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恐怖电子书 > 道门往事 >

第546章

道门往事-第546章

小说: 道门往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尊雕像的大部分都被瀑布给掩盖了,巨大的水流让人看不清它到底长得什么样,从一旁隐约可见的手臂来看,这应该是一个守护神之类的造型,不过两个精通神仙人物的道士全都没看出这个雕像到底是属于谁的。

    那乐声到了这儿又不见了,因为人和人彼此之间说话现在都非常费力,需要贴着耳朵互相喊,水声太大了,已经掩盖了其它声音的传递,更多的都是采用手势来互相招呼。一潭水,顺着水潭的旁边能够看到螺旋形开凿出来的石道,但是高度也仅仅是在水面上三四米,难道这里就是终点了,千辛万苦到了这个地方就是为了看一尊雕像?答案究竟会是什么呢!

第六十四章() 
走过石道才发现,这好似仅仅是一条当年修筑雕像时遗留下来的通道,只是一层绕着整个山体的一圈圆形,走近了才能隐约看到瀑布背后的岩石上存在着一些秘密,因为在这潮湿的环境里苔藓和地衣生长的非常旺盛,遮挡住了原本岩石的大部分面貌,偶尔还有一些裸露的地方能够见到约莫拳头大小的坑洞,往内能有一个巴掌的长度。

    这就解释了当年这项工程是如何开展的,人们选择了这块岩石,然后采用打洞的方式插入木棍用来支撑身体,等到竣工后再把木棍取下而采用粘泥进行重新填充,时间久了,河水把一部分的黏土冲刷殆尽,也就慢慢露出它本来的面目了。

    胖子用手指着头顶道:“贾老爷子,莫非还要打算往上爬爬看?”

    “已经没有路了,也只能试一试。”贾道士道:“我的人可能顶不住这水流的冲击,不知道叶秋能否出手一助?”

    查文斌对他轻轻点了点头,叶秋这才有所反应,在这个世界上从没有人能够命令他去做什么,除非他是自己想做什么。脱下衣服,露出一身线条匀称的肌肉,几个编号们这才发现那个看似有些消瘦的男人竟然有着如此完美的身体,只用手指在那墙壁上露出的石洞里扣住后轻轻一发力,整个肩部的肌肉立刻扩张开来如同一条眼镜蛇,只凭借上肢手臂的力量,叶秋便迎着那冲击力巨大的水流毫不费力得一步接着一步走了上去。

    “这小子身手是真没话说,”胖子感叹道:“就这标准的姿势他要去奥运会搞体操妥妥的为国拿块金牌啥的,我要是有他这身材能迷死一群小娘们。”

    对于叶秋来说,难与不难都不会挂在嘴边,所以在胖子看来他能爬上去是天经地义的一件事,其实叶秋同样付出了难以想象的毅力。那水流越是往上冲击力度便是越大,每一次都像是有千斤巨石从头顶砸下,双眼早就已经睁不开了,只能凭借着感觉摸索着下一个坑洞所在的位置,几乎只是单纯依靠着臂力,还要面对湿滑的苔藓,他的几根手指死死得扣住岩洞交替上行,不过是水声太大掩盖了他喉咙里低沉的呐喊,夹杂着鹅卵石的水流一次又一次的从头顶倾斜而下,整个人的骨头感觉都要和皮肉分离了……

    他终究还是成功了,登上顶端的那一刻底下的人们欢呼雀跃着,仿佛是一次伟大的胜利,征服一次天险所获得的成功快感还没有到来,接着便是失望。除了一条水流凶猛到连人都站不稳的低矮暗河之外,再无其它。叶秋挂在那里看着下面的人们挥了挥手,胖子有些失落的说道:“完了,到这儿就该是结束了,总不能他们把这后面的墙壁凿穿了,我看也不像,要不老二也能发现的。”

    查文斌示意叶秋赶快下来,这下可不比上,他已经不想再去重复一下刚才的艰难了,看着底下那一汪翻腾而起的水流,叶秋打算顺着这道瀑布一头扎进去。当他在下方的人毫无准备的一头栽下时依旧是引起了一片惊叹,贾道士无比敬佩的对着那些编号说道:“我不禁想起了一句老话,这世间没有不怕死的士兵,真正让人肃然起敬的是,他们尽管惧怕随时到来的死亡,却依然慷慨前行,你们都是好样的!”

    过了约莫得有半分钟了,还不见叶秋冒头,胖子有些担心的说道:“这小子该不会是呛水给砸晕了!”

    话音刚落,水面上一阵翻腾,叶秋甩着脑袋嘴巴里吐着大口的水正在拼命往边上游。风起云甩下一条绳子把他给拉了起来,经过冷水的浸泡,他的脸色看上去是越发的苍白。

    胖子问他怎么这么半天才上来,叶秋答道:“我从未见过这么黑的水,一丝光都不透。”

    “黑?”贾道士转身回头看看那道瀑布,这几天下雨,水挺浑浊倒是真的,忽然间他就看向查文斌道:“还记得洪村那个坑子吗,最后你们在水中发现了,这里会不会?”

    这个问题不光是他,查文斌,胖子还有叶秋三人都已经想到了,他们都是那一次的亲历者,所以叶秋刚才刻意从高处跳了下去,也是想借着这股力潜到下方去瞧瞧,无奈能见度实在太低,水势又大,折腾了一会儿只能起来了。

    “就算是有也没办,”胖子说道:“这么大的水量砸下去就形成向上的翻滚,人在水里本来就得不到什么力,闹不好稀里糊涂丢了小命是连尸首都发现不了的。除非你们一开始就能把这条暗河的上游截断,不过看样子也不太可能,这是在一座高山下方,无迹可寻,实在找不到我们也已经尽力了,差不多是该回去了。”

    “回去?”贾道士回头看了他一眼道:“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回去是不可能的,这尊雕像就是最好的证明,我们已经到达了终点,只不过答案就在眼皮子地下咱们却看不到罢了。不过文斌,是时候该你出马了,或许我们都是无缘人,依你看你会从哪里入手?”

    “无从入手。”查文斌实话实说道:“如果你非要我来做这个终结者,倒不如告诉我如果找不到,你们罗门是否打算让我们留在这里陪葬。”

    “你?”贾道士脸色一变道:“怎么会有这种想法呢。”

    “既然神话还有可能延续,那倒不如毁了会创造这个神话的人更简单,按照你们的说法,那个人便是我,毁掉我便等于毁掉一切,至少这一世我查文斌不会再给你们带来任何烦恼。”

    一个沉默的人不代表他不思考,查文斌的大局观从来都是顶级的,因为他是修道者,看得就是远,很早这个念头他便有了,和贾道士一样,自进了这里他也没有打算就能全身而退。

    不过他却说道:“我家中还有妻儿,断然是不会就这般的轻易送了自己的性命,况且我这帮弟兄也不会眼睁睁的看着我就这样离去。即使你得手了,我死在了这里又或者是死在了外面,他们依旧还是会找罗门报仇,冤冤相报何时了,已经死了太多的人了,所以我不能死,我想试一试。”

    “怎么试?”

    “把那面镜子给我,”查文斌道:“曾经我认识一位非常了不起的学者,他叫作顾清和,从事中华古文明研究的权威。当年我曾经有把那件事告诉他,试图想要知道一切从那面镜子开始的时候寻找到其中的点滴,根据我的描述,顾清和教授告诉我,这可能是一种透光镜,一种可以看到某种肉眼看不到的事物,需要合适角度和合适的光线。只是很可惜,那面镜子一直不在我手上,看着这池水,你难道不觉得有些眼熟了,它的圆与那镜子的圆如出一辙,刚才我爬在这水边仔细的看着,看着里面出现了我们的倒映,你不妨拿出来一试。”

    这是一个简单的要求,贾道士自然是答应了的,坐在水边,查文斌把那镜子倒扣着,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期待,会有奇迹出现的那一幕吗?很可惜,不管他如何的转动着,那面镜子里映射出来的始终都是有些模糊的水流,在尝试了诸多角度以后,一种挫败感再次袭上心头。

    “查爷,会不会不是在这里,咱换到别的地方去照照看呢?”

    “别的地方?”查文斌抬头看了一眼那尊雕塑,转而又对着它上下不停的移动着,这里面的光线过于昏暗,试了一番后还是看不出个子丑寅卯来。他还在坚持,隐约的脑海里告诉他答案就在身边,似乎唾手可得,忽然间,随着镜子角度的移动,查文斌好像是看见了镜子中出现了一抹绿色,一闪而过,他的眉头跳动了一下,立刻开始重新调整着角度……

第六十五章 透光镜 一() 
几次,查文斌又都失败了,看着他焦急的模样,贾道士忽然想到了一件事情,提醒查文斌道:“你若硬是要把这面镜子看作是透光镜的话,不妨就从它的背面去看正面,我让他们把光线打到一块儿,慢慢的移。”

    “哪里有看镜子看背面的,”胖子道:“老头可不要说瞎话又异想天开了。”

    “是文斌的话提醒了我,”贾道士道:“罗门曾经发现过一块魔镜,是个西汉年间的物件,它最大的神奇之处在于,当把铜镜对准阳光,反射出来的光斑中,竟会出现镜子背面的影像。后来咱们的周恩来总理在博物馆中看到这面透光魔镜,也百思不得其解,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更是用了十年时间。”

    “那后来呢,破解了吗?”胖子问道。

    贾道士点头道:“大抵的原理据说是弄清楚了,听说是一种人和自然共同努力的产物。”

    “还真有这事儿。”风起云道:“这种工艺到了宋代就完全失传了,唐代《古镜记》中载:“承日照之,则背上文画,墨入影内,纤毫无失。《梦溪笔谈》中记述“世有透光鉴,以鉴承日光,则背纹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历史上诸多文献中的确是有透光镜的说法,在八国联军侵华的时代,就有联军从紫禁城里盗走了一面这样的镜子,西方的科学家也曾经研究过这种镜子的原理,但是从古至今,从中到外,谁都未对这个千古之谜给出正确答案,没有人去用实验的方法来证实自己的猜测,更确切地说,还没有人真正复制出与这种透光古镜完全相同的镜子来。”

    关于这点,作者特意去查了一下资料,透光镜是镜体在受到径向压力p和弯矩m的作用时,在镜体内产生残余应力。由於镜体是一凸面体,在残余应力作用下,镜体有拱起的趋势。不过镜体有一定的刚度,只有当镜体磨薄到一定的程度,抗弯的刚度已显著降低时,这种径向压力和弯矩的作用,才使镜体变形而明显地向镜面一边拱起。

    当镜体在拱起时,薄处变形就比厚处大,也就是薄处的凸起程度比厚处大。这就形成了透光镜镜面各处不同程度凸起的全凸镜面。铜镜在磨研时,镜体各处的刚度以不同的速率在不断降低,镜体各处变形的差别越来越大。镜面曲率的差异也愈来愈显著,变成越磨越不平的镜子。镜面的这种曲率差异与镜背的纹饰相对应,因此在阳光照射下反映出的明暗相间的图像正是镜背的图像。

    而在科学界的解释和定义的当中有这么一句话:运用凹凸透光原理的古代铜镜制作工艺十分复杂,材料选用严格,研磨周期极长,自然形成表面保护层“玻璃廓”更需一个世纪的光景,因此透光镜一直是宫廷用品,难以流行民间……

    风起云看着查文斌道:“我记得,你曾经说过,见到这面镜子时出现一些幻觉似得景象,我现在怀疑它可能就是一面透光镜,不妨试一试。”

    几盏矿灯开始调整着角度,查文斌仔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3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