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

第97章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第97章

小说: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领取了各科目的厚厚一撂教科书。大山提出自己近期因为有事离京、想办理一学期休学的申请。

接待他的是个年轻人,那人想了一下,建议道:“如果时间不是很长的话,就不需要休学。经济管理这个专业,学院在重视基础理论教学的同时,尤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互结合,学院的目标很明确:培养学生的决策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的需求。你的情况比较特殊一些,理论学习之前,自己已经有了大量的实践,这样学起来的时候,相对会容易的多。你自己抽时间看看书,办完事回学校上课,有什么不懂的问老师,我认为,如果觉得自己考试能通过,尽量不要休学比较好……你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也欢迎你能拿出来跟老师和同学讨论,现在的课程设置还在不断完善中……”

最后敲定,大山会尽快回学校上课,——他自己算了一下,回沈阳加上走一趟山里老家,时间压缩后,完全可以在一个月内解决。

临行前,唐老爷子向他引见了自己的一位老朋友,准确的说,是曾经的一位老部下。老爷子现在退居二线,这位老部下无论年龄和资历都够,已经坐上了重要的位置。

重权在握的老部下,妻贤子孝,儿孙绕膝。却正应了一句老话,“人生哪有十全十美的”?家里偏就出了一个让夫妻俩不得安宁的魔王级的人物——张昊!

张昊是个让父母又气又疼的孩子。做为文革初期被打倒的“牛鬼蛇神”,张昊的父母早早就是被批斗游街的对象,两个大点的孩子被放到老家的外公外婆家。做了一辈子学问的外公,曾经教过的一个学生文革时成了当地造反派的头头,因为早年受过外公恩惠,投桃报李让外公家意外得了平静。外公于是闭门在家,一心教导两个外孙学习。这两个外孙,也就是张昊的大哥二哥,如今一个比一个有出息。而老小张昊时运不济,父母被打倒时他还在母亲肚子里,很不幸的刚生下来就陪着父母一起挨斗,受人白眼、饿肚子更成了家常便饭。长的瘦瘦小小的张昊,作为唯一陪在父母身边的孩子,从此成了家里最最重要的宝贝。

可是,这个宝贝偏生一点不让家人省心。不知道是不是童年留下了阴影,张昊越大越难管教,“他小时候很懂事的,一个人等在家里,我和他爸回来,他也知道打水给我们洗手洗脸,小小年纪还没有灶台高,就学着自己做饭……可是上学后他就变了。从不好好学习,老逃课,怎么管都不行,到后来整天和一帮半大小子混日子……”

呃,董洁同情的看了看张昊,她想她多少能理解张昊为什么不好好学习的原因。做为一个从小受尽白眼的孩子,上学后,老师耳提面命的是党如何像太阳一样温暖、社会怎样像一个热情的大家庭等等,这种论调他必定会从心里抵触。这样的孩子,如果能像他的哥哥们一样,由外公独自在家教导,也许今天早成才了——这小子明明一脸的聪明相。可见,教育孩子要因材施教的重要性啊——呃,跑题了。

于是,她听着张母接着介绍,“说出来真是不好意思,唐老也知道。为了让他拿张中学毕业证,他爸几乎跑遍了北京的中学,过段时间就得换一个学校,到后来,人家一听他的名字就赶紧摇头……”张母也跟着摇头苦笑。“前年,总算混了张中学文凭出来。他这成绩,大学那是压根不敢想。我们也试着给他联系工作,可这孩子心野了,哪儿也干不了几天就甩手,这不,在家混了两年,这样下去也不是办法啊。听说了李悠然这孩子的事,我和他爸寻思着,是不是能让昊昊去你们公司上班?什么工作都行,我们也不指着他挣钱,只盼他能被悠然这孩子影响,收敛点性子……”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啊!

大山一边聆听,一边偷空打量张昊。

如果说虚伪也是一种本事,这话一定适用於张昊。

刚刚二十岁的张昊生得那是一脸青年才俊,高个子,穿着也很得体:敞怀的夹克衫,里面是件雪白的衬衫,衬衫下摆扎在和夹克衫同色系的裤子里。——怎么看都算是一个精明干练的年轻人。规规矩矩的站在父母身边,刚刚跟大家打招呼礼数也很周全,全然看不出半点张母形容出的顽劣。

大山再三打量,心里正觉得奇怪。却见那人略歪了歪身子,以一个不被别人注意的角度冲他瞪眼,做了个口型:“小鬼,切——”很不屑的别开视线。

这人——

大山摸摸鼻子,却忽然对这个人有了点兴趣。嗯,既然一直有和人厮混,看他模样,也不像俯首听命甘为人小弟的性子,勉强算他有点领导才能好了;他的母亲必不会平白无故抹黑自己的儿子,可他现在又能做出一副好孩子的做派,牵强附会再算他做人能左右逢源、八面玲珑好了;长的很有欺骗性,也有一定的交际能力……

虽然只见了这一个,仔细想想,似张昊这类型的肯定不是个例。也罢,一味回绝不是办法,一个羊也是放,一群羊也是赶,反正已经和小洁商量过,对他们的工作已经初步有了安排——

大山想着,很干脆的点头同意了。“张叔,张姨,我最近有事要出趟门,如果您放心的话,我这就安排他进厂,先跟着我们一位姓陈的经理熟悉情况。不过,陈经理比他也大不了几岁,平时对人的要求又比较严格,您看……”

张母非常意外,握着他的手一再道谢:“悠然,麻烦你了!我们只是试试,也不敢想你一定会留下昊昊这孩子……你们就按照你们自己的标准要求他,该怎么办就怎么办!”

第一百二十九章 再回沈阳之往事像那东流水

大山对沈阳很有感情。

这个城市,是他命运的转折点!

它像一道分水岭,一边是苦难的过去,他曾经整日里忙忙碌碌蚂蚁一样一刻不得闲的操劳、却不得不在忍饥挨饿的泥泞里苦苦挣扎;一边是幸福可期的现在和未来,他像一只躲过寒冬的毛毛虫,终于羽化成蝶拥有了一双展翅飞翔的翅膀……

这座城市,留下了他和董洁两个太多的回忆。

灯下第一次数钱的激动,沿街叫卖烤串,在烟薰火烤中攒下他们第一笔沉甸甸的积蓄;开饭馆,为了丰富菜单绞尽脑汁;创办金土地服装厂,大街小巷牵动多少姑娘小伙的爱美之心;第一次背上书包,走进课堂对自己承诺要好好读书的誓言;还有,施针灸妙手回春把董洁从危险中救回来的杨善明老中医,无私且热情拿他们当自家孩子看的陈老爷子丁老爷子……

回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可惜,他从沈阳走向北京,再走向巴黎——越来越广阔的世界,给了他广阔的视野,也给了他更多更复杂的经历,每天都有太多事要做要操心,实在没有闲暇停下来回首来时路。这笔财富被锁在记忆深处,踏上沈阳印象才越发的鲜活起来,而这鲜活,却又带来一种类似伤感的情绪……

时隔两年,他长大了,沈阳也多了许多变化。更多更高的楼平地拔起,大街上南来北往的汽车比从前更多了,两年前,他像是城市的主人,对城市的脉动无比熟悉,此时回来,却更像一个过客了!

此次沈阳之行,大山他们悄悄的来,除了素日极熟悉的几个人,没有惊动任何人。

在火车站附近一家国营旅馆里安顿好。大山与董洁略做休息,就去了这边的服装厂,——这两年,兄妹俩无暇分心,算是大撒把,完全放权交给杨翠花和张牧一手经营,平日里天高皇帝远,除了电话里做一些大方向的指示、董洁时不时寄过来一样服装图纸或者样品,诸般事务皆由杨翠花和张牧商量着办。这两人如今也算服装业的老人了,大山创业之初,便插手经营和管理,这么多年锻炼下来,因着金土地品牌的牛仔服连着几年的热销,两人在业内大小也算得上名人。按说,这两人扯起旗号自己做老板也完全使得,时下行情好,发展势头看涨,真要放手一搏,赚的只怕要比现在多得多。

可是,杨翠花与张牧却全无这般打算,一心一意跟定了大山,两年里,沈阳这边的分厂也经过几次扩张,年利润更是一涨再涨。每每思及此事,大山心里总有种暖暖的感动。

他少小无依,身边只得董洁一个相陪左右,且生活环境一变再变,虽说不上颠沛流离,到底与同龄人的安稳度日迥然有别。因为骨子里的傲气,他立誓要一肩挑起兄妹俩的生计,纵然日后母亲寻来,生活无忧可以放手的时候,亦始终坚持自己挣钱自己花。

这样的他,其实是一个极重感情的人!

服装厂外表看起来比从前气派多了。原来是几排平房建筑,地方却是极大,手里有钱了,大山想办法把这里买下来后,请人推倒一半没有派上用场的平房,翻盖成几层小楼,扩大空间利用面积。这两年,因为设备和人员扩招,原来的平房不敷使用,经过几次电话里商量,索性把厂子移到小楼里。当初翻修时便考虑到这点,新厂房参考了合乎科学的车间规划,更把裁剪车间移到二楼,条件比旧厂房好了许多。

记得他两个离开的时候,小楼还在破土动工,最多一个粗粗的框架。而今归来,却已经是一幢幢初见规模的现代化车间,且搬迁后的旧址,也已经推倒,请专人设计后,预计盖成更具规模的现代化办公大楼。而且,周边环境更比不得从前萧条,厂子外已经是平坦笔直的柏油路,路两旁也有新起的建筑,日后繁华景象可期。

到了服装厂,闻讯迎出来的杨翠花又惊又喜。

“前几日,听你们说要过来,我和你赵哥还念叨,这也不说个准确日子,实在叫人心急。你赵哥劝我,你们两个现在事情多,再三叮嘱,不许我打电话催你们动身。现在可好,悄没声息的就到了,也不说提前打个电话通知,我们也好去接一下。”

杨翠花把两人让到自己的办公室,惊喜过后,忍不住就有些埋怨了。

她一边倒茶一边疑惑,“咦,怎么一个两个都空着手?行李呢?”

大山接过茶,笑道:“都在旅馆里放着。好久没过来了,心里着实有点挂念,可巧小洁一路上休息的不错,精神也还好,索性先来厂子瞅瞅,轻车简行,给大家的礼物也没带过来。”

杨翠花急道:“怎么住旅馆了呢?家里屋子早给你们收拾好了,旅馆哪有自己家方便?”她抄起电话,“哪家旅馆?我给你赵哥说,让他把房退了,行李搬来家,咱回家住……”

董洁抢过电话挂上,笑嘻嘻道:“嫂子,别忙了,唐叔和妈妈也一起过来,家里也住不下我们这么多人。再说,呆不了两天,我们就走,旅馆离火车站比较近,走的时候也方便些。”

杨翠花不赞同道:“不用赶这么急吧?这都多长时间没回来了。”

“我们要回老家啊,眼瞅着秋风起树叶落,天气说变冷就变冷,早些去早些回,哥哥担心时间拖久了,我会在路上生病嘛。”董洁坐到一边,与杨翠花两个闲话家常,“我们也想多呆些日子,下次吧,这次真的不行,哥哥学校里还请着假……哎,这两年净瞎忙了,而且巴黎都去了两次,两年多了却不曾回过一次沈阳,真有些不好意思……对了,你最近见过陈爷爷和丁爷爷没有?他们身体还好吧……”

大山没有加入她们的谈话,他的注意力全被另一物件吸引。

杨翠花办公桌对面,墙正中挂着一幅放大的照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