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702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702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史料记载,奥斯曼曾五次遣使来明,人数最多时达九十多人。

    在西方崛起之前,中国、印度、奥斯曼、波斯、北非已经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贸易网落。那时这地方是世界的中心,而中国有是中心的中心,是整个贸易网中最关键的一环,也是起点。

    现在西方参与进来,原来的贸易网落就遭受了破坏和撕裂,以前是阿拉伯人纵横海上,把持与中国、印度的贸易通道,现在成了西方人把持海上,奥斯曼与中国的海上商路不通,他们便从陆地找到了金国。

    波斯则是位于伊朗一带的萨菲王朝,同样也希望恢复贸易。

    这三国中,奥斯曼最不容易,萨菲和俄罗斯都是他的死敌,可没想到他们居然能穿越那么远的距离,来到长安城。

    这三国的到来,预示着一个信号,中断已久的路上丝路,似乎有可能恢复,这就更加促使了长安的繁荣。

    大量的商铺迁入长安,手工作坊开始涌现,城内的旧房成片拆除,官绅的新宅拔地而起,来自西域的胡人,随处可见,长安正以目力可及的速度发展。

    本来,金国这样继续经营下去,必然会有一藩作为,可是不想多尔衮这个搅屎棍子,又要来拖金国进入对明战争的泥潭。

    “那是中玉兹汗国的商队,他们在叶尔羌之西,范大人上次来长安时,还没见那么多西域的胡人吧!”沈文华指着远处的一只驼队说道。

    中玉兹也就是哈萨克汗国的一支,这个汗国还在叶尔羌汗国的西面,目前国内十分混乱,分成了几个小汗国。

    去岁的一场大战,金国成功守住河西,消息传开之后,随之带来的影响就是,西域的胡商知道金国重开商路,纷纷赶着驼队而来。

    范文程随声应和了一句,他哪里有心思关系什么西域的胡商,他现在只想早点见到豪格。

    来长安的路上,这个沈文华就一路说个没玩,现在已经耽搁了那么多天,范文程忍不住,焦急的问道,“沈大人,不知道贵国皇帝,什么时候接见我呢?”

第1165章出兵要讲条件

    大清现在面临这样的危局,金国上下会不会救,范文程不敢肯定。

    他从沈文华的举动来看,几乎可以断定,金国不会利索的借兵。

    这些天来沈文华带着他一路慢行,他可以看出来,金国正在进行修养声息,专注内政,并没有打仗的意思。

    虽然去岁礼王代善与金国签订了一份协议,除了规定双方在北面的边界之外,也规定了金与清联合防御明朝,但是现在明军并未参战,况且豪格也未必看重这份协议,他不知道金国能不能看清局势,借兵帮助大清。

    沈文华听了范文程的话,停下来,笑着看了看范文程,并没直接回答,只是淡淡笑道:“陛下什么时候召见,我不是很清楚,我只是负责将范大人迎来长安而已。一路风尘,想必范大人也内了,我先领你去驿馆休息,什么时候陛下召见,自然会有人通知范大人!”

    来长安已经浪费许多时间,这次就算金国答应出兵,也会要提出一些条件,而他又不一定全能做主,到是后快马来回,还需要时间,所以他真的拖不起。

    “沈大人,还请一定转告几位国相,唇亡齿寒,还请大金皇帝能尽快召见!”范文程说着,手伸进马蹄袖子里,又拿出几张票子塞给了沈文华。

    后者没有推辞,接过票子看了看,都是百两一张,大概有一千多两。

    沈文华看后却没有收起来,而是退还给了范文程,笑道:“范大人可能还不知道,这忠清号的票子,现在已经像草纸一样,不值钱了。”

    范文程闻语一镇愕然,忠清号是范永斗等人的钱庄,分号遍布大清和金国,怎么会不值钱呢?

    似乎是明白范文程的疑惑,沈文华说道:“就在我去潼关之前,朝廷已经将忠清号查封,所有钱财归公了!”

    八大皇商两面下注,不过豪格退到川陕之后,范永斗等人也就减少了对豪格的支持。

    他们的老巢毕竟在山西,在大清境内,再加上金国内部有其他的汉族士绅,豪格也没给他们多少便利,所以八大皇商主要还是为大清办事。

    之前,豪格还是想争取一下范永斗等人的支持,想从他们那里搞一些钱财,可是姜襄山西反清,抄了范永斗等人的老巢,豪格担心范永斗等人在金国的产业,会转回清廷一边,担心金国的财富外流,所以便随便找了个借口,将范永斗等人在金国的产业全部查抄。

    八大皇商在金国的产业,全部被金国没收,肥了豪格的腰包,还将范永斗的儿子,还有几个掌柜全部杀掉。

    范文程听了有些失神,大清朝养的肥羊,先是被姜襄宰了一刀,现在又被金国彻底弄死了。

    从这点来看,金国的重商,与明朝还是有很大的差别。

    金国不像满清,有关陇地区的商团,除掉八大皇商,还少些竞争,满清可就这么一家,没了他们后,国家的血脉都不活,百姓吃个盐都成问题了。

    沈文华笑了笑,便直接将范文程带到驿馆住下,而他则回礼部复命。

    心急的范文程并没在驿馆歇息,等沈文华一走,他便往孟乔芳、韩朝宣等人的府邸去拜见,不过几位金国宰相都没有接见。

    其实范文程不知道,在他焦急的四处求人之时,金国朝堂上已经就援清之事做出了讨论。

    金国皇宫,勤政殿上,金国皇帝豪格穿着黄色衮龙袍,腰缠玉带,头戴黑色翼善冠,上面绣着金龙,两腿微张的端坐在大殿上,乍一看,还以为是个明朝藩王。

    在大殿两侧则坐着七位金国的宰相,他们除了官府眼色与明朝不一样之外,其它基本都与明朝相同。

    范文程虽然才到长安,但是满清的国书,却早一步送了过来,所以金国上下都已经知道范文程来长安的意图。

    豪格蹲着看了看下面几位国相,沉声说道:“多尔衮的国书,几位相国都看过了。朕知道,眼下大金最该做的是修养声息,充实府库,训练新军,不该参与大战,可是多尔衮求援甚急,言明唇亡齿寒之理,大金该如何应对,几位爱卿也议了几日,可有了决断?”

    两侧坐着的七位宰相,议论了一下,礼相孔闻没好气道:“今岁年中,多尔衮就派人来邀我们出兵,当时我就反对。现在怎么样?果不其然,什么好处没捞到,自己却惹一身骚,招惹上了大麻烦!清军入关不过十年,多尔衮又不接受汉化,采取激烈的民族政策,清本来就不得人心,根基不稳,他理应先整肃内部,稳定人心,消除隐患,可他却偏要去招惹明朝,结果惹下这么大个麻烦,又想拉我大金下水,真是岂有此理!”

    孔闻先骂了一通,然后才给豪格行礼道:“陛下,臣以为这事得清国自己扛,我大金不能插手!”

    豪格也不想插手,可是从他得到情报来看,这次满清估计是抗不过去,他不出手,明军至少要将多尔衮赶回关外,那大金也就危险了。

    金国权力不集中,豪格基本快被架空,这点从勤政殿里几位宰相一屁股坐着,便可以看出来。这待遇在明朝只有严嵩等几个首辅才有,剩下的都得站着。

    豪格手指在龙椅上敲了几下,看向孟乔芳道:“孟卿,你怎么看?”

    孟桥芳见豪格点名,他只能起身行礼回道:“陛下,如果援救清国,那大金在青海与明军对持的部队就要撤回,另外联合哈萨克汗国夹击叶尔羌的计划也要推迟。还有朝廷扩大铜川矿山,于宁夏卫开垦棉田,在固原增开官窑的计划,都会受到影响。”

    明军在青海南部筑了两座城池,像钉子一样插在青海,金军利用骑兵优势,已经围了两个多月的时间,想要将明军逼出青海,但目前还未实现。

    现在金国的兵力大概只有十六万左右,其中汉中五万不能动,河西走廊两万人也无法抽调,剩下的九万人中,潼关函谷要各放一万,北面长城一线,也要放一万,长安也要万把人守卫,这就一共去了十一万人。

    就圆满清,至少也得去个四五万人,那在青海对持的人马,肯定就得撤回来,至于攻打叶尔羌,就更加不要提了。

    打仗除了军队之外,还要数倍于军队的民夫来运送粮草物资,而关中因为崇祯年间的战乱人口凋敝,若是征发大量民夫,必定影响金国的生产和商业。

    豪格听了皱了下眉头,同时心中也有些不高兴。

    从战略上讲,金国这次必然要站在清一边,如果金国见死不救,清被南明灭了之后,下一个必然就是金国。

    豪格虽然也是恨极了多尔衮这个惹事精,但是他从理智出发,觉得还是应该拉他一把,不过几位相国和他们背后的汉族士绅,似乎都只顾这家族或者自身的利益,不愿意参与这场战争。

    “孟卿的意思是也不赞成出兵吗?”豪格沉声说道。

    孟乔芳是首辅,又是大金的郡王,他不同意的话,就算豪格坚持,金国也不可能出兵。

    孟乔芳却摇了摇头,“陛下,臣说这些,并非反对出兵,而是让陛下和几位相国知道,出兵会对我大金造成了什么样损失!清国想要我大金出兵,就得拿等价的东西来换!”

    豪格闻语微微一愣,随即反应过来,确实不能像上次一样,被几句空话一忽悠,就傻乎乎的出兵四川。这次多尔衮想要金国出兵帮助清国,他就必须要大放血!

    这时韩朝宣也开口说道:“唇亡齿寒,所以臣也赞成出兵,可是这件事情毕竟是清国自己惹出来,我们出兵必须要有好的条件。臣以为,约制我大金国力的因素有两个,一是地,二就是人口。地的话,可以将河套地区拿来,人口我们可以趁着战事从山西迁徒一些过来。”

    汉族士绅对于土地永远充满着**,要了土地,还需要人口,特别是矿山、作坊、棉田这都需要很多劳动力,另外开发河西走廊,经营西域都要迁徒人口过去。

    豪格听了点点头,问道:“几位卿家还有什么条件要提?”

第1166章金国出兵

    范文程在金国争取援兵时,多尔衮也在进行诸多努力。

    他这个“睿王”可不是白叫的,像他这样狡诈的人,不可能只在一颗树上吊死,必然为自己想好一两条退路。

    这时清廷能用上的兵力已经用上,可是蒙古人却还没有使出全力。

    满人起自关外,知道北方的民族,无论男女老弱,只要能舞得动刀,拉得开弓,那都是战士。

    蒙古人可以说是全民皆兵,这点也正是北方民族能与中原王朝相抗的原因。

    明朝人口四五千万,养兵不到五十万,可北方民族人口可能就百万左右,经济文化都比不上明朝,确能轻轻松松拉出十多万人马出来,这就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渔猎的巨大区别。

    虽然在朵儿滚的要求下,蒙古诸部已经凑了一支两万人的大军南下,接受尼堪的指挥,但是多尔滚觉得,将蒙古十四岁以上的男子全部抽调,至少还能凑出一直四五万的大军。

    多尔滚想继续抽调蒙古人,其实还存在另一个盘算,就是让蒙古人冲在平叛的第一线,这样平定了叛乱,自然万事大吉,可要是没能平定叛乱,大清在明军的反攻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2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