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2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苏观生微微一愣,连忙解释道:“唐王监国之事,乃情非得已,事实所迫也。当初清兵围攻甚急,广州只有拥立唐王,才能稳定人心。现在陛下归来,唐王殿下已经决定退位归藩,想必陛下也不会责怪,国公不必担心。”
王彦脸色却不见好转,“那肇庆呢?左阁部不是大半个月前,就给广州发来陛下平安的谕旨了吗?怎么肇庆还在以监国的名义四处发部旨意。?”
苏观生脸上一阵冷笑,“消息我收到了,不过被派往肇庆和广西的使者都被本堂拦了下来,肇庆那边现在应该还不知道,陛下的消息。”
王彦眉头一皱,脸色大变道:“阁老糊涂啊~此事这样脱下去,桂王就是想退位归藩,下面的支持者也不会同意,到时又是一场同姓之争。”
“非也~眼前情事与唐鲁之争却大不相同。”苏观生摇了摇头,显然不同意王彦的看法,“本堂仔细看了国公的书信,眼下朝廷掌控湖广、江西、广东三地,远非陛下刚刚登极时可比,鲁王和陛下争,是当时朝廷不够强大,但现在朝廷直接控制的兵马不下二十万,正当扫除不臣,消灭隐患。本堂这么做,也是为了让陛下下定决心,彻底剪出那些对陛下不忠的势力。”
王彦听得心里一阵恼火,“阁老将事情想的太简单了,桂王是神宗子孙,影响力实在太大,他以监国之名发布诏书,许官许爵,必然会引起朝廷混乱~”
王彦还有一件事没说,他也收到了桂藩的诏书,居然封他为衡阳郡王,那何腾蛟等人肯定也会收到,他能不动心,但他的部下和其它地方大员呢?
(感谢滋野三郎末裔的赠送,感谢爱看暗暗暗暗的打赏)
第384章隆武帝移驻广州城
苏观生在隆武消息不明之时,为了大局考虑,选择支持桂藩为监国,但清兵未至,桂藩先逃,弃民不顾的行为,却伤了苏观生的心,等到广州击退清兵之后,桂王又返回肇庆,要求广州奉其为正朔,就使得苏观生心里生出一股厌恶。
苏观生非科举正途出生,没有进士功名,与那些科举正途的老牌官员,往往无法打成一片,之前他归附桂王之时,桂王属下的吕大器,丁魁楚便都看不起他这个监生,这让他本身对所谓的正途、血统也非常反感。
隆武皇帝在南明诸多藩王之中,无疑是最像中兴之主的存在,但他有个致命的缺点,就是血统太过稀疏,用比较直观的话来讲,就是往上追溯八代,他的直系祖先才是朱元章的第二十三子朱。
隆武在血统上,比自称中山郡王之后的刘备强不了多少,像隆武这样的在籍宗藩,崇祯年间以达二十余万人,隆武虽然继承唐藩之位,但在封建礼法上,完全不具备继承皇位的合法性,这也是唐鲁之争的重要起因。
万历年间,神宗欲立老福王为太子,与文官系统争斗十多年,最后还是妥协,可见封建统序问题,早以深入人心,观念很难改变。
隆武登基之后,自知自身血统无法服众,所以一直想法稳住桂藩,当初曾皇后尚未诞下皇太子时,隆武就多次向桂藩表示,“此永明王(朱由榔)之天下也。永明,神宗嫡孙,正统所系。朕无子,后当属诸永明。”
这其中自然有玩弄权术的成分,但也说明了隆武对于桂藩这个崇祯皇帝的堂弟,这个大明法统上的最佳继承人,怀着深深的忌惮。
王彦作为士人,自然知道桂王监国,对于朝廷的危害,其影响比之鲁王要大的多。
试想一下,与隆武帝同样属于疏藩的鲁王,都有那么多人支持,那贵为神宗子孙的桂王,又能搅起多大风浪。
这就向一个大家族,老爷突然暴毙,家产被一个隔了八代,远的不能再远的远房少爷占了,现在家族真真的直系继承人要回来争家产,下面的人会支持谁呢?
苏观生显然将桂王势力,想的太过简单,他见王彦恼怒的样子,心里有些不解,以王彦现在带回来的兵力,像平定靖江王之乱一样,大军平推过去,直接平了桂王,为朝廷彻底解决这个隐患,不就成了吗?
突然苏观生脸色一变,冷声问道:“士衡?桂王不会也向你发了诏书,许了什么承诺吧?”
王彦闻语不禁一阵沉默,桂王用郡王之位,来拉拢他的事情,肯定无法隐瞒,他轻声一叹,“桂藩许我衡阳郡王之位,让我支持桂藩为帝!”
苏观生脸色大变,盯着王彦道:“士衡的意思呢?”
“阁老以为我能有什么意思?”王彦一阵恼怒,但遂即又无奈的道:“我已经将桂王的使者杀了。”
苏观生一愣,遂满意的点了点头,恨声说道:“杀得好!”
桂藩许以郡王之位,等于是将王彦架在火上烤,隆武帝为了不给王彦封王,可是绞尽脑汁,甚至想出了让王彦今后过继一子到王威门下,继承护国公的爵位,来补偿王彦。
现在桂藩却要封王彦为郡王,让隆武帝作何感想,而这种事情王彦又不能自己跟隆武讲,不然难免会让隆武觉得王彦这是在暗示他,所以他只能先将桂王的使者杀掉,先给属下和朝臣,表明他的态度。
王彦现在是隆武朝廷里,擎天柱一样的存在,桂王肯定不会放弃拉拢,许多事情都无法隐瞒,王彦不能自己去跟隆武讲,但透过苏观生传达的结果又不一样。
王彦自己说,会让隆武觉得他是在逼迫朝廷给他封王,但王彦不提,让隆武从苏观生那里得到他斩杀桂使的消息,就只会觉得王彦忠心。
“好了,桂王之事,等进城之后,我与阁老再议。”王彦见他与苏观生交谈以有一阵,遂即说道:“眼下阁老且先带领百官,觐见陛下~”
王彦能杀了桂王的使者,这让苏观生很满意,闻语他遂即与王彦一起领着百官,到车架前拜见皇帝。
众人行拜见大礼,山呼万岁。
明黄的车架内,隆武帝有些疲惫的让众人平身,诸臣谢礼站起来,但唐王却长跪不起,众人不禁小声议论。
隆武帝挑起车帘,看见这一幕,眉头微皱,“皇弟这是为何?”
唐王忙拜道:“陛下,臣弟擅自登临监国之位,还请陛下责罚!”
监国与帝位只差一步,登上监国之位,就等于觊觎皇位,唐王在广州监国,这样的大事,隆武和朝廷都不可能当做没发生过。
“此事朕已看过苏阁老的奏报,皇弟实为时事所迫,情非得已之举,绝非有心争位,朕心中明了,皇弟不必自责!”隆武温声说道:“今朕至广,皇弟已然退位归藩,恪守臣道,朕不仅不会责罚,反而要重重奖赏。”
唐王心中一块石头落下,拜道:“臣弟谢过吾皇陛下~”
“好了,摆驾入城!”隆武又对唐王道:“皇弟且上车来~”
自古都说皇家无情义,唐王也正是担心这一点,心里才有些惶恐不安,不过隆武的态度,让他安定下来。
隆武虽然在凤阳宗室监狱里关了将近十年,但他与几位兄弟的感情却相当之好,这则是因为他们年少时的遭遇。
隆武、唐王、以及他们的弟弟朱聿鄂,因为他们的爷爷老唐王朱硕喜欢嬖妾,心里一直爱惜小妾生的儿子,憎嫌隆武之父朱器,为了让小妾的儿子,继承唐藩爵位,所以将隆武父子几人囚禁在承奉司内,想活活饿死他们。
当时隆武才十二岁,唐王只有七八岁,朱聿鄂就更小,幸亏有个小官张书堂暗中帮忙送些糙米饭,他们才的以活下来。
兄弟几人,在囚房中,一起生活了十六年,过着比普通人家还要贫苦的生活,但也使得兄弟几人的感情,变得比一般宗室子弟要真挚亲密的多。
这时大军向前行进,隆武与唐王座在车内,便开始问道:“聿,这次里能守下广州,朕心里十分高兴,不知你想要些什么奖赏。”
唐王听隆武之言,不禁想起了以前的时光,心中紧绷的弦,遂即松了下来,真心回道:“陛下,臣弟只希望陛下能复兴汉室,光复祖宗基业,臣弟不要什么奖赏,眼下朝廷财政困难,臣弟身为宗室,能为朝廷尽力,心中已经十分欣慰,岂敢再耗费朝廷钱财。”
隆武闻语微微沉默,半响后才叹道:“真是朕的兄弟~看来这次监国让你体会良多啊~”
唐王顿时如遭雷击,背上冷汗直流,在车架内痛哭拜道:“陛下,臣弟绝无二心,只是想着能为朝廷出力,为陛下分忧。当年清兵入境,陛下起兵勤王之举,臣弟至今不忘,臣弟之心,犹如陛下当年报国之心也。”
隆武脸色稍微缓和,“那你也该知道,朕正是因为此举,被贬为唐庶人,关在凤阳狱中近十年~”
(感谢shyion,悦冻窝芯的打赏,感谢bellic,小丑的月票,感谢滋野三郎末裔的赠送。下章十一点之前)
第385章分急缓,调整国策
南明朝廷迁入广州,诸事繁杂,加上中央官员损失惨重,朝廷想要恢复职能,号令天下,至少需要数月时间。
广州作为行在,被改名为广京,王彦也将楚国公府让了出来,作为皇帝的临时行宫,他则与许焉焉重新置办府邸。
此时朝廷财政虽然破产,但王彦其实还是比较有钱,不说他参股的靖远商行,就是许嫣嫣与李贞丽、李香君办起来的戏院,也是日进斗金。
此外衡阳王氏也从去年开始,借着王彦的关系,开始做起了湖南到广州的生意,其中也有王彦一份。
官商勾结,永远是资本发展,最容易,最迅速的途径,随着广州战事的结束,城内外的商业活动,也已经恢复过来。
明军守住了广州,这给了商人们巨大的信心,不少逃走的商号又迁了回来,所以看上去广州城似乎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
王彦进入广州时,城内的面貌,基本已经恢复,与他离开时,似乎没有多少差别,不过王彦现在没有时间关心这些,他回到广州之后,连家门都没进过,便投身到了朝廷的事务之中。
隆武在进入广州的第一天,便召集大臣商议大事,而其中最紧迫的就是如何面对,号称监国的桂藩。
此时在隆武的临时行宫里,几位大臣已经争论了大半个时辰。
苏观生怒道:“陛下欲行中兴之事,岂可号令不明,令行不止?鲁王与陛下争,使浙东不听朝廷号令,遂至浙东与朝廷先后为清廷所破也。今桂王又有窥视帝位之心,实为朝廷大害,本堂谏言出兵扫灭,震慑宵小,有何不对?”
左懋第摇头道:“强敌当前,同姓相争,此取祸之道也。浙东之败,福建之变,乃朝廷与鲁藩抱守门户,人心不齐所至。苏阁老欲剿灭桂藩,且不说朝廷有没有钱粮去剿,能不能短时间剿灭,就算剿灭了,那舟山鲁王怎么处理?这不是逼反鲁王吗?”
“中国既安,群夷自服。是故夫欲攘外者,必先安内也!”郑芝龙降清,八闽变色,清军轻易杀入广东,让苏观生深刻的认识到,一个内部不稳定的朝廷是多么的脆弱,他争辩道:“国朝残破如此,未尝不是当初不能彻底剿灭流贼,而两面做战也!正是强敌当前,朝廷才要消除一切隐患,如此才能使上下一心,击败清廷。”
“苏阁老之策,虽然一心为国,然却不适合眼下时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