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65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虽然忠贞镇的炮队,都是有些年月的老炮手,对于火炮操作十分熟练,可这些炮毕竟是新炮,他们也需要一定的时间磨合。
王彦五月到湖广,如今已经是七月,炮队演练了一个多月的时间,便基本摸清了这批火炮的性能。
王彦看完炮场试炮之后,回到汉口新城中,他一回到行辕,便有人迎接上来。
“殿下,又有消息送来了!”
王彦闻语将马鞭交给属下,便急忙走进行辕内,他一路穿过几个穿堂,然后在一间大堂内停下。
堂内中间是一个巨大的沙盘,上面有五种颜色的小旗子,每一种颜色都代表着一方势力,每面旗子上,还写着军队的番号和兵力人数。
从沙盘上的态势,就可以看出眼下局势,整个天下大势一目了然。
虽然代表中央的红旗,是代表唐鲁的黄旗和蓝旗的三倍,但是北面还有数目众多的黑旗和白旗,万一这两方也加入进来,大明的局势便不好过了。
王彦将红色的披风解下交给侍卫挂在墙上,然后又将头盔摘下来在桌案上放好,随即开口问道:“什么消息,说来听听?看看他们想怎么对付我!”
“殿下,锦衣卫送来的情报说,鲁王已经秘密离开南京,皇五子朱慈焕确系在鲁王的手上!”王绩开口说道。
后勇镇的编制取消后,他也转为到五军都督府任同知。
王彦听后皱了下眉头,“这么说来,鲁王是铁了心要起兵了!不过他将朱慈焕握在手中,显然是抱着黄雀在后的心思,与唐藩并不是一条心。”
唐鲁两方合起来十多万人马,如果两人一心,加上北面又有金和清牵制朝廷的军队,王彦还真是难以对付,但是两王各怀鬼胎,那他应付起来就轻松许多了。
想到这儿,王彦又问道:“唐王呢?他现在有什么举动?”
“唐王目前还在南京,并且好像没有要离开南京的意思!”王绩沉声说道:“不过金声桓和郑国姓,都派遣了心腹前往南京与唐王秘密会晤,至于商谈的什么,锦衣卫暂时还没有探知。”
“唐王还在南京?”
王彦一阵疑惑,从得到的情报来看,唐王显然是想让金声桓,在他回京的路上,半道将他伏杀。
南京城中,王彦的心腹众多,驻军也主要是王彦的人,唐王敢留在南京,他打什么算盘?王彦一时间,不是很理解。
“这两位殿下,都不是省油的灯!”王彦摇了摇头,叹道:“可惜,他们是宗室,注定与孤为敌,要是他们能服从于孤,听从朝廷的号令,金、清早被孤扫灭矣!”
“是啊!鲁王当年独扛江南抗清的大旗,唐王也是有名的贤王,他们要是能够支持殿下,天下早大定了!”王绩附和一句,可随即又话锋一转,“不过,殿下也不能手下留情,两王都非容易对付之辈,殿下这次出手,必须要将他们连根拔起,不能再给他们机会!”
王彦自是知道,对于强大的对手,斩草除根,是对于对手最大的尊重。
王彦点点头,“北面,有什么动静没有?”
“有!”王绩脸上露出忧色,“满清的密谍因该也探查到了到一些动静,清军正往河南增兵,似乎有夺回南阳的意思。”
“金国可有动静?”王彦眉头一挑,真是多事之秋。
“金国方面到是没看到动静,他们遭受了几次大败,急于恢复实力。汉中方面传回消息,吴三桂正组织士卒开垦屯田,并没攻击上庸的意思!”王绩开口说道:“至于青海方面,金军会不会有动作,我们暂时还无从得知。”
王彦听完一阵沉吟,半响后,开口道:“这件事情不能继续拖延了,再等下去,便让豪格和多尔衮占便宜了,孤必须尽快平定这场内乱,不能给北面可乘之机。”
说道这里,王彦站起来,疾步走到沙盘边看着了看,然后说道:“探子不是说,金声桓在安庆等孤吗?孤这次就改变回京路线,孤要巡视江西,让人传令金声桓,让他滚到南昌来见孤王。”
王彦霸气侧漏,一挥手,又令道:“另外告诉高一功,无论如何要守住南京,万一守不住,陛下、太后还有内阁和议事堂的官员,必须撤出来,有他们在,失了南京,孤还是大明的摄政亲王,而他们只能是叛贼!”
(感谢大儒落鹰的一千打赏,感谢大家的月票,推荐,订阅)
第1100章奉天靖难
鲁王在岳王庙外迫使浙江官场的主要官员和将领们,全都向他屈服,然后祭祀岳飞,兴兵靖难,只是他的靖难与众多官员想的却有些不一样。
众人只以为鲁王要造朝廷的反,诛杀王彦,夺取政权,可他提出的口号诛杀叛逆和奉天靖难的指向,却同众人想的完全不一样。
众人以为这个叛逆是指楚王,可鲁王指的却是唐王,他是要平定唐王和楚王争权而形成的动乱,将以十分正面的形象出场,而非叛乱。
这时,众人才知道,事情比他们想的要复杂一些,唐王也参与到了其中,只不过好像被鲁王算计了。
既然浙江官场已经屈服,鲁王这时也没有什么好隐瞒,祭祀后便将主要的官员都集中起来,告知了他的计划。
唐王起兵同王彦争夺朝廷的控制权,给安定的天下,带来了混乱,鲁王将以平定唐楚内乱为由,起兵靖难,将两人都赶下台。
他将内乱的原因,归咎于王彦激烈的改革,使得天下不稳,以及共治帝年幼,主少国疑。
唐王是谋反,必须要镇压,而以共治帝为旗帜的南京朝廷,既然不能稳定天下,那也该打烂了重建。
国赖长君,皇帝年幼是国家动乱的根源,崇祯皇子既在,为了大明的安定,当由五皇子朱慈焕继承大统。
原本有些不情愿的浙江官员,在得知鲁王的计划之后,心态顿时有了一些转变,连鲁王要求他们在一张白纸上签下姓名,众人也没有太多反感。
此事败了,他们自然要受到牵连,可要是胜了,便是他们从龙之功的证据。
浙江人心一定,唐王催促鲁王起兵的密信又来,从七月初开始,唐王就接连催促鲁王起兵,到今日这一封,已经是第三封。
信中言明,金声桓已经动手,如果鲁王的兵马,不能快速兵临南京,让南京朝廷得知王彦遇害,明白他们政变夺权,南京朝廷必然会调集江北、湖广等地的兵马勤王平叛。
如果江北和湖广的明军精锐赶到南京,内阁要拥护小皇帝与他们斗,那事情就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而明军镇守边境的军队,一旦从边境撤离,必然会让北面得利。
这一点,唐王和鲁王都不想看到,于是在祭祀之后,鲁王立时又登坛祭天,发表靖难檄文,便率领大军直扑南京。
明共治四年,公元1653年七月十六日,明理政鲁亲王朱以海,秘密潜回浙江之后,联络旧部,于杭州起兵,宣称扫除叛逆,奉天靖难。
这天,鲁王在杭州城北,筑造高坛,祭奠太祖与崇祯帝,诵读檄文曰:“孤太祖皇帝子孙,国家至亲,受封以来,适逢国难。孤战浙东,征江北,力挽狂澜,得保大明半壁江山,然今上年幼,不能主事,国朝由权臣把持,终至国家内乱。今唐藩起兵与楚藩争权,二者皆为一己之私,而使天下动乱,置百姓与水火之中,受倒悬之苦。孤大明亲藩,怎忍视之?今孤起兵,不为私利,实解民倒悬,不得已也。皇天后土,祖宗在上,昭鉴予心,日月可鉴!”
念完檄文,鲁王立刻率领四万浙兵,扑向南京,两万水师则走运河,避开崇明的东海水师,出镇江,杀向南京,切断南京与地方的联系,迅速夺权。
南京城中,内阁里,陈邦彦将几名阁老,召集到了一起,桌案上摆满了锦衣卫查到的情报,几位阁部拿起情报观看,一个个震惊不已。
“苏阁老、张阁老!”陈邦彦坐着,沉声说道:“情况现在就是这样,楚王殿下需要内阁和议事堂的授权,诸位如果不忍心,看见这几年的心血,毁于一旦,就表个态吧,如果诸位不支持楚王来平定叛乱,那内阁就只能分裂,三方大战一场了!”
明军光复南京之后,根据三王妥协的规定,内阁由三方组成,苏观生、万元吉、顾元镜是唐王一方的人,张肯堂是鲁王一方的人,剩下的陈邦彦、王夫之、严起恒才是楚党的人,三方共同组阁,才有了现在南京朝廷。
如今朝廷按照王彦与文官集团制定的规矩,运行了四载时间,苏观生等人,也该有个了断了。
楚派的三位阁老,显然事先已经知道了,三人坐在一边,慢慢等候,其他四人看着桌上的东西,脸上却一阵纠结,他们毕竟是出身唐鲁,一时间要做出跟随中央,还是回归唐鲁的决定,确实有些艰难。
唐、鲁要行动,苏观生或多或少的有些预感,他以为会是唐王来告诉他,可不想居然是从内阁里知道。
“如果我们不支持楚王,楚王会怎么办?”苏观生眉头紧皱,半响后说道。
陈邦彦与王夫之对视一眼,后者沉声说道:“就算你们不支持,楚王也会调动人马平叛,只是之前的规矩,便被破坏掉了。”
如果内阁和议事堂的意见,不能统一,王彦已经交代陈邦彦,那就将唐鲁派系撇开,由楚党单独通过授权。
以王彦的影响力,要打破现在的规矩,很容易,但他不想这么做,因为一旦他破坏了,就丧失了信誉,下次遇见什么事,就能继续突破规则。
规则之所以是规则,就是需要所有的人都遵守,如果有人不在规则之内,那就没法子玩了。
王夫之表达的意思是,就算没有内阁的授权,王彦也会调兵平叛,只是这样,规矩就坏了。
这几年来,王彦和官僚集团,在进行同一个努力,就是将原本不在规矩中的君权,也纳入规矩中,如今路才走到一半,就出这样的问题,就这么功亏一篑,着实让苏观生等人觉得可惜。
听了王夫之的回答,苏观生与万元吉一阵沉默,一旁的顾元镜脸上一阵阴晴后,却忽然说道:“诸位立时四载,才有今日之大明朝,臣权与皇权斗争千年,才有今日局面。不管你们怎么决定,反正我站在朝廷一边。唐王、鲁王未经过朝廷的允许,擅自调动兵马,欲杀害大臣,不论打出什么旗号,都是叛乱!”
这些事情,唐王都没有通知顾元镜,他们显然已经被排出在外,而现在的中央朝廷好好的,臣公有臣公的尊严,为什么要回到随意被廷杖的时代。
顾元镜一表态,张肯堂也开口道:“我也支持楚王平叛!”
王彦与内阁是合作的关系,不是臣属关系,大家共同治理天下,唐王、鲁王回来,那将又变成君臣。
连续两人,都表示站在中央一边,苏观生与万元吉互相看了一眼,也只能点了点头。
他们两人还是很忠于高宗皇帝,忠于唐藩一脉,所以犹豫不绝,不过共治帝是高宗嫡子,王彦又没有谋逆的举动,他们一番权衡后,还是决定站在中央一边。
见此,陈邦彦大喜,随即拿出一份内阁的命令,站起身来,“既然如此,大伙儿拟票吧!”
闻语七名阁老都站了起来,而正在这时,堂外忽然有人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