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双鬼才-第34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顺闻言,身躯一震,对徐济道:“主公所言甚是!”
徐济冷哼道:“所以在与荆州交战前,我们要谋划的不是荆州,而是对荆州窥视已久的其他敌人。”
高顺赞叹道:“主公明鉴,这就好像一大群人去赴宴,若是其他人去不了,那这筵席的美味佳肴不就归自己享受了?”
徐济轻笑道:“正是如此,狼多肉少没有关系,只要我们把其他的饿狼赶跑,荆州这块肥肉就完全是我们的了。”
高顺闻言也点了点头,徐济眼中闪过锋利的光芒,信心十足地开口道:“益州现在有贾诩和张绣在那里牵制,自顾不暇,我们可以姑且不论,交州的情况我们暂时并不清楚,但我看刘表还未把交州放在心上,剩下的就是扬州一干大小势力,也难以成气候,现在最令人头痛的就是孙策和袁绍。”
高顺闻言一怔,没有想到徐济竟然这么在乎这两个人,不由得疑问道:“主公这么防备袁绍,属下倒是理解,这人一直在豫州默默地培养自己的实力,凭借其声望和在汝南的雄厚实力,的确可以取而代之,把袁术的实力据为己有。但是那个孙策,此人至今也籍籍无名,是否真有那么厉害?主公何必把这名不见经传的人物放在心上?”
徐济摇了摇头道:“子和你以为我是那种特别看重家世的人吗?哼,‘老子英雄儿好汉’何其谬矣?!你我皆处于寒门,自然晓得也必须要承认,世家子弟因为有着良好的家庭环境,所以受教育的机会比别人多一些,自然会有许多出色的人才,袁绍和袁术不成器并不能说所有的世家子弟都不成气候,这个孙策就是个杰出人物,他的才能只怕乃父孙坚之上。”
高顺和乐义相顾骇然,没有想到徐济对孙策的评价这么高,要知道孙坚人称江东猛虎,乃是天下有名的猛将,更是不可多得的军队统帅。若不是轻敌冒进,只怕整个荆州都会被他打下来。可是徐济却说徐济却说孙策尤胜乃父,怎不令两人惊讶异常?
徐济看着有点不服气地乐义,笑道:“奋武。莫以为你勇武过人,便是你这惯战沙场的老手和他单打独斗,只怕也是平手的局面。”看着更加不服气的乐义,心中却在想历史上的陈到和孙策也是在伯仲间,不过现在却又要另当别论了。
高顺皱着头道:“若是如此说来,这个孙策还真是不好对付呢!这孙策深得袁术的喜爱,有这般人物在,只怕袁绍不是袁术的对手。”
徐济冷哼道:“孙策乃是当世英雄,又怎会一直受袁术这等人物的驱使?你有没有想过,现在孙策领军在外。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孙策想要干些什么,袁术又哪里能够控制得了呢?这不正是孙策扩充自己实力的大好机会吗?”
高顺闻言骇然道:“如此说来,刘繇那边岂非危在旦夕?”
徐济摇了摇头道:“我倒不担心刘繇的安危,莫忘记曹孟德现在就在扬州。有曹孟德在那里,孙策未必会站到便宜。我在担心这个孙策会因为与刘繇交战无法取得胜利之后转而攻击荆州。若是刘表的兵力完全被我们所吸引的话,那孙策得手的机会就很大了。”
高顺和乐义这才明白徐济担心的乃是孙策。
徐济还有一些话没有办法说,想必三国第一流的谋士周瑜已经在孙策手下了,有周瑜在孙策的手下,徐济总是会有一种寝食难安之感。
郭嘉、贾诩,这两个三国时代超一流的谋士在自己的手中。徐济对这两人的本领再清楚不过了,若是单论出谋划策,自己绝对不是这两人的对手,郭嘉大智若鬼,不可测度。
贾诩大智若水,最擅长利用形势随机应变。
对这两个人。徐济乃是真心的佩服。但是徐济却知道,天下间的计谋之士并不仅仅是这二人。《三国演义》把太多的杰出人物给淡化了。
若是按照罗贯中的说法,那诸葛亮就是大智若仙,没有一件事情可以逃出诸葛亮的算计,当然这是虚构出来的。“亮长于治戎,短于奇谋,理民之才优于将略”,陈寿这属于后三国时代的人对诸葛亮的评价还是有一定道理的。何况现在的诸葛亮也不过是几岁的孩童,着实不是他考虑的对象。
不过徐济也必须承认一点虽然陈寿眼光有限,不明白军事乃是为政治服务的道理,但诸葛亮在政治方面的才干和军事完美的结合起来,这才是诸葛亮真正厉害的地方,只看诸葛亮可在刘备死后独立支持蜀国这么许多年,就足以令人惊讶了,虽然没有“挽狂澜于既倒”,但是也算得上是“阻狂澜于既倒”了。
试想,若是换成曹操在赤壁之战的时候被人杀死,到底曹操手下的哪个谋士可以避免曹魏集团的四分五裂,更辅佐曹丕成其大事?孙权方面就更不用说了,单就这份本领,其他谋士那根本就是望尘莫及了。
当然诸葛亮也仅仅是个谋士而已,他缺乏做君主的眼光和胸襟,只看他不注重后备人才的培养,只知“用”人而不知道“养”人上就可以知道诸葛亮的短处所在。
这也是徐济为何不担心诸葛亮为人所用的缘故之一,自己治下有完备的人才培养机制,即便是无法击败诸葛亮自己也有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司马懿,拖垮他就足矣。
但除了这几人外,徐济最看重的谋士中就有周瑜。
周瑜乃是大智若雅,彬彬有礼下暗藏无数杀机,在极静中有极动。
当然,也不能将司马懿的大智若懦、荀彧的大智若稳、庞统的大智若浪抛开不计,这些都是徐济深所敬畏的。
至于陆逊、徐庶、戏志才、程昱、荀攸、田丰、沮授、陈宫、虞翻、邓艾、钟会、陈登等人虽然有不逊于以上几人的潜质,但始终未卓然成大家,皆有破绽可寻。
可是现在却没有人知道周瑜名字。徐济甚至有点担心自己的老朋友曹操会在周瑜的手下吃败仗。
正是出于这种担心,徐济才想要竭力地避免孙策对荆州的注意。
这时,一直在思索的高顺对徐济道:“主公,既然如此,那么我们不妨和张允多僵持一段时间。”
徐济点了点头道:“子和之言深得我心。”话是这么说但徐济心中却在苦笑,他当然了想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解决孙策,但是现在却是鞭长莫及,毕竟自己同时要应付的敌人太多,唯有暂时抛开孙策不管了。
荆州去不了,扬州打不下,又不想依附于袁术,看来孙策唯有南下了。
看来扬州和荆州的南部要乱上好长一阵子了。
抛开这些烦恼,徐济看向高顺,说道:“这些事情先不管,我们先拿下河东郡再说。”
乐义早已经气闷了半天,见徐济终于说到了打仗上,兴奋地站了起来,高顺笑道:“我这就去准备。对了,主公,您呢?”
徐济神秘一笑道:“我?我要写封信到冀州去。”
高顺一愣,徐济悠然道:“田丰和沮授想必也已经清闲得不耐烦了吧?是该让他们活动一下了。”
高顺和乐义面面相觑,说不出话来。
徐济之心,真的难以揣度。
第三百章得胜!
安邑城外,北门。
韩浩领着三千兖州军出现。
安邑城的守将远远地便看见了韩浩,大吃了一惊,连忙下城去通知王匡。
韩浩却一副好整以暇地样子等在那里。
不多时,城墙上出现了王匡的身影,韩浩心中大喜,连忙高喝道:“主公,我乃是韩浩,请速速打开城门,我好入城。”
王匡站在城墙上破口大骂道:“逆贼,枉我对你信任有加,你却暗中投靠兖州,今日还有何面目见我?”
韩浩心中大骂:要不是你们逼的,我岂会这般快投靠兖州?不过韩浩却对自己的选择一点都不后悔,毕竟徐济无论是胸怀还是能力都远比王匡要强得太多。
想到这里,韩浩的脸上装出十分委屈的样子,高声道:“主公,我韩浩跟随你这许多年,一致对您忠心耿耿……”
“闭嘴!”王匡闻听韩浩这话大声喝道:“张琰早已经把一切都告诉我了!你还要在这里强辩!”
韩浩对王匡道:“主公!张琰才是卑鄙小人,我和手下的兄弟大难不死,曾经绕过大河,到皮氏城去过,更得到了惊人的消息,原来张琰乃是张晟的兄弟,两人才是早已经暗中投靠了兖州,若非如此,我的好友杜畿又岂会这般容易被兖州军抓住……”
“什么?”王匡失声叫了出来,他也并非是蠢人,当然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韩浩忧心忡忡道:“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我才又绕了回来,向主公报告此事,张晟一直桀傲不驯,早有私心,张琰现在这般欺骗主公分明是在为兖州军谋夺闻喜城,若是让张晟先一步到了闻喜城,那就大事休矣!”
王匡听得六神无主。一时间头大如斗,若是事情真的像韩浩说的那样,那就真的大事不妙了,不过王匡却不会轻易地为韩浩打开城门。
正在这时。有人来报,对王匡惊慌失措道:“主公,闻喜城丢了!”
王匡闻言惊得差一点从城头下来,不能自主道:“丢了?到底怎么丢的?闻喜城的守军都是只知吃粮的蠢货吗?”连忙派人去把捎来消息的人叫来。
不多时,一名校尉打扮的人上了城墙,见到王匡,立刻便翻身拜倒,神色惊慌。
王匡一见,此人乃是自己的心腹手下,连声问到底怎么回事。
那人哭丧着脸对王匡道:“主公。原来张琰和张晟乃是兄弟,他们早已经投靠了兖州军,就在不久以前,张琰和张晟里应外和把闻喜城的城门骗开,现在兖州军已经占领了闻喜。只有我们几个兄弟死战得脱,回来向主公禀告……”
王匡听完,大喝一声,羞愤难当,捶胸顿足地仰天道:“张琰、张晟,老夫定要将你两人碎尸万段!”
韩浩在城下听得明白,心中自然大喜。对王匡喝道:“主公,不用担心,有我韩浩在,即便是兖州军马上杀到,我还可以抵挡一时,更何况安邑城易守难攻。兖州军休想占到便宜。”
王匡这时候才知道韩浩对自己的“忠心耿耿”,连忙道:“韩浩,你千万不要去和兖州军厮杀,我安邑城兵力不多,你还是进城助我守城的好。”
韩浩心中狂喜道:“如此最好!不过主公。您最好还是派人到夏县通知夏县守将,要他们严守城池。只要外有援军,我们就会有安身立命之地!”
王匡连连点头,连声道:“好好好,我马上写信。先给我打开城门,让韩浩将军进城!”
这边,王匡写好信派人出城到夏县送信,然后打开城门,迎韩浩大军进城,韩浩向身后的兖州军士一摆手,暗示准备动手。
不多时,韩浩带领三千人进入到安邑城中。
王匡把韩浩迎上城墙,看着跟随韩浩上来的幽影,惊异道:“这是我们的军队吗?”
韩浩把早已经准备好的话说出来道:“主公,这些士兵身上的装备乃是在兖州大营中缴获的战利品,因为船翻了,我的五千兄弟只剩下了三千多人,又无家可归,本想另投他方,但是实在放不下主公,于是绕道新绛和皮氏,发现兖州军的主力全在这两座城市,所以才确定闻喜城外的兖州大营中果真没有兖州大军,所以才去偷袭闻喜城外的兖州大营,果然兖州大营中只有二百多人,见到我们只求自保,结阵而出,我知道追之无益,说不定会引来兖州军的援军,更担心张琰和张晟两人对主公不利,所以取得这些兖州的装备后,我便急行军到此。可惜兖州大营中没有守城的工具,否则我也会也一并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