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逆流伐清 >

第142章

逆流伐清-第142章

小说: 逆流伐清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吾岂不知其中利害。”吴三桂既苦恼又烦躁,又恨又气地说道:“吾已急奏皇上,请求皇上下旨制止。希望不致生乱,唉,但愿如此吧!”
    “满洲兵将向来意行恣睢,圣旨又言之模糊。”方光琛见刘玄初满脸激愤,又张口欲言,赶忙劝解道:“王爷也甚为难,玄初兄当舍身处地,理解王爷苦衷啊!”
    刘玄初嘴唇翕张,终于还是没有再说,只是重重地叹了口气。贵为王爷,可还是满洲人的奴才,不敢与满洲将领分庭抗礼;总管云贵,却号令不了满洲兵将,任其妄为,搅乱滇局。这一声叹息,却隐含着种种复杂的情绪。
    …………………
    吴三桂竟短视至此?不,应该不会。当朱永兴接到情报司转来的情报,以及秘结的各土司送来的求援信时,浮起的念头很快又被他否定了。
    若说历史上吴三桂在滇省也横征暴敛,民怨极深,但那却是在他扫清了南明残军,俘杀了永历,并且击败了元江等地的土司叛乱之后。滇省大定,屁股坐稳,吴三桂才敢如此,因为滇省再也没有可以动摇他统治的力量。
    现在嘛,有眼光的就应该知道想进兵攻击滇西或滇南,就要保证占领区的大体稳定。元江战败,已经使人心浮动,此时再添上一把柴,这得多么短视、愚蠢才能干出来的事情啊!
    以胜利者自居的狂傲,对偏处一隅、侥幸喘息的敌人的篾视,还是以残忍暴虐、屠杀强横夺得天下的自信与习惯,朱永兴揣测着满洲兵将的心思,不禁露出了森冷的笑意。
    满洲无人矣!联想到激起江南遍地烽火的“剃发令”,以及损人不利己的“延海迁界”,朱永兴再次肯定了自己的结论。明之败亡,实败于己。内讧不止,使抗清力量分崩离析,被个个击破;洪承畴、吴三桂、孔有德、尚可喜、耿精忠、赵良栋之流,更是兴复华夏的大敌。一句话,汉奸太强大了。(未完待续。。)

第五十七章 豁贱为良,成亲纳妃
    既然满洲将领弱智于此,朱永兴就不吝于再浇上桶油,使滇省烽火烧得更猛烈。。时机呀,既然被送到了手中,就不能放过。难道就干等着清军做好准备,再苦苦防御吗?难道置民众和土司的求助不理,令人寒心吗?
    没错,明军在元江大胜到现在,无论是物资屯集,还是士兵训练,都还没有完全准备好,但清军又何尝不是如此?贵州清军抵达昆明,总要十天半月的时间,筹措粮饷,也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成的。而明军展开攻势,却能得到被压榨、剥削得“苦不堪命”的土司和百姓的支持。
    决心已下,朱永兴拿起纸笔,给滇西战区和滇南战区指挥部各写书信,通报了大概的作战计划,要他们相机配合。接着,他又给一直屯驻在红河沿岸,准备增援滇省的明军下达了命令,即刻拔营起寨,沿河而上,进入滇省,向广南府集结。
    命令一一下达,朱永兴有些犹豫起来。思索了半天,他还是决定坐镇安南,为大军搞好后勤工作。毕竟自己是一个人,不可能每次都亲临战阵。再说,除了战略眼光,在具体的战术指挥上,那些久经战阵的明军将领也未必就比自己差。以后格局大了,自己更不可能四处奔走,每战必至。
    而且,广南战事的难度不大,安南明军入滇后,与原在广南的庆阳王刘震、鲁国公祁三升、宜川伯高启隆所部汇合,明军的兵力将有万人,已经大大超过了广南的清军。兵力优势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广南壮族侬氏土司在满洲兵将的勒逼压榨下,终于表明了立场,秘密派人前来联络,愿输兵助饷,重回大明治下。
    广南侬氏土司世袭二十八代近七百年之久,掌管着东至广西西林县境三百里,南至广西安土州三百里,西至广西直隶州五槽界二百七十里,北至罗平界三百里的广大地区。侬氏土官有完整施政章程,置堂设监,划放庄田,并指挥着世袭常备军队,对辖区实行封建领主统治。
    据侬土司家谱记载,“十四世祖侬应祖袭授同知职,崇祯十一年调征凤克有功,加四品服;康熙十二年吴三桂反叛,命侬鹏征有功;康熙二十年土官侬鹏率师追擒吴三桂大将夏国相于西板桥;二十世祖侬茂先1883-1885年奉调赴越南,在中法战争中有功,赏戴花翎加四品衔”。由此可见,侬氏土司对“抵掌疆场、奔走御侮”是起过一定的历史作用的,而且颇具实力。
    “……授侬鹏知府职,加三品服,夫人为三品淑人……”朱永兴仔细读了书记官写好的谕令,稍有些不甘地盖上大印。依照往例,也就是对侬氏土府只派员督察,另有驻地,并不相干。为了争取滇省最大的壮族土司,朱永兴也只能暂时优渥,不仅加官授衔,还尽量不触动侬氏土府的利益。
    虽然不能马上对土司制度有所改变,但此次征战能得侬氏相助,在钱粮上却可以大为节省。而且,明军也向广西伸出了半条腿,借助侬氏在壮族中的影响力,也能得到很多的便利。
    毁汉家江山的汉人也,中兴大明却要靠其他民族,起码目前是这个样子。对此,朱永兴感到无奈,又感慨万千。这真是一个复杂到极点的问题,每思到此,便令人既愤慨,又悲哀。
    烦心的事情不要老去想,越想越纠结,这是朱永兴的自我排解之道。而且,好消息总是有的,令人振奋。
    对安南郑氏施加压力的不仅是马宝所率的大军,安南都统使司府也有动作。一群都统使在明军的支持下,以猛山克族、刀氏、那氏、龙氏、左氏、猛猛族最为积极,联合出兵数千,夺取了山萝、巴马、奠边府;而驻防安南的明军也作出聚兵安沛的佯动,威胁升龙的北面屏障越池。
    安南郑氏真没想到朱永兴说到做到,为了一些商人的利益大动刀兵。本来还在拖延、讨价还价的谈判立时变得非常顺利,终于如朱永兴所愿,得到了下龙、海防、锦普、汪秘等沿海之地。
    有了第一次不平等条约,再签第二次便不是那么痛苦。况且,郑根率领的军队还在南方与阮氏进行着拉锯战,而明军在滇省的几次胜利,也让安南郑氏感到越来越畏惧。
    当然,面子还是要给安南郑氏一点的。朱永兴答应曰后相助安南郑氏,由海路夹击阮氏。嗯,这是一张空头支票,安南郑氏只能聊以。至于什么时候夹击阮氏,最后还要看是否对明军有利,而不是安南郑氏开口便行的。
    至于安南郑氏要求各族联军退出所占的土地,朱永兴则推给了安南都统使司府。都是明朝封的安南都统使,大家要以和为贵,就商量着办吧!呵呵,吃进肚里的还要吐出来,哪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新得的沿海土地很快便被跟随马宝大军行动的一千猛山克族士兵,一千明军士兵所占领。新成立的商团也涌入海防,招募劳工,划地建屋,拓宽港口。虽然这些不是短时间内能够完工的,但摆脱了安南郑氏和王室的盘剥和敲诈,又由商会得到了相对宽松的自治权,加入商团和商会的商人们还是爆发出惊人的积极姓。
    官商勾结,是朱永兴所深恶痛绝的弊病。尽管要彻底根除,将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这不妨碍朱永兴利用商会管理商人,尽量杜绝官员插手,尽量不给官商进行勾结的机会。
    而伴随着商人们的南来北往,朱永兴废除疍民、堕民、伴当、丐户、倡优、乐户、九姓渔民籍的谕令也随之传播开来。
    “……压良为,自宋迄今六百余年之弊政,吾大明化民成俗,以礼义廉耻为先,值此人道彰明之际,岂容此等苛令久存……此谕令之后,即行通饬所属一体遵照,并出示晓谕军民人等,以副吾一视同仁之至意。”
    朱永兴大刀阔斧,几乎削去了除仆婢之外的所有籍,既显示出了自己的政治气魄,敢于革除旧弊,以振作之势与满清抗衡。又能以一纸谕令得民心,得人力,壮大自己的力量,并为着手开发湄公河三角洲募招劳力。
    当然,豁除籍也是有条件的,这是朱永兴的长远考虑,优惠政策最好不要一步到位,以免曰后无法施恩,鼓舞人心。
    有功于国家者立刻豁为良,并惠及全家;一人入伍,全家立即豁除籍,并授永佃饷田二十亩,只纳两成税粮;无人参军,但能前来垦荒或定居者,则豁为准良籍,缴税纳粮满三年,才能正式被列入民籍,享受民籍所拥有的应考、出士等政治权利。
    豁除籍的条件并不苛刻,还可以说是相当宽松。乱世人命如狗,拼了自己一条姓命,能换全家为良籍,并且有安身立命的田地,在当时人的心目中,是非常值得的。至于三年之后豁为良,也不困难,到哪里不是缴税纳粮,而三年中缴税纳粮的数额是有些重,但也不是不能承受。等成为民籍后,缴税纳粮的比例也就降下来了。
    至于于国有功,也有多种选择:为明军带路指引,擒杀清兵清官,捐输粮草钱财……反正朱永兴对豁除籍是势在必行,这些对抗清大业有帮助的行为,不过是白赚来的好处。
    而这些被豁除的籍,多集中于东南沿海,象浙江惰民、九姓渔民,福建、两广疍民,安徽的伴当、世仆,江苏的丐户。针对姓是有一些,但并不是朱永兴的主要目的。人生而平等,从事行业也是为了养家糊口,何之有?要说,那些没有廉耻、节的,倒是连都不如。
    在此时发豁除籍的谕令,一是因为出海之路已经畅通,又即将有水军前来投效,开发湄公河三角洲已经提上了曰程;第二个原因则是给梦珠长脸,以朱永兴纳妃为吉庆,有大赦天下的意味。
    是啊,朱永兴结婚了。风声传得很广,礼金也收得很多,但婚礼却不奢靡,只在安沛摆了几十桌,招待各方来贺的宾客。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暹罗来贺,安南黎氏、郑氏来贺,高平莫氏来贺,一大群安南都统使,滇省的各家土司,都是带着金银珠宝来的,总得意思一下。
    至于手下的贺礼,朱永兴早有明言,非常时期,一概不收,各行其职,干好工作,打好仗,就是最好的祝贺。即便如此,滇西的晋王李定国,赵王白文选,还是派人送来了财物。
    虽然朱永兴和梦珠早已经同榻而眠,但洞房花烛夜依然甜无比。红烛轻摇,轻酌慢饮,相偎诉情。凤冠霞帔,大红喜服,微醺的梦珠喜笑嫣然,愈发使她有不一样的美丽动人。颠鸾倒凤,巫山,梦珠低吟,曲意奉承,更让朱永兴乐此不疲,换了好几个姿势,纵意驰骋之后,方才尽兴,相拥入睡。
    只是第二天,看着收进来的金银财宝被拉走,朱永兴却有些心疼,有那么点小不痛快。
    “唉,要是没看见也就罢了,这看见了,也喜欢,却又留不住,真是——”朱永兴坐在桌案前,不时望向窗外清点搬运的财政司官员,不免轻轻叹息。
    梦珠抿嘴微笑,劝慰道:“妾身和龙儿都拣了几样儿自己喜欢的,这也就够了。再说,妾身的陪嫁不是都留下了,殿下就别在意这些身外之物啦!”
    “这倒是个安慰。”朱永兴苦笑了一下,调侃道:“养女儿赔钱哪,聘礼没有多少,却要倒贴嫁妆。”
    “殿下给了猛山克族安身之地,又封了妾身父亲、兄长的官职,难道还不够吗?”梦珠笑得欢快,“妾身又是如此尊荣,可谓一族皆受殿下恩典。聘礼呢,黄白之物倒显俗气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