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崇祯十七年秋 >

第498章

崇祯十七年秋-第498章

小说: 崇祯十七年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眯眼张望着大明的宫殿。

    殿上,诸多明朝大臣正肃立等候,这时外面一名官员跑来,对王彦说了几句,王彦立时出来给曾太后和皇帝行礼道:“陛下,太后,使臣已经到了殿外,可以宣进殿来朝拜了。”

    曾太后听了,没急着回,先安抚小皇帝座好,然后才说道:“那就依卿家之意,宣使臣入殿吧!”

    太后下命,太监立时就朗声道:“宣诸藩使者,入殿觐见!”

    发出声音的是大太监庞天寿,太监的权利来自皇帝,高宗皇帝驾崩之后,庞天寿的阉党立时土崩瓦解。

    殿外,听了呼喊的礼部官员,又复述了一便朝见的礼仪,便领着使团入殿。

    巨大的奉天殿,足可以容纳四五百人,大殿中的梁柱,都是从云贵的深山中运出来,没一根都来之不易,一根根足有一人多粗,外面包着金边,辉煌大气。

    这还得感谢博洛没一把火将紫禁城烧掉,否则几百万两都建不起来。

    “使臣朝拜!”庞天寿再次朗声呼道。

    “小国使臣,拜见大明皇帝,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进得殿内的使臣在礼部官员的带领下,跪地朝拜,然其中一人,却鹤立鸡群,躬身了事,王彦顿时怒目向顾元镜扫来。

    (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

第838章大明丢脸了

    南京城西,满清使团落脚的客栈内,冯铨一改上次在广州的作风,这次几乎是闭门不出,每日在屋中看看书,耐心等待明朝的召见。

    虽然他们被驿馆赶了出来,但以他的老道,自然知道客栈之所以收留他们,必然是有明朝官府的交代,否则南京城内不可能有敢接纳他们这群北国使者的客栈。

    既然是明朝官府的意思,那便至少说明,明朝在和谈上还未拿定注意,而他现在能做的,也就只有等待。

    事实上也确实如此,这客栈本来就是顾元镜的产业,他图个一时之快,把冯铨一行赶了出来,但未想到,最后害的还是他自个,自从清使进了客栈,客栈的生意一下便清淡下来,算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同冯铨闭门不同,吕状元这次却早出晚归,用的理由正是冯铨当初在广州说的话“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短短一年间,物是人非,乾坤倒转,吕状元虽然迂腐,但是也看得出来现在南明的强势,所以他要为满清,多找到一些南明的弱点,等回京之后便于建言。

    这日,冯铨正靠窗而座,窗下是川流不息的人群,熙熙攘攘,显示着南京的繁华,桌上是一壶绍兴的花雕,配上一碟蚕豆,几个小菜,他本人则一边小酌,一边捧着一本《如意君传》看得十分入神。

    忽然,房间的门被一下推开,吕状元面露喜色的闯了进来,冯铨却皱了皱眉头,对他不懂规矩,十分不快,不过他也懒得开口责怪。

    这时,他若无其事的将手中的书籍合上,正面向下,反放在桌面上,目光便朝吕状元看来。

    “冯中堂,这回南明的脸面可丢大了!”吕状元满面红光,显得十分兴奋,并没有注意冯铨的不快,他边说边走到桌边,也不客气,翻了个杯子,倒上一杯花雕,牛饮一口,畅快的回味一下,然后接着说道:“东吁,东吁你知道吧!这次南明本想着万国朝贡,撑撑场面,谁想奉天殿上,那东吁的使者见了南明的儿皇帝却不跪拜,弄得南明灰头土脸,朝贡成了笑话,丢了大脸,这实在是大快人心啊!”

    “东吁?是神宗年间进攻云南,被刘大刀击败的那个南洋蛮国么?他敢在这个时候,不给南明面子?”这道是出乎了冯铨的意料,他脸上一愣,随即来了兴趣。

    “可不是么?据说是所有的使者都跪了,就东吁没有跪,这下南明的脸是丢光了,还想自居正统,这下成了个大笑话。”吕壮元讥讽一句,几日来受的窝囊气,消除了大半。

    冯铨却把这话听到了心中,他不禁站起身来,“据说此国当初进攻云南时,有战象千头,蛮兵十万。这次他们得罪了南明,或许可以为我大清一用。摄政王不是准备修复与豪格的关系,然后联合西贼、红毛藩,我看着个东吁,我大清也可以尝试”

    冯铨正说着,脸上也有些兴奋起来,可他转过身来,却发现吕状元的手正去拿他放在桌上的书籍,心里不禁一颤,声音立时停了下来,他想要阻止,却已经来不急,吕状元已经把书拿了起来。

    冯铨是大学士,学富五车,吕状元心中好奇,随手把书拿过来,一看正面整个人却微微一愣,《如意君传》四个棣体字入眼,他顿时目光怪异的看向冯铨,冯铨亦是老脸一红,尴尬不已。

    此次朝见,对于明朝来说,确实是丢了一个大脸,而除了丢脸外,还对明朝的威望造成了损害,不利于明朝,恢复对南洋的影响。

    如果此事不能好好解决,那恐怕今后诸藩也会有样学样。

    东吁使者不跪,明朝又不像满清,不能说你不服我,我就把你给杀了,这其实是一种极其自卑,没有其他办法后,才用的极端手段,这不是天朝上国应该有的气度。

    议事殿内,唐王正对着顾元镜发着脾气,“顾部堂,你不是胸有成竹,保证不会出纰漏吗?这个东吁使者是怎么回事?礼部为什么让他们进殿,这不是让天下看我大明的笑话嘛?”

    王彦与鲁王座在一边,脸色也是十分阴沉,王彦为了这次朝贡,重塑民心士气,光翻修紫荆城就花了二十多万两,下了大工夫,现在比吃了一把苍蝇还恶心。

    顾元镜也没料到会发生这样的情况,铁青着脸杵在那儿,他并没有解释,出了这么大的纰漏,解释管毛用,而且唐王训斥他也是保护他,经过唐王训斥后,楚王多少得给唐王一点面子,不好再把他骂一遍。

    王彦看了一阵,给了唐王和顾元镜一个台阶,冷声说道:“唐王殿下,现在说顾部堂还有什么意义?大家都坐下来,好好分析,这个东吁到底想做什么?”

    三家虽然明争暗斗,但在事关大明脸面的问题上,还是难得一致,鲁王也皱着眉头说道:“楚王说的不错,现在的关键是如何消除此事的影响。”

    唐王听了也就借坡下驴,同顾元镜都座了下来,不再说话。

    楚王是摄政,所以王彦座中堂,他等众人沉默一阵,冷静下来后,开口道:“这个东吁与本朝数次交手,都被击败,但始终不曾安分,明面上称臣,但实际上却有称霸南洋之心,并未真心臣服。之前理藩院说东吁使者,要求我朝解释为何灭占城,还要求我朝让占城复国,咱们就该生出警惕。”

    “这东吁使者,实在可恶,如此说来,他们这次必是故意为之,想通过此举来打击我大明的威信,同时通过对抗我朝,向南洋诸国展示实力,从而称霸南洋。”鲁王听了王彦的话语,思考片刻,便大概猜出了东吁的目的,这让他很是恼怒。

    现在明朝积极影响南洋,向南开扩,将内部压力和矛盾,转向南洋宣泄的国策,使得中南半岛上传统的小霸王东吁有些不安,所以才出此一策,来阻碍明朝继续向南洋施加影响。

    这次礼部出了纰漏,让唐王脸上无光,他脸色阴沉着,“东吁使者对我朝大不敬,孤看是否先将他们抓起来,将其问斩,一来以示惩戒,二来震慑诸邦。”

    王彦听后,并不赞成,摇了摇头,“杀一个使者,除了泄愤,还有什么用处,东吁不服还是不服,还会让南洋诸国以为我们色厉内茬!我看还是得用成祖的办法,才能让人心服口服!”

    (感谢大家的订阅、月票、推荐)

第839章大阅诸军

    藩属朝贡,本来是件振奋民心士气的大好事,明朝为此准备了一个多月,南京士绅和百姓,也跟着高兴了一个多月。

    可随着东吁使者的事情被传了出来,还处在兴奋中的南京百姓,立时便如寒冬腊月被当头淋下一盆冷水,内心燃烧的热情和火焰,立时熄灭。

    这使得一部分人内心挫败,一部分则愤怒起来,南京的街市受事件影响,都变得冷清了些,但各个酒楼、酒肆却客源暴涨,不少愤恨之语从中传出,更有要求朝廷发兵攻灭东吁之语。

    对此,大明朝廷一方则保持着沉默,只是不久之后,理政三王将于紫金山下,大阅诸军的消息,开始在朝廷邸报上出现。

    于此同时,原本准备要离开南京的使团,受到明朝之邀请,暂时留下来参与观演。

    校阅之事,古已有之,规模最宏大的当属唐玄宗继位后不久,为了稳定皇位,震慑朝野内外的政治对手,在骊山脚下动用二十万人民的那次大阅,而本朝则是永乐十八年,成祖于北京周边,调集十万精锐的那场狩猎。

    王彦提出来的办法,就是大阅诸军,秀秀肌肉,震慑藩篱。

    东吁远在西南,云南又在孙可望之手,明朝说发兵去打他,路都走不通,而就算路能走通,明朝现在也不可能舍了满清,去南荒之地,打什么东吁,所以说明朝拿东吁其实没什么办法。

    杀使者,除了在南洋藩属中留下不好的名声,人家东吁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反而会使得东吁因为敢和明朝对抗,而获得一定的威望,使得今后与明朝为敌的南洋小国会因此倒向东吁,而明朝的属国,也会因为畏惧东吁的实力,在明与东吁之间,蛇鼠两端。

    大阅诸军,不仅是为了震慑东吁,也是给其他藩属的使者看,让他们见识大明的实力,使得藩屏不敢生出二心。

    内阁,政事堂内,理政三王,以及内阁大臣齐聚一堂。

    本来王彦翻修紫荆城,已经花去了二十多万两,但现在大阅诸军,恐怕又得花费四五十万,王彦虽说家底颇厚,但心中还是有些肉疼,他暂且将这笔帐记在东吁国的身上,等今后有了闲暇,必然要讨要回来。

    这时众人在堂内座好,王彦便开始询问起来,“兵部的新甲,还有新铳大阅之前,能否调运到南京。”

    “殿下,去岁朝廷储存的衣甲都送到了湖广战场,兵部衣甲库存不多,大概只能装备七八千人,新铳到是有一些,其中鲁密铳有三万多杆,参考荷兰人的火铳,打造的自生火铳,有一千多杆,挚电铳三百多杆。”陈邦彦出声回道。

    这次大阅,本来就是要找回场面,要的就是一个面子。

    王彦听了回复,想了一会儿,“新铳都运来南京,至于衣甲,现在已是二月中旬,准备完成,估计要道四月间,那时天气已经回暖,士卒可以勉强换上罩甲,兵部的对襟罩甲,应该还有些储备吧!”

    “布甲,罩甲确实还有一些,加上去岁换装后收回作坊修补的,应该能拿出五六万套来。”

    王彦点点头,“那就换夏装,让将士吃点苦,将我大明的脸面撑起来。”

    说完,王彦又看向唐王,“从郑国姓那里抽调的三艘大船,四月初赶来南京可有问题?”

    “孤的信件,托着兵部加急一起过去,应该没有问题。”唐王说完,又补充道:“不过两广总督陈大人与国姓相约攻打大员,国姓已经开始派人潜入台湾岛,收集荷兰人在岛上的情况,以及招募熟悉水纹和航线的水手和引航人员,怕是快要同荷兰人开战,这三艘大船,校阅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