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历史电子书 > 风起北方 >

第299章

风起北方-第299章

小说: 风起北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月底,岩崎弥久向日本军方提出自己的公司将涉及陆军武器的研制制造报告,军方非常慷慨的给予了正面回复,同意了他的要求。于是,一九一六年六月三日,“三菱造船株式会社”正式改名为“三菱制造株式会社”,参与到对海陆空全方位的军工研究和制造之中,比历史上提前了五六年时间。在获准军方的同意之后,岩崎弥久马上斥资一百万日元(相当于五十万美元)开始了轻武器的研究,而那款自动步枪则成为研究人员的样板。

    在经过三年多时间,花费了八百多万日元之后,三菱制造株式会社的研究人员终于研制出了一款十发装弹的自动武器,取名九式甲,可惜只制造了少量样枪之后军方就没有下文了。岩崎弥久上跳下窜的活动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结果,到死也不知道自己的产品为何没有被军方采用。这是后事,不再做说明。

    一九一六年七月十一日,欧洲索姆河战役进行到快两个月时间,日军欧洲远征军先头部队十八师团二十三旅团士兵乘坐的火车,经过西伯利亚大铁路运送之后,终于到达俄国乌克兰战场后方城市伦伯格东面。在领取了日本从丹麦购买的轻机枪之后,旅团长内山小二郎拒绝了俄军马上投入战斗的请求,而是要坚持必须等到师团长柴胜三郎到达后才能行动。这让俄国西南方战线的主帅阿克列赛勃鲁西洛夫将军非常不满,因为他指挥的西南方向攻击已经在一周之前的六月七日打响了,这是俄军为了配合西部英法索姆河战役发起的新攻势,需要的兵力量很大。日本师团的到来,正是他所希望的。

    七月十八日,十八师团师团长柴胜三郎中将到达伦伯格,但是他也拒绝马上出兵,理由是日军的重炮兵部队还在后面的火车上没有到,而且远征军总司令官秋山好古大将在后面的车上,没有他的命令自己不能擅自行动。这让勃鲁西洛夫将军更加生气,他亲自向沙皇发去抱怨的电报;对此沙皇也是无可奈何,因为日军的行动,不受俄军节制,这是开始时日本方面提出的条件,否则他们将去法国战场。沙皇只能等秋山好古大将到了之后再和这位老将面谈,希望能够得到自己需要的结果。

    秋山好古大将今年已经五十七岁高龄了,曾经参加过日俄远东战争,在战争中担任骑兵第一旅团旅团长,表现极佳,战后被称为日本骑兵之父。本来这次日本远征军司令官大正天皇是有意于另外一位同样参加过日俄战争的大将黑木为桢的,山县有朋也是这个意思;可惜黑木为桢已经七十余岁了,他本人也不愿意去,只好让年龄小一点的秋山好古这位大将去。

第二卷 一战风波第三三五章 日本远征军第一战() 
第二卷一战风波第三三五章日本远征军第一战

    一九一六年七月下旬,欧洲索姆河战役已经进行了两个多月时间,尽管英法联军有坦克助战,但由于坦克是第一次参战,各级指挥官对于坦克战术的运用,以及步兵的配合非常陌生,步坦协同战术完全一窍不通;在前几次战斗中坦克发挥了奇效之后,后来都没有什么亮点。加上经过多年修筑的德国军队几道防线都十分坚固,英法军队的进攻势头减缓,德军在损失了大量步兵、丢失前两道防线之后,堪堪挡住了对方的进攻,战场随后又慢慢变成胶着状态。

    也就是这个时候,来自亚洲地区两个国家的军队,日本陆军和中国的军队(赵一天战狼雇佣军团)分别到达了俄国乌克兰西北地区和法国索姆河战场后方城市阿棉。由于双方部队的指挥官没有在第一时间到达,所以他们的部队也就在到达地之后并没有立即投入战斗,只是在原地休息。我们的目光还是先看一看东线战场日本欧洲远征军的情况。

    七月二十日,日本欧洲远征军司令官秋山好古大将到达基辅,俄西南方战线的主帅阿克列赛勃鲁西洛夫将军亲自到车站迎接这位日军大将。两人见面经过简单的外交式的问候之后,不顾日本人长途行军的劳累,勃鲁西洛夫将军就直接向秋山好古大将询问日军的参战时间。之所以这么急,是勃鲁西洛夫将军的部队已经击退了奥匈帝国军队,攻占了乌克兰西北城市卢茨克。但令他不安的是,奥匈帝国军队虽然被他击退了,但北面的德国军队却趁他的部队突出过多,对其形成了包围之态。勃鲁西洛夫将军必须调南面的俄军前去堵截,所以必须要有人来替他看住奥匈帝国军队;恰好这时,日军军队到了。

    “大将阁下,我皇帝陛下已经与贵国大岛相(陆军大臣大岛健一)阁下进行了商议,将由阁下的军队驻防基辅西面斯特尔河卢茨克东区,抵挡来自西南和南面奥匈帝国军队的攻击。贵军在俄日远东战争中优秀的表现,让我对卢茨克方面的战事非常放心下。希望贵军能够马上投入阵地,替换我的部队,好让他们能够迅速北上,打击德国人的进攻”。

    听完勃鲁西洛夫将军的话,秋山好古大将脸上一丝不悦的神情稍稍减退。说实话,他本人对于俄国军队的士兵很是看不起。十三年前的那场战争,作为骑兵第一旅团的旅团长,他本人率数千骑兵横扫俄军后方补给线,给俄军造成极大损失,他也曾亲砍下过好几个俄军士兵的头颅。俄军士兵虽然长的高大,但却被矮小的日本士兵打败了。今天自己带兵进入俄国,却是配合他们作战,感觉很是怪异;虽然长途行军身体确实有些累,但听了对方这番恭维的话,到也舒服。

    “谢谢司令官阁下的迎接,日本远征军的行动,我个人目前还没有接到进一步的命令。如果确如司令官阁下所言,秋山自然会遵从陆军省的指令,命令部队前往卢茨克”。

    勃鲁西洛夫将军原本的要求是希望日军能够在北面去和德国人作战,而不是留在乌克兰。但日本方面却死活不同意他们的要求,俄国人只能同意这样做。勃鲁西洛夫将军也清楚,相对于德军的强悍,奥匈帝国军队的战斗力,自然就低下一些。作为战争对手,哪一个都希望自己不要碰上一个难啃的对手,损兵折将;柿子自然也是捡软的捏,日本人也不例外。

    七月二十六日,日军三个师团到达卢茨克,分别扎住在卢茨克、罗伊斯砌和吉尔卡波隆卡等三个地方。三十一日,另外三个师团也到达这一地区,驻守在斯特鲁米斯卡、霍德斯克、切克诺等地方。这几个地方和前面的罗伊斯砌、吉尔卡波隆卡一样,都在卢茨克周围附近,最近距离七公里,最远二十公里。日军从国内长途运送过来的一个重炮兵联队,也扎住在卢茨克西面的别尔斯喀斯地区,有两个步兵大队的兵力进行保护。

    日俄战争后,受到旅顺攻坚战的影响,日本陆军高层开始加强对炮兵部队的扩充;但由于受到钢铁资源的限制,十几年过去了,日军一个常备师团中火炮的总数也没有超过六十门。虽然新成立了几个重炮兵联队,但炮兵的总体实力也只是比日俄战争期间增强了少许而已,和欧洲的英法德国陆军比起来,明显不在一个档次。这次日本陆军出国远征,为了加强远征军火力,日军不仅从丹麦花钱购买了一批丹麦生产的麦德森轻机枪,还把刚组建不久的野战重炮兵第十二联队也调拨给远征军。

    这个野战重炮兵第十二联队,拥有明治二十年式280mm的*炮一门(炮重26吨,射程7。6公里)、明治四十五年式240mm重*炮(炮重32吨,射程10公里)两门、明治三十八年式150mm野战*炮(炮重2。1吨,射程5。9公里)十六门、明治三十八年式120mm野炮(炮重1。2吨,射程5。6公里)十六门。除去这些大口径火炮,该野炮兵联队还拥明治三十八年式75mm野炮十八门、明治四十一年式75mm山炮十八门。这两种火炮的重量都很轻,特别是后者,只有540公斤,两个士兵就能推着到处跑,机动性很好,在各种地形使用都很方便,性能已经非常接近后世二战时日军的九二步兵炮了。

    日军的240、280口径的重炮还有几门,但这些重炮也实在是太过于“重”了,运输不方便不算,射程也有些近,炮位的安装更是非常复杂和麻烦。除非事前就将它们早安装好,用来防御或者攻坚还是不错的。总体来说这种重炮的威慑作用更加大于实战作用,日军高层也只是拿来壮壮自己的胆子,震慑一下对手。

    我们再来看看日军对面的敌人奥匈牙帝国军队的情况。部署在这一带的是奥匈第三集团军(司令官科维斯将军)、第七集团军(司令官马肯森将军),总兵力约十五万人。但是在经过俄军最初的反击战斗之后,这个数字目前大概只有八九万,十万不到。在被俄国人击退之后,奥匈军队参谋总长霍申道夫上将对自己部下的表现非常不满,加之他收到了德军东线指挥官兴登堡元帅指责的电报,让他更加的感到无地自容。得知日本军队到达乌克兰,并成为奥匈帝国军队(一部)的对手之后,决定发动一次反击战,打败对面的亚洲军队。

    七月二十九日,奥匈帝国总参谋部下达训令:“本次进攻争取取得决定性胜利,迫使日本远征军退出战争,为了西线战场解放出兵力”。为了加强这次主攻部队第三、第七集团军的实力,霍申道夫将波斯尼亚军管区的后备部队,包含三个后备步兵旅,七个独立守备营,黑塞哥维纳军管区后备部队,两个后备步兵旅,五个独立守备营,达尔马提亚军管区后备部队,五个后备步兵旅,九个独立守备营,全部加强到前方军队,可以说把整个帝国靠近乌克兰地区的部队全部编入了两个集团军,使得这两个集团军兵力很快达到了十二万人,超过了日军的十万人之数。

    一九一六年八月六日,随着后续奥匈补充军队的到来,随着参谋总长霍申道夫上将的命令,到达俄国战场的日本远征军迎来了它第一次欧洲战役,和匈帝国陆军之间的战役。凌晨六点许,最靠近西面的日军第三师团前沿阵地受到了奥匈军队炮火的轰击,虽然前沿阵地上除了几个观察哨没有住留大队人马,但师团长大庭二郎中将还是有些忧心忡忡。在给司令官秋山好古大将报告情况之后,他便手握望远镜走出战地指挥所,来到一个小山坡观察敌情。奥匈军队炮火轰击算不上很猛烈,但也力度不小,至少在大庭二郎中将的眼里是非常猛烈的,他的师团可没有这样的火炮轰击密度。当然,中将不知道这是对面奥匈第三集团军司令官科维斯将军,将集团军内百分之八十的火炮集中起来使用的缘故。

    日军第三师团的主力基本上都位于第二道防线上,第一道防线上只布置了少量用于警戒的士兵,所以对于敌人的炮火轰击大庭二郎中将并不怎么在意,只是告诉自己的手下,关注敌人炮击后的步兵冲锋,让下面的军官随时准备好带领部下在炮击停止后回到第一道阵地防守。炮火轰击、随后步兵冲锋,这已经是世界各国军队进攻的统一套路。欧洲东西两线战场都是这样打的,对于此套路,匈帝国军队知道,日本军队自然也知道。

    接到师团长的命令,日军第五旅团第六联队联队长渡边太郎大佐立即命令自己手下三个大队的大队长进行布置,除留下一个大队在后面之外,两个大队近两千名日军士兵全部集中在了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