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电子书 > 穿越电子书 >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

第841章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第841章

小说: 大明最后一个太子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显然,这就是皇帝陛下所说的,变得越来越聪明。

    只不过,这样的改变,颇为让朱慈有些遗憾。

    坦陈地说,他并不喜欢一个太过聪明的公主殿下。特别是这位公主殿下很积极地靠拢自己时。

    如果在后世,一个身份贵重,聪慧美貌的女子主动倒贴,他会惊喜得晕过去。

    但在这个时空里,搭配上皇后最近的遭遇,朱慈很难生出其他乱七八糟的心思。

    也许在世俗的压力以及生理心理的需求上,朱慈以后会改变。但并非是现在。

    “不得不承认,皇帝陛下对于人心的掌握,比所有人都预料得还要厉害。”玛丽亚公主说:“没错。驻华公使已经建立了一条与欧洲大陆更为稳固的通信渠道。这一点,其实要更庆幸皇帝陛下在中国的强大统治能力。”

    说着,玛丽亚公主缓缓地讲解了起来。

    一听,朱慈忍不住微微有些愕然。

    因为,这的确有些出乎他的意料,是他并未考虑到的情况。

    那就是……西北的边境。

    或者说,丝绸之路的复活。

    丝绸之路一般来说是两种,一个是海上丝绸之路,一个是路上丝绸之路。而今还算是有点丝绸之路样子的,自然只能是海上的那一条。路上的,早已荒废千年之久。

    但是,伴随着大明统治的稳固。内陆边疆,特别是西北内陆也渐渐平静下来。在几次孙传庭的横扫之下,大明已经渐渐开始朝着西域之地恢复影响力。

    而这样的结果,就是内陆交通要道的恢复。

    传统的丝绸之路,起自中国古代都城长安,经中亚国家、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等而达地中海,以罗马为终点,全长6440公里。这条路被认为是连结亚欧大陆的古代东西方文明的交汇之路,而丝绸则是最具代表性的货物。

    只不过,在而今时代,丝绸之路出了中亚以后,有了两个方向。一个是经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入欧洲,另一个则是进入俄罗斯,通过圣彼得堡转运欧洲各国。

    因为大明秩序的恢复,对西北边疆的逐步掌控,这一条道路已经渐渐恢复。

    至少,驻华公使们已经开始通过这一条路线朝着圣彼得堡的俄罗斯人传信,表达了他们对于俄罗斯人向远东方向拓展的支持。

    这时候的俄罗斯仅仅只是一个三流小国,并没有冷战时期亦或者后世那等强大的影响力。

    这时候的俄罗斯距离摆脱蒙古人的影响也仅仅只是刚刚过去一百年的时间。

    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加冕称沙皇,建造克里姆林宫,莫斯科大公国逐渐发展为东北罗斯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中心,领导其他公国摆脱了蒙古鞑靼的统治,使俄罗斯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1605年,戈杜诺夫猝死,俄罗斯进入一个混乱时代。直到下诺夫哥罗德的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率领民兵把波兰侵略军赶出莫斯科以后,这一动荡时期才终于结束。

    真正让俄罗斯开始崛起的,也是近年的时光。1613年,罗曼诺夫王朝建立。要在等五十年的时间,俄罗斯人战胜瑞典,才能让俄罗斯成为横跨欧亚的世界帝国,变成欧洲宪兵。

    故而,这个时候,当各个欧洲国家,包括神圣罗马帝国都表达了对俄罗斯的善意,并且支持俄罗斯东进与中国争雄的时候,接下来的发展,自然是顺理成章。

    “俄罗斯人……不错,至少证明。大明开始成为这个世界的中心了。所有的幺蛾子都开始围绕着大明来。不过么,很快你们就会发现的。当你们了解越多,就越是会发现,与大明为敌,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朱慈没有声色俱厉地放狠话,而是声音平静,态度很好地说着:“原本,大明的目光还仅仅是在东亚,主要是东南亚上。在那里,是大明的主要战略方向。但是……”

    “愚蠢的俄罗斯人唤醒了我们的注意力。这就仿佛一个仅仅拿着一把绣铁刀的猎户走进深山却激怒了一头猛虎。一头睡着的猛虎,当谁都不去管他的时候。自然是没有杀伤力的。但当你们激怒了一头猛虎的时候,要面对的,就是虎啸山林的杀戮了。”

    ……

    朱慈的话被玛丽亚忠实地就记录在了自己的日记之中,成了后世研究这段历史的第一手史料。

    很少有人能够明白,特别是以欧小将为代表的欧洲统一分子而言,为什么仅仅过了不到一个世纪,中国就从一个内卷化的没落文明突然间逆袭成了这个世界局势的支配者。

    但当更多的史料被发现以后,欧洲们的公众知识分子便纷纷庆贺起来。

    他们在各个邀请他们前去讲学的大学、沙龙以及政府集会上表示:“这是一个极大的喜讯,只有被中国殖民三百年,欧洲才有学习到中华文明的希望。正是丝绸之路的再度开放,才让他们获得了难能可贵被中国殖民的机会。”

    ……

    大约一个时辰后,玛丽亚公主下了马车。

    一旁,胡里奥公使急忙迎接了过去。

    “殿下。”胡里奥有些担心地看着玛丽亚。

    玛丽亚点了点头,随后又摇了摇头。

    见到这样的情况,胡里奥更加担心了:“中国皇帝难道做出了无礼的举动吗?”

    “没有。只不过,我们的计划可能并没有让皇帝感觉到足够的欣赏。”玛丽亚公主有些垂头丧气:“但更关键的是,难道我的魅力就这样无法被观赏,难以让人认可吗?这让我在帝国理工大学里积累了数个月的信心被一举击溃。”

    胡里奥听了,忍不住有些失笑连连。

    不愧是个女人,特别还是一个爱美的女人。第一反应,是对于皇帝陛下威能欣赏他的美丽而感觉不开心。

    “但无论如何,这一回,我们的消息传了出去。只要西班牙的善意被中国人明白,我们在未来的布局,无论如何就都能领先别人一步。”胡里奥说着。

    听此,玛丽亚公主却觉得有些恼恨,她一脸不开心地说:“胡里奥爵士,难道你就真的那么相信中国人能够赢得与俄罗斯的战争。虽然,坦率的说我一样缺乏对俄罗斯人的喜爱。但是,在这样寒冷的地带,一场战争是可怕的。就如同瑞典,我们无数次地击败了对方,却不得不面对一个残酷的事实。在寒冷的冬季,我们几乎想不到击败他们的办法。”

    胡里奥沉吟稍许,没有着急开腔,而是反问了一句:“殿下,您对中国的印象是如何。对俄罗斯人的印象又是如何?”

    “俄罗斯……偏远的国度让我对他了解稀少。但罗曼诺夫王朝的确有些家伙很是厉害。他们向东方开拓,也被证明是一个正确的道路。他们能够在欧洲得到几乎所有人的支持,当然,除了瑞典。”远交近攻,瑞典与俄罗斯的不睦显然不用多加解释。

    “那么,中国呢。”

    “不知道。至少,我很难解释清楚这个国家……一切那么费解的存在。短短不到时间的时间就发生惊人的改变,以及他们对工匠的追捧,对教育的庞大投入。以及无法理解的,他们竟然没有宗教信仰。一个不信仰上帝的异教徒国度,怎么能这样强大?”玛丽亚皱着眉头。这里的确有太多他无法理解的事务。

    “没错,我也无法理解。”胡里奥低声说:“所以,我更隐隐之中感觉到……他们,将给与我们足够多的意外。或者说惊喜,或者说惊吓……”

    “可是,寒冷的冬天一定会到来。温暖的夏天最多持续不会超过三个月。难道,三个月内,他们能够在这样庞大的地域里稳固住自己的统治?难以置信,他们在整个东北的人口都是稀少得可怜。”玛丽亚不再是个政治小白了。

    当她明白了自己的命运以后,就开始如饥似渴地吸收着周围一切的消息,不仅学习着知识,也学习着政治军略。

    他很清楚,中国人并非是东北地区的土著。想要移民这里,不仅要忍受严寒,还要面对地广人稀的劣势。

    这意味着,中国人的军队在这里行动成本异常高昂。

    如果想要迅速请教俄罗斯人在远东的军事力量,自然要投入更加强大的,甚至如预想之中那样的百万移民。

    但是……短时间里增加如此庞大的移民,他们不怕这些人都饿死在冰天雪地里吗?

    “难以置信……我总觉得,又会有什么超乎我预料的事情。要发生了……”玛丽亚低声地说着。

    与此同时,位于哈尔滨知府署衙的陆庆衍也度过来一场欢畅的庆典。

    首先,拉夫凯等部族已经顺利抵达了哈尔滨。同时,皇帝陛下的旨意也已经来到了哈尔滨。

    皇帝陛下赞扬了哈尔滨知府衙门上下同仁的工作,随后更是表达了自己会亲自到场,参加欢庆典礼的消息。

    这两大喜讯传来,让陆庆衍整个人都处在狂喜之中。

    但狂喜过后,一个巨大的担忧出现在了他的申请。

    这么多人……怎么养活?

第八十八章:北上偶遇

    卢泽走在平摊却泥泞的道路上,望着阴沉的天色,脸色也有点愁眉不展的模样。对于文青来说,滴滴答答下着的小雨颇有情趣。

    对于农人来说,农时落下的雨也是农作物必需的天时。

    但对于赶路的行人来说,这雨下得却是有些叫人心情说不出的烦躁郁闷。

    作为曾经在塞外参加过大明官军一战的老边兵而言,卢泽不缺乏野外宿营的经验。也正是如此,他才明白,一路在野外上赶路,碰上下雨会多么难熬。

    尤其是这东北之地,并不如西北一样,多有荒漠高山。

    东北的多数地方倒是平坦,可道路却是如江南水乡之地一样泥泞。

    五月的时节在江南也许已经是可以穿上夏日衣裳的时候,但在小冰河期的东北,却依旧要让人裹紧身上厚实的衣裳。

    这个时候,鹿皮靴子在泥泞的土地上深一脚浅一脚地步行就颇为遭罪。这时,卢泽忽然间轻叫了一声,拔出左脚,寻了个干燥一些的属下,看着左脚上冒出来的鲜血,放下了背上的包裹。

    靴子破了。

    泥泞的路下,却容易不小心就碰到尖锐的石头,划破已经摩擦不堪的皮靴,随后伤到伤痕累累的双脚。

    好在,卢泽是个老边兵出身,常年的打熬身子与从军过一段时间的经历都让他迅速忍受了下来。

    “天……什么时候会晴下来啊。也不知道左近,能寻到一个避雨的地方。”卢泽拿出了行囊,找出了一份显然不知道被翻看了多少次的地图比照了起来。

    这里,距离哈尔滨大约还要行走五到七日,正是东北之行最艰难的时候。

    这里少有人烟,既不靠近较为人烟繁茂的辽东,也距离有军队镇压的吉林镇稍远。至于哈尔滨府,却是因为许多大额物资转运都走水路,以至于并无在中间补下林林总总的小城镇。

    若是天色好,也许能直接走到下一个小城镇,亦或者临时聚集起来的村落。若是人手多,大车骡马搭起来,寻个背风的地方就能将就一夜过去。

    可是,卢泽只有一人。

    备着一看就不多的行囊,整个人显得格外单薄无力。

    这样想着,卢泽望了望天色,不由忍着脚上的痛楚加快了脚步。如果不加紧赶路到下一个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6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