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重返大隋 >

第119章

重返大隋-第119章

小说: 重返大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对她来说,不再奢求从此如影相随,不离不弃,但求能够在他心中占得一席之位,足矣。
  “盟主,这个盐真的是从盐湖里取出来的?”小楼里,拓跋小刀充满着惊讶的问道,“这样的盐是我见过最好的盐了,就算是青盐、解盐也要逊色三分。这样的盐真的是我们盐湖里产出的?这样好的盐一年能采多少?若是一年能达到一万石,咱们可就发大财了。这样的盐。你就是卖上百文一斗,也一样有大把的人买啊。若是我们能卖给中原的那些豪门大族,估计就是再翻一倍价钱。他们也一样会买。”
  盐这东西,一人一年不过吃盐十来斤。对大户人家来说,吃盐的钱真是不值一提,就算价钱贵点,可只要真的能有凌云拿出来的这种上等的雪花盐,别说百来文一斗,就是五百文一斗。他相信都能卖的出去。不过拓跋小刀心里还有些担忧,若是这种盐制作太麻烦,产量太低的话。那么就算真的卖千文一斗,也没什么太大的赚头的。毕竟盐虽然是生活必须品,可又消耗不多。没谁能把盐当饭来吃,量大才是赚钱的关键。
  凌云站在窗前关注着楼下的季瑶。眼里满是温柔。
  天气很凉爽。风很清,云很淡。六月时节,中原已经炎热,可这坝上草原,却还凉爽如春,真是避暑的胜地。凌云现在觉得生活很惬意,之前还在担忧粮食,担忧军队。担忧钱财,可现在。诸事都渐有起色,尤其是他这几天已经亲自试验了他的新制盐法,事实证明,这种新法制出来的盐,十分的漂亮,纯白如雪,而且细腻如粉,不但卖相极佳,关键是味道也很纯,没有半点苦味。这样的盐,简直就跟艺术品一样,让人舍不得吃。当然,凌云在对比了如今原始的靠天吃饭的纯粹原始采盐法后,越发的高兴了。新的盐法,不但制出的盐质量好,而且根本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天气影响,同时新法盐产量极高。产量高,质量好,还不怎么受天气影响,可以预见,只要能打开销路,那么就会有大笔收入进账,以后财源滚滚。凌云如何不高兴呢。
  “这盐就叫雪花盐,是我这几天刚从盐湖里采制的。”
  “那产量呢,年产量能达到一万石吗?”拓跋横刀激动的问,现在盐湖的产量是年产三万石,若是这种雪花盐能获得现在产量的三分之一,那也足够了。就算产量只有原来三分之一,那也得立即上这新法制盐。这种雪花盐,完全甩出如今市场上其它盐几条街去。拓跋横刀甚至已经在想,他们可以把这雪花盐定位为高档盐,专们供给那些贵族豪门,走精品路线,如此盐价大幅上涨,同时运输的费用还能大幅下跌,算起来,哪怕雪花盐只比原来的盐涨三倍,就能赚的比原来多了。而这样上等的雪花盐,斗盐三十文,那也太便宜了。专供贵族的奢侈之物,只卖三文钱一斤,也好意思开口?不说三百文一斤,三十文一斤总不过份吧。拓跋横刀心里此时全是一车车的铜钱了,他已经在袖子里扳着手指计算了,一斤三十文,那一斗就是三百文,一石三千文,一年若产一万石,那岂不就是三千万钱,足足三万贯了?这比起原来一年采盐三万石,只卖得三千贯可是翻了十倍啊。
  “一万石?”凌云摇了摇头。拓跋小刀有些可惜,如果一万石也晒不到,那想要赚大钱就难了。
  不过凌云接着道:“一万石太少,你知道若按我的新法制盐,制盐田垦畦浇晒法来制盐,一个盐工一年可以制出多少盐吗?”
  “多少?”拓跋小刀的心又猛烈的跳动了起来。
  “新式制盐法,十二天就可以出一期盐,而一亩盐田一次可出盐四千斤,一年至少可以制十期盐,一亩盐田平均一年可制盐四万斤,这种新法,一亩盐田有一盐丁就足够了。”
  “真的?”拓跋小刀现在有种听神话故事的感觉,一丁一亩盐田一年可产四万斤盐,这是真的?要知道盐湖分舵以往一年产盐三万石,那可是好几千号人一年的产量呢。而凌云所说的,三万石盐,那只不过是人家七十五个人一年的产量而已。
  “我还骗你不成!”凌云笑道。
  “那要是我们有一千亩盐田,再有一千个盐丁,那一年岂不是能产盐四万石?”拓跋小刀扳着手指着,心脏跳动的太厉害,算了半天后颤抖着嘴唇道。
  “错,一千盐田一千盐丁,正常情况下,一年能产盐四十万石。”凌云纠正道。
  “四十万石盐!!!”拓跋小刀感觉自己要疯了,四十万石盐得多少钱?就算是原来的斗盐十文,那也得值四万贯了。而这可是雪花盐啊,要是卖斗盐百文,那就是四十万贯了,如果再卖贵点,卖个斗盐二百文,三百文,那岂不是有八十万贯,甚至是一百二十万贯的收入?天啊,发财了,发财了,发财了啊。
  “盟主,这个产量出的都是这种雪花盐吗?”
  “当然不是。”凌云直接回答道。
  这个否定让拓跋小刀火热的心上又浇了一盆冷水,“那能出多少雪花盐?”
  凌云笑道:“产品得多样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出售,卖给不同的客户。现在我新制了两种盐,一是这种粉盐,还有一种则是粒盐。‘
  “粒盐?”拓跋横小刀不解,这雪花盐多漂亮啊,干嘛要去制粒盐,过去盐湖的盐就算是粒盐,甚至绝大多数的地方产的盐都算是粒盐,这些盐颗粒大小不一,颜色带黑,还有很多杂质,味苦涩。
  “看看这个,这就是我新制的粒盐,我打算取名冰盐。”凌云将一小盒粒盐摆在拓跋小刀面前。
  盒子打开,里面确实是粒盐,只是却与拓跋小刀印象中的粒盐完全不一样。这些粒盐颜色雪白晶莹,粒大,就如石榴子一样的晶莹粒大,而且这盐放在手中,明显能感受到很干燥,没有那原先那些充满杂质的盐一样的潮潮的。
  “好盐,冰盐,这个名字好,如冰一样的盐粒,跟宝石一样的漂亮。”一边说,拓跋小刀还直接抓了两颗扔进嘴里,虽然充满咸味,可他却仿佛在吃什么美味的果粒一样,根本不舍的吐出来。
  “雪盐、冰盐!这他娘的才是真正的盐啊!”拓跋小刀长叹一声,他占据着盐湖好几年,每年在这里采盐,却从没有想到,原来盐还有这么漂亮,这么美味的,盐原来不是咸中带着苦涩,盐原来只是咸的而已。盐湖有多大,很大很大,若是有人,你就是弄一万亩盐田,估计都没有问题。一万亩,再配一万盐丁,那一年岂不是能采四百万石盐?他这个时候甚至都忘记去想,其实盐田恳畦浇晒盐法虽然先进,可却得先开垦盐田,并建起配套的淡水渠等设施,此时盐虽然采起来了,可也不会马上变成钱,还得运输出去销售,而运输甚至比制盐更麻烦,成本更高。
  不过拓跋小刀现在完全忽视了这些,他只知道,原来卖那样苦涩难看的盐,一年都能赚几千,现在有人马有雪盐冰盐的秘方,一年赚个几十万百来万贯岂不应该?
  “盟主,我请求马上增派一支兵马过来,把盐湖围起来,另外挑选最忠诚可靠的一批盐丁制盐,且必须挑有家眷的,还得把他们的家眷全都送到总舵去。专门在盐湖城里单独安排一个内堡,派重兵严格保护他们,禁止外人接触,盐田更得派专人守卫,禁止它人靠近。还有。。。”拓跋小刀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但话里的中心意思很明显,这种新式的盐田浇晒法,还有雪盐冰盐的加工提炼法,都必须严格保密,建立盐厂招募盐丁的同时,要把盐田和盐丁们单独隔离起来,禁止他人碰触到这些机密,甚至有必要把这些盐丁的家眷送到总舵去做为人质,来防止盐丁们泄密。
  凌云对于拓跋小刀的这个敏锐意识还是很满意的,“小刀,这个盐田晒盐和提炼加工盐这一块的事务,我打算以后就交由你来负责,怎么样,有信心吗?”
  “有!”拓跋小刀简直就是受宠若惊啊,这样重要的事情,凌云没给刘鹰和贺兰弘,而是交给了自己,这得是多大的信任啊。他心中突然之间,甚至有股子士为之子者死的感觉。“盟主,我们建多少亩盐田?”
  “先弄一千亩吧,盐丁你就从盐湖堡的青壮里挑选。”凌云沉吟片刻后道。(未完待续。。)


第139章

  “上谷孙家商队借路经过,承二龙堂兄弟们关照!”山谷里,一支百辆马车组成的商队缓缓而行,商队的护卫们都紧握着手中的长矛横刀,小心翼翼充满紧张。虽然上谷孙家商队长年走这条商路,对于盘踞附近的猛虎盟二龙堂的绿林好汉们也不陌生。孙家商队每年都要向这二龙堂上交一笔大礼,换得在二龙堂地盘上平安通行。这已经是数年来的惯例,每年上一次贡,另外每次商队路过的时候,也会再拿出万把钱做为一点酒水钱。
  孙平是孙家大管家的儿子,担任孙家出塞商队护卫头领也有三年时间。走这条路也算是轻车熟路了,可是今天孙平却总有些心些不宁的样子。一遍遍的扯开喉咙喊着,报着名号,可喉咙都快要喊哑了也没有见到半个人回应。
  没有人回应,这绝不是能省下十贯过路费这么简单。孙平心里暗暗着慌,前些日子听说这猛虎盟好像起了内讧,二龙堂也换了当家堂主,这事情孙家一时也是弄不清楚。可孙平心里担忧,若真的换了当家,这对他来说绝不是好事。二龙堂的当家换了,那么孙家以往和二龙堂的约定,也有可能不被新当家承认。谁也不能保证新的当家会不会承认他们以往的约定,如果新当家是个胃口大的,那就是件大麻烦。
  跑塞外总是很有钱途的,一块江南越窖出窖价一两银子的青瓷器,辗转运到草原去。就能换回一匹不错的小马驹,哪怕只是普通的挽马马驹,可再运到江南去。也能是数倍的利润。一个普通的瓷碗,就能换一只羊,一块茶砖,能换上几块上好的皮子。越往草原深处,中原带去的货物就能换回更多值钱的草原皮货牲口。不过这买卖虽然赚钱,可却也有很多风险。
  这最大的风险就来自于这些绿林山贼马匪们。
  孙家是个大商队,每年都要组织好些支商团往塞外跑。对沿路的山贼马匪都算熟悉,重金花费之下,倒也和这些绿林们订下了约定。除每年固定一次的孝敬外,再按次收取一些过路费,孙家给钱,好汉们也省事。大家互相配合。各不为难,这样一来,孙家虽然打点各山各寨要花费一大笔钱,但只要人不出事,货不出事,每趟依然能保持很大的利润。
  怕就怕那些人不肯收钱,或者收了钱后又不肯算数的。
  孙平喊了这么大半天,鬼影子都看不到一个出来。心里已经渐不安起来了。
  以往只要一出军都关,刚入关沟。他们孙家商队的旗号一打出来,扯两嗓子,立马就会有二龙堂的好汉出来,笑嘻嘻的来取了那份买路费,再顺手拿他们点酒肉什么的就走了,并不坏规矩。可现在,一直出了南口,又经过了二龙戏珠山口,眼看都要出二龙堂地盘了,还是不见人出现,他真是心慌了。
  “大哥,怎么愁眉苦脸的?”孙平的三弟问。
  “二龙堂的人到现在也没出现。”
  “没出现就没出现,还省十贯酒钱呢,这可不是我们不给,是他们不来拿。”孙家老三孙保笑道,并不以为意。
  孙平却摇了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7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