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第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善长说:“来告诉我,叫我率文武之众都跟了郭元帅去,这是朱将军的主意。”
朱元璋顺水推舟道:“是呀,倾城之兵出动,才有望解濠州之围呀。”
李善长说:“那将军又何必愁肠百结呀?”这真叫一针见血。
朱元璋忍不住苦笑了:“这是从哪里说起!我好好的,怎么叫愁肠百结呢!”
李善长说:“既这样,咱们没话。”
朱元璋说:“你想说什么?”
李善长道:“反了,是你想说什么。你对徐达他们说的那番冠冕堂皇的话,也只能瞒他们就是了。”
朱元璋起立,向李善长毕恭毕敬地一揖,说:“还求先生教我。”
“你何须我教?”李善长说,“你走了一招很高明的棋呀。”
朱元璋说他言过其实了。他说自己并没有动什么心计。元帅要尽起精兵良将去解濠州之围,他理应全力相助,并不含权术呀。
见他仍不肯说真话,李善长生气地站起来,说他要去出恭,不陪他了。朱元璋这才拉住他的袖子,说别再打哑谜了,他是倾吐苦水来的,心里憋得好不难受啊。
这一来,李善长也就不用迂回暗示了。
李善长说:“郭子兴怕你,怕你什么?功高震主是古来通病,郭子兴夺去你赖以支撑的全部人马,一石两鸟,一可削你权柄,断你爪牙,又可试探你有无二心。你的高明处不在于委曲求全地全部答应郭子兴的无理要求,而在于你在最信任的将领面前也一点怨言不露,一般人很难做到,你把危险摆脱了,应当高兴,干嘛又发愁呢?”
朱元璋说:“先生对我真是洞若观火呀!请你千万别说破了。并非在下连生死与共的朋友也信不过,他们多是眼里揉不下沙子的个性,惟恐走露了风声。”
“我自然不会说破,”李善长说,“但冯国用、冯国胜岂能瞒得过?”
朱元璋一惊:“他们也看破了?”
李善长说:“他们刚从我这里走。”
朱元璋问:“他们怎么说?”
李善长道:“他们不让我告诉你,装糊涂,跟郭子兴去。但他们说,郭子兴这种心地偏狭的人,非但成不了霸业,寿命也长不了,人心归向,并不是外力所能阻断的。”
朱元璋也知道,这些朋友不会因为到了郭元帅身边就背弃了他。但他周围没了他们这些人,好比一棵树,砍去了所有的枝叶,剩一根光秃秃的树干,不是非枯死不可吗?
李善长说:“好在不会长久的。你实在不让我走,我留下就是。”
朱元璋说:“不好。你是他最看重的人,你留下,他会不放心的。”
李善长说他自有办法。
夜已深,外面的鞭炮声仍此起彼伏。
朱元璋踏着地上积了厚厚一层的爆竹纸走来,显然酒喝得多了,脚步有些不稳,几个护兵上来要搀扶他,又都被他推开。
路过披着彩绸红花,窗上贴着大红喜字的新房,他停顿了一下,却绕开了,径直上楼,这怪异的举动令守在新房门口的丫环七巧不解,立刻跑进去报信。
郭宁莲一直在洞房里等朱元璋罢酒散席。
高高低低几十支红烛把屋子照得亮堂堂的,新人郭宁莲并不像别的新娘那样安静地坐在床头等待新郎到来。她在灯下擦拭着一把寒光四射的宝剑。
丫环七巧跑进来报告,说总兵大人不知怎么回事,路过新房门口看了一眼,没进来,上楼去了。
郭宁莲皱了一下眉头,却故作镇定地说:“别大惊小怪的,他爱上哪儿去就上哪儿去。”
丫环只得退出去。
朱元璋并非忘了今天是喜日子,他心头像压了千斤重石,透不过气来,尽管李善长称赞他“忍为贵”、“不露为上”,并不能缓解心头的悲愤之情,连自己的岳父都视自己为异己,时时处处防范,今后怎么办?不是要步步荆棘、处处掣肘吗?越想心里越堵,越堵越想痛痛快快地发泄一阵,而能让他宣泄的人,除了通情达理的马秀英,还能有谁?
马秀英在灯下写大字,金菊打了一盆热水进来,说:“该洗脚睡觉了,今天再也不用点灯熬油等他了。”
马秀英知她指何而言,看了她一眼,笑道:“小妮子,你比我还在乎呢。”
金菊也笑了:“我是替小姐抱不平啊。”
忽然一阵楼梯响,马秀英停下笔侧耳谛听,说:“怪呀,他怎么回来了?”
“谁回来了?”金菊马上想到她说的是朱元璋了,便说,“怎么可能?这工夫和新娘子亲热还亲热不过来呢。”
话音未落,朱元璋真的掀开门帘子进来了,像往常一样,往椅子上一坐,说,“金菊,打洗脚水来。”
金菊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看了马秀英一眼。马秀英笑吟吟地说:“你喝多了,走错门了,你该到新房去。”
朱元璋说:“摆酒的主人还没去,你忙什么。现杀猪宰羊,总要一个时辰才成席。”
李善长悠悠地笑着,说:“那我们就干坐着?”
“为什么干坐着?”朱元璋说,“你说话呀。”
李善长道:“并不是我请将军来说话的,而是将军找上门来跟我说话的呀。”
朱元璋意味深长地笑笑,说:“你猜我有什么事找你?”
李善长说:“来告诉我,叫我率文武之众都跟了郭元帅去,这是朱将军的主意。”
朱元璋顺水推舟道:“是呀,倾城之兵出动,才有望解濠州之围呀。”
李善长说:“那将军又何必愁肠百结呀?”这真叫一针见血。
朱元璋忍不住苦笑了:“这是从哪里说起!我好好的,怎么叫愁肠百结呢!”
李善长说:“既这样,咱们没话。”
朱元璋说:“你想说什么?”
李善长道:“反了,是你想说什么。你对徐达他们说的那番冠冕堂皇的话,也只能瞒他们就是了。”
朱元璋起立,向李善长毕恭毕敬地一揖,说:“还求先生教我。”
“你何须我教?”李善长说,“你走了一招很高明的棋呀。”
朱元璋说他言过其实了。他说自己并没有动什么心计。元帅要尽起精兵良将去解濠州之围,他理应全力相助,并不含权术呀。
见他仍不肯说真话,李善长生气地站起来,说他要去出恭,不陪他了。朱元璋这才拉住他的袖子,说别再打哑谜了,他是倾吐苦水来的,心里憋得好不难受啊。
这一来,李善长也就不用迂回暗示了。
李善长说:“郭子兴怕你,怕你什么?功高震主是古来通病,郭子兴夺去你赖以支撑的全部人马,一石两鸟,一可削你权柄,断你爪牙,又可试探你有无二心。你的高明处不在于委曲求全地全部答应郭子兴的无理要求,而在于你在最信任的将领面前也一点怨言不露,一般人很难做到,你把危险摆脱了,应当高兴,干嘛又发愁呢?”
朱元璋说:“先生对我真是洞若观火呀!请你千万别说破了。并非在下连生死与共的朋友也信不过,他们多是眼里揉不下沙子的个性,惟恐走露了风声。”
“我自然不会说破,”李善长说,“但冯国用、冯国胜岂能瞒得过?”
朱元璋一惊:“他们也看破了?”
李善长说:“他们刚从我这里走。”
朱元璋问:“他们怎么说?”
李善长道:“他们不让我告诉你,装糊涂,跟郭子兴去。但他们说,郭子兴这种心地偏狭的人,非但成不了霸业,寿命也长不了,人心归向,并不是外力所能阻断的。”
朱元璋也知道,这些朋友不会因为到了郭元帅身边就背弃了他。但他周围没了他们这些人,好比一棵树,砍去了所有的枝叶,剩一根光秃秃的树干,不是非枯死不可吗?
李善长说:“好在不会长久的。你实在不让我走,我留下就是。”
朱元璋说:“不好。你是他最看重的人,你留下,他会不放心的。”
李善长说他自有办法。
夜已深,外面的鞭炮声仍此起彼伏。
朱元璋踏着地上积了厚厚一层的爆竹纸走来,显然酒喝得多了,脚步有些不稳,几个护兵上来要搀扶他,又都被他推开。
路过披着彩绸红花,窗上贴着大红喜字的新房,他停顿了一下,却绕开了,径直上楼,这怪异的举动令守在新房门口的丫环七巧不解,立刻跑进去报信。
郭宁莲一直在洞房里等朱元璋罢酒散席。
高高低低几十支红烛把屋子照得亮堂堂的,新人郭宁莲并不像别的新娘那样安静地坐在床头等待新郎到来。她在灯下擦拭着一把寒光四射的宝剑。
丫环七巧跑进来报告,说总兵大人不知怎么回事,路过新房门口看了一眼,没进来,上楼去了。
郭宁莲皱了一下眉头,却故作镇定地说:“别大惊小怪的,他爱上哪儿去就上哪儿去。”
丫环只得退出去。
朱元璋并非忘了今天是喜日子,他心头像压了千斤重石,透不过气来,尽管李善长称赞他“忍为贵”、“不露为上”,并不能缓解心头的悲愤之情,连自己的岳父都视自己为异己,时时处处防范,今后怎么办?不是要步步荆棘、处处掣肘吗?越想心里越堵,越堵越想痛痛快快地发泄一阵,而能让他宣泄的人,除了通情达理的马秀英,还能有谁?
马秀英在灯下写大字,金菊打了一盆热水进来,说:“该洗脚睡觉了,今天再也不用点灯熬油等他了。”
马秀英知她指何而言,看了她一眼,笑道:“小妮子,你比我还在乎呢。”
金菊也笑了:“我是替小姐抱不平啊。”
忽然一阵楼梯响,马秀英停下笔侧耳谛听,说:“怪呀,他怎么回来了?”
“谁回来了?”金菊马上想到她说的是朱元璋了,便说,“怎么可能?这工夫和新娘子亲热还亲热不过来呢。”
话音未落,朱元璋真的掀开门帘子进来了,像往常一样,往椅子上一坐,说,“金菊,打洗脚水来。”
金菊应也不是,不应也不是,看了马秀英一眼。马秀英笑吟吟地说:“你喝多了,走错门了,你该到新房去。”
“我哪儿也不去,就在这儿,这儿是我的家。”朱元璋固执地说,他见旁边有一盆水,就脱了鞋袜伸进脚去。
马秀英着急了,觉得这样会伤害郭宁莲,就像哄孩子似地说:“听话,你怎么能使性子呢?你今天是和人家郭小姐成亲的好日子,你把人家扔下,那成何体统了?那会伤人家心啊。”
朱元璋突然一阵阵悲从中来,眼里涌出泪来,哽噎着说:“谁知道我的心苦不苦?我伤不伤心?我把心掏给人家,人家还不饶我呀!”
他越抽噎越厉害,以至于放声大哭起来。
马秀英慌了,金菊更六神无主了,一劲儿问:“这可怎么办?要不要去叫人?”
马秀英制止了金菊。只有马秀英知道丈夫的苦衷。男儿有泪不轻弹,那是不到伤心处啊。他有了天大的委屈,不到爱妻跟前来哭,谁会看重他的廉价泪水?这么想了,马秀英反倒心里阵阵发热。
马秀英吩咐金菊先出去,叫她把门窗都关上。
金菊麻利地关紧了门窗,躲了出去。
马秀英坐到朱元璋旁边,拿面巾为他擦泪,柔声说:“你看你,哪像个男子汉大丈夫!倒像个不懂事的孩子了。不要紧,不是没天塌地陷吗?有什么苦恼事说出来,我替你担一半。”
朱元璋只是流泪不语。
马秀英这普普通通的几句话,如同一只巨大的温暖的手,轻轻地抚平、温暖了他那颗冷得发抖的心。
马秀英平静地走到案前,拿了一幅刚写好的中堂叫朱元璋看:“你看,这是我写给你的。”
朱元璋一看,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