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90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90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管那么多,施琅是难得的人才,先带到粤地,本侯再寻机于他长谈,定要说服此人,为本侯所用。”

    当下王彦便带领兵马出了泉州,急行一日,便在厦门附近追上先行的何刚,而同时郑芝龙的也随先锋到达泉州城外。

    次日郑之龙大军全部抵达泉州,而暴怒的郑芝龙立马尽起兵马,往王彦西撤的方向追杀而去。

    王彦将郑之豹绑走,又抢夺郑氏三百五十万两白银,两万套士卒的衣甲,四十万石军粮,郑芝龙已经彻底失去理智,令兵马发足狂奔,务必要擒下王彦。

    这日,郑芝龙领着五千先锋,追至漳州地界,与后军已经拉开数十里的距离,但他却浑然不觉。

    天至午时,郑军已经在烈日下奔走一个上午,俱以疲惫,但郑芝龙却没有让军队歇息的意思,继续行至一山谷之间,部将劝他不要擅入,但郑芝龙却根本不听,随带着五千兵马进入山谷。

    就在这时,两山之上,却忽然响起一声炮响,戴之藩领一部兵马从北山杀出,而何刚则领一部兵马从南山杀出,疲惫的郑军顿时大败,郑芝龙见此,方才如梦出醒,仅在数十名亲卫的护卫下,仓皇逃出山谷,狂奔一日才遇见赶来的后军。

    郑芝龙惊神未定进入大营,不敢在追,而正在这时,幕僚进来禀报:“国公爷,三爷回营了。””

第140章入广州,安置军民

    说郑芝龙闻郑之豹回营,心中已知王彦之意,而郑军先锋大败,大兵士气尽泻,郑芝龙亦惊神未定,随不敢再追。

    大军原地驻扎一日,又有数千败兵相扶而回。郑芝龙问之,俱言,“忠勇侯释之,士卒皆感其感恩德。”

    郑芝龙观大军以无战心,随拔军东归福京,于朝堂奏本弹劾王彦,擅自挑起争端,耗费朝廷实力,抢夺他人财物,但皇帝早以收到王彦与苏观生的奏章,一心相护,又因郑之豹先行偷营之举,随不了了之。

    郑之豹大恨王彦,但这时王彦已经进入粤地,如鱼入大海,郑氏虽实力庞大,却也无法干预粤地,他有滔天恨意,这时也只能埋在心中。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

    在郑芝龙与皇帝和朝臣,在朝堂上相争之时,王彦已经领着军民平安进入潮汕地区,而不久后,他们便来到广州城外。

    这日广州城内,除了两广总督丁魁楚外,其余文武官员,俱出城相迎,远远便见一支兵马浩浩荡荡而来。

    不多时,王彦之兵,已经走到两广参将赵千驷,严遵诰,都司马吉祥等文武官员之前,众人只见,大军之中,将校俱穿上好衣甲,一个个头戴高顶宽沿六瓣铁盔,上插红缨,身披对襟紫花罩甲,胸前一面熟铜护心镜,双臂裹精钢臂缚,下面是绣着云蟒的战裙和皮靴,腰悬佩刀,好不威风,而士卒亦人人身着镶嵌着铁片的青色布甲,显得衣甲整齐,精锐无比。

    王彦之兵能有这样一次完美的亮相,却要感谢郑氏的亲情赞助。

    若不是从泉州两万郑军身上,剥下这批盔甲,那无论如何,也不能给广州文武,留下深刻的印象。

    王彦大军只是初次亮相,便震慑住了广东文武,使得他们不敢小窥这位年纪不过二十五六的总镇大人。

    城外,王彦领着诸将,同相迎的文武,见礼认识,便领着大军进入广州,而百姓则占时留于城外。

    城内,官员早以为王彦准备好了府邸,并备好接风洗尘之宴,但王彦却以借口推掉,而来到府中歇息。

    王彦初入粤地,对于官场,民情都不甚了解,所以在没有摸清局势之前,他不会同广东官员多做接触。

    这时王彦刚来到府邸,便有卫士禀告,言:“府外有一名唤钱一枫的千户求见。”

    王彦闻言,立马大喜,急忙让卫士带来相见。

    钱一枫同王彦于池州分别,领着老弱南下安置,他本在雷州地界,但王彦入粤,急需一了解粤地情况的心腹之人,为他谏言谋划,所以在兵马还在闽地之时,便派遣快马,命钱一枫来广州等候。

    适才,广州文武于城外迎接王彦,但钱一枫却品级不够,因而只能于城中等候。

    这时他被卫士引进府邸,见得王彦之面,不禁动情拜道:“职下钱一枫,参见侯爷。”

    王彦见此连忙将他扶起,而后上下打量,发现与分别时相比,钱一枫却又黑瘦了许多,“子允,独自一人,于天南之地,照看近六七千百姓,辛苦矣!”

    钱一枫本是青州秀才,家境还算殷实,虽然随王彦一路转战,但穿上儒衫,依然还是翩翩公子,但现在即便华服在身,也看不出半分富贵模样了。

    这么大的变化,钱一枫独自一人于天南经营的辛苦,可想而知。因而他听王彦之语,心中顿时一阵感动。

    这时王彦亲执钱一枫之手,将他带到客厅,待两人坐定之后,才问道:“自四月间,分别以来,如今已有五月有余,不知子允带领士卒家眷是否已经安定下来?为何不在肇庆府安置,反而到了雷州呢?”

    钱一枫闻语,神情不禁一暗,“侯爷有所不知,职下入粤后,第一站就是欲落户肇庆,但待了不足半月,便被迫继续南下,寻求生路矣。”

    “这是为何?”王彦急于安置三十万扬州百姓,因而不禁皱眉问道:“难道是有官员故意责难?”

    “非也!阻碍的势力,并非来自官府,而是肇庆民间。”钱一枫见王彦满脸疑惑,随解释道:“侯爷入粤以来,当有所发现,粤地虽有千里,但多为山峦丘陵,良田甚少,而自南宋以来,广南路得以开发,大量人口随之涌入,再加之蒙元南侵之时,汉人一路向南,于闽粤之地避祸,都使得粤地人口饱和。粤地土著与客家人,便时常因为土地而械斗,规模庞大者甚至多达数万之众。职下初至肇庆,不知深浅,为了给眷属挣些耕地,卷入械斗之中,使得一百多老兄弟死伤过半,家眷亦被打死千人。”

    “这便是子允离开肇庆的原因!”王彦听钱一枫之语,心中震惊粤地民风的彪悍,“那到了雷州府,子允获得了土地吗?子允是如何让让眷属安顿下来的呢?”

    “职下当时于肇庆已经无法立足,只得带着眷属继续南迁,便到了雷州府,但雷州的土地同样都是有主之地,职下最后只得花光银钱,够买了数百条小渔船,才在海边扎下跟来!”钱一枫回道。

    王彦听完不禁皱起眉来,钱一枫的方法只适合安置数千人,王彦却不能让三十万扬州百姓,全部都去打鱼。

    “如此说来,本侯想要安置相随而来的百姓,却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了。”王彦沉思着,想着钱一枫刚才的话语。

    “侯爷!想要安置百姓,职下其实还有些想法!”钱一枫见此,随抱拳道。

    王彦闻语,心中不禁一喜,“子允有何办法?可速速言之。”

    “那职下便试言之。”钱一枫顿了顿,整理了一下思路,“琼州府方圆数百里,且孤悬于海外,比之广南诸府,人迹可称罕见,还有许多未开发之地,可以作为安置之所也。”

    “宋时,琼州还是流放犯人的不毛之地,如今能安置得下三十万百姓吗?”王彦担心道。

    “这一点侯爷不必担心,琼州之地与安南气候相仿,可种三季水稻,养活三十万人,完全没有问题。”钱一枫解释道:“职下是因为没有大船,无法渡海,才不得已落户雷州海边,但侯爷有海船数百艘,却不用担心渡海之事。”

第141章官场上,各方态度

    明《正德琼台志》记载,琼州府在唐虞三代称为“南服荒缴“,在秦代称为“越郡外境“。

    位于琼州府最南端的崖州,自古便是流放犯人之所,其荒远,世人可想而知。

    琼州府方圆六百里,人口却只有十万户左右,即便加上隐于深山的黎、苗之民,人口还是少得可怜。

    琼州之地湿气重,酷热难耐,遍布的原始森林,使人望而却步,个人很难开发,但三十万人有组织,有器械,有官府支持,想要扎根却还是有些可能。

    这时王彦听完钱一枫的诉说,脑中对琼州府的情况又做了一遍梳理,不禁点了点头,“子允之策,本侯觉得可行。扬州三十万百姓,本侯便安置于琼州矣!”

    自七月初,扬州百姓随王彦南渡,途径几千里,来到天南之地,沿途倒在路上的百姓,便不下万人。百姓相随,如此情意,使王彦不得不担负起,照看扬州百姓的担子。

    如今远离故土,身似浮萍的百姓,终于能有一个安身立命之处,令王彦心里一阵高兴。

    当下,王彦又问了一些,钱一枫对安置百姓的具体方法,他都一一告知,王彦随让曾经担任过江都知县的周志畏和他一起,主持安置百姓之事。

    这时,王彦见钱一枫抱拳应下,顿觉一件大事以了,整个人都轻松不少。

    “子允来粤地已有五月时间,不知对广东官场可有了解。”王彦又提出新的问题道:“对于本侯入粤,不知粤地官员是何态度?”

    钱一枫闻语,沉思一阵后,才回道:“侯爷,职下不过一千户,能接触者,多乃县令知府之流,对于掌握大权的高官,却知之甚少。不过粤地诸多大员中,有一人的态度,职下到是十分清楚。”

    “那人可是两广总督丁魁楚?”

    今日身在广州的官员,多出城迎接王彦,两广总督虽高王彦一级,但王彦有侯爵在身,又加太保衔,地位完全与他并肩而立,丁魁楚即便不用亲自相迎,派遣一位心腹,也是因该地,但他却似乎完全没有将王彦入粤的事放在心上,连一点接触都没有。

    王彦本欲从钱一枫口中,摸清粤地官员的情况,好为他掌控粤地,做好准备,但此时看来,他却需要从他处,再行探知矣。

    “侯爷英明。”钱一枫见王彦心中已知,随赞叹道。

    “子允可试言之。”王彦如今没有获得信息的其它渠道,所以还是决定,听一听钱一枫的话语。

    “两广局势,丁魁楚虽是总督,但其实只管得了广东一地,广西则几乎在巡抚瞿式耜手中。”钱一枫顿了顿,接着道:“侯爷入粤地,官为都督总镇,而朝廷又将粤地税权,兵权全部交付侯爷之手,丁魁楚这个总督等于被侯爷和瞿式耜完全架空,他心中自然不会欢喜。对于丁魁楚,职下以为,侯爷还需防备。”

    王彦听完,心中一知道利益冲突的关键所在,那他便可根据这一点,来做应对之策,于是他不禁点了点头,“子允担心得十分有道理,这丁魁楚既然心中已经生隙,那本侯便不得不防。”

    “对了。”王彦又接着问道:“本侯在朝廷奏报中,得知那瞿式耜,已经被靖江王拘留,却不知叛军如今发展如何,是否已经进入粤地?靖江王反叛之始末,子允可尽数告知本侯。”

    “那职下便从靖江王妄称监国开始讲起。”钱一枫闻言,整理思路后道:“靖江王乃是太祖侄儿朱文正的后裔,在宗室诸藩中谱系最远,按照宗法之制,他根本不具备继承大统的资格,然而他却有窥视大宝的野心,梦想着有朝一日,能黄袍加身。”

    “北都覆亡时,靖江王便蠢蠢欲动,只是南京弘光朝立,使他的盘算一空,但七月间,北虏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