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花寨女皇 >

第5章

花寨女皇-第5章

小说: 花寨女皇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景泰八月十六日宝诰

    奉天承运,皇帝制日,浙江东南巨镇参政方面重臣,是非才识俱优,熏劳夙著者,弗以轻界,已故浙江按察副使追赠亚中大夫、浙江布政司左参政陶成,乃广东按察司僉事,曾之又居官清慎执法公平,剿贼阵亡,勤劳可悯,绿功追秩,念既有年,因子祈恩重,永慰幽壤。

    成化十一年九月初八日

    ……

 五



    当天晚上就在陶成祠召开社员大会,各小队接到广播通知携老带幼来参加普及小学教育动员大会。会后大部分家长给失学的青少年报了名。

    我在大队长家住宿,他家大小非常好客热情,为我专门备了一间专用房。并杀鸡杀鸭盛情款待,次日我叫人把王大爷先送上山去,安置在养殖场。我从他身上联想到英年早逝的父亲,因此决计安排他晚年生活,不致于流离失所而倍受欺凌。

    早饭后,陶云龙亲自陪我广播通知不到的里坞、大角坞和乌云等僻远的山村穿家挨户的走访。乌云处在极高的山坞里,从上午开始爬山,直到红日落岗才到仅有三个户头的小村落里。

    湍急的溪水从山岙里涌出,如滚珠走玉一般,我掬起来喝了个够,然后在古榧树盘根上坐下,卷起裤管,把双脚泡在清凉涌泉里,拿顶草帽扇风,两岸高大苍松、青翠的修篁上传出蝉鸣,更显得村野的宁静。

    “这里虽然一个生产队的建制,但全村仅有三分人家,倒有两个寡妇。”陶云龙给我介绍说,“村中朱小妹才有一个孩子,已经十五岁了。”

    “她的丈夫呢?”

    “那是二十多年前,坞里只有朱老汉父女俩,后头迁来三十开外的单人汉洪武,两家靠守猎为生。

    朱小姝十八岁那年冬天,朱老头上山收猎夹。再也没有回来。她约了洪武满山寻找,只见树丛里有三只金钱豹撕咬一个人,发现那血肉模糊的人竟是朱老汉,洪武用火铳打伤了豹,将朱老汉从豹口中夺回,抬到家后当晚就咽了气,女儿失去唯一的亲人,痛不欲生。可那只受伤豹约引了十多只同类把朱小姝的房屋团团围住,那门缝、窗棂上都是绿茵茵野兽眼睛,吓得号淘大哭,呼喊救命。还是洪武点着火把赶来,在门前烧堆大火,把孽畜赶走。朱小妹一把抱住洪武,再也不让他离开,后来他俩终于有了自己的孩子,叫天生,学名洪斌。因交不出学费而缀学,是本乡难得的秀才。听说已到大渊头采石场打工去了。

    说话间,有一个三十开外女人掮着背篓从山上下来,她身材修长,面容娟好,一看就知道她属于讨人喜欢的成熟女人。一见到我们就喜笑颜开:“啊,原来陶大官人光临,真是难得!我以为嫌我家门小容不了贵人,今天是什么风把你们吹来的?”

    “你又不是雌老虎,怕你吃了不成?今天凹里来了校长,叫孩子读书,我陪她来看看你呢。”

    “我家又没孩子读书,没事借油头偷香窃玉来着。”她停住脚步,拉住我的手:“这么年轻的校长,又长得俊,真叫人疼的,快,上屋里歇去!”

    她家就住在后场泥墙屋里,屋顶是用茅草盖的,檐下挂了一串串玉米棒和红辣椒,大门前一块草坪,堆放着一捆捆的杂柴。一群母鸡见主人开了门,抢先进去争食,那条大黄狗守着狗洞对我们汪汪叫个不停。

    “畜牲!还不给我滚开!”那条狗见主人的眼色才停止狂吠。伸了个懒腰,耸耸耳朵,摇头摆尾地在我们中间转来转去。

    这是一幢普通的民房,中间是火塘,西边一间是卧室,东间是牛栏。那条老黄牛在屋柱上扬颈擦痒。我们围火塘而坐。女主人在三角架上吊下灰尘油污的铜壶,她在火里加些树根,燃得旺旺的,说:“夏家迁走了,张家断了香火,只剩下我一户。自从斌儿去采石场放炮以后,全村只剩下我一个孤女了。你这个没良心的,也不来看我一眼!”

    “全大队有十多个小村,我又没分身法,实在转不过来呀!”大队长拣块柴头点了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我早叫你搬到河谷口去住,你又不肯去,你单家独户住在这里我还不放心哩!”

    “我迁到河谷口,你家那只醋缸子容得了我么?再说我的田地山场出产好歹也能养家糊口,到你那里没田没地种,叫我喝西北风?她抓了把玉米,在门口一撒,在前来抢食的鸡群中抓来只芦花鸡杀了,掏空了内脏,装进一些拌和酱蒜姜醋的糯米,缝得鼓鼓的,然后糊上厚厚的烂泥,扒开火塘埋了进去,又加些柴。

    吊壶小盖掀动,不住喷出蒸气,冒出的滚水淋进火塘,激起腾腾的烟灰,女主人从房里端出一套茶具,摆在案头,用毛巾裹着挂勾,卸下铜壶,把滚水泡进三只锡壶。

    “请喝第一道茶!”他拿起第一把锡壶分别给我们斟了一杯。

    我爬了一天山,早已口渴了,端起杯就呷了一小口,苦涩得不得了,吐又不敢吐:“这是什么茶?”

    “这是苦丁茶!”陶云龙笑着说。

    女主人换了把壶,施了第二杯,我怎么也不敢喝了。他却向我挤挤眼:“先苦后甜么,这第二道是野蜂蜜泡制的。”

    我小心翼翼地尝了口,果然甘甜无比。当喝了第三道茶,却是满口清香,说是桂花、珠兰、芝麻粉和白糖配制的。

    三道茶是西乡大山区待客最高的礼节,只有新女婿上门才能喝到。朱小妹用这么隆重礼节接待大队长,其用意可想而知,而我只是意外占光而已。

    这回您得多住几天,让我们的城里姑娘到山上看看满枝头野柿、野板栗、野藤梨,你我帮她摘些带回学校尝尝鲜。还有野蜂蜜好割了。那是采满山野花酿成的‘百花蜜’,是滋阴潛阳的上乘补品,城里人有钱都买不到的。”

    “还有许多村没跑哩,公务在身,身不由己,明天就要下山了。”

    “不是么?官做大了,到处有吃香的喝辣的,还有婆娘陪睡,那里还瞧得起我这个荒野寡妇呢?”

    “我是那号人吗?正月里不是住这里三天?”

    火塘里散发出香味来,陶云龙用竹夹夹起烧得通红大泥团,往地上一摔,焦泥四分五裂,那只光秃秃饱鼓鼓的鸡已经油黄透亮,干净得毛丝不剩。

    女主人用荷叶托起来,放到小桌上。然后提了铅壶让我们净了手,大家就在案头上抓着吃。我只得随乡入俗,况且肚皮饿了,从女主人手里接过鸡翅,吃起来津津有味,特别那些香喷喷的糯米饭,因浸透了鸡汁,感到格外酥软可口,永不忘怀。她还开了一坛陈酿酒,三人敞怀对饮。个个都吃得面红耳赤,还不肯罢休。

    吃罢酒饭,朱小妹又端出一箩盖炒毛栗,橡子、香榧等山果,大家围着火塘边品茗边海聊。话题又转到她出山问题,说这深山老林里经常豺狼虎豹出没,多少人家因养不住小孩而凋零,甚至于使整个村成了废墟。大队长也为此着急,但他作为大队之主也有力不从心处,因此我建议:“朱大姐,如洪斌还想读书,可以复校,先让他在环形凹读完小学,再读初中。学费问题我来帮助解决。你如大队安置要是有困难,可以到凹里来做我的帮手,我们正缺少一个厨娘呢。”

    “那你就是我母子俩的大恩人了,我们一辈子都会感谢你的。”

    “梅校长真是个菩萨心肠,帮我解决个大问题,日后你学校里的事就是我的事,有什么难处,只要开句口,要人有人要物有物,我这个人说句算句。”大队长十分感动。

    “实际上你已帮了大忙,把大队苦苦创建起来的养殖场无偿移交给学校,又建造了教室和宿舍,我还要感谢大队哩!”

    夜深了,朱小妹进内房整理床位,全都换上新的被褥。在松明照亮下,房子还比较干净的,有两张对面床,我和女主人合铺,陶云龙单独铺。这深山荒村的寡妇长期独处,好不容易盼来个男人,这就像干旱已久的荒原带来了甘霖,怎么不令她欣喜若狂呢。而我夹在俩人中间,多少给他们带来不便,而且我是一个年轻的姑娘,怎么肯同他们睡在一个房间呢?因此我问:“还有房间吗?”

    “没有了,姑娘,我们农家都是这样睡的,请你别介意。”朱小妹笑着说。

    “梅校长,她家不像我家屋宇大,条件有限,就将就一宿。”

    我没有其他法子,只好和衣靠里壁躺下,叫女主人放下蚊帐。

    那块松明很快就燃过了,房里漆黑一团,由于翻山越岭过于疲劳,很快就进入梦乡。当我一觉醒来才知道。女主人压根儿没有与我同铺,而对面床上传来窃窃私语,日间从她的嘻骂娇嗔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关系早已经非同一般……

 六



    开学典礼就在大樟树下举行。除了一百多名学生外,西乡大队及各生产队的领导,师傅工匠、家长代表都列席了会议。还有市、区、社有关领导莅临指导。

    大会由金勾有主特、戴书纪及各方代表讲了话。然后由我组织的小学文艺宣传队演出几个短小精干的文娱节目,特别由我化妆演出一出《雪里梅》压轴戏倾倒所有观众。赢得经久不息的掌声。文化部副部长鲁冠方对《雪里梅》早存异议,还发表过《是香花还是毒草》的文章,对李一帆和陈伯年改编的传统剧目《雪里梅》进行口诛笔伐。但他无缘目睹,直到这次才有机会看到她的精彩表演,遂叹道:像她这样的人才埋没这山沟里,实在太浪费了。最近省里要成立婺剧二团,在全省范围内挑选花旦,如有人推荐,非她莫属。

    经过各方面努力,学校逐渐进入正常轨道。由于学生来源面广点多,凡入学的学生全部寄宿。由于学生来自极贫困的山区,尽管年龄偏大,但多数营养不良,因此改善生活是成了养殖场的生产主要目标,还好王大爷和厨娘都视我为知己,唯我是从,把牲畜家禽和蔬菜园地当作性命来管理,源源不断地供应师生所需,学生们原是农家子弟,凡轮番参加劳作时都十分乐意。整个环形凹成了既是教学基地又是生产基地。由于这是一所公助民办小学,在伊始阶段根本无正规可言,却充分体现了民情。陶云龙把承建小学工程的费用二万多元全部返回学校,建校工本费全部由大队投资,我则利用二万资金用于减免学生学费和部分奖学金,大大刺激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形成了一种“不去读书吃亏”的民间流行的心态,不但使适龄儿童全部上学,而且使一部分失学的大龄青年也上山来读书,我则自作主张,来者不拒。因而使学校很快吸收近两百名学生,最大的竟比我还要大三岁。

    根据半年教学实践,环形凹小学适龄儿童普及率和教学质量模底竟是三江口区片十二所小学排名第一,可这是两位教师所作出的非凡努力啊!

    “你别高兴得太早了!”我警告在一旁沾沾自喜的黄金标,“最后还得看升学率呢,由于我们的学生年龄偏大,底子薄,如不设法补救,只能落得零升学率,那时你我就无颜面去见江东父老,也愧对领导。”

    黄金标看了我的教学补救计划后说:“这怎么行呢?难道学校不放寒假了!”

    “谁说不放寒假?朱小妹和部分学生不是回家过春节了吗?你还有老母,也该回去陪她过个年,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