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十七年秋-第1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殿内一些觉得应该求援的大臣,听了张国俊的话,也不敢出言支持张煌言,纷纷低头不言。
这时方国安亦拜道:“殿下,浙兵近二十余万,未尝不可一战。。”
内阁大学士方逢年、谢三宾、宋之普等人也附和道:“殿下,可一战,胜则浙东无忧,亦可再进杭城,败则退守绍兴,再行它策不迟也!”
鲁王听了众臣之言,也觉得一战不打,就像闽中求援,岂不是要承认他这个监国毫无能力,那以后还和隆武争什么帝位呢?
“那就依国舅和越国公之言,暂且不向闽中求援,不过江防之事,越国公还需立马完善,一定要将清兵挡在钱塘北岸。”鲁王端坐大宝上,终于点了点头,做出了决定。
夏完淳闻其言,顿时如丧考妣。
第234章方国安投降清廷
隆武二年三月二日,陈子龙聚集大小舟船一千多艘,义军一万五千人,扑向苏州,清廷驻守苏州的江宁巡抚土国宝,总兵杨承祖,立马大惊失色。
三月三日,太湖义军前部先锋游击于世忠,杀至苏州城下,杨承祖见漫山遍野都是穿着布衣,头包红巾的义军,不敢出战,火速派人马四处求援。
多铎刚发令,命七路大军,扫荡浙东,陈子龙便打苏州,实在令他烦不甚烦。
太湖义军,一直是插在多铎胸口的一颗利刺,他发大兵围剿,太湖义军便躲着不出来,他大军一撤退,太湖义军又开始四处袭扰清军控制的州县,他派兵解围,太湖义军又重新遁入了茫茫太湖之中,使他清兵疲于应付。
义军攻打苏州不是一两次了,要是以往,多铎可以不救,但这次苏州城内,却有清廷准备运往湖广的五十万石粮食。
苏州城丢了,清兵可以打回来,但粮食没有了,他却一时凑不出这么多军粮来。
清廷统治下的北方,流寇祸害多年,加上清兵入关,又是一次祸害,民生早以凋敝,种出来的粮食,还不够北方消耗。
江南之地,本来富庶,鱼米之乡,但自去岁四月间清兵南下以来,战火一直不断,去岁的收成基本玩完。
今年的种子才刚准备播下,想要收获粮食,最早也得坚持到夏秋,所以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之内,清兵已经很难获得大量的米粮。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苏州城内的粮草,对于清廷在湖广的战局异常重要,所以多铎绝不能看着粮草落入义军之手,但多铎也不愿意改变他扫荡浙东的计划。
军帐里,多铎来回走动,心里一阵权衡,片刻后才将一名心腹叫进帐来,“速传令吴淞提督吴胜兆,命他援救苏州,本王不要求他能击败陈子龙,只要他能牵制贼军,不要攻破苏州便可。”
吴胜兆手中有一万多清兵,再加上杨承祖部,以及苏州原本的守兵,清军的兵力接近两万人,与太湖义军的的兵力相当,但清军的装备却胜于义军,并且还是防守的一方,多铎觉得拖住义军的可能相当之大。
而且就算苏州被义军攻破,夺走他的米粮,只有他能扫荡浙东,随便屠几个城池,也能获得不少米粮,于是他便微微放心下来,领着兵马准备过江。
七路大军各自启程,多铎则从六和塔、富阳、严州一线渡江。
这时多铎原本还准备搜集舟船,但他很快便发现,看似还有近十仗宽的江面,其实已经接近枯竭,清军在江中试探,发现江水居然不过马腹,顿时令清军士气大振。
钱塘江乃是浙省第一大江,历年来水量充沛,今年却接近枯竭,清营之中立马流传出来,清代明,此上承天意也。
这些谣言,自然是多铎让人传出,但效果确实十分明显,让清军士气再次提升一倍不止。
就在多铎大军进抵六和塔时,方国安也领着兵马来到钱塘江南岸,他沿着江岸而行,越走心就越沉。
这时他已经看见了在江中洗澡,以及洗刷战马的清兵,这顿时让他的心情跌入谷底,夏完淳所言句句属实,清兵真的可以扑水而渡矣。
一时间,方国安心乱如麻,没有了钱塘天险,这江防该如何防守呢?
这时他唤来江防守将,顿时怒吼道:“江水枯竭至此,为何不报?”
江防总兵陈学贯唯唯诺诺的解释道:“大将军息怒,末将看已经进入春雨时节,以为不日就会下雨,再者末将没有想到清兵会突然杀来,末将~~”
“军国大事,你以为?”方国安勃然大怒,一把抽出腰刀,便直接捅入陈学贯的腹部,气急败坏的道:“你坏了本将的大事,死不足惜也。”
方国安杀了江防总兵官后,连忙又从绍兴抽掉两万人马,去守岌岌可危的江防。
这时夏完淳在绍兴城中与天地会取得联系,随知多铎分七路大军,扫荡浙东,而方国安却要调绍兴兵马,去守那根本就守不住的江防,他心里顿时一阵叹息。
在鲁王宫中,夏完淳再次谏言,“殿下,多铎分七路而来,千里江防,一处被破,全线立溃。
此时守江,实为不智也!臣以为与其抗其七路,不如将江防之兵集结起来,围其一路。俗语云,伤其五指,不如断其一指。只要殿下坚守绍兴,而后让越国公与兴国公,率兵于外,以优势兵力个个击破,浙东时局,未必不能逆转也!”
国舅张国俊闻言,却再次出言呵斥道:“孺子,安敢妄言兵事耶?两军对垒,岂有放敌入境道理。殿下,江防不可弃,一旦弃了江防,清兵就可长驱直入,抵达绍兴城下,孺子这是要置殿下于险得地,其心可诛也。”
鲁王听了张国俊的话,他自然不敢让清兵把他围在城中,随不纳夏完淳之言。
三月七日,多铎指挥兵马,大举过江,严州方向,贝勒博洛首先突破,不久之后,方国安部署在钱塘江南岸的防线顿时纷纷瓦解,清兵七路大军全部渡过钱塘江,各部明军损兵折将,纷纷逃窜。
浙东有近二十万兵马,但这些兵马的质量,与清兵相比,却完全不是一个档次。
去岁攻杭战败之后,鲁王政权十万人马,只有四万余人撤回南岸,兵败后巨大的危机感,使得鲁王政权拼命扩军十多万,使兵马达到二十万,但并不是只要拿起武器,穿上战袍就能称之为军队。
浙东的明军,绝大多数,都只能算是拿起武器的农夫而已。
江防的溃败,在夏完淳的眼里,是必然。
这时前线的败兵陆续回到绍兴,城中兵马增加到三万人,夏完淳随劝鲁王蹬城鼓舞士气,而后快马向福京请援,但鲁王听说多铎逼近绍兴,当夜便在守将张名振的护卫下离开了绍兴。
次日多铎得到消息,亲自指挥兵马追击。
越国公方国安战败之后,领着七千兵马退回绍兴,走到半途,听说鲁王已经弃城而逃,立马就投降了清廷。
(谢谢大家的支持,这几天有点水,明天好好码字,那个余佑汉的角色,容我想想,安排在哪儿)
第335章海内如今传战斗
“海内如今传战斗,田横墓下益堪愁。”
这是崇祯十二年,柳如是惊闻,皇太极十万众攻济南,山东巡抚宋学朱,济南参政邓谦,历城县令韩承宣,苦守十余日,最后城破殉国的消息后,所作的诗句。
如今时隔多年,王彦与清兵战于湖广,陈子龙与清兵战于苏州,万元吉、李永茂、杨廷麟与清兵战于赣南,荆王朱常巢与清兵战于鄂北,贺珍、孙守法与清兵战于陕南,鲁王与清兵战于浙东,此外沐天波与沙定洲战于云南,曾英据守重庆谨防张献忠袭扰西南。
华夏大地,已是处处烽火,正是“海内如今传战斗”,大明正统以堪忧。
在浙东大地上,鲁王政权在面临二十万清兵之时,瞬间土崩瓦解,江数十万众,尽无一战之力。
三月八日,清军战领绍兴,鲁王携带亲信退往台州,宫眷、世子由靖夷将军毛有伦保护,但毛有伦却改道蛟关,以便入海,为叛将张国柱截获,不久送往杭州,后威胁鲁王不成,皆被清廷斩杀。
方国安乃是鲁王所拜的大将军,总制浙东诸路兵马,在他投降之后,新建伯王业泰、内阁大学士方逢年、谢三宾、宋之普,吏部尚书周祚、兵部尚书邵辅忠,刑部尚书苏壮,太仆寺卿姜一洪等大小官员数十人跟着投清,武将中投清者亦有总兵十八员,副将不计其数。
兴国公王之仁,在海上击退了清兵沿海而进的水师,领着几千兵马回援绍兴,见城上已经插满了清军的黄龙旗,大哭曰:“坏天下事者,方国安也。敌二十余万尽数渡江,吾孤军何以迎敌,今唯有一死也。”
王之仁欲拔剑自刎,但却被部下阻拦,言:“舟山悬于海外,多铎兵力虽盛,不能及也。将军可领舟师入海,与舟山黄斌卿会师共举,再图恢复,岂可轻生耶!”
王之仁随从其言,乘舟船百艘,携带大批辎重由蛟门航海到舟山,但他不知道的是黄斌卿忠于隆武朝廷,再他来舟山之前,自台州入海欲入舟山暂避的鲁王,已经被黄斌卿拒绝,最后南下前往福建。
唐鲁之争,浙东鲁王政权对隆武朝廷怀有敌意,反之亦然,王之仁的船队行至舟山,黄斌卿同样不纳,甚至发炮反攻之仁。
门户之别,致使同室操戈,大明南都以陷,国失三二,却仍然同姓向争,此国之所以一败再败也。
王之仁前无安身之地,后有满清追兵,心中大恨黄斌卿不义之举,随把其妻妾并两子、幼女、诸孙等家属九十三人集于大船之上,哭曰:“今大势已去,前后无路,汝等为吾家人,陷于敌手,必受磨难,不如殉国,可呼?”
王之仁之妻闻语,哭拜曰:“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夫君之言,妾身岂敢不从耶!”
其子亦哭拜曰:“食君之禄,忠君之事,今山河沦丧,臣子不能守土,理当殉国也。”
王之仁随命人凿穿船底,满门尽沉于蛟门之外,他则面南而拜,将鲁监国所赐之印信,投之大海,然后独自前往松江。
王之仁未穿官衣,而是峨冠博带着汉军衣冠登岸,时松江百姓剃发易服已有半载,忽然见他身着故国一衣冠,顿时纷纷掩面而泣。
当地清兵将他锁拿,不敢怠慢,立马就转送南京。
王之仁从容入见内院大学士洪承畴,自称‘吾系前朝大帅,国亡当死,恐葬于鲸鲵,身死不明,后世青史无所征信,故来投见,欲死于明处耳!”
洪承畴起初还希望他回心转意,以礼相待,婉言劝他剃发,但王之仁却断然拒绝,大骂洪承畴曰:“昔先帝设三坛祭汝,殆祭狗乎!尔背义忘恩,操戈入室,平夷我陵寝,焚毁我宗庙,若通天之罪,过刘整、张弘范远矣。”
洪承畴羞愧满面,无地自容,于是下令将他杀害。
清军占据绍兴后,分兵扫荡浙东诸府,各地州县先后被破,时大学士张国维守东阳,被清兵团团围住,内无守军,外无强援,他不愿清兵屠城,遂召小儿世鹏问其生死之态。
张国维有三子,长子张世凤抗清被俘,不屈而被杀死于钱塘江畔,另二子因病去世,只留下小儿子张世鹏。
这时世鹏闻张国维问他愿不愿意殉国,脸上不禁漏出犹豫之色,张国维见此,立马大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