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耽美电子书 > 涛声依旧 >

第7章

涛声依旧-第7章

小说: 涛声依旧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不我领你去门口看看?”

“去哪?”

“你那个学校门口,就在昆山路,去不去?”韩耀驱车拐进一个岔道,“看完去买两个酸菜馅儿大篓子吃,啊。”

去看看……上不成看看也行啊。张杨这么一想,便毫不犹豫道:“去。”

师范学院前。

韩耀把破自行车靠墙边停住,领着张杨往大栅栏铁门里走。

收发室门卫从窗户一看,连忙跑出来拦:“哎哎!内边儿内俩民工!干啥呢!谁让你俩进来的?出去出去出去!”

韩耀一听不乐意了,“诶不是,你管谁叫民工呢?你知道我们是不是啊你就瞎叫唤!”

门卫拎着小木棍挡在俩人面前,“怎么地,说你呢,你看看你自己什么德行,破布烂啃的也敢往里走。这是学校不是工地知道不?去去去,外边儿呆着赶紧的。”

韩耀最烦别人指着他埋汰,暴脾气一上来,出手就要揍那人,张杨赶紧扯住他,“大哥算了,算了啊,咱们在门外看看就行。”

于是,下午放学的时候,师范学院大门口蹲着灰头土脸的俩人,所有路过的学生都害怕的瞅他们,人潮拥挤的路上硬是以他俩为圆心划出一圈空地。

但张杨并没在乎这些,他的目光都落在那些梦中想了又想的地方。

他在看门柱上的黑白长条校牌,刷油漆的铁拉门和红瓷砖教学楼;看着背书包出入的学生和老师;看他们朝气蓬勃的笑脸,看她们麻花辫上的丝巾。

说不定他的分数比这里的任何人都高,要是他进入这所学校,一定比任何人都刻苦,可是为什么到最后,偏就只有他不能正大光明走进校门。

就差一步,自己就从大学生变成了民工。

张杨终于再也忍不住,眼泪扑簌簌淌下来。

韩耀默默蹲在旁边,心也跟着发紧。他在心里骂自己嘴欠,张罗来这破地方干嘛,倒把孩子惹哭了。

张杨蹲在马路牙子上,越哭越撕心裂肺,简直要把喉咙都嚎出嗓子眼,周围走道的学生更害怕了,都搂着书本嘤嘤往边上挤,生怕这俩神经病发疯冲过来。

门卫一直在收发室里盯着他们,见势立刻冲出来,在他们面前疯狂地来回挥舞手里的木棍,大喝:“去!走!给我走!”

韩耀斜眼瞥门卫和面前的破棍子,内心非常想给这男的一顿电炮。他强压胸口起伏的怒气,用手给张杨擦了把脸,低声道:“走吧,咱们回家。”

“凭什么……”张杨闷声抽噎,蹲在地上不动。

门卫喊得更大声了,“滚!再不滚揍你们啊!”

韩耀被门卫聒噪的额头青筋暴起,马上就要压制不住愤怒,他搂着张杨肩膀把他往起拖,“走,别在这儿蹲着,赶紧的。”

张杨把脸死死埋进膝盖里,颤抖着脖颈和肩背。

门卫简直要出离抓狂了,高举起木棒照着张杨的后脑勺就要打下去。

你他妈长没长心啊!

韩耀霍然起身,刚要怒吼,突然斜刺里窜出一道飞脚,直接踹到门卫肚脐眼上,然后是张杨伴着泪水与鼻涕的哭喊:“你他妈长没长心啊!”

韩耀:“……”

大门口顿时一阵兵荒马乱,学生老师嗷嗷乱喊着“打人啦——!神经病打人啦——!!”,门卫捂着肚子痛苦地蜷缩在路边,张杨还在恶狠狠的踢他,边踢边骂:“他妈的势利眼!你他妈才农民工!老子学习比他们都好!你他妈瞎了你!”

韩耀呆滞的站在原地,直到操场上一群男老师拎着教尺直奔这边才惊醒过来,卧槽一声,赶紧揪起张杨后衣领拖到自行车上,撒丫子就跑,身后扬起一阵尘烟。

张杨没缓过劲儿,还张牙舞爪的跟身后一帮人使劲,韩耀又气又无奈,心里想想刚才的事,又憋不住乐起来。

他高声道:“这把还惦记上师范了不?”

“惦记个屁!”张杨愤慨道:“因为别人穿着不好就瞧不起人,这样的也配教书育人,我呸!”

韩耀哈哈大笑,“不气了,走,哥领你吃菜篓子去。”

张杨使劲嗯了声,“整两个酸菜馅儿的,吃饱了回家听广播睡觉。”

“行!走喽!”韩耀使劲蹬车镫子,清脆的车铃声回荡在街口。

9断粮

那天回家以后,张杨还跟原来一样照常吃喝干活,他白天跟苏城一起去剧院工作,晚上回家收拾收拾屋子,等韩耀回来一起吃饭,就连脸上的笑容也一如以往。只是偶尔在路上遇见背书包放学的小学生,或是捧书本扎辫子的女学生的时候,还是会不由自主看过去,看着看着,眼角眉梢就垂下来了,说话也低沉着语调。

毕竟是父母含辛茹苦十几年供他读书,全家人的期盼都压在这上头,最后临到眼前一脚踩空,换做是谁都不能比张杨更懊恼,更愤恨了,他又怎么可能说放下就放下呢。毕竟关系到一辈子的路怎么走——倘若张杨不是农村户口,肯定已是跟现在不一样的人生。

大学生与力工,云泥之别。

让人怎么甘心。

如此不言而喻的心情,韩耀怎么可能看不出——虽然他没上过大学,也不怎么想上大学。只是张杨绝口再不提起这事,韩耀连安慰话也不知道怎么起头,只能时常带回一些小零嘴,给他说火车站里有意思的事儿,或者领他到南边地里溜达,让他把注意力转到别的地方。

这么一来,张杨脸上又正经有了些笑模样,韩耀看着,心里也不自觉的舒坦。

有时候俩人一起去南墙大地里偷苞米,还背着丝袋子去抠土豆,守夜人老远的手电筒一晃,他俩就吓得连滚带爬直往回跑。

这么时间久了,张杨有时候躺在被窝里,恍惚间都有了一种“自己住还在屯子里”的错觉。

除开偶尔的笑闹,两人日子也还算平淡,约有十天后,张杨在邮局取到了家里的回信。

回信很短,只有不到半页纸,是在绿田字格的练字本背面用铅笔写的,说家里一切都好,秋收时你老姨一家来帮忙,也没造什么罪。天马上就要下霜了,要多穿衣服,新被褥还没做好,等做完了就给你寄过去。下边有一块涂掉了的地方,隐约能看见“你爸挺惦……”几个字,连着涂抹的后头嘱咐他,出门在外不能麻烦别人,不能欠人情,要知道吃人嘴短,拿人手短,行事要在心里想的清清楚楚之后再做。

张杨看着薄纸上歪歪扭扭,却一笔一划的字迹,眼眶和鼻尖就酸涩的针扎一般。

往年这个时候l,都是坐在家里看妈和老姨纳鞋底,现在却只能从只言片语里得知家人的状况。直到现在他才明白,原来自己是这么想念妈给做棉衣,用手在他后背上比量宽窄时微疼的按压,还有爸抽的旱烟味道。

信纸下方那几句嘱咐像是特意强调,下边还重重画上一条波浪线。他知道张母的意思,从小她就教育孩子,做人不能差事,不能缺心少肺,不然别人表面上不说,背地里也讲究你,笑话你,拿你不重视。

张母的话虽然白又实,但从来都是有道理的,张杨看着那句“吃人嘴短,拿人手短”,开始翻着个的想自己有没有欠人情。

苏城的人情刚挣钱就已经想着法子还回去了,剧团里没什么事,每次晓云帮忙拉麻绳,放工也请她吃冰薏米了,一毛多钱呢那是,庄哥上回给拿了点儿腌菜,这得记着还回去……

张杨在心里翻来覆去思量,最后连剧团每天给发的茶水都算进去,觉得自己没再跟别人有过来往有无,于是把信平整的压在炕席底下,又给家里写了回信,就哼着《请到天涯海角来》,去院子里辟苞米粒煮粥了。

——张杨自己都没发觉,他这样子,就好像韩耀给他带的小零嘴都吃进了狗肚子,又像是他喊一声大哥,人韩耀就真成他亲哥了似的。

在省城又过了这些天,仿佛只是一眨眼的功夫,萧瑟之风悄然而至,已是天高云淡的深秋。

十月一日,国庆三十五周年的大阅兵仪式在□前举行,左邻右舍的街坊们都涌到附近有电视的人家收看,中国人在久违了二十五年之后,终于再一次看到了震撼人心的阅兵式。首都国庆游行中,北大学生打出“小平你好”的标语,瞬间传遍了大街小巷,高科技的武器装备和解放军的勃勃英姿更是让人们心中热血沸腾。

此时此刻,大多数中国人心中的阴霾终于退散,就好像在阴暗中撕开了眼前朦胧的窗纸,不堪回首的年代已然过去,新的领袖会带领我们开启新的时代。

韩耀和张杨没能亲眼在电视机中看见邓|小平跟阅兵方队挥手致意的景象,只能守在广播前听播报员的讲解,边在脑海里想象天|安门此时是怎样的盛况空前。

主席致辞和阅兵之后是群众大游行,通过广播都能清晰的感受到沸腾的气氛。

张杨盘腿坐在炕上,脊背挺得溜直,还沉浸在刚才被带动起来的高涨情绪中,感觉自己正也穿着笔挺的军装站在队伍中。

他遥望西墙外广袤开阔的天空,坚定地说:“将来的中国肯定不一样了。”

“是啊。”韩耀斜倚着被垛子,道:“说不定再过十几二十年,中国就真正强盛起来了,就是不知道老百姓的日子能不能跟着好过些。”

张杨疑惑道,“只要国家壮大了,老百姓不就跟着好起来了么?”

韩耀轻笑,“可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一个国家站起来的越快,垫在底下支撑她的人就越多。”

张杨偏着头想,感觉不懂,又好像有些懂。

“行了,别琢磨了,做饭吧,咱吃完去南道溜达一圈,给你摘点儿海棠果。”韩耀拍拍他的脑袋,“去炖点儿苞米土豆。”

“……做饭?”张杨愣在炕头上,腰板瞬间垮了,一脸为难,欲言又止。

韩耀皱眉:“咋的了?哪儿难受?”

张杨摇摇头,低声道:“哥,有件事我忘跟你说了,那啥……上回偷的粮昨晚上吃没了。本来我想今天再去南墙大地偷点儿,但是……但是今早上秋收,地里现在估计连根毛都没剩。”

韩耀:“……”

眼瞅着冬天就来了,韩耀本来还惦记着趁秋收没开始,赶紧多偷些存起来,不然冬日里肯定得划出一笔钱吃饭,却没想居然一大清早就把地收了。要是没别的法子,今年就得饥一顿饱一顿,毕竟就这么多工资,怎么可能上顿下顿都买现成的吃,根本吃不起啊。

张杨叹气,“咋办,咱俩手里都没粮票,天天买现成的吃,那也没有那么多钱啊。”

本来挺高兴的时候,偏偏赶上这么件事,韩耀咣当一声栽倒在炕上,苦恼的吁气。

这他妈日子过得,简直都不如闹饥荒的年代,到底中国多强盛的时候才能富裕到他们头上啊。

10共眠共勉

眼看秋天要到头了,张杨在省城才过上几天安稳日子,现在又要为吃饭犯愁。

韩耀这几年都是靠南墙苞米地硬生生养活自己,原本算着离秋收还有几天,所以才跟往年一样没着急,却不料今年这么火急火燎,本来少说也得三四天的活,竟然一天就拾掇完了。田里苞米和土豆全收走,剩下的玉米杆子散落在地头,无人清理,根本就是草草了事。

然而一细想,这也难怪。明年开始全面实施包干到户,土地粮食都不再归生产队管,甚至生产队也即将成为历史。正好城南一带正在规划建设,政府就着分田到户的政策,这一片土地谁家也没分,南墙苞米地连同他们居住的一大片平房,将来都用于盖高楼修马路,建设城市。

所以今年这茬庄稼是这片广袤土地上的最后一次收获了,再细心拾掇又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省城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4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