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师-第50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许江彬永远都没有想到,他竟然会死在一个女人的手中。并且……还是死在了他这一生,唯一心动过的女人手中。也不知道这样的死法,对于他来说究竟是不甘,还是最好的归宿。
江夏看着地上江彬、善行、石破天三人的尸体,心中忍不住有些感慨万千。最后他摇头叹息了一声,转而看向司马香香道:“走吧,我带你离开这里。”
司马香香看了江夏一眼,缓慢但却坚定地摇了下脑袋。她低下头,伸手抚摸了一下善行那年轻俊俏的面容。司马香香道:“一生中最爱我的人和我最爱的人都在这里,我何必再离开?我会在这里将他们安葬,然后结一草庐,一生陪伴着他们。你去吧,我相信你会是一个好皇帝。”
江夏看着司马香香沉默了一下,最后点了点头,一言不发地转身离开。他朝着官道走着,他知道只要上了官道,就一定会碰到自己的人。
不知道为什么,江彬死了,江夏虽然感到轻松,但却没感觉有多么开心。也许是因为江夏心里清楚,江彬的死代表着,从他穿越到大明以来,最后一个值得他重视的对手已经没了。没有了对手,人生似乎真的会感觉到寂寞……
鞑靼。兀良哈。可汗王庭。
作为草原民族,鞑靼的人文风俗和中原汉族并不相同。比如在中原,男尊女卑是流淌在骨子里的观念。男人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必须忠贞不渝。男人可以君临天下,女人最多只能母仪天下。
历史上除了一个逆天的武则天以外,再无人能够以女儿之身,光明正大的把控朝政。就算晚清出过一个慈禧,那也只能是垂帘听政而已。坐登龙椅,她也是只能想,不能做。
但在草原逐族却并不相同。女儿家一样可以从小练习骑马射箭,进山打虎猎狼。你行,那就是你的本事,男人绝不会用什么“女子无才便是德”来约束你,只会对你的能力感到钦佩甚至是敬仰。
雅仁托娅。这个是当今鞑靼可汗王后的名字。原本她并不是叫这个名字,而是嫁给鞑靼可汗阿尔苏之前,阿尔苏赐给她的名字。在蒙语里面,这个名字代表着彩霞之光。
而实际上,雅仁托娅的确没有辜负这个名字。她美丽漂亮不说,更兼聪明睿智。嫁到鞑靼以后,她积极的跟随阿尔苏一起学习汉人文化,同时又常常走访八大部落,和八大部落酋长家的女眷全都关系密切。
总之在刚开始的时候,雅仁托娅几乎就是完美可汗王后的代言人。她的一举一动,都让阿尔苏觉得自己挑对了王后。
可是随着瓦剌和鞑靼相互合并,阿尔苏逐渐感觉到了问题。明明鞑靼通过大宁商品交易市场,大大方便了自身必需品的交易购置,并且拉动了鞑靼的商业变化,使得鞑靼逐渐走向繁荣和昌盛。
可八大部落酋长却对此嗤之以鼻,在他们看来,阿尔苏软弱无能,任由汉人赚取鞑靼人的财物。阿尔苏已经放弃了黄金家族的荣耀,成为一名懦弱的鞑靼可汗。
对于这一切,阿尔苏不是没有想过办法解决。但是最终,一场宫廷政变还是让阿尔苏猝不及防。阿尔苏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的枕边人,竟然会是击败自己的绝杀一击。
吱呀……阴暗潮湿的房间,突然被人推开了大门,阳光从门口照射进来。
坐在木椅上的阿尔苏抬起头看出去,门口走进来的是一个高挑美艳的女人。是雅仁托娅……这个美丽的好像晚霞之光,但恶毒却好似蛇蝎一般的女人。
雅仁托娅走到阿尔苏面前蹲下,笑靥如花:“你知道吗?你的好朋友江夏,在大明登基称帝了。”
阿尔苏剑眉一扬,眼神中闪过一丝激动。他笑了笑道:“哦,是吗?那你的死期恐怕是不远了。”
“要想恢复黄金家族的荣耀,蒙古人和汉人必将会有一战。我一直期待着你的朋友能够挥师北伐,毕竟草原才是我们蒙古人的战场。我若胜了,阿尔苏你必死无疑。我若败了,阿尔苏……你还是得赔我一起死。昔日不可一世的鞑靼可汗,今天却沦落到如此模样,真是可怜啊。”
说完,雅仁托娅在阿尔苏的膝盖上拍了拍。
阿尔苏咬着牙,脖子上的青筋都冒了出来,仿佛雅仁托娅轻轻地拍那两下带给了阿尔苏极大的痛苦一般。
将目光顺着雅仁托娅的手看向阿尔苏的膝盖,你会看见阿尔苏那膝盖处是凹进去的。这证明了……阿尔苏的膝盖骨,已经被雅仁托娅残忍地挖了出去。
第六百四十二章 北伐
冷冽的风吹动着校场的旌旗,旗面上那“大夏”两个字显得尤为惹眼。按理说,大明士兵的军旗应该是个“明”字才对。如今这大夏二字,则直接证明了,明朝已经改朝换代。现在,中原大地是大夏皇朝当家作主。而主人翁的名字,叫江夏。
此时的时间是快要临近冬至的冬月初六,在这样的时间段里,一般情况下人们如果能选择不外出,是尽量不会出远门的。因为冬至过后,除夕新年这些一年一度的重大节日就会接踵而来,按照华夏人民的习俗,这段时日是应该一家人团圆,老少同堂共聚天伦之乐才对。
但偏偏江夏却选择了在这个时候于京师三千营大校场立了点将台,举行誓师大会,决心挥师北伐。
这一次北伐,其意义主要有三大方面。一者,巩固局势。江夏毕竟刚刚登基称帝,又是改朝换代,国内必定有不少势力蠢蠢欲动,意图搅乱时局,然后浑水摸鱼成就霸业。所以江夏必须在这个时候展示自己的实力,以震慑打消掉那些人的宵小心思。
二者,稳定边关。一直以来,北方草原逐族便是中原的心腹之患。尤其是成吉思汗问鼎中原以后,草原逐族不仅仅是汉人的心腹之患,更加还是心中大敌。要知道,当初蒙古人入关后,屠城的事可没有少做。元朝时代,汉人完全是低蒙古人一等的,汉人受的压迫仅仅是历史书上的那些记载,完全只是九牛一毛。
三者,救阿尔苏。要解决北方草原逐族和汉族人民的问题,仅仅是依靠武力那完全是行不通的。北方草原逐族生存能力强,战斗力高。用武力镇压,顶多是数年安稳而已。要想长治久安,最好的办法便是同化北方草原逐族。
用中原文化教化他们,用中原的耕种文化替代北方逐族的游牧文化。这样,北方草原逐族才有可能和汉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
而要达到这一切,就必须是北方草原逐族有一位支持这一切的领袖,和汉族领袖共同来努力推动。阿尔苏,无疑就是最好的选择。
当然,这是于公。于私方面,阿尔苏还是江夏的大舅子。无论如何,江夏也应该去救他。
所以从这三个方面来说,北伐一事势在必行,并且迫在眉睫。
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所以江夏登基,在安排好朝中各项事务以后,便立刻开始进行了北伐的准备。
战争究其本质,其实就是资源的消耗。粮草、人口、人才,各种方方面面的资源比拼。江夏之所以选择冬季出征,为的就是要挑在敌弱我强的时机来进行作战。
需知道鞑靼国内多数部族都是以游牧生活为主。春夏时节,牧草肥美丰富,鞑靼的补给自然就会方便快捷。外加他们是本地作战,先天就占着优势。若是在那个时候出战,恐怕即便是胜,江夏也会付出不小的代价。
当然,冬天出战也有类似于天气、作战环境等问题。但好在如今的大夏皇朝底子厚,当初江夏执掌大明时,为大明积累了不少财富。再加上萧阀、王阀、袁阀,这几个大门阀家族的“友情支持”。
江夏的兵备物资充足无比,完全足够支撑他去打一场类似于北伐这样的大战。在这样的物资对比情况下,像天气、作战环境这些因素,基本可以暂时先放在一边。毕竟一边是饿着肚子打仗,一边是吃饱了打仗。胜负概率,不用说也知道那边的会比较大了。
在江夏尚未登基以前,北伐一事就已经决定好了,会是由他亲自任主帅,御驾亲征。虽然江夏这个决定,满朝文武都十分反对。但最终他还是做了一回一意孤行的君王,坚持要亲征鞑靼。
之所以如此不为其它,只为当初江夏离开兀良哈时,阿尔苏与他那一句“只愿生生世世为兄弟”的约定。
点将台上,江夏身着一身工艺精细的鎏金狮猊护心镜铠甲,腰间挂着龙渊剑,一副威武不凡的样子。
此次出征,号称兵力四十万,一共分为三路。由江夏带领中路二十万大军,自居庸关入鞑靼境内,从正面开始进攻。然后左路大军由俞大猷带领,自雁门关入鞑靼境内。右路大军由钟彬带领,自山海关入境。
三路齐发,最后在兀良哈进行总攻,务求一举将鞑靼覆灭。至于覆灭以后,鞑靼的政权还要不要移交回阿尔苏手中,这便又是后话了。
江夏手持三柱高香,将其插到祭台之中。然后从一旁的钟彬手里接过一卷黄绢,绢布上写着的是誓师词,也就是北伐的原因。
基本上但逢大战,这是必经的一个程序,这被称之为“大义”。就好像当初努尔哈赤攻打大明时,也曾经以七大恨告天一样。这样的东西,虽然看上去没什么实质的作用,但其实是非常影响士气的。
士兵们觉得自己所做的事是正义的,自然杀敌起来奋不顾身。若是连士兵都觉得自己所做之事是错误的,那自然是畏首畏尾,不肯尽出全力。
不过若是中原北伐,这誓师词其实随便写写就差不多了。在这个时代里面,中原汉族和北方逐族的国仇家恨由来已久,若说是北伐打鞑靼人,整个大明不举双手赞成的人恐怕是在少数。
誓师词有言:“北方鞑靼,欺我汉人宽厚。多次犯我边关,欺我百姓,夺我钱财,毁我屋宇,践踏田地,蛮横霸道。我大夏皇朝之子民,自幼便奉至圣先师之教导,与人为善。但今礼法无以感化蛮夷,故只得示之以刀兵。休叫那蛮夷认为我华夏无敢战之人,诸君,敢战否?”
“战!战!战……”底下,一众士兵大声叫喊着,声音震天彻底。在这点将台的士兵,只不过是四十万大军里的一小部分,但这士兵,却给人感觉好像十万大军齐声发出的叫喊声一般。
听到这样的声音,江夏心中也是豪气顿起,他一把拔出腰间的龙渊剑,长剑往前方一指,大声道:“好!出发!”
第六百四十三章 出居庸关
京师的事务江夏交给了王守仁打理,另外有阎洛他们辅助,江夏很放心。毕竟这些都是跟着他多年的老人了,无论是品行还是能力,他都十分了解。
北伐的三支大军从京师出发,在出了永定门以后便就此分开了。江夏带着萧杀、千绝行、海大有、张猛等人往居庸关的方向走。
从京师往居庸关走,沿路上得经过清河店、巩华城,然后过龙虎台,最后出居庸关。这一路过去,直至出居庸关都是大夏皇朝牢牢控制着的区域,基本不会有任何问题出现。即便有问题,在二十万大军面前,也不存在任何问题。
所以这一路上,江夏都走的优哉游哉,也不需要有什么戒备之心。队伍一路走到清河店,天便已经全黑了。
走在前面的探马早已经替大军选好了驻扎休息的地方,所以江夏他们抵达以后,立刻开始安营扎寨,埋锅造饭。
在主将营帐之中,江夏挂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