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田家的战国-第51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是除去天草家之外的天草五人众的另外四家,加上偷偷前来支援的名和家,在各自家主的领导下,共集结了两千八百人马,凭借对于天草郡地形的熟悉,出其不意的出现在了岛津家大营的五个方向,加上是夜袭,岛津家在毫无准备之下,被五家打得大败,损失近四、五百余人。
加上五家攻击完之后,果断的快速撤离,一直到战斗结束,岛津家都不知道被谁攻击了。最后岛津家为了能够真正的找到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决定继续向北迁移。
现在岛津家的队伍还剩下三千余人,这其中还包括数百普通百姓。这些人就是岛津家之后慢慢恢复自己实力的全部希望,所以岛津家已经容不得任何的马虎了。
如果说在这之后,再稍有差池,遇到个像天草家这样的万一的话,四百年豪族岛津家,或许就真的在他岛津义久手上完了,这是他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事情。
岛津家在天草郡吃了瘪,为了能够继续生存下去,他们只能继续向北,向靠近肥前国边境的岛原地方移动,他们希望在那里可以找到自己比较理想的栖身之地。
最后岛津家的众人,在靠近肥前国边境的地方找了一个小村子,并且完全占领了下来。事后岛津家将这个小村子慢慢的扩展成了一座小城,这座城池的名字还是叫做内城。
岛津家之后将以这一座新的内城作为发展的中心,慢慢的向四周不断的扩展自己的领地,就像之前他们所做的事情一样。而这一次不一样的是,已经几乎山穷水尽的岛津家,之后扩展的结果真的就只有天能够知道了。
而天草家最后还是倒了霉,在岛原地方的土地都被岛津家夺去了,不过还好肥后国天草郡算是保住了。
岛津家的情况我们暂且不表,黑田家在击败岛津家之后,立刻收拾了整个高千穗山的战场,并派遣五千人继续把守在高千穗山地方,随时防范其他南九州大名的进攻。
黑田家其他的大部分人马,开始慢慢的陆续接管萨摩国的领地,并且开始恢复萨摩国国内的秩序,安抚国内的百姓,组织秋收之前的各种农作事务。这是民生方面的重要事项,只要能够稳定民生,当地百姓才可能会忘记原来的主君,转而支持黑田家的统治。加上黑田家的各种有力的政策,获得百姓支持应该并不是太难的事情。
而井手友氏带着竹中重治在内城接见了原属于三位岛津家,非常有希望降伏于黑田家的家臣。
第一个被带进来的,乃是一位看起来像教书先生的中年人物,不过他的穿着倒是引起了井手友氏和竹中重治的注意,因为他们之前根本就没见过这个人的穿着打扮。
如果是黑田职高在这里,肯定还是知道的,因为这个人穿的就是一件道袍,在背上正中的位置还画了一个大大的太极图案。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即使是倭国这莞尔小国学去了一二分皮毛,但是对于我华夏文化之精髓还是知之甚少,即使是井手友氏和竹中重治这样的大人物,也还是不知道道教为何物,故不知道这个人的穿着也属正常。
“在下江夏友贤,见过两位大人。”那个中年人恭敬地说道。
江夏友贤也算是个在倭国历史上留了名的中国人,其人原来是大明福建省的人物,世世代代靠着算卦先生的为生。而算卦先生不过是黄家的糊口的手段,实际上他们是一个道家的传承家族。
江夏友贤在倭国的记载中有的时候的名字是江夏友贤,有时是黄友贤,或者是黄自闲,据说这个江夏苗子的来历,是因为黄友贤的姓氏祠堂乃是在江夏,也就是说他乃是江夏黄家人。
江夏黄家喜欢看三国类小说的应该都不陌生,是荆州的豪门望族,战国时期楚国的春申君黄歇、汉朝丞相黄霸、三国时代的江夏太守黄祖、名士黄承彦、诸葛亮的老婆黄月英都是出自江夏黄家。
在《上井觉兼日记》里有和大明友贤交流的记述,而继承了南九州圣护院门迹的道澄大师曾经称呼江夏友贤为“环溪大师”的称号。
江夏友贤来到萨摩国的理由历史上也有记载,萨摩国《本藩人物杂志》记载,江夏友贤是为了避开国内紊乱的局势远渡日本(至于国内紊乱的局势具体是什么,其中没有记载,个人认为这一点也比较可疑)。
江夏友贤最先是随着明国的商船(很可能是近海的走私船)来到了倭国的京都,以易学的知识在京都立足。不过很快京都因为三好家发生了战乱,于是只能够被迫向偏远的萨摩国逃窜,并最后安定了下来。
第六十章道家思想
可是作为江夏友贤坟的碑文上记载,在永禄三年(公元1560年),江夏友贤被萨摩国的川内众倭寇抓住,带来到萨摩国入来院居住。从此后,凭借自己易学,特别是卜筮的能力,留在了岛津家服侍家主。
说到这里您应该看明白了,岛津家对于江夏友贤的说法是,京都大乱所以到岛津家避难,而实际上人家是被岛津家川内众倭寇抓到岛津家去的,岛津家的说法不过是一种对自己行为的粉饰罢了。不论如何,反正江夏友贤被弄到岛津家是事实。
据岛津家家志记载,天正十年(公元1582年)十二月,已经作为肥后国八代地方领主的岛津义弘,接待作为从肥前马家派来的使者(实际上是有马家派出来的人质)安富左兵卫尉,请求有马晴信回国。
不过岛津方面不知道放其回肥前国是否合适,在做决定的时候岛津义弘还有疑问,于是对于是否让有马晴信回国一事,让江夏友贤占卜来判定吉凶。这一件事情最后的结果是有马晴信回国,于天正十二年(公元1584年)与岛津义久联合,在冲田之战中击败了,并讨死了龙造寺隆信,稳固了有马氏在肥前国岛原地方的统治,同时也使得岛津家更加的强盛。
另有记载,天正十一年(公元1583年)十一月,岛津义久让江夏友贤占卜关于上井觉兼是否应该辞去家中老中的职务。连家老级人物的任用都交给了江夏友贤占卜,可见对其占卜之术的重视。
同时也有可能是岛津义久为了自己的目的,将所有自己想要的答案,预先教给江夏友贤,只有在有其占卜来向众人说出。以岛津家的立场,这么做是非常有可能的。
与此同时,江夏友贤还在岛津家担负其他的占卜任务,比如占卜土地的好坏,城池的选址,寺庙的选址,墓地的位置这样的任务,加治木城屋敷和鹤丸城等的圈绳定界也是由江夏友贤占卜完成的。
显然除了算命、卜卦之外,江夏友贤很可能还会风水堪舆之术,否则你给他十个胆子,在异国他乡,面对土匪一样的岛津家之人,他也不敢给人家去做选坟地的事情,不过可以肯定的是他应该不会盗墓。
在文禄庆长之役中,江夏友贤作为外交人员的角色,接待过明国前来的沈惟敬,沈惟敬来日本时候看见他,说了一句“听说过你的名字,只是不知道你的去向,原来你是在日本呀!”
听到这样的话之后,丰臣秀吉打算从岛津家挖角江夏友贤,结果他以在明国贤臣不侍二主为理由,拒绝了当时关白的这个想法。
总的来说这个人还是比较神秘的,丛大明前去倭国,虽说最后得以寿终正寝,但是其心中的理想却不知道是否实现了。
“久仰江夏大人大名,近日终于得见真容了。”井手友氏笑着说道。
这都是在黑田家出阵岛津家之前,黑田职高亲自交给井手友氏的话,这绝对是纯正的明国味道。江夏友贤这个人黑田职高穿越前是知道的,毕竟是少有的在倭国战国历史上,能够留下名字的中国人,所以黑田职高对他还是非常感兴趣的。
所以黑田职高对于这个人最开始的命令就是,将江夏友贤直接俘虏,并且让他最后降服于黑田家麾下,送去黑田城。就是因为有黑田职高的重视,现在井手友氏才会对他如此的客气。
“在下不过是一个小人物,感念黑田家不杀之恩,谢过大人如此优待。”
“嗯!其实是本家主公的决定,主公认为大人乃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物,所以特意要求要善待江夏大人。”
“黑田大人?”江夏友贤疑惑的问道。
“是的,就是本家的主公大人。”
“在下不过一有如飘萍之人,在岛津家也只是白身,何德何能让黑田大人如此记挂,既然这样,在下愿意降服于黑田家麾下。”江夏友贤恭敬地说道。
“大人的意思是愿意降服于我黑田家是吗?”江夏友贤这么容易就投靠过来,井手友氏还觉得有些不现实。
“嘿,正是如此。”江夏友贤恭敬的回答道。
“以您明国人的身份,加上又非常的有学识,主公大人应该会欣赏你的吧!”井手友氏笑着说道。
“大人的意思是,你黑田家的主公喜欢明国人的学问是吗?”
“我家主公喜欢明国人的文化似乎是公开的事情吧!”
“原来如此,只怪在下偏安一隅,孤陋寡闻了,所以并不知道这些事情。只不过有一点在下觉得必须说明的就是。在下学习的乃是道家的思想,而不是在明国作为主流的儒家思想,我想贵家的主公虽然倾慕我天朝之文明,但应该也主要是学习的儒家思想吧!”
“我想贵家的主公虽然倾慕我天朝之文明,但应该也主要是学习的儒家思想吧!对于在下这种没有什么用处的道家学问,我想主公应该是看不上眼的吧?”江夏友贤说道。
“本家主公学习的是明国的哪种文化,我倒还真的是不知道,但有一点我可以肯定的是,只要是对于本家有用的东西,不管是属于哪一种思想,哪一种文化流派,主公应该都是喜欢的。所以应该不会出现你所说的什么没有作用的思想,否则本家的主公也不会去学习什么兵家、杂家、农家的思想了。主公说过,只要是存在的文化,就一定有其合理性,我们看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才是学习的态度。”
竹中重治说完这句话的时候,江夏友贤倒是愣了一下。原来黑田家的主公是一个这么有趣的人,不只是学习儒家的思想,还学习兵家、杂家、农家的思想,还说出了去其糟粕,取其精华这样蕴含深意的话,还有存在即合理这样富有哲学韵味的言语,虽说和他道家的哲学思想还是有很大区别的。
第六十一章江夏友贤的经历
即使是在明国,百家争鸣的时代也已经过去差不多两千年,对于人类文明来说这是一个极为漫长的过程,多少原来辉煌的文明,已经淹没在了历史的长河之中,而华夏的文明在这两千年之中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
从汉朝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到不放过自己的儿媳妇朱熹进一步确定了儒家的地位,大明的学术界已经是直接叫做儒林了,朝堂之上多是酸儒文人,只会勾心斗角,不做有利于国家之事,确实是可恨之极。想想多少将才冤死在这些庸人之手,江夏友贤就觉得可悲可叹。
而在黑田家,那个自己还没有蒙面过的家主,竟然是一个愿意接纳百家思想的人物,不管是不是真的如此,但只要是表达了这个思想,他就觉得已经是不可思议的了。因为他在倭国已经