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隋萧后 >

第68章

大隋萧后-第68章

小说: 大隋萧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力,自己是明白的,对付他是没有问题的;可李世民那边到底埋伏了多少人马却是一个未知数。如果这个时候突利和李世民联合起来对付他,那么他的处境就——?想到这里他紧紧地盯住突利可汗,看他对李世民有什么反应。

谁知,突利可汗听到李世民的喊话,也不答应,脸上既没有紧张的表情,也没有羞愧的神态,一付泰然自若的样子,似乎心中自有乾坤。颉利可汗更加的狐疑,心里迅速盘算着怎么控制住局面,千万不能让他们有机会联合起来对付自己。李世民见突利可汗不吭声,便策马前行,就要渡过和突利可汗之间的那条小沟水。不!不!不能让他们勾结到一起,颉利可汗也不顾多想,立刻派人去劝阻李世民:“秦王不用过来,我们并没有其他的意思,不过是想和秦王加固以前的盟约而已!”说完下令撤阵率兵回营。霎时间,刚才还是威风凛凛、顺势既发的突厥军队,便井然有序的撤退了,像是一座就要压过来的大山,瞬间土崩瓦解。

在后面静等消息的李元吉,不敢放松心底的那根神经,就想着李世民一旦被杀,他这个副帅该怎么保全自己的性命。正在这时,前面响起了“得得得”的马蹄声。哦!是派去的探子,看他的样子,难道二哥李世民没有被杀吗?没有理由啊!就他们百十多号人,能对抗得了突厥大军?

探子飞驰到李元吉面前,翻身下马跪拜下去说:“启禀齐王殿下!秦王殿下他已退去突厥兵,正朝这边驰来,马上就回营来了!突厥也回自己营地,我们现在安全了。”

“哦!”李元吉有些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问道:“秦王他们损失了多少人?”

探子说:“未费一兵一卒!”李元吉心底登时不是个滋味。要知道在他们兄弟中,只有二哥的功劳最多,这一回不过是在他的功劳薄上又多加一笔而已。大哥李建成是太子,不争这些功劳也就罢了,他是未来皇位的继承人,自有他自己要做的事情。可是自己呢?多次的表现竟像是烂泥扶不上墙,丢掉了一次又一次建功立业的机会不说,有一回竟然大敌当前,他舍弃了军队百姓,自己带着家眷绕道回了长安。虽然事后父皇只不过处罚了几个辅助的大臣,他自己也觉得颜面尽失,成为全朝上下的笑柄。这次父皇让他随二哥出征,一是想让他向二哥多学习学习,增长一些作战经验;二来也可建立一些功劳,免得风光被秦王独占;三是培养他的势力,将来分散秦王的兵权,防止秦王的势力日益膨胀,威胁到皇权。这回这么轻松就退了兵,是多么好的建功机会啊!可又因为自己的胆怯丧失了,真是懊恼啊!

这时候,那边的马蹄声又响起,震的大地都有些颤动。李元吉举目眺望,是李世民他们回来了,映着未暗的天色,像是一群得胜归来的战士,果然完好无损,一个个神采飞扬。如果是大哥李建成,他早就上去围着问前问后了、赞叹不已了,他自小和大哥一起处事,和大哥的感情很好。可现在面对的是二哥,李元吉心里的溢出浓浓的酸气,能保持住一个正常的神态就不错了,哪里肯上去为他的胜利锦上添花?转眼一想,又在心里画下一个大大的问号,他们怎么能够不费一兵一卒就可以退敌?对于胆识和谋略都差李世民很远的李元吉来说,什么霍去病马踏匈奴,什么关羽单刀赴会不过是一个个传说;而李世民所创造的奇迹,对他而言就像那些传说那样遥远。李元吉的大脑迅速的旋转着,最后闪出一个念头:二哥与突厥有勾结!一想到这里,李元吉似乎是豁然开朗一般。这可不是空穴来风,父皇起兵太原的时候,就依仗了突厥的力量,那个时候一直都是刘文静出面和突厥联系的。这刘文静一向和二哥关系最好,后来刘文静因为有人告发其谋反被父皇处死,二哥还为他哭过的,这很多人都知道,再后来和突厥联系,一般都是二哥出面。怪不得只要二哥一出兵,突厥就退兵呢!原来这里有小九九啊!回去后一定告诉父皇。

李元吉心里正思索着,李世民已率众人到了面前,李元吉心底的想法当然不会表现出来,满面堆笑的对李世民说:“二哥真是奇才啊!这么危险的敌人,二哥不费一兵一卒就搞定了,三弟我佩服!以后还请二哥莫嫌麻烦,多教教三弟,让三弟我也好立些功绩,回去也好见人。”

李世民笑笑一边和李元吉并络前行,一边说:“这突厥只是暂时退兵,我们的危险还未排除。再说我们这回来是对付他们的,只要他们一天还在我们的国土,我们的任务就尚未完成。还得找到机会,彻底将他们驱除。眼前的这点儿小胜利根本不算什么,三弟你后面有的是立功的机会。”说着话已经到军营内大帅的住所,二人下马进屋。

兄弟二人进入大帐以后没多久,刚刚放晴的天气又有了下雨的迹象。果然,到子夜时分便下起了瓢泼大雨,接着一连几天都是阴雨不断。李世民天天观察天象,心里有了明确的作战计划。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八节 出其不意

第八节  出其不意

李世民从小对霍去病就特别的欣赏,事实上他和霍去病有些地方也特别相像,都是少年英雄,都是第一次出战就立下了奇功;两个人都是在战场上出生入死,身先士卒,多次在敌多我少力量悬殊的时候深入敌人腹地作战而取得胜利,独特的战争经历,让他们对征战有一种高乎常人的信心;都结交了一批异族战士(霍去病手下有一批匈奴出身的士兵,李世民也曾在突厥里交往了一批朋友。)不排除异己力量,使他们开阔了自己的眼界,养成了果敢、超人的勇气和常人无法理解的耐力。欣赏,有的时候也就是惺惺相惜。只可惜他们不是同时代的人,否则,他们该不是强手相对的劲敌,就是最相互理解的挚友。

后世也有人把李世民和杨广所建立的功业放在一起比较,认为他们都是少年得志的典型,其实在这一点上他们有着本质的区别。杨广平定南陈的时候,他的父皇杨坚为了保证最后的胜利,在他周围安排了一批能臣,他本人根本没有出头的机会,只在隋兵入城的时候保护南陈的文化民生等方面起了点作用。虽然最后功劳簿是他的名字,可在武功方面他是压抑着的,所以在以后的征战中他都在弥补这种内心的不平衡,所以他在寻找一切机会来表现自己过人的才智,而不去思考如何在战场上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利益,所以他走向了失败。而李世民不同,从一开始起,他的每一次征战,决策权都在他自己手中,生死命悬一线,全都在他一念之间,这种场面经历多了,他自然生成了使命感、责任感,还有内心深处无法磨灭的自信,这些正是杨广所欠缺的。在这一点上,李渊比杨坚明智,他从来就没有给过儿子过多的帮助,因为慈母多败儿,过分的护犊,只会让孩子失去锻炼的机会。

李世民在宣布自己作战计划时对众将军说:“突厥最擅长的,就是弓箭,现在连降大雨,他们又是在野外宿营,弓上的筋弦和胶遇到潮湿会受到影响,威力发挥不出来,他们就像是飞鸟的翅膀被折断了一样;而我军住在屋内,灯火齐全,刀枪锋利,以逸待劳,不乘此时一举拿下敌人更待何时?”当夜,李元吉又一次见识到他这位二哥敢想敢做、不按常理出牌的作战作风。

夜半时分,李世民带着军队,冒雨潜入,突然袭击突厥军营。毫无防备的突厥营地大多将士都在熟睡,即使放哨巡逻的士兵,也都是意志放松的状态,遇到这样的突发事件当然惊慌失措,整个营地登时大乱。喊声、叫声、兵器的碰撞声、突忽的火光以及瓢泼的大雨连成一片。

在这次对手没有预防的偷袭中,谁为优势,谁居劣位是显而易见的。可作为优势一方的主帅的李世民,并没有因为暂时的胜利而得意忘形,他还有他更长远的目标,这就是他之所以成为李世民的根本原因。所以和李密要一争隋家天下的王世充不是他的对手,所以在北方站稳了脚跟深得民心的窦建德以十万大军败在他统领的三千五百精兵手下,并被他俘虏。除了他比对手更具备一个统帅应具备的骁勇、刚毅、果敢、耐性等等方面的军事才华以外,他还比对手更站得高看得远,永远把眼光定位在最高点,所以连李密和窦建德有时都觉得难以驾驭的大将,愿意为他拼死效命,这就是他李世民殊与众人的个人魅力,不仅是他处的时代,也是整个历史鲜有的。

就在混乱的时候,一位颇有外交才华的官员,在李世民的授意下进了突利可汗的营帐,那是李世民下令尽量不要惊动的去处。过了半个时辰,这位官员回到李世民身边,和他点点头相视而笑,意思是任务完成了。李世民眼里流露出一种自信的神态,说:“传下令去,收兵回营!”

李世民撤兵走后,颉利可汗一边命人收拾残局,一边怒不可遏,让人去把突利可汗等人都叫来,要发动反袭击战。一个时辰后,众人在大帐内集合,颉利可汗慷慨陈词,大讲必战的理由和安排作战计划,然后环顾着帐内的人说:“我的作战方案就是这样的,你们还有什么异议没有?”

众将因为唐军的袭击还没缓过神来,头脑里一片混沌,想想刚才被唐军偷袭的窝囊劲儿,真恨不得现在就去和唐军厮杀一番,可又怕下面的军士们锐气已败,不堪指挥,所以都不说话。

突利可汗出列说:“可汗!我认为现在不适合再战。我们这回入侵中原,比以前任何一次时间都长一些,现在将士们都有了疲态,而我们的粮食供应现在也不能支持我们打持久战,这次唐军的偷袭又挫伤了我们的锐气,现在在凭着气去和他们作战,只怕是失多余得。何况我们进入中原又不是为了和他们夺取江山,再打下去也没有多大的意义。”突利可汗说完,众将都表示赞同。

颉利可汗听完,冷静的想一想也觉得有理,问道:“以你之见,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做呢?”

突利可汗说:“唐目前并不想和我们敌对,一再表态愿意和我们结亲,我们何不去见秦王,向他请求和亲来试探他的口风,若他愿意和好,我们也好借此退兵。等到来年我们休养好了再举兵讨伐他们,已雪今日之仇。”

颉利可汗点点头,考虑了一下说:“好!明天你就和阿史那思摩(颉利可汗的堂叔)一同前去向李世民求和亲。”

第二天,突利可汗和阿史那思摩来到李世民的军营,一路上看到的都唐军严明的军纪。突利想起了一些关于李世民的传说,李世民战窦建德那一次,三天三夜没有解甲没有吃饭,抢据了虎牢关,为战胜窦建德奠定了基础,这在李世民的征战生涯中不过是一朵很小的浪花而已。这个意志如此坚定的人,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以前虽见过,但那毕竟离得远,这回就要近距离见面了,突利心中充满了好奇。

第七章 辗转突厥 第九节 温彦博被俘

第九节  温彦博被俘

经过几道关口,他们见到了坐在帅座上等到他们的李世民,带着不卑不亢的自信笑容看着他们,一双眼睛锐利又富含智慧。年纪不过二十五岁的李世民,身上却有一种超越他年龄大将风度,又揉进去一种年轻人特有的朝气,形成了他别具一格的气度,令来人不禁仰视。突利可汗和阿史那思摩连忙低头相拜,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