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8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伤好后,他回到大明,王彦也没有大度到立刻重用他,事实上他被闲置了很长一段时间。
作为征战过杀场的大将,阮美实在无法忍受被闲置的生活。
他十分怀念当初横刀立马驰骋疆场的感觉,,特别是看见一些小辈的将领,也跟着王彦参与中原大战,在战场上建功立业,而他只能从事些小事,他难免感到失落,感到怀才不遇。
之后,北伐光复神京,以及对东蒙古用兵,自然也没有他的份。
他从谢迁的副将,被调到地方帮着兵部训练新卒,等于是一种流放。
这让他对重回战场已经不抱什么希望,恰逢这时吕宋来信,邀请他去吕宋做官,不过他并没有同意,而是心灰意冷准备就这样练练新卒,过完后半生。
恰巧在这时,朝廷需要扩军二十万,缺乏人才,加上王彦光复神京,灭清之后威望如日中天,地位牢固无比,军队也已经基本实现改编,算是牢牢掌握在朝廷手中,不用太过担心,有人动摇他的地位,所以经过政治考验的阮美被重新启用。
就这样他被调回一线,并且参与此次伐金之战,他心中自是十分兴奋,所以亲自领了这个任务。
他听闻警情,不禁提着战刀,来到北面,眼前的景象却让人胆寒。
在北面的旷野上,已经被如同海潮的金军铺满,无数金军正铺天盖地的向镇子杀来,新丰镇已然坚持不了多久了。
这个时候,如果阮美想要突围,他还有很大的可能突出去。
因为金军要的是新丰镇,并不是全歼镇内的明军,在围攻过程中,金军有意在南面只放了少量的兵力,目的就是希望镇子内的明军能够让出镇子,所以给他们留了一个南逃的机会。
但是西面的杜府沟已经失守,东面的零口镇也丢了一半,多半守不住,新丰镇已经成为明军整个北线最关键的支持点,如果新丰镇也丢了,那张名振就算赶来,估计也打不过孟乔芳。
阮美把刀提起,看了看锋利的战刀,然后又望向外面如蚂蚁般的金军,他知道自己走不了,但这才是他一直想要的战场。
这时在他身边已经围了一群将校,阮美看着一张张满是硝烟的面庞,不禁沉声说道:“男儿当死于边野,马革裹尸而还,何况今日为统一之业,为全我版图,死得其所也!本将决意在此力阻金贼,你们都是大明的将官,因该与本将一起做最后一搏,死也拉上几个垫背的。”
听他这么说,众多军校就知道走不成了,主将有此志,下面的人也没奈何,何况振武军战浙东,独立支撑江南抗清大业,三入长江,鏖战江北,百折不挠,就从来没有认过输。
一名千户官一跺脚,也豁了出去,“卑职听都督的,黄泉路上,有兄弟们相陪,也不怕寂寞。”
这时大股的金兵援军加入到进攻中,金军蜂拥而上,很快就有人翻过明军堆砌的土墙。
众多亲卫面色坚毅,聚集在阮美身边,一个个攥紧了战刀,悲愤和决绝之气蔓延。
阮美看着冲击镇子的金军,忽然一声怒吼,“杀贼报国!”
众多将士便疯狂的呐喊着,挥舞着手中的战刀,迎上冲入镇中的敌军。
……
镇子北面,一杆金边大纛旗下,孟乔芳正拿着千里镜观看,他见金军士卒已经翻过围墙,冲入镇内,脸上不禁漏出阵阵微笑。
就在这时,一名背插旗帜的信使,忽然疾驰到孟乔芳身前,然后翻身下马,单膝跪地,“启禀大王,王贼已大举进攻我军正面防线,陛下令大王迅速南攻,击破明贼北翼,攻击王贼中军!”
孟乔芳将千里镜收起来,豪气的一挥手,“告诉陛下,延长镇、同州镇、泾源镇的将士不会让陛下失望,本王势必大破王贼!”
众多金军将校,听见主将的豪言,一个个不禁都热血沸腾,满脸的战意。
“卑职一定将王爷的话,转告陛下!”信使听后,抱拳行礼,然后又翻身上马,绝尘而去。
孟乔芳将目光收回,又看向不远处的战场,冷笑道:“王贼纵横天下十余载,少有败绩,然而天下哪有那么多常胜将军,今日本王就要看看是王贼先破正面,解救临潼的五万贼骑,还是本王与蜀王,先破他的两翼!”
“必是王爷先破王贼!”众多金将豪情万仗,振臂回应。
孟乔芳满意的点点头,正欲挥鞭指挥部将增兵,尽快拿下新丰镇,几名哨骑忽然奔至身前,下马禀报道:“启禀王爷,明贼援军冲破我军斥候的阻拦,贼首张名振正向北杀来!”
孟乔芳闻语眉头微皱,暂停增兵,但他并不慌乱,稍微思考了一会儿,便一挥马鞭下令道:“传令各营就地列阵,再令马军准备,本王要撑着明贼立阵未稳,先发制人,大破其军!”
(求月票,推荐,订阅,求支持正版,感谢大家的支持)
第1378章北守
金军阵中,鼓号齐鸣,旌旗一舞,传令的快马奔驰于各阵之间,大军立时开始布阵,准备迎敌。
只是有新丰镇这么个钉子在,金军列阵却很不方便。
如果列阵于镇子北面,那明军一旦赶到,就能对镇子进行支援,列阵于镇子南面,将明军援军与镇子隔开,同样也是不妥,这等于是处于两面夹击之中,万一后面出了问题,那整个金阵都要崩溃。
最终为了稳妥起见,孟乔芳还是选择了在镇子北面列阵,金军沿用过去的习惯,近六万人马有些手忙脚乱的各自就位。
金军步军每营成一方阵,方阵间有很大的间隙,沿着战场铺开,近万金军骑兵则列阵于方阵之后,随时可以从间隙间冲锋。
在以前,马军是一支大军进攻的核心力量,相当于一记重锤,但是现在马军的地位却有些尴尬,随着步军火力的加强,袭扰等于是找死,但是不袭扰乱阵,那马军冲锋破阵的能力也就没法子展现了。
火器让步军逐渐登上王者地位,骑兵渐渐沦为辅助作用。当然,这不是说骑兵不行了,要是忽视他,一旦被他逮到机会,那肯定会让人终生悔恨。
这时孟乔芳与众将居于阵前,严阵以待,他们前面赵良栋部正与阮美的残兵,于镇中殊死搏杀。
渭水沿岸的河风吹过,金军的旌旗飘荡,猎猎作响,孟乔芳骑马驻立在王旗大纛下,目光阴鸷的注视着远处,等待着与明军一决高下。
这一战是灭国之战,关系大金国的生死,同样也关系到孟乔芳的生死,以及他的政治前途,他必然全力以赴。
“传令下去,赵良栋继续猛攻新丰镇,不需要迟疑,再令马军,一旦贼至,趁其阵不稳,立刻猛冲击垮他们!”孟乔芳沉声喝道。
孟乔芳很有自信,不怪他如此嚣张,这里是金军选定的战场,明军以落下乘,再加上明军骑兵被围,金军骑兵占据优势,而现在的地形又处于旷野,孟乔芳觉得不管怎么看,他的胜算都占大头。
就在金军布阵时,部将郑文成忽然喊道:“来了!”
孟乔芳等人向南远眺,果然看见旌旗漫天,明军援军漫野而来。
他忙抽出千里镜观看,只见南面出现一条夺目的红线,明军的士卒在到膝盖杂草丛中排成整齐的队列,列阵而行。
明军各个方阵在号鼓中,令行禁止,士卒整齐踏步,缓慢的前行,保持一条直线。
孟乔芳见此脸色微微一变,他没想到明军居然是以战斗阵型挺进,一进入战场,就可以直接投入战斗,让他稍感意外。
不过,看人数,明军的兵力似乎没有他多,大概只有三四万人,这让他不在犹豫,果断下令道:“马军出击,不要让他们靠近!”
孟乔芳没有与任何人商量,便直接下令。如果让明军推进到新丰镇,同镇内守军汇合,明军有镇子为依托,想要击破他们,那就难了。
他一声令下,金军中军号角骤起,金军的一万骑兵,便缓缓开出。
张名振率领三万步骑向北推进,阵线前散布了许多以鸳鸯阵为阵型的明军旗队,他们十二人为一组,走在步阵五十步之前,每个旗队间隔二十余步,组成一道散兵线。
这个距离,散兵后面的排铳手能给予火力的支援,各散兵旗队之间也能相互支援射杀敢于骚扰的金军斥候小队。
这也是明军骑兵不足,所以用一条散兵线,走在大阵前面,掩护大阵前行。
不过,这种散兵对付小股的斥候骚扰还行,面对金阵中前出的一万骑兵,那就是螳臂当车了。
张名振作为鲁派将领之首,曾经和四明山的王翊,独立撑起江南的半边天地,牵制住了大量的清军,为隆武朝廷和王彦在西南抗清,分担了巨大的压力。
正史中,舟山失陷后,张名振护着鲁王南奔厦门。
郑国姓对于失去舟山的张名振不太瞧得上,大言道:“汝为定西候数年,所作何事?”
张名振回答说:“中兴大业!”
郑国姓又问:“大业安在?”
张名振回答说:“济则征之实绩,不济则在方寸间耳。”
郑国姓再问,“方寸何据?”
张名振答,“在背上。”语毕,解衣示之,有‘赤心报国’四字,深入肌肤。
张名振可以说是一员久经沙场的老将,要不是派系问题,成就将不止于此。
王彦知道他的能力,所以才让他担任北线主将,阻击孟乔芳的攻击。
这时他看见金军骑兵出阵,并不慌张,而是一挥手,身后大纛旗立时停下,三万明军见大纛旗一停,便也立时停下步伐,整个大阵鸦雀无声的静立下来。
张明振率领的三万人马,仅有四个司的龙骑兵,加上一个营的散兵庇护于阵前,这如能如何也抵挡不住金军近万骑兵的冲击。
张名振挥手制止大阵继续向前,然后朗声令道:“大军就地布阵迎敌,阵前的山字营,集合一处,继续向新丰镇前进!如遇敌骑攻击,可结空心阵就地防御。”
他命令一下,明军阵中就想起声声号角,大军停下布阵,阵前的散兵则在号角声中向中间的营旗汇拢,组成一个方阵,向两里外的镇子而去。
眼看着敌骑出击,张名振所部却有条不紊地摆阵。
大阵前一排长矛居前,士卒身子下蹲,脚踩住矛尾,双手握着矛杆,让锋利的长矛斜刺出去。矛兵蹲着,不影响后面火铳手的射击,他们身后是三排正装填弹药的自生铳手。
这是前面的四排,同他们相隔五十步,第二阵线也是如此排列,他们之后则是第三条这样的阵线。
除了士卒之外,明军还将车辆横在阵前,在阵线上布置鹿角拒马等障碍,火炮则置于障碍之后,摆停待发。
明军应对从容,这主要是因为明军在谋划北守南攻时,对于如何应对孟乔芳的攻击,已经做了规划。
战场位于平原上,地形并不复杂,明军出营之后,在营外事先摆好了阵型,然后保持着大概的阵型,向前挺进,所以抵达战场后,只需要简单的准备,大阵就迅速列成。
远处,孟乔芳骑在马上,用千里镜查看明军阵线,见骑兵出击逼停了明军,但是明军迅速成阵,骑兵想要趁着明军立足未稳,冲垮明军,也不太可能。
他拿着千里镜,迅速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