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877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877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时一众人翻身下马,便直投大殿而去,一路上可以看见宫城内人来人往,士卒们从皇宫内搜刮出一箱箱的金银珠宝,文字古玩,往外面运送,将士们看见王彦纷纷行礼。

    王彦与众人来到大殿,里面丝绸,破碎的瓷器,还有散落的纸张,满地狼藉。

    王彦走到中间,环视了一周,然后转过身来,沉声说道:“孤王就在这里说吧。”

    众将闻语忙分列两边站好,行礼道:“是!”

    “看得出来,长安百姓对于我们并不欢迎,他们从贼久矣,已经被豪格迷惑,我们必须要尽快挽回民心,才能站稳脚跟。”王彦沉声说道:“李元胤,你安排人手,巡视长安城,先恢复秩序,各部将士不得扰民。另外按着金国在长安的官员和权贵名单,进行清理,留下的先进行监视,跑了的抄没家财,以充国库。”

    李元胤当即出列抱拳,“臣明白。”

    王彦随即又对余太初道:“城中粮号的东主,你见一见,让他们恢复买卖,另外孤会播出一笔军粮,作为平价粮出售,你要把城内的粮价压下来。”

    粮价就是个定心丸,能解决吃饭的问题,时间一久,人心便就定了。

    大部分普通人都是健忘的,只要安定下来,用不了几年,关中就会从新接纳明朝的统治。

    余太初也抱拳道:“臣遵命,保证先将长安粮价稳定。”

    王彦点点头,又补充道:“另外在四门都要设粥棚放粥,还要竖旗招降金军溃卒,有多少收多少,不能让溃兵与流民和土匪混在一起,否则将形成大患。”

    现在关中饥民四起,明军在临潼击败金军后,金军溃兵漫野而逃,还有屯军也跑了不少。这些人如果和流民混在一起,立刻就能成为骨干,那流民就不好对付了。

    余太初忙又点了点头。

    吩咐完这几件事,王彦随即吩咐李过道:“眼下金国虽败,但是豪格、吴三桂、孟乔芳这三人都没有抓到,我们还不能掉以轻心。算时间,王得仁应该已经出青海,正在攻击雍凉,你收拾收拾后,立刻率忠至镇西进,同王士、刘芳亮三路并进,争取将金军残部,歼灭于陇西一带。”

    明朝之前的计划就是五路伐金,其中一路就是从青海南部出击的王得仁部,明军与金军主力在关中激战这么久,王得仁按着计划,现在应该已经拿下了甘州、凉州和西宁府。

    如果这个目标达到,那明军很有可能将吴三桂、孟乔芳歼灭在平凉、兰州、秦州等地区。

    “臣准备后,明早就拔营西追,一定彻底消灭金军。”李过肃然抱拳。

    凉州,历史悠久,是金国西面的一座重镇,联络东西,原本处于金国腹地,但此时在凉州城下,却营帐蔓延,驻扎着一支明朝的军队。

    这正是从青海杀出的王得仁部,大军四月占据西宁府之后,便北上直取凉州,只差一步,便可将金国拦腰斩断。

    这时天色刚蒙蒙亮,王得仁便独自站在大营门口,默默注视着数里外的凉州城墙,他携带的牛羊已经不够吃,必须尽快破城

第1404章包抄敌后

    金国的版图拉得很长,像是一只双头鹰,一头望着西域,一头望着关中,又如一条巨蟒横陈在前。

    雍凉之地和河西走廊,是金国东西链接的重要枢纽,犹如蛇腹,明军如果能够拿下雍凉,就等于将金国一分为二,关中和陇西地区的金军便无法西逃。

    若是能够将金国主力尽数歼灭,那就可以避免明国西部边境,有一个强大的西金出现。

    早几年前,明朝就开始经营青海南部,并重新确立与乌斯藏的关系,目的就在金国的腹部放一把匕首,顶着金国的腰眼子,从战略上对关陇地区形成包围的态势。

    王得仁肩负的责任就是包抄关陇,他率领两万人马,从青海南部北上,突袭西宁府,杀了金军一个措手不及,然后迅速北攻凉州。

    只是不想金国的户相虞胤正好在凉州城中,王得仁攻打已有十余日,却始终没有破城。

    自从唐鲁两王斗争失败,唐王被囚禁于高墙,鲁王远走南洋之后,唐系和鲁系的将领,近些年来其实都不太如意,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因为朝中后台倒台,王得仁的日子并不好过,被安排到青海南部驻守,等于是边缘。化,等同于流放。

    由于道路不通,造成物资匮乏,再加地方贫瘠,驻扎于青海绝对不是一件令人舒服的事情,甚至比不上关外苦寒之地舒服。

    这次他成为伐金的第五路大军,而且是承担奇兵的任务,对于王得仁来说,绝对是一次翻身的机会。

    唐王倒台后,唐系大佬金声桓身死,只有最先投靠王彦,一直给王彦通信的李元胤混得不错,其他唐系旧将,都过的普普通通,不是被排挤,就是得不到升迁,失去了政治前途。

    这次他能得到包抄金军的任务,也不是有人要关照他,而是恰巧他就在青海这个苦地方驻防,所以才落在他的头上。

    王得仁意识到这对他来说是一次机会,如果这次能将任务完成,那就算立了一件大功,或许就能更进一步,从新得到朝廷的重用,避免一辈子都在边境调动。

    因为这一点,王得仁对这次作战十分用心,准备大显身手,不过粮食一项却成了他的紧箍咒。

    由于地理位置的关系,青海与四川间道路不通畅,有大山阻隔,所以运输十分不便,青海明军的补给,主要来自明军控制的青海南部区域,以及乌斯藏都司。

    这两个地方都不富裕,王得仁只带了够吃一个月的牛羊,便向北进军。

    他原本是打着以战养战的心思,寻思着能从金国这里获得一笔粮草,但是打下西宁后才发现,金国的府库早已空空如野,比他还要穷。

    现在他的粮食已经只够十余天,也不知道明军主力何时能赶来,他只有尽快打下凉州,来解决粮草的问题,同时彻底切断金国与西域的联系,完成此次出兵的任务。

    眼下凉州城,虽然不好打,但是也不是没有好消息,凉州城内就有一批从西域和蒙古运来的牛羊。

    这时,朝阳逐渐从东方升起,阳光洒向凉州城,为城池的轮廓绣上一条金边,唤醒了整个战场。

    城外明军的营地内,也开始热闹起来,牛羊的叫声与士卒说话的声音充满了大营,士卒走出营帐,营盘逐渐从沉睡中清醒。

    王得仁见太阳已然升起,注视了一下远处的凉州城,随即转身回到大帐内。

    不多时,中军聚将的鼓声响起,几名明将和随行的归义首领,匆匆吃了一点东西,便往帅帐而去。

    此时在凉州城头上,虞胤正观察着城外的明军营地,连续几日的攻击,已经让城内的守军有些难以对付。

    眼下凉州的情况已经十分危急,不过相比凉州的情况,虞胤却更加担心关中会战的结果。

    最近这些日子不断有新的消息传来,明军已经进入了关中,金国主力要与明军决战,他人在凉州,心却关注着关中的动态。

    “相公,明贼又要攻城了!”一名金军将领,手指城外忽然说道。

    虞胤向城外看去,果然见一队队的明军,扛着登城梯,推着攻城锤,慢慢走出营盘,开始在城下列阵。

    凉州城内的守军只有五千余人,大多是屯军,都不是精锐,不过明军并没有火炮等大型攻城器械,所以才打了十多天也没打下来。

    这次明军中推出了不少鹅车和投石机,攻击显然会比之前更为猛烈,虞胤脸色不禁一沉,神情严肃起来,“快让士卒加强防务,让青壮将火油运上城来。”

    南城剑拔弩张,战事一触即发时,一名插着背旗的信使,却纵马飞奔到东城外,大声喊道:“关中急报!”

    城上士卒不敢开门,直接放下绳索,将那信使吊上城来。

    西城外,明军士卒正在列阵,五千余名士卒列成数个方阵,前面是扛着梯子的刀盾兵,后面是拥着云梯、鹅车、盾车的火铳手,阵中旗帜飘扬,杀气腾腾。

    两万明军先袭取了西宁府,王得仁留下了七千人马镇守,然后率领一万三千兵马来取凉州,兵力不是很充足,无法围城,所以主攻一面。

    虽说受制于粮草,明军无法出动太多的兵马,但是凉州的守军战力很差,只有虞胤和他的护卫还能打仗,其它都不是明军的对手。

    明军的兵力只有城中的两倍多一点,可是明军的精锐程度却超过了金军,王得仁对于拿下凉州还是有自信的,他担心的问题只是时间而已。

    虞胤站在城头,双手扶在城头向城下望去,看见明军杀气腾腾,一员明将正于阵前纵马疾驰,挥鞭高呼,不停的给士卒打气,明军士卒亦发出声声呼喊,士气被逐渐调动,他不禁有些担心。

    而就在这时,那从东门进城的信使,被带到南城,来到虞胤身后,忽然单膝跪地,然后手里举着一份布绢,满头大汗的焦声道:“启禀相公,关中急报!”

    虞胤听了身子一颤,急忙转过身来,夺过布绢,展开来看,是韩朝宣快马发来。

    数日之前,金军在临潼大败,目前韩朝宣与吴三桂一起,正往陇西撤退,让他准备物资接应,派遣人马把守险要,帮溃兵稳住阵脚,以免明军冲入陇西。

    信中还提到豪格应该北逃,会与孟乔芳走街亭入陇西,或者走西北去银州,让他多加注意,备好粮草接济。

    看完后虞胤不禁后退几步,靠着城墙上,脸色一阵惨白,他仰起头来,心中不禁长叹,终究还是败了。

    可是凉州都将不保,他如何能去接应败军呢?虽然他已经让孙可望调兵增援,但是孙可望击败罗刹后,在西域形势一片大好,忙于整合各族势力,经营他的地盘,答应的援兵却始终还没过来。

第1405章平凉阻击

    王彦占据长安后,并没就此放过西逃的金军,而是派出了近九万大军继续西进,追杀逃军,势必要拿下豪格、吴三桂、孟乔芳三人。

    在大军追击之时,王彦也开始整顿关中的残局,一面派遣兵马收取各州县,能招则招,不能招则快速扫灭,一面派遣人员去洛阳,催促内阁调派文官过来。

    除此之外,王彦还让人在长安、渭南、华阴、高陵四地放粮施粥,让从洛阳赶来的文官,给流民发放粮食和种子,安排种田。

    王彦为了博取民心,首先就没收孟乔芳、韩朝宣、孔闻、吴三桂等金国贵族在关中、汉中的田产,然后分给流民和原来的佃户耕种,三年后便转到耕种者的民下。

    普通人最健忘,也是最记吃不记打,王彦慷他人之慨,到也一定程度上使得关中人不那么排挤明朝。

    当然对于这些听话的,王彦是好言相劝,以怀柔政策安抚为主,但是不听话的,那就不留情面了。关中的百姓绝大多数都是这种听话的,要是不听话,他们也活不长,估计十多年前就死完了。

    除了这部分之外,剩下还有那一少部分,便是不太听话,主要是金国统治时期的得利者,成分大多是地主,士子,军官和各地的底层文官。这些人啸聚一地,不甘心金国的失败,有的和流寇结合,四处攻城拔寨,使得队伍越来越大,成为了明朝主要威胁之一。

    对于这部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