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英雄谱-第23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0355:霸道本无对与错
高云虽然收下了孙策原来的兵符,但是却并没有解散或者分化孙坚的旧部。而是依旧把那些兵马放在兴化,仍给孙策指挥。并且把孙氏所有家眷老小都安置在兴化。
这在大多数人看来,都会觉得高云大气,对故人之后十分的信任和厚待。
但是在孙策的母亲吴氏夫人看来,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
王朗和严舆知道袁术几乎被虎威军全灭之后,心惊胆寒,哪里还敢惹事,就地解散,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
高云留孙策这一旅人马在兴化,其实也基于对曹操的防范。他担心如果曹操起兵打徐州,那难保王朗和严舆不再生是非。所以,留孙策在兴化,正好可以预防。
高云领兵北上之后,孙母吴氏夫人便派人把孙策叫到面前,满面愁容的问孙策道:“策儿,如今虎威军悉数北上,汝可有打算?”
孙策一愣,忙问道:“母亲,此言何意啊?”
吴氏夫人叹了口气,又问孙策道:“高云收了你的兵符,却依旧把你父亲的旧部兵马置于兴华,且将我家一门老小皆安置在此,你以为,此是何意?”
孙策笑道:“此乃虎威将军念及与父亲情义,信任孩儿”。
吴氏夫人哼哼冷笑,“非也!此乃高云为你掘的坟墓!”
孙策大惊,“母亲大人!何出此言!?”
“哼!想你父亲孙文台何其英雄,不想汝却这般不堪!那高云开始时不肯收你入虎威军,便已经怀疑你有异志。只不过天下皆知高云与你父亲交情颇深,他怕惹人耻笑,故而暂时不敢对你下手。他将兵马家眷悉数置于兴华,乃是为他自己留的话柄。倘若你稍有不是,他便可以拥兵谋反之罪名,将我孙氏一门诛杀于市,永绝后患!”
“啊!?这……怕是不能吧?若如母亲所言,那当初虎威将军大可以对长沙置之不理,我孙氏一门自然死于刘表之手,又何必多此一举?”
吴氏夫人冷笑两声,“哼!那是因为七路联军讨伐徐州的时候,你父亲曾亲领兵马与刘表交战,为高云解围。长沙被刘表围困,高云怕落个不仁不义的骂名,故而领兵营救。他到长沙之后,才知道你父亲依然遇害。那时,虎威军已经与刘表交兵,高云骑虎难下,只好救了我们孙家一门。这也不过是为自己赚取名声而已”。
孙策越听吴氏夫人这么说,越觉得太过牵强。但是孙策是个大孝子,不敢忤逆母亲,只好笑着劝道:“母亲所言,怕不有理。但眼下孩儿已受天子册封,便是大汉之臣。只要孩儿恪守臣分,小心谨慎,自然无祸。母亲尽可安心”。
这话不说还好,孙策一说出来,惹得孙母拍案大怒,“汝个不肖子孙!‘欲加之罪,岂患无辞’!?高云既要害你,岂是你小心谨慎便能躲过的!?大汉之臣更是笑话,如今天子不过是一介傀儡,朝廷皆由高云掌控。汝滞留于此,岂能久存!?若不早谋,孙氏一门皆葬于你手矣!”
孙策噗通一声,当时就跪下了,“母亲息怒!母亲息怒!孩儿不肖,愿听母亲教诲,请母亲示下,孩儿无不从命!”
孙母一看孙策服了,叹了口气,眼泪儿跟着就流了下来,“策儿啊,非是母亲教你不忠不义,实在是关乎孙氏一门血脉,不得不如此啊。倘若万一你有个好歹,你弟弟妹妹又皆年幼,母亲纵是到了九泉之下,又如何向你父亲交代啊……嘤嘤嘤嘤”。
孙策见母亲啼哭,汗流满面,忙劝道:“母亲有何主意,但请明示,孩儿无不遵行”。
孙母这才点了点头,“好,如今虎威军悉数北伐,乃天赐良机也,绝不可坐失。你速去联络旧部将士,汇于兴华,就说奉天子之命,渡江南下,讨伐王朗和严舆。待过了长江之后,你便率领旧部将士先占建业,以朝廷之名,招兵买马,必可速成。之后再剿灭贼子王朗、严舆、刘表等辈,为你父亲报仇雪恨。若你能凭借扬州之地,成就伟业。亦不辱没你父江东猛虎之名!”
孙策听的汗流浃背,低头不语。孙母一看孙策这样,眉头一皱,“怎么?汝不敢?”
孙策接连咽了好几口唾沫,战战兢兢的回道:“孩儿……孩儿……谨遵母命…”。
孙母这才舒缓了眉头,说道:“这便好,事不宜迟,汝速去安排!”
孙策起身告辞,走出厅外,仰天而叹,“高叔父,非是孙策不忠不义,委实母命难为,来日若有机会,大恩必当报效……”。
高云把孙家从长沙救出来的时候,剩下的兵马就还一万多人,武将也大多都在长沙战死了。剩下的旧部战将,其实也不过就是程普、韩当、黄盖、祖茂四人。
程普、韩当、祖茂三人得了消息之后,倒是十分积极,连夜带着心腹,偷偷逃离军营,来到兴化与孙策汇合。
唯独黄盖不同,得知消息之后,不但不肯离开,反而还修书劝孙策,恪守本分,不要走错路。并且还说,自己的性命是虎威将军冒死救下的,既然已经投效到虎威军麾下,绝不肯做背反之人。
吴氏夫人听说之后,勃然变色,大骂黄盖忘恩负义、背主求荣之贼。孙策并程普等人听了,尽皆黯然。
黄盖虽然没有跟孙策反水,但是念及跟孙坚的情义,也没有向虎威军告发。所以,典韦和张瞳得知消息的时候,孙策已经渡过长江了。
没有高云的军令,典韦和张瞳自然不敢擅自领兵过江,只好忍住愤怒,派人发书向高云汇报。
孙策渡过长江,打起朝廷和虎威军旗号,找兵买马。正如吴氏夫人所说,收效极大。一月不到,招募数万之众。期间又得到富户鲁肃的支持,孙策的实力得以迅速扩充。
长江南岸就是建业城,这里是丹阳郡的治所,此时的丹阳太守叫周尚。
众所周知,孙策有个同窗好友,叫周瑜。而这个周尚,正是周瑜的叔叔。
0356:周瑜今日绝孙策
孙策也知道丹阳太守是周瑜的亲叔叔,想起曾经的同窗之情,不忍心抢夺建业。但又怕违逆了母亲的心意,便回到后营,面见吴氏夫人,先小心问道:“母亲,可还记得庐江周瑜否?”
吴氏夫人点了点头,“嗯,昔日洛阳令周异之子,与汝同年。往昔多曾相见,自然记得”。
孙策听母亲这样一说,脸上带出笑来,又道:“那母亲可知丹阳太守乃是何人?”
孙母又点点头,脸上表情丝毫没有变化,“自然知道,乃是周异之弟、周瑜之从父,周尚是也”。
孙策赶紧接话道:“母亲此言是也,想孩儿与周公瑾同窗数年,相交莫逆。况且父亲与周异大人也颇有交情。如今既是周尚为丹阳太守,孩儿若强取建业,怕是不妥。以孩儿之意,不如引军东进,改取毗陵。不知母亲大人以为如何?”
孙母冷笑几声,说道:“建邺城墙郭险固、丹阳郡钱粮丰足。小小毗陵,弹丸之地,焉能比之?况且你兵马在此,距离建业不过五十里。却要舍近求远,去取毗陵。岂非愚夫所为?”
孙策听孙母如此一说,心里越发焦急,忙解释道:“但是孩儿与周公瑾曾八拜相交,今为一郡城池而不顾金兰之义,岂不让天下人耻笑?”
孙母大笑,“哈哈哈哈,笑话!你与周瑜同窗之时,年岁尚小。小儿之语,岂能做数?况且,你与周瑜结拜,母亲尚且不知,天下又有何人知晓?如今你拥兵数万,只靠几个富户接济,能撑得几时?丹阳钱粮尽在眼前,汝却不思进取。待你钱粮用尽,兵马散去,悔无及矣!”
“可是……可是…”,孙策还想辩解。吴氏夫人一挥衣袖,勃然变色,呵斥道:“如今已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汝速速安排兵马,攻取建邺,不得有误!”
孙策见母亲愤怒,不敢忤逆,急忙应允,告退而出。
次日,孙策亲领兵马三万,使韩当为先行、程普为合后,进取建邺。
周瑜此时正在庐江,受任小职,听闻孙策攻打建邺,惊骇不已。急忙领十余亲随,快马加鞭,直到建邺城下,来见孙策。
孙策听说周瑜来了,自觉没脸面对,便避而不见,派人哄周瑜一行离开。
周瑜见这个架势,也猜到个大概。但是不见孙策,始终是不甘心。于是心生一计,对那来驱赶他们的兵卒说道:“烦劳告知你家主公,在下身患绝症,时日无多。听闻故交至此,特来探望。望伯符念及故旧之情,出帐一叙,亦不负此生相识相知”。
那小卒听周瑜这么一说,再想想主公的表情,心里也觉得非同寻常,赶紧回到中军,把周瑜的话一五一十的报给孙策。
孙策其实对周瑜还是很念旧的,听说周瑜身患绝症,一时心急,信以为真。急忙赶到帐外,一看周瑜红光满面,才意识到不对了。
周瑜微微一笑,面色平静,“伯符兄,别来无恙,听闻兄长到此,瑜特来拜见”。
“额……呵呵,这…,愚兄听闻公瑾患疾,不知是何病症?”
“呵呵呵呵,无他,周瑜所患,不过担忧叔父安危之疾也。倘若伯符兄能医,周瑜感激不尽。愿此生鞍前马后,以为报答”。
周瑜这话一说,孙策顿时满面通红,言语局促,勉强回道:“这……怕是…不能…”。
周瑜叹了口气,又说道:“小弟亦知兄长缺乏钱粮,但丹阳以东,吴郡、会稽等地,皆钱粮丰足。且又是令尊仇人之地。兄长若愿取之,周瑜愿效犬马之劳”。
周瑜这话可以说是情至意尽,但越是这样,孙策就越是难堪。窘迫半晌,勉强开口说道:“此事……愚兄亦身不由己,公瑾……无须多言”。
周瑜点了点头,仰天长叹,又冲孙策一抱拳,说道:“既然如此,周瑜不敢强求。但建邺城中,乃是周瑜叔父。百善之中,以孝为先,周瑜不能坐视不救。望孙公放周瑜进城,瑜愿劝说叔父将城池奉上。只求孙公仁慈,放我叔父一家性命,不知孙公意下如何?”
虽然周瑜脸上十分平静,但是孙策仍旧能感觉到周瑜的怨怒。那“孙公”两个字,更是已经把他们之间的情义斩断斩绝了。
孙策心里虽然很难过,但是他觉得母亲的吩咐更加重要,在他心里,那就是孝道。
建邺城墙高池阔,虽然周尚兵马只有数千,但要想攻破城池,也必然要付出相当代价。从这点出发,周瑜的提议对孙策是十分有利的。
既然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了,孙策也只好将错就错,冲周瑜点了点头,“好!既然是公瑾至亲,我自当网开一面。只要公瑾说动周尚,献出城池。我不但不会加害,而且必定委以重任!”
周瑜笑了笑,“但愿孙公言而有信,在下即刻进城,还烦劳孙公放行”。
孙策点了点头,派两名心腹将校,送周瑜进城,来见周尚。
周尚抚养周瑜多年,一向对周瑜视为己出,突然看到周瑜来了,大惊失色。一把拽住周瑜,问道:“瑜儿!汝为何来此!?”
周瑜笑了笑,先给周尚问安,接着笑道:“侄儿特来为孙策做说客耳”。
周尚一愣,“瑜儿,此言何意?”
周瑜让周尚屏退左右,这才对周尚说道:“叔父,如今孙策已经全然不念故旧之情,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