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都市电子书 >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

第296章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第296章

小说: 我的老婆是重生的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场不在市里,周边也没有什么人家,最近的村子也隔了一段距离。

虽然不致于围上一大圈瞧热闹的人。但,已经有路过的村民驻足观望,附近也停了几辆车,大约是到马场玩的人,表示出好奇。

大山指点司机把车转向马场,马场里边有门,可以拐进农场里,平时有人看护就是。

陈老爷子在客厅里转圈子,一见他们进屋,立即迎上来道:“你们可算回来了。大山,你看这怎么办才好?得赶紧处理,我瞧门口来的人越来越多了……”

大山点点头,先征求丁老爷子的意见,“丁爷爷,您怎么看?”

丁老爷子这半天时间已经把事情反复揣摩了几次,他一边想一边说:“这要是单单有人上门求助,派人处理一下,也不是多大的事。关键是记者跟在一边看着,事后肯定得上报……”

大山考虑过,是不是派人把这事压下来,最起码不能见报。

这么做不是不可以,不过,终究是树大招风,与他和董洁有关的报道,媒体和大多数普通人非常感兴趣。

已经发生的事,想完全捂下来不太可能,而且时效性也不会太长,大山估计早晚会被人知道,到时候别人连猜带想,事情最后被传成什么样子就不可知了。

所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才是最重要的。

想着这些,大山道:“丁爷爷,这钱,我们给不给都麻烦。”

他的顾虑,丁老爷子也想到了。(文*冇*人-冇…书-屋-W-Γ-S-H-U)

董洁这会儿工夫,已经从别人嘴里听到来人更多的情况——他们是从河北省某地赶来的一家人。

这基本上就排除了她最担心的那种情况。

她从旁边插嘴道:“哪有这种事,无缘无故的,素不相识的就跑到别人门上来要钱,就算是家里有病人,实在穷的没办法了,等着钱救命,也不能这么做吧?”

再说,真要这么做的话,他们首先要去的,就该是国家领导人的门上才对。

“我找人去了解了一下,那家人说,你和大山在医院里帮一个病人付清了他拖欠很久的医药费,还帮着付了接下来的治疗费,那个病人正好是他们过去的病友……有这事吗?”

“哦,有,是有这么件事。”

经他一说,董洁立刻想起来了。

“丁爷爷,您有没有见过被讨住院费时,病人的表情?去看爷爷的时候,我和我哥正好撞见了。是从外地来北京打工的一个男的,岁数不大,刚刚三十多点,去年生病后,回家乡的医院治疗,后来治疗效果不好,没办法再拖了,就又回到北京的大医院接着治……

家里的钱都花光了,能卖的东西都卖了,能借的人也都借到了。一家子老的老小的小,瞧着实在可怜,两个孩子都不满十岁,小的那个才三岁……欠费就停药,都不治病了每天还照扣床位费,所以……”

丁老爷子能理解,他半是疑惑半是不解道:“你们俩做的是好事不假,不过做好事的时候,想的不周全,怎么能让病人知道这事呢?他们病友之交互相一转告,你看这不就……”

大山和董洁面面相觑。

董洁奇怪道:“没有啊,我们去给那人交费时,明明跟医院说过,不能把这事说出去。而且,我们是找了一个没人认识的人去交的钱,也没留姓名……对吧,哥?”

大山也觉得不解,“是啊。按理说,别人不应该知道这事。”

难道,是交钱的人口风不严说出去了?

不应该啊,那个人是他从农场里找的人,相处了一年,人品还是值得肯定的。再说,他交完钱就回去了,也没去看望过那个病人,想说也没机会啊。

陈老爷子一摊手,“你们没说,医院也没说,那家人怎么就知道是你们帮着交的钱?”

谁说不是呢,这才几天工夫,他们不但知道了,还间接告知了别人,别人也千里迢迢跑到这里来求助,这效率——想不服都不行!

这个疑问,几天后,他们才从唐峰嘴里得知。

原因竟然是出在唐峰身上。

那天小家伙撞见这家人,还送了一个大苹果给弟弟,笨拙的安慰哭泣的小姑娘,小姑娘抽抽噎噎告诉他:家里没有钱,爸爸没钱继续治病,眼看着就不行了……

小家伙就去求大山。

病的是男人,一个家庭的顶梁柱,不为别的,就冲着两个还没成年的小孩子,大山也决定帮忙。

也是他一时多嘴,跟小家伙说了一句:医药费哥哥想办法。

本来说了也没什么,坏就坏在,隔了两天后,钱也交上去了,病人也接着治疗了,小家伙竟然又在医院大厅碰见了那个小姑娘。两个小孩子说话,小家伙一时嘴快,把事情说了出去……

第三百六十八章 伍伍

遇到问题就要想办法解决,避而不见既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不是大山做事的风格。

唐老爷子住院,外公外婆为了就近照看方便,暂时搬回城里住,都不在。

大山跟陈老爷子和丁老爷子商量了一下,自己拿定主意,便决意出去面对。

董洁自然是跟在旁边一道出去了。

“我们来的冒昧,这样突然找到您这儿来,真的很没有礼貌,我们自己晓得的……可是,我们实在是没办法了,但凡有一点办法,我们也不能厚着脸皮来做这事……”

问及情况,刚说了没两句,一位四十多岁的中年妇女便泣不成声,双膝一软,当即就要给大山跪下去。

一边的记者帮着搀着扶着,勉强把她劝住了。“有话好好说,咱慢慢说,大娘,您不是想见李总吗?这位就是,李总他既然来了,您的儿子就有救了。别着急,别激动,您把情况给李总说一说……”

旁边,一位父亲模样的中年男子,慢慢把情况跟大山交代清楚了。

原来,这家人跟前阵子大山兄妹在医院撞见、并帮助过的那家人认识,不是说两家有多亲的关系,就只是过去在一家医院、有缘在同一间病房住着的病友。

两家都困难,住院时彼此互相帮助,多少有些熟悉。后来,那家子送男人来北京瞧病,来前这家人跟他们打了招呼,帮着留心一下北京这边的大医院的治疗情况,要是有那特别好的医生就吱一声,小地方治疗效果实在有效,他们也打算过来给儿子瞧病。

前两天,那家人在电话里,兴奋的告诉道:他们遇到了好心人,帮着解决了他们的医药费。这边正为钱发愁的一听,赶紧追问详情,那边回道:那个好心人他们打听清楚了,是非常有名的大企业家李悠然……

“我们就这么一个儿子,年纪轻轻的就得了尿毒症,他才二十一岁,还没娶媳妇……吃了很多药都不管事,病情越来越重,一个月得做六七次透析,做一次好几百,不怕你们笑话,家里实在穷的……医生说得做肾脏移植。要是能救儿子,我们俩口子把命换给他没有不肯的,可我们去医院配型,都不合适……”

儿子的命危在旦夕,随时都存在着因无钱继续求医被活活憋死的危险。

一家人实在是被沉重的透析费用折磨的喘不过气来了,债台高筑。同时,医生建议他们做肾脏遗植,这笔天价的手术费用也是个问题。

换肾是肾脏病人最无耐的选择,昂贵的医疗费用远不是一般家庭所能承受的,而且换肾有许多限制条件,换肾后五到十年的生存率并不高,病人面临着再次换肾……

从病友嘴里知道他们受到别人帮助的消息,一家人犹如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连夜收拾收拾赶了过来。

惊动记者,是家里边一位素来很有主意的亲戚支的招。一家人想来想去,认为是个好主意,而且也真是实属无奈。

他们一方面想着,若是这事真能成,不能让人家白白做了好事,送面锦旗不足以表示感恩之心,咱得给宣传一下,让更多人知道这位好心人。再则,他们也想通过记者给呼吁一下,若这事上了报,希望能扩大影响,给儿子找到合适的肾源……

大山问清楚所有事情,心里就只有一个念头:这、这真是自作聪明!

可怜天下父母心,摊上这么档子事,谁都得焦头烂额、不恳放弃哪怕是一点点的希望。将心比心,易地而处,这对父母的想法做法,大山都能理解。

假若他们不声不响的求到门上来,他一定不会推辞。

偏偏他们自作聪明的找来了记者——

这家人千里迢迢赶过来也不容易,而且情况着实困难,他们既然通知了媒体,特地赶来的记者出于同情之心,也帮着说好话,遂征求大山的意见道:“李总,您看,是不是能帮着解决一部分医药费呢?您放心,我们一定会好好宣传一下您助人为乐的精神……对了,还有您在医院里,做了好事不留名的事。李总这些年,做过的好事一定不止这一件两件,应该好好宣传一下,号召大家向您学习……”

“有我们能帮忙的地方,伸把手是应该的。”大山摆手道:“我觉得没必要宣传。这种事,怎么说呢,也确实谈不上高尚,这种光环,我们受之有愧。”

记者一脸问号。

大山接着道:“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好心人,经常发生一些好人好事。打个比方,有人有一百块钱,他拿出二十块、五十块,甚至更多的钱来帮助别人,你们也许觉得,这点钱,做不了多大的事,可这份心,却是最珍贵的……

我们常说要构建和谐社会,提倡美好的道德行为,树典型是必要的。可是记者同志,真正感人的事迹,往往发生在普通人中间,新闻工作者的责任,就是发掘出这样的感人故事,把它们披露在报纸上。

有句老古语这么说的:百事孝为先,论心不论钱,论钱贫家无孝子。

我觉得很有道理。说实话,跟那些不吝于拿出自己一半的财产,甚至是所有财产去帮助别人的人相比,我做的那点事,真没有值得称道和报道的地方……”

董洁退后一步,微笑注视着在记者面前款款而谈的哥哥。

哥哥说的真好,的确,她自己也并不认为,他们俩个的行为有多高尚。

这世界再怎么样冷漠冷硬和无情,人和人的关系再如何的物欲化,但是不必怀疑,这世上总还是有一些美好的人美好的事是真实存在的,总是不缺乏一些能打动人心的人和事。

很多年前,大约是零六年前后,董洁曾经在中央台看过一则感人的报道。

九四年前后,一个人在为治他爷爷眼睛差了两千多元钱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陌生人把钱借给了他,之后一声不响的消失了。三年后,这个人凑齐了钱,辗转找到那个人把钱还了。半年之后,这个人家里遭水灾,一切化为乌有,那个人又一次雪中送碳。之后两人结为好友,那个人经常接济这个人。再几年之后,那个人出钱帮这个人家里盖了新房。这个人以为那个人是有钱人,那个人没有吱声。

后来,那个人得了白血病,这个人才知道,那个人不过是一个普通的银行职员,一个月不过几百块工资,才知道那个人为了帮他盖房,跟人借了四万多块钱。现在没钱治病,还欠了三十几万。然后,这个人开始筹钱给那个人治病,卖猪、卖粮食、卖房子。

“卖房报恩”轰动社会。后来大家又知道,那个人二十几年来,为了帮助别人,借出去的钱超过二十万。

再后来,有个人从上海给这个人汇了五万,让他买回房子,又给那个人汇了二十五万让他去北京做骨髓移植。没人知道汇钱的是谁。

……

真正让人感动的好人,往往是生活中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4 5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