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纪-第1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是长平杀降,震动天下,大秦被山东之地骂为虎狼,残暴不仁,天下人仇秦之心更甚。”范睢接着剖析,道:“若邯郸化为废墟,寸草不生,血流成河,尸积如山的话,天下人仇秦之心更甚,于大秦一统极为不利。到时,韩人、魏人、齐人、燕人、楚人,必将抵抗到底,宁死不降,大秦若要一天下,会付出极为惨重的代价,死伤无数……”
统一之战,能不杀则不杀,能减少的损失就要减少。
秦昭王仰首向天,双手紧握成拳,太过用力,手背发青了,咬紧牙关,久久不语,他在进行权衡。
“……更有可能,就是大秦锐士所过之处,成为一片废墟,无完好之城池,无存活之人!”范睢的话更加富有震憾力,道:“这样的一统,会使华夏极为虚弱,若是北方的匈奴、胡人趁势打来,大秦如何抵挡?”
北方的边患,一直是中国数千年的心腹大患,历朝历代都在与北方的边患作斗争。战国之时,因为中原内乱,七大战国力征,是北方匈奴、胡人横行的“黄金时期”,就连小小的楼兰、林胡、休屠、浑邪这些胡人都敢肆意滋扰边境。
中原富饶,对于北方的游牧民族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尤其是正在崛起的匈奴,即将成为心腹大患。若是华夏在统一之战中,付出的代价太过惨重,实力大耗的话,北方的胡人趁势打来,拿什么来抵挡?
此事不得不虑!
不得不虑在机先!
“难道真要让寡人眼睁睁的看着赵丹逍遥?”秦昭王很是不甘心,异常不甘心。
他的时日无多了,没几年好活了,他很想在有生之年灭掉一个战国,这将是他人生圆满的句号,灭赵对他有着致命的诱惑力。
然而,却是因为赵人刚烈不屈,让秦军自缚手脚,不能大举攻城,这并非秦军实力不济,他怎能甘心?
不要说秦昭王,就是换作任何一个人,处此之情,也不会甘心。
“那么,丞相以为该当如何?”秦昭王极为不甘心,冲范睢问计。
范睢入秦之后,很是干了几件大事,驱逐秦昭王的舅舅穰侯,夺回权力,让秦昭王亲政;为秦国出了一条流传千古的远交近攻奇计,长平反间,让赵国成功的罢了廉颇的兵权……每一件都非常人所能及,让人钦佩,秦昭王对范睢是极为信任,很是盼望范睢能为他出一条妙计,一双眼睛瞪得象铜铃,死盯着范睢。
“君上,异人公子的谋划就是最好的计策。”然而,这次,范睢让他失望了。
“他能有屁的谋划,他是迂腐。”秦昭王眼睛一翻,精光暴射,痛斥秦异人:“他在邯郸呆的时间太长了,学到儒家那套迂腐,他中了儒家的毒!什么王道天命,都是狗屁!是狗屁!”
“君上,赵人之所以宁死不降,是因为大秦未得赵人之心,赵人不认可大秦。”范睢为秦异人辩解,道:“大秦若要一天下,必须要收天下人之心,若是连赵人之心都不能得到,何来得天下人之心?”
一句反问,把秦昭王问住了。
不得民心,何以得天下?秦国要统一的是整个天下,而不仅仅是赵国一国,若是连赵人之心都不能得到,何来得天下人之心?何来一统天下?
“君上,攻心之策虽然收效慢,费时长,然而,却有一好处,天大的好处。”范睢的话很有诱惑力。
“哦。说说看。”秦昭王大感兴趣。
“君上是知道的,秦赵是死仇,长平杀降更让赵人恨透了大秦。若要说天下间,谁最恨大秦?一定是赵人!”范睢脸上泛着笑容,剖析,道:“若是大秦得到赵人之心,天下人就会感慨,大秦真是仁德,连死敌赵人之心得能得到,还有什么是得不到的呢?他们一定会心向大秦,大秦的统一之路就会顺畅许多。”
这绝对不是夸大之词,而是事实。
若秦国得到死敌赵人之心的话,将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让天下归心,统一之路就会顺畅很多很多了。
“照这么说,攻心之策并非一无是处。”秦昭王想了想,认可了这说法。
“大秦以一统天下为己任,意在结束数百年的战乱,还天下安宁,国人庶民方能过上好日子,赵人为何如此宁死不屈,誓与邯郸共存亡呢?”紧接着,秦昭王就是想不明白了。
春秋战国是大乱之世,是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大乱之世,五伯争霸,战国力征,黎民苦战国,苦不堪言。若能结束战乱,这是天大的好事,秦国的出发点是好的,赵人却是誓死抵抗,这让秦昭王还真是想不明白。
说到底,造成这种情况的,正如秦异人所说,秦国并未做好统一的准备。
从军事上说,统一的条件已经成熟了。长平大战,秦国把唯一能够抵挡秦国的赵国精锐全歼,扫除了最大一块绊脚石。若秦国不顾一切,不惜付出天大的代价的话,完全可以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扫灭六国,统一中国。
然而,这会付出天大的代价,得不偿失。
造成这种原因的就在于,政治上远远没有跟上军事上取得的成就。其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秦国并未大举宣扬,天下人仍在仇秦,不认可秦国,这种局面要到秦始皇采纳尉缭的建议,大举出金,收买读书人为秦国背书,才有所改观。
二是因为周天子仍在,天下人无一心。周天子地不过一郡,实力很弱,但是,只要周天子存在一日,他就是天下共主,就是天子,这是大义,这是名份。
“君上,这事要说个通透的话,非三言两语所能明白,容后再细说。”范睢当然想过原因,他知道这事牵扯的事儿太多了,要说明白,至少要半天时间,甚至更多。
“既然如此,攻心之事不得不为了,那就让他们做吧。”秦昭王万分不甘心,却是不得不强忍着,只得同意进行攻心。
“君上,还有一件事必须得马上做。”范睢的声调转高。
“何事?”秦昭王忙问道。
“攻心一事,费时太长,没有一年半载的时间,难以成功,说不定会出乱子。”范睢的眉头紧拧着,道:“山东之地,很有可能趁此机会合纵,大秦不得不虑。”
“合纵?”秦昭王轻蔑一笑,道:“立时发出国书,谁敢参与合纵,谁敢与大秦作对,寡人就灭了谁!”
眉头一掀,如同出鞘的利剑,杀气腾腾:“寡人眼下不能灭赵,难道还不能一举灭了你?”
灭赵这事得慢慢来,不能急了。若是山东之地有谁敢合纵,有谁要与秦国为敌,一定会招来秦国大军,秦昭王正愁无国可灭呢。
……
魏国都城,大梁,王宫。
魏安釐王正在与老缭子商议。
“国尉,你以为大魏该不该出兵?”魏安釐王盯着老缭子问道。
为了出兵不出兵之事,魏安釐王差点把脑袋想破了,却是没有主意,只得把很不想见的老缭子请来商议。
“君上,邯郸随时可破,大魏不能再犹豫了,得立时出兵!”老缭子眼中精光一闪,道:“即使他国不出兵,大魏也要出兵!赵国一灭,下一个就轮到大魏了,大魏绝不能置身事外。”
“不出兵不行啊!”魏安釐王终于下定决心,道:“召晋鄙。”
第四十九章 黄雀在后
魏安厘王揉揉隐隐作疼的太阳穴,不再言语,只等着晋鄙到来。为了出兵不出兵这事,他真的是把脑仁儿都想疼了。
“咚咚!”
一阵沉重的脚步声响起,如同巨锤在撞击地面,很有威势。
只见一个身材高大,如同铁塔般的老者,白须白眉,大步而来,他就是魏国干城,晋鄙。
晋鄙,是魏国元老级人物,侍候过数位魏王,极得历代魏王的信任,被倚为腹心。
晋鄙之所以很得历代魏王的信任,并非他有着杰出的军事才干,而是因为他很忠心。对于君王来说,忠心是第一位的,再有才干的臣子,若他不忠心,谁也不敢用。
当然,晋鄙并非无能之辈,他戎马一生,一生参与过的大小战役没有一百,也有好几十,展现了不错的军事才干,在军中很有威望,拢得住军心。
要不然的话,即使他再忠心,历代魏王也不敢托付他重任。
因为信陵君杀了晋鄙,夺了魏军,打败秦军,取得不错的战绩,后人为信陵君大吹法螺,把信陵君吹成了花儿。同时,把晋鄙贬得一文不值,仿佛晋鄙一无是处似的。其实,这是大错特错。
虽然年近七十了,晋鄙仍是身强体健,日食全羊,健步如飞,骑马上战场,没有任何问题。这点,和廉颇极为相似。
“臣,晋鄙,见过君上。”晋鄙冲魏安厘王见礼,声若洪钟,如同洪钟大吕在轰鸣,震人耳膜。
“免了。”魏安厘王对这个最为忠心的臣子是礼敬有佳,笑着挥手,道:“晋鄙,赵国即将灭亡,大魏不能坐视不理,寡人欲要出兵救赵,你以为如何?”
“君上说如何做,臣便如何做,哪怕是刀山火海,臣也不会皱一下眉头。”晋鄙一如既往的忠心,连说话都以魏王之意为准,道:“赵国是大魏的门户,若赵灭,大魏必危,大魏出兵,势在必行。”
“好!说得好!”晋鄙这通马屁拍得魏安厘王大是欢悦,笑得更加开心了:“寡人一番苦心,你能深体之,寡人甚慰!寡人这就命你为上将军,率军二十万救赵!”
“诺!”晋鄙自然没有异议,轰然领命。
魏安厘王把上将军兵符授予晋鄙,执着晋鄙的手,道:“拜托上将军了!”
“谢君上。”晋鄙声若洪钟,道:“臣定当不辱使命,一鼓作气,直奔邯郸,打秦军一个措手不及,解邯郸之围。”
魏国突然发兵,若是执行“兵贵神速”的兵家格言,轻兵掩袭,直奔邯郸,很可能打秦军一个措手不及,这处置之法很是不错,晋鄙不愧是征战一生的沙场老将。
“好!好!”魏安厘王大是欢喜,笑得更加开心了,眼睛眯到一起了,道:“文侯之时,有吴起为大魏效力,惠王时有庞涓为大魏效力,你就是寡人的吴起、庞涓!”
吴起在魏国干的事儿,让天下震惊,最有名的就是他训练出了“魏武卒”,夺取了秦国半壁半山,差点把秦国灭了。
庞涓虽是兵败孙膑之手,中箭而死。然而,他在魏国那些年,魏国东挡西杀,威名赫赫,令诸侯震恐。
魏安厘王之所以如此比喻,是因为他器重晋鄙。
“君上过奖了,臣自当尽力!”晋鄙大是欢喜,忙表决心。
“上将军,你何时出征?”魏安王问道。
“君上,救兵如救火,邯郸危急,刻不容缓,臣这就率军出征。”晋鄙是老将,虽然没有很杰出的军事才干,这些问题还是看得明白。
“朝受命,夕引道,好!”魏安厘王更加欢喜了。
晋鄙辞别魏安厘王,点齐兵马,立时出征。二十万魏军在他的率领下,轻兵疾进,欲要以最快速度赶到邯郸,打秦军一个措手不及。
“晋鄙即时出兵,轻兵疾进,要不了数日,就能赶到邯郸,打秦军一个措手不及。”魏安厘王踱着步,不住思索,道:“若是打胜了,是天大的喜事,大魏大长威风,在天下诸侯面前大大的露一回脸。若是败了,就是引火烧身呀,这可如何是好?”
魏国迫于情势,不得不出兵。打胜了,一切都好说。若是打败了的话,秦昭王肯定会把一腔怒火全冲魏国发作,秦国大军必然会直奔大梁而来,这让魏安厘王不得不忧虑。
“禀君上,秦王国书到。”就在这时,一个内侍急匆匆而来,递上秦国国书。
“秦王国书?”一听到这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