大公报刊登的消息——国学大师章太炎应南华政府邀请,到南华考察讲学。
随行的还有徐伟等几名原光复会的知名学者,他们组成了隆重的南下团队。
消息传出,舆论轰动。章太炎可是学术的泰斗,连他都去南华了,可见南华一定有什么魅力吸引着他。
“真是有趣。”上海商务印书馆里,一名清秀的男人放下报纸,忍不住又看了看报纸上那张巨幅图片:
一艘满载着乘客的客轮从上海港出发,船上不仅载有章太炎等名人学着,还有几千名美华公司招聘的工人,他们怀揣着梦想,似乎船背后的那片海洋藏有新生的力量。
滴滴!
一辆汽车停在商务印书馆门口,一个身穿白色洋裙的女人从车里下来,她有双梦幻般的蓝色的眼睛,黑色的头发高高盘起,露出一张精致白皙的脸庞,微微扬起,显得有几分骄傲。
她看了看印书馆的牌匾,胸前微微起伏,有些紧张。
“是这里吗?宋?”她回头对车厢里说话。
“当然。”宋美龄笑着伸出头,“完事了打电话给我,我派人来接你回去。祝你好运。”
说完,宋美龄又钻了回去,吩咐司机开车。
看着汽车走远了,艾迪丝回过头,深吸口气,踮起裙角,落落大方地走进印书馆。
看见一个干净白皙的洋女人进来,印书馆的工作人员有些惊讶。
“麻烦,我找胡适先生。”艾迪丝问道。来上海之前,她已经学会了中文,虽然说得不是太好,不过工作人员还是能分辨出来。
原来她要找的是楼上的那位胡先生,工作人员点点头,有些好奇这个洋女人那蓝色的眼睛,但不敢对视。马上缩了回去。
“胡先生在里面,你进去吧!”那位年轻的工作人员把艾迪丝带到胡适的办公室门口,就下楼了,回头还不忘多看了两眼。
艾迪丝走了进去。看着一个男人正在伏案疾书,阳光从那男人背后的窗台照了进来,慢慢地她脑中的那个熟悉的身影和面前的男子重合起来。
“胡——”艾迪丝情不自禁道。
“嗯?”胡适抬起头,视线和那双蓝色的动情的眼神碰撞了一下,心里被狠狠地撞了一下,一阵激烈的电流涌遍全身。
“艾迪丝,怎么是你?”胡适激动地站起来。大步直扑过去,在艾迪丝面前一步的距离又硬生生地刹住了。
“胡,真是你,太好了!”艾迪丝忍不住投入了胡适的怀抱,紧紧地抱住那个让她思念了整整六年的男子。
胡适浑身颤抖,犹豫了一下,随之把艾迪丝搂在怀里。
艾迪丝全名是艾迪丝?克利福德?威廉姆斯,(在很多时候。也威廉姆斯也被译作韦莲司),父亲是康奈尔大学的地质教授。
在1913年,某个美好的片刻。年轻的中国学子胡适寄居在威廉姆斯教授的家里,他一进门就看见那一抹让他毕生难忘的阳光般的温暖的笑容。
博学多才的艾迪丝是骄傲的,她有些骄傲有些好奇地打量眼前的这个文质彬彬,一脸温柔的中国男子,温和一笑:“你好,我是艾迪丝。我会尽快帮你熟悉美国的生活的。”
就这样开始了两人的交往,艾迪丝的知性、独立、理性、博学多才深深地吸引着胡适,同时也深刻地影响着这个初到美国的中国小青年。
在往后的交往中,胡适为艾迪丝的风采才华深深折服,并在日记里写道:“女士见地之高。诚非寻常女子所可望其肩背,余所见女子多矣,其真能具思想、识力、魄力、热诚于一身者惟一人耳!”
有情人难成眷属,尽管两人心心相印,在精神上唯一能彼此共鸣,但毕业后还是不得不分离。每年只能靠寥寥几封信来寄托相思。
艾迪丝的出现让胡适不能自已,抱着这具温热的身体,心紧紧地贴在一起,好像两个灵魂在共鸣、颤抖。
胡适心里感慨万千:正这个是个大自己几岁的美国女人引导自己成为一个自信理想,成熟有思想的男人。
咳咳!
良久,两人恋恋不舍地松开,稍稍冷静一下。胡适有些心虚地看了看门外,见没人,静悄悄的,心里偷偷地舒了口气,顺手把门关上。
“呵呵。胡,你还是那么谨慎细微。”艾迪丝微笑道,一双美目贪婪地凝视胡适。
再次见面,这个男人更成熟了,也更有成就感了,他已经成为这个国家的思想界的重要人物了。
艾迪丝的眼里多了些骄傲。刚才胡适的表现让她很满意,这个男人还是属于她的,至少在精神上是。
“艾迪丝,你,怎么来了?”胡适惊讶道。
“想你了,忍不住就过来了。没打扰你吧?”艾迪丝俏皮一笑,毫不掩饰眼中的火辣。
这美国妹子还是那么直接豪爽,还有热情依旧。胡适讪然一笑,样子有些害羞。“呵呵。真让我惊喜,感觉就像梦一样。”
“这次,我们全家都过来了,现在就住在一个朋友家。”
艾迪丝笑着道。
“威廉姆斯教授和夫人也来了?我要去拜访他们。”胡适道。
住在威廉姆斯教授家里的那段日子,他得到了威廉姆斯家庭的很多帮助,每个成员都热情地帮助他。
“嗯。他们也想念你了。我们都为你取得的成就骄傲。”艾迪丝欣赏地看着胡适,心道:
这个男人领导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化运动,改变了这个千年国家的传统,让这个国家在文化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而他也成为最有名气的学者。
艾迪丝一直关注着胡适,胡适取得的每个成绩她都记在心里,并且从心底分享他的成就。
胡适脸上露出淡淡的笑容,心里有些激动,新文化运动的突破的确值得骄傲,但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改变还远远不够。
想到这个国家的局面,他心底的一丝骄傲马上就荡然无存,反而感到肩上的担子重了不少。
“对了,你们这么突然来上海?”胡适问道。
“我们是经过这里的。在上海休息几天后,我们就继续坐船去南华。”艾迪丝解释道,看着胡适憔悴的脸,她心痛不已, “你还好吗?我想听听你的情况,听说,你病了?”
“是生了场病。我向学校请了一年假。不过现在现在好多了,正好有朋友在这里工作,我闲着就过来帮帮忙。”
胡适心里一暖,要是艾迪丝晚来一天,他可能要去杭州休养了。不过,艾迪丝的到来让胡适的心有些激动,让他隐隐觉得自己的形成要变动了。
“我知道街口有见咖啡馆不错,我们去那坐吧!”胡适提议道。
“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